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伤评分是快速定量评估损伤严重程度的方法,在辅助创伤诊断和分类、指导现场急救和后送、结局预后判断和指导手术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数创伤临床杂志都对创伤评分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创伤临床的创伤评分方法种类繁多,且不少创伤评分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最佳使用条件和评价方法各有特点.而国内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很少有系统的创伤评分教学课程和规范教学方法,多数医生是从文献介绍中学习,学习和掌握的难度大.我们在全国组织的创伤救治规范培训、会议交流中或以讲座交流进行了大量创伤评分教学试点,在此就创伤评分教学内容和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创伤TI评分在急诊室创伤急救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向阳  杨雍  刘都  葛英  余茂琼 《医学信息》2007,20(6):1006-1008
目的 探讨TI(创伤指数)评分在急诊室伤员快速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1989例伤员实施救治的同时,进行出、入急诊室的创伤TI评分.结果 入急诊室TI<10分占34.99%,10分≤TI≤16分占29.11%,17分≤TI≤20分占20.92%,TI≥21分占14.98%;出急诊室TI<10分占46.36%,10分≤TI≤16分占24.00%,17分≤TI≤20分占17.74%,TI≥21分占11.90%;随着TI分值增大,伤情加重、并发症多、死亡率上升.结论 急诊室首诊医生用创伤TI评分快速、较准确评估伤情,指导创伤抢救,合理分流伤员,提高创伤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evised injury severity score,RISS)在应急事件中的应用。方法以2012年3月27日某生物制品厂生产车间爆炸事故为例,对7名伤者进行RISS评分,然后根据伤情进行处理。结果 7名患者经RISS评分后,迅速判断出伤情轻重,及时通知医院做相应的准备及必要的检查措施,简化了处理流程,节省了救治时间。结论 RISS评分在院前急救中运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急救护理措施。结果30例死亡,62例痊愈,28例存活但有伤残或并发症。结论医护人员要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快速、敏捷的应对各种伤者,做到急诊急救能力精湛全面,提高对伤者的重视程度,以最短的时间确定患者的伤情并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急诊急救严重刨伤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严重创伤病人中,抢救脱险60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2.31%,有效抢救时间为26-60min.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急救过程中,连续性的、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文 《医学信息》2010,23(14):2385-238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急诊急救严重创伤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严重创伤病人中,抢救脱险60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2.31%,有效抢救时间为26~60min。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急救过程中,连续性的、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下,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例,对患者给予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患者10例,在常规急救处理基础上,结合严重创伤急救预设方案给予标准化急救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经过急救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0.05)。结论标准化急救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4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大量输血或死亡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36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采用聚类分析和潜在类别分析探讨不同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D二聚体(D-D)升高、纤维蛋白原(Fib)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升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呈明显聚集性,可将患者分为不良预后高风险组(淋巴细胞水平≤0.90×109 L-1,72例)和低风险组(淋巴细胞水平>0.90×109 L-1,102例),高风险组不良预后发生率[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70例,所有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加强的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一般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好转34例,死亡1例,有效率97.14%,对照组患者好转32例,死亡3例,有效率9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研究组满意度巍峨97.14%,对照组满意度为88.5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治疗严重创伤患者,挽救患者生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ssessed 23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the Noonan syndrome, including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with leaflet dysplasia), “typical” facial appearance (including hypertelorism, epicanthic folds, flat nasal bridge, and apparently low-set ears), short stature, and mental retardation. Seven patients had a family history of the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scoring system was devised on the basis of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manifestations and results of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tests in these patients and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scoring system was condensed into a score card for clinical use and validated by “blind” application to patients with isolated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or suspected Noonan syndrome. Use of a scoring system to diagnose a syndrome for which there is no specific diagnostic test facilitates accuracy and decreases observer bias. In the case of unusual congenital disorders it is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a pediatrician in gener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生命体征、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OFA、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入住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减少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评价体外循环(CPB)在心脏及大血管损伤急救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从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应用CPB技术救治创伤所致心脏及大血管破裂患者11例。