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周志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90+192-190,192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对33例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以迟发型癫痫为主,癫痫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病灶部位多累及皮层。结论对早期发作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发作1次者不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发作次数≥2次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迟发性发作均予抗癫痫药物长期治疗,大部分治疗效果满意,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涛  王飞 《河北医药》2000,22(12):909-909
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 ,是中老年常见的内科疾病 ,现将我院 1994年 5月~ 1999年 5月以来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 4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2 8例 ,女14例 ;年龄 5 0~ 82岁 ,平均 6 6岁。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证实 ,均发现同临床症状体征有关梗死灶 ,脑梗死 37例 ,腔隙性脑梗死 5例。1.2 诊断标准 遵照中华神经科学会有关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1 ] 。1.3 头颅CT检查 脑梗死 37例 ,腔隙性脑梗死 5例 ,梗死灶分布在额颞顶叶 12例 ,额顶叶 6例 ,额颞叶 8例 ,额叶 5例 ,颞叶 6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36例无癫痫病史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分析继发癫痫与脑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卒中并发症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继发癫痫发生率为27.1%(64/236)。继发癫痫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者易发生,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卒中是继发性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观察和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有助于减少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症状特点及与卒中类型关系。方法对897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卒中后癫痫发病率、发作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脑卒中癫痫发病率为8.7%(78/897),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出血,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最低。早发性癫痫54例(69.2%),治疗效果好;迟发性癫痫24例(30.8%),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癫痫是老年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与卒中性质相关,经正规抗癫痫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继发癫痫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以发生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或数年之后。癫痫发作导致慢性脑病、脑萎缩、局灶神经症状而致残或致死率增加,研究脑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26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全身发作25例,部分发作17例,多种发作类型3例。35例2周内(早发型)癫痫发作中全身发作22例,部分发作10例,多种发作类型2例;10例2周后(迟发型)癫痫发作中,部分发作7例,全身发作3例,多种发作类型1例。结论早期癫痫与卒中后早期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有关,致痫的原因随着治疗而改善,一般随原发病治疗的好转而癫痫发作终止,故抗癫痫药物不需长期应用。迟发性癫痫多因中风囊瘢痕机械刺激所致,是慢性过程,应给予足够重视,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磊 《中国处方药》2014,(11):98-98
目的:了解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25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整理分析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发病症状、特点,脑部CT扫描资料和MRI诊断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影响继发癫痫预后因素主要包括:癫痫发作类型、脑卒中类型、卒中病灶(皮质层与非皮质层)。其中皮层损坏是诱发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主要因素。结论由于诱发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主要因素是因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皮层损坏,因此对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治疗要点是减少皮层损坏,进行缺血缺氧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作频繁者、迟发性癫痫及部分性发作者,均予以常规抗癫痫治疗,有1例服药3~6个月后自行停药,症状复发,有1例服药9个月以上自停药,随诊期间未复发;其余患者均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复杂,如不及时控制,会加重病情,应及时治疗,抗癫痫药物对卒中后癫痫治疗大多有效,疗效满意;抗癫痫药物应用注意根据发作类型用药,多主张单一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稳态有效血浓度,忌突然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身发作35例,部分发作20例,多种发作类型5例。45例2周内(早发型)癫痫发作中全身发作30例,部分发作12例,多种发作类型3例;15例2周后(迟发型)癫痫发作中,部分发作8例,全身发作5例,多种发作类型2例。结论抗癫痫药物应用注意根据发作类型用药,目前多主张单一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稳态有效血浓度,忌突然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卒中后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症候群,且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宽甸县中心医院3年期间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宽甸县中心医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共收治脑卒中患  相似文献   

11.
李邦松  王庆梅 《安徽医药》2013,17(9):1533-153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对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其中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68.6%)显著高于迟发性癫痫(31.4% )(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占10.0%,显著低于脑梗死的53.8%和脑出血的52.4%(P〈0.05);病灶位于皮层下的比例均明显低于病灶位于皮层的比例,大面积病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小面积病灶的比例(P〈0.05);脑卒中后癫痫组的焦虑、阻滞、认知障碍、全身症状、睡眠障碍、HAMD量表总分6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早发性癫痫为主,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大小与卒中后癫痫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继发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及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近3年来首发缺血性卒中的40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意识、糖尿病、高血压、心源性疾病和卒中部位等的临床特征,随访6~12个月,其中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42例,未继发癫痫发作患者366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者依据癫痫发作的发生时间分为早期癫痫发作组(18例)和晚期癫痫发作组(24例)。分析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以及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10.3%(42/408),其中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4.4%(18/408);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5.9%(24/408)。早期癫痫发作的50.0%(9/18)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晚期癫痫发作的58.3%(14/24)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组与非癫痫发作组的临床特征经统计学比较,两组间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发生率和累及皮质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晚期癫痫发作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心源性脑栓塞和累及皮质梗死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分析患者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早期发作的检出率为75.0%,迟发性发作的检出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0.16,P<0.05)。单纯部分性发作5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全面性发作18例。脑《梗死52例,基底节区梗死12例,腔隙性梗死8例,多发性梗死12例。脑《梗死灶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88.5%,基底节区和多发性梗死异常检出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9.45,P<0.05)。结论脑电图对脑梗死继发癫痫后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桂利嗪辅助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临床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病人 9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 7例 ,对照组 4 5例 ,对照组按不同的发作类型分别服用苯妥英、丙戊酸纳、卡马西平及地西泮等药 ;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用氟桂利嗪胶囊 ,每日 5mg ,qn ,疗程 3mo。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抗癫痫疗效优于对照组 ,经Ridit分析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凝血因子I、血小板粘附率 ,凝血酶原时间 ,分别为 (2 .8±s 0 .7) g·L- 1,(5 2± 3) % ,(16.7± 2 .0 )s与对照组比较 ,(3.6± 0 .7) g·L- 1,(5 6± 3) % ,(14.9± 2 .2 )s ,差异有显著意义或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氟桂利嗪辅助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和癫痫发作频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8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和癫痫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及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76例患者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类型及病灶部位的关系与预后等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无癫痫发作的70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变化。结果①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1.1%(76/682),其中早发性癫痫59.2%(45/76),迟发性癫痫40.8%(31/76);②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0.5%(46/7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9.5%(30/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局限性运动性发作40例(52.6%),其中早发性发作14例,迟发性发作26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1例和癫痫持续状态5例(47.4%)中,早发性发作26例,迟发性发作10例。(4)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61.8%(47/76),缺血性卒中占38.2%(29/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癫痫组显著进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癫痫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于对照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CIS)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多并发症等特点,目前是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致残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CIS在各类脑卒中所占比率为85%左右,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一旦发生CIS,患者复发危险非常高,脑卒中复发者占所有脑卒中的25%.因此,CIS后的立即诊断评估及治疗和后续的二级预防都非常重要.CIS住院患者的治疗明显受到各地医疗条件的限制,但出院患者可尽量摆脱这种限制,现将探索一条全新的药物二级预防方案,使更多的CI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Rho激酶抑制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6例,治疗组98例、对照组98例,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临床结局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Rho激酶抑制剂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抑制卒中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颅脑损伤性癫痫的早期发现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治颅脑损伤性癫痫的患者48例,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争取早期发现,迅速处理异常情况,结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并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预防控制癫痫发作。结果 48例患者均无生命危险出现,通过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定期进行检查、遵医嘱服药、心理状态良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出现癫痫复发少等方面的护理质量,研究组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颅脑损伤性癫痫患者的表现应仔细合理,争取早期发现并迅速进行治疗。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家属参与的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控制患者的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