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不稳的效果。方法:对21例复发性髌骨不稳的患者采用改良三联术即关节镜下膝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关节囊支持带紧缩术,辅以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不稳。结果:术后随访1.5~12个月,髌骨不稳无复发。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6.2±4.7)分、(91.8±5.2)分(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41.9±6.2)分、(92.7±6.3)分(P<0.01)。所有患者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初次脱位前和术后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分别为(6.8±1.1)分、(7.1±0.9)分。术后X线检查对比发现,髌骨-股骨滑车适合角从术前的(28.1±7.9)度改善为(1.6±8.1)度,P<0.01,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从术前的(-1.2±7.3)度改善为(11.6±4.2)度,P<0.01。结论:改良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不稳具有微创、可一并处理膝关节内其他病变、同时进行胫骨结节内移及抬高、减轻髌股关节压力、从根本上矫正解剖性或者生理性股四头肌角(Q角)等优点,而且手术技术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肩袖损伤48例进行关节镜下治疗,并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7月,平均11个月。术前评分13.6±3.2(9~21)分,术后评分33.4±4.1(15~34)分,手术前后UCLA肩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优33例,良8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85.4%。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效果良好,患者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急性髌骨脱位患者28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放射学检查,测量Q角和全身关节松弛度。全部手术均在关节镜监视下施行。首先进行全面的关节内探查,然后取出游离的软骨和骨软骨碎片,修整损伤的软骨面,最后松解外侧支持带以及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2.5年,平均1.1年,均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脱位。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8.2±4.6)分提高至(92.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手术是诊断和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优良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3例,女25例),行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术中先在镜下检查髌骨轨迹,手术前后髌骨CT扫描测量髌股合适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以及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月,平均18.5个月,最后随访时膝关节症状得到改善,CT检查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的(33.85±4.30)°、(12.23±1.78)°、(47.7±2.61)%降低到(11.58±1.86)°、(8.35±1.52)°、(8.80±1.6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7.70±2.93)、(56.3±2.53)、(3.40±0.94)分提高到(89.90±2.87)、(91.40±2.06)、(5.20±1.07)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并避免脱位复发,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16例陈旧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7.70分增加到术后90.6分,1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功能锻炼时出现1次假体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3例患者术后6月行走时有轻微疼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日常生活自理,余患者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及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46-34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8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9~34岁,平均(23.6±4.54)岁;右膝15例,左膝5例。19例有明确膝关节外伤史。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配合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治疗,并应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42)个月(12~30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60.05±3.53)分,术后为(92.80±1.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80,P<0.01)。Kujala主观评分术前为(59.95±3.52)分,术后为(93.35±2.6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75,P<0.01)。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脱位情况,髌骨外推及恐惧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且具有微创、安全、针对性强、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配合锚钉治疗创伤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0-2016年我院收治创伤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50例,平均年龄(16±2.5)岁,男性20例,女性30例,均有明确的膝关节扭伤史,手术先行关节镜探查,再在髌内侧做小切口用带线锚钉行MPFL及髌骨内侧支持带缝合修补,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8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的差异,评定疗效。结果术中关节镜探查明确所有纳入患者的MPFL及髌内侧支持带存在撕裂和损伤,髌骨内下缘及股骨外髁存在骨软骨外部挫伤,其中有30例患者髌骨内下缘骨软骨骨折并形成游离体,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54.3±4.2)分提高至术后1年(95.6±5.4)分(P0.01),随访期间47例患者未发生再脱位,3例患者在术后2-3年时发生了再脱位,给予行三联手术。结论关节镜配合锚钉治疗创伤复发性髌骨脱位切口小、创伤小,可以取得良好疗效,锚钉位置应根据MPFL撕裂的部位而定置于髌骨侧或股骨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HCS)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橫型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复查并随访。结果术后3~5周行 X 线片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髌骨关节面平整无位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患侧膝末次膝关节活动范围[(135.42±5.82)°]与健侧活动范围[(139.38±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膝关节 Lysholm 评分86~100分,平均(93.7±4.14)分,显著高于术前评分65.7分(P <0.05);随访期内无骨折移位,内固定物脱落、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 HCS 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橫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东  邱冰 《重庆医学》2012,41(25):2589-2590,259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13例患者,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MPFL,术前、术后1年按照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2年,平均1.7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73.5±4.7)分,术后1年平均为(94.7±4.5)分,移植前、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操作简单、微创、髌骨稳定性好,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双固定系统修复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术后进行随访以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3个月;无髌骨再次脱位或半脱位,术后6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患膝关节Lysholm及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等客观指标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带线锚钉紧缩缝合修复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避免取自体肌腱,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中期疗效。方法:对37例(53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6.6年(2~9.5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片分析。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分(4~48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0.6分(62~95分):优良率为86.5%,其中,优17髋,良28髋,可7髋,差1髋。髋关节的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2.4°(0~106°)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186.3°(68~208°)。