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心包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将4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n=22)和CIK组(n=23),均行心包腔穿刺引流术,彻底引流心包积液。化疗组患者于心包腔内灌注顺铂(60mg)及地塞米松(5mg);CIK组患者于心包腔内灌注CIK细胞悬液。两组患者定期复查心包积液、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果化疗组及CIK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1.8%(18/22)、95.6%(22/23),化疗组患者存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而CIK组患者的上述不良反应均未发生,CIK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 CIK细胞心包腔内灌注是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德文  韩玉秋 《中外医疗》2014,(36):129-130
目的探讨顺铂、白介素-2心包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科收治的5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分为顺铂组与白介素-2组,顺铂组25例,白介素-2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多侧孔导管),恶性心包积液缓慢、分次放完后,分别灌注顺铂30 mg/m2、白介素-2 80万单位/m2,1次/周,共3周,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顺铂组完全缓解40%,部分缓解33%;白介素-2组完全缓解38%,部分缓解40%,两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恶心呕吐4(16.00)例,白介素组中等度发热1(4.00)人,恶心呕吐1(4.00)人,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顺铂、白介素-2治疗心包积液两组疗效无差异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黄志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8):697-697,69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心包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5例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进行心包持续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引流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心包持续引流安全有效,能达到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恶性心包积液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积液生长快、多次穿刺后积液不减少,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压塞,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如何有效控制恶性心包积液,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6月-2009年8月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带侧孔,美国Arrow国际公司产品)留置引流并心包内灌注顺铂(DDP)及基因重组白介素-2(IL-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7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置管抽液、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制剂在治疗恶性心包胸腔积液中的方法学及疗效。方法在总结过去17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置造影导管引流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胸腔积液(对照组)经验的基础上,对15例恶性心包、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组)采用化疗药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金葡素)、免疫增强剂(白介素-2)腔内给药治疗,并对引流导管材料、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改良,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3.33%(14/15),高于对照组的53.14%(9/17)。结论治疗组的置管抽液方法对腔内积液引出更彻底,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制剂对延缓积液生长速度、控制积液复发效果更好,并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厉彦云  付深香 《中外医疗》2010,29(36):84-84
目的讨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及心包腔内化疗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16例有心包压塞表现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中积液性质均为渗出液,病因以恶性心包积液最多,占88%(14/16),14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原发病均为肺癌,16例患者均给予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压塞表现全部缓解,无医源性并发症。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充分引流基础上给予心包腔内灌注化疗,有效率87%。结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与非选择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有明显区别,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安全有效,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化疗有效率高于其他浆膜腔积液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铂类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B组常规穿刺抽液不留管,两组心包内都注入顺铂。结果:A组18例中有效率(CR+PR)88.9%。B组14例中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包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4例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进行心包穿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行心包穿刺;对照组22例,使用本院供应室提供的穿刺包穿刺。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观察心包积液引流及并发症、穿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均1次安全成功,穿刺后一次性抽液或间歇抽液,均获得满意效果,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照组穿刺失败2例,出现并发症3例。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抽液量、平均积液消退时间、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与常规心包穿刺相比,操作简单、准确、安全、方便,可以常规应用于各种原因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铂类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B组常规穿刺抽液不留管,两组心包内都注入顺铂.结果A组18例中有效率(CR+PR)88.9%.B组14例中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包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导管持续引流并博来霉素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积液引流并发症低、引流彻底,同时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晓敏 《医学综述》2012,(22):3889-389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心包腔内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大量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7例,置细管引流,在尽可能排出积液后,心包腔内给予恩度单药30~45 mg,封管和保留药物。3~5 d后开放导管,若无液体流出,且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时,可以拔除导管;若心包内仍有积液,则需继续引流和重复以上药物治疗;最多用药6次。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应用全身化疗。