其中3例为创伤所致心脏穿透伤,3例为创伤所致颈部大血管损伤,4例为肾癌根治术中下腔静脉破裂,1例为肺叶切除术中肺静脉破裂。结果全组死亡1例(9.1%),为颈部刀刺伤及无名动脉,术前已经出现失血性休克和心跳骤停;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准确的判断,及时有效的术前处理,尽早建立CPB,加强CPB管理,可有效提高创伤所致心脏及大血管破裂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以及颅骨修补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修补组和非修补组进行治疗。结果修补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压力比非修补组好,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尽早采取措施改善其通气质量;并清除其颅内血肿、去大骨瓣以更好地减压;同时行亚低温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以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时为患者修补颅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其畏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剖腹探查在高原地区腹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以提高剖腹探查的阳性率。方法临床入选411例腹部外伤患者,分别分析剖腹探查阳性患者组与剖腹探查阴性患者组的白细胞计数及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水平以及主要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本研究探查阴性率为40.88%,探查性阳性率为59.12%,其中肝脾破裂62例,肠破裂51例,后腹膜血肿50例,肠系膜裂伤及血肿49例,肠挫伤31例,病死率为1.94%。在白细胞计数方面,探查阴性组与探查阳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水平方面,探查阴性组与探查阳性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且阳性组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在腹内脏器疝出和腹痛临床表现方面,探查阴性组与探查阳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气腹、休克、腹穿阳性、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方面,探查阳性组明显较探查阴性组发生率高(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气腹、休克、腹穿阳性、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方面可能为临床选择剖腹探查提供一定的依据,据此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伤因、伤情、救治现状、死亡因为及并发症等临床特点.方法 对唐山市乐亭、滦县、唐海、迁西、迁安、丰润、玉田及遵化8所县、市级二甲医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3187例严重多发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高危人群是16~60岁的男性农民,主要伤因是交通伤、工业外伤、治安事件,时间以18:00~20:00、秋冬季节多发,头和四肢为创伤高发部位.最高AIS(mAI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值越高,病死率越多.结论 基层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以男性农民发生率最高,除加强教育、采取预防措施外,医院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是提高救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短时程(2 d)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 n=30)和长时程(5 d)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 n=32),治疗后第6天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脑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昏迷时间及30 d致残率与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胃肠动力减弱、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30 d致残率及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有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氧化应激损伤,缩短昏迷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救治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ES评分小于8分,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挫灭脑组织清除、内减压、去骨瓣减压及相关专科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0例(50.0%);轻度残疾9例(22.5%);重度残疾6例(15.0%);植物生存2例(5.0%);死亡3例(7.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应争分夺秒,有手术指征的急诊手术尽可能地减少副损伤。术后观察、药物治疗及合并伤的治疗可以有助于降低二次脑损害的发生。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脑缺氧及脑水肿,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20.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outine blood tests on admiss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predict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combined with extracranial trauma.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82 patients with TBI combined with extracranial trauma from April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GOSE score one month after discharg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favorable group (GOSE 1-4) and unfavorable group (GOSE 5-8). Routine blood tests on admiss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orded.Results: Overall, there were 48 (26.4%) patients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 and 134 (73.6%) patients with favorable outcome. Based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 were age (odds ratio [OR], 1.07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8-1.124; p<0.01), admission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OR, 0.807; 95% CI, 0.675-0.965; p<0.05), heart rate (OR, 1.035; 95% CI, 1.004-1.067; p<0.05), platelets count (OR, 0.982; 95% CI, 0.967-0.997; p<0.05), and tracheotomy (OR, 15.201; 95% CI, 4.121-56.078; p<0.001). Areas under the curve (AUC) of age, admission GCS, heart rate, tracheotomy, and platelets count were 0.678 (95% CI, 0.584-0.771), 0.799 (95% CI, 0.723-0.875), 0.652 (95% CI, 0.553-0.751), 0.776 (95% CI, 0.692-0.859), and 0.688 (95% CI, 0.606-0.77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Age, admission GCS score, heart rate, tracheotomy, and platelets count can be recognized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linical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BI combined with extracranial trau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