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3.5%(5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前后通过CT套叠观察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变化,采用Kujala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情况,并在最终随访时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膝关节活动度,评估髌骨稳定性,了解术后髌骨脱位是否复发。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TT?TG值为(10.24 ± 2.31)mm,与术前(23.15 ± 2.16)mm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Kujala 评分、Lysholm 评分分别为(93.20 ± 5.49)、(93.14 ± 4.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髌骨外推试验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屈膝活动度与健侧差值<5°。结论:对于选择性的病例,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可以有效减少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发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髌骨支持带调整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改良Maquet术)三联手术治疗髌骨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以来58例髌骨不稳定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移抬高三联手术。术后随访平均25个月(9-42个月)。结果Q角术前19.2±4.6°,术后9.2±2.2°(p<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术前49.8±8.2分,术后94.5±3.2分(p<0.01)。髌股关节关系改善,髌骨轨迹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矫形可靠,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7例(平均年龄29.4岁)膝关节急性损伤关节积血患者在1~5d内行膝关节镜手术。结果 膝关节镜检查发现7例髌骨软骨骨折、3例股骨髁软骨骨折、6例胫骨平台软骨骨折。结论 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6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2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0例)。并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80.5±20.5)min,总出血量(648.4±56.5)ml,平均输血量(622.5±20.5)ml,术前Harris评分39.7±11.5,术后Harris评分90.5±6.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6.746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2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70膝膝关节病残患者进行高屈曲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通过X线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ROM)明显增加,由术前(64.71±24.27)°增加至术后(126.79±8.60)°(110°~135°)。术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2.07±9.03)°。术前KSS膝评分为(36.36±10.36)分,膝功能评分为(32.50±10.14)分,术后分别为(90.91±4.46)、(78.61±11.61)分。2例骨性关节炎及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X线提示胫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宽度<2 mm,表现为非进展性。其余病例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髌骨脱位。结论: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可靠,能获得膝关节高屈曲度,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创伤性髌骨脱位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并获得良好随访的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31例,男性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7±3.4)岁,均有明确的膝关节扭伤史,手术先行关节镜探查,再在髌内侧做小切口行髌内侧支持带缝合修补,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6~24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的差异,评定疗效.结果 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56.6±6.3)分提高至(96.4±5.2)分(P<0.01),术中关节镜探查明确31例患者的髌内侧支持带均有不同程度撕裂,髌骨内下缘及股骨外髁均有骨软骨挫伤,其中有15例患者髌骨内下缘骨软骨骨折并形成游离体.结论 关节镜辅助内侧小切口修复髌内侧支持带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具有良好疗效;关节镜探查不仅能明确髌内侧支持带撕裂范围,而且能探查处理骨软骨骨折,防止因游离体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关节镜在诊断和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中具有实用而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本科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手术采用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松解,取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正规关节功能锻炼,评估术后关节疼痛、无力、髌骨倾斜实验、恐惧实验等变化,术后关节功能改善采用Lyshom和Kujala膝关节评分及Insall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前膝关节Lyshom评分为(68.3±1.4)分,术后(95.4±1.8)分;Kujala评分术前(63.2±2.3)分,术后(92.4±2.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sall疗效标准,优良率达94.7%。所有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无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髌骨倾斜、恐惧实验阴性,关节无再次脱位发生。结论:在把握适应证前提下,关节镜辅助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一种不错的手术方法。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的松解、术中双股髌骨韧带重建、髌骨端金属锚钉固定、屈膝关节60°位股骨端固定增加了髌骨的稳定性,提高了手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双膝关节置换术中随机选择一侧置换髌骨,对侧保留髌骨,对比研究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4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28个膝,均为女性,年龄为53~78岁,平均(66.9±7.8)岁,体重指数为(26.3±1.8) kg/m2.随机分组为拟行左侧或右侧髌骨置换和对侧髌骨保留,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 ~12个月.随访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双膝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有无术后膝前痛及髌骨弹响、有无术后膝关节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松动、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髌骨置换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9±22.2)分提高至(92.4±6.7)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值为(53.5±20.3)分;保留髌骨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4±20.5)分提高至(92.1±4.2)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为(53.7±21.4)分,两组间KSS评分的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髌骨置换侧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5.4°±13.5°提高至120.4°±8.9°,术后ROM较术前增加为25.0°±14.5°;保留髌骨侧ROM由术前的92.9°±19.1°增加至120.4°±8.4°,术后较术前ROM增加为27.5°±19.4°,两组间ROM的增加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0).术后随访时,患者髌骨置换侧出现膝前痛共3膝(占21.4%),而保留髌骨侧膝前痛共出现2膝(占14.3%),两组间膝前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术后髌骨置换侧出现髌骨弹响共3膝(占21.4%),保留髌骨侧3膝(占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骨置换侧术后PTA为2.6°±2.6°,保留髌骨侧为3.6°±2.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髌骨关节面轻中度破坏的骨关节炎患者,髌骨置换较髌骨保留在术后膝前痛、髌骨弹响的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改善及髌股轨迹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辅助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重建、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抬高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6例。体格检查恐惧试验阳性,被动活动受限。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随访期间均无髌骨脱位再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5.7±4.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3.7±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Kujala评分为(90.3±2.6)分,也明显高于术前的(61.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关节创伤小,恢复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