参照WHO制订的浆膜腔积液疗效评价标准及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非靶病灶评价方法,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7例患者心包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00 mL,积液均呈暗红色浓血性;采用上述治疗后心包积液均得到控制,有效率为100%,同时心包填塞症状消失,一般情况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无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等血液不良反应。结论在心包置细管引流的基础上,恩度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沿心脏切线方向穿刺植入5-FU缓释粒子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8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沿心脏切线方向进行心包穿刺并植入5-FU缓释粒子,治疗后每周行超声检查,4周后评价疗效,以同期心包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81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后第4周超声复查,7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7.53%,高于置管引流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沿心脏切线方向穿刺植入5-FU缓释粒子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操作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心包腔积液双路径化疗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心包腔积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包腔置管闭式引流,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1例.A组患者应用全身化疗+心包灌注CDDP(顺铂)及IL-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B组患者应用全身化疗+心包灌注CDDP治疗.结果 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心包膜腔积液患者双路径化疗的RR为73.8%(31/42).其中,A组21例患者的CR为76.2%(16/21),PR为14.3%(3/21),RR为90.5%(19/21);B组21例患者的CR为33.3%(7/21),PR为23.8%(5/21),RR为57.1%(12/21).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膜腔积液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并发的急症,在短期内致心脏填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全身化疗加心包膜腔内灌注CDDP联合IL-2的双路径化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心包积液,近期疗效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38例已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9例。胸腔穿刺引流干净胸腔积液后,观察组给予热疗+生理盐水1000mL+顺铂80mg/m2,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生理盐水1000mL+顺铂80mg/m2注入胸腔内。两组均每周灌注2次,连续3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78.95%,KPs评分总提高率为63.16%;而对照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42.11%,KPS评分总提高率为26.32%。观察组的胸腔积液控制率、KPS评分升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胸腔热灌注化疗能较好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且能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副作用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胸腔内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1例晚期肺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1例给予胸腔积液置管引流后灌注顺铂化疗及局部胸腔热疗,对照组30例接受胸腔积液置管引流后单纯胸腔内灌注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采用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胸腔积液控制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1%vs 60.0%,P0.05),生活质量的总改善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83.9%vs 56.7%,P0.05)。两组毒性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热疗联合胸腔内灌注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癌性腹腔积液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组27例;腹腔灌注化疗组30例。每周做治疗1次,共做3次。然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组有效率(23/27)明显高于腹腔灌注化疗组[(17/30)(P=0.019)],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是控制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周剂量吉西他滨联合苦参素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吉西他滨和地塞米松胸腔灌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苦参素胸腔灌注。评价2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骨髓抑制作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苦参素协同吉西他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增加耐受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FAM型方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恶性胸水住院病,采用FAM型方案胸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0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理证实并过随访。有效率80%以上。全组病例常规用X线片及超声波跟踪观察胸水的消涨及胸膜变化,有效后无1例复发,在已知死亡病例中无1例死于胸水。有的已存活51.9个月,并上班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治特点及疗效评估,探讨其预后因素及有效的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临床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28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14年9月30日。对可供分析的有效随访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38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生率、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可能是恶性胸腔积液局部难控制的独立因素。胸腔积液4周可控制患者总生存优于难控制者(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vs.5个月,P<0.001)。胸腔积液2周控制率与4周控制率总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多变量 Cox回归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局部缓解时间、化学治疗周期数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是进展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鳞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患者的进展风险低于腺癌(P=0.007)。胸腔积液4周内缓解患者的进展风险显著低于未缓解者(P=0.004)。完成化学治疗周期数大于2周期以及服用TKI治疗的患者进展风险都显著降低(P<0.001;P=0.026)。对总生存期而言,女性、鳞癌、不伴心包积液、3周期及以上化学治疗、TKI治疗、胸腔积液4周内可控制的患者总生存预后较好。结论男性、胸腔积液大量、右侧胸腔积液是恶性胸腔积液局部难控制的独立预后因素。胸腔积液局部可控制患者总生存优于难控制者。组织学类型、胸腔积液可控缓解时间、化学治疗周期数和TKI治疗是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进展风险和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例采用剑突下置管,2例采用心尖部置管,5例出现随呼吸运动心前区轻微疼痛,2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通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心包积液漏入胸腔。结论: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肿瘤所导致的恶性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