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检测在小儿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病时随着肝功能的损伤 ,血清透明质酸(HA)、甘胆酸 (GC)、人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连蛋白 (LN)和胶原Ⅳ (ⅣC)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为观察上述指标在小儿肝炎中的变化 ,现将我院2000年1~12月收治的各型小儿肝炎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00年1~12月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各型小儿肝炎95例 ,其中男57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7.6±3.8岁 (3~14岁 )。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分型 ,其中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无黄肝 )14例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黄肝 )60例 ,慢性肝炎 (慢…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于1963~1980年对123例非肝外胆道梗阻或动脉肝性发育不良的新生儿肝病作了6~1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73例特发性新生儿肝炎死于肝功衰竭者18%,败血症者6%,伴发缺陷者14%;25%在一岁以内死亡,一岁以后死亡9%。存活的非家族性特发性新生儿肝炎40例中有3例进展为慢性肝病,其余已无肝病证据或仅有轻度肝功异常。9例家族性特发性新生儿肝炎预后较差,其中6例死亡。21例巨细胞病毒肝炎肝损害较轻,仅2例一岁以后分别死于肝功衰竭及肺炎,但脑损害极严重,存活的16例中3例有轻~中度、4例有重度后遗症,没有发生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由间质细胞合成,肝脏内皮细胞是摄取和分解血液中HA的主要场所。肝脏受损时,血清中HA浓度升高。本文对90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HA检测,旨在观察小儿肝炎时H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ICH)血清及胆汁引流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京市儿童医院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患儿32例,根据血生化分为胆汁淤积型和肝炎型两组,对照组13例来自同期住院的无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宫内感染史,分别收集血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标本,采用放免法检测标本中EGF、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4-C)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肝炎组、淤胆组、对照组中血清中EGF含量分别为(0.52±0.14)、(2.01±1.17)、(0.59±0.40)μg/L,HA含量分别为(293.85±196.02)、(608.68±268.48)和(183.27±106.31)ng/L,Ⅳ型胶原含量分别为(96.90±37.34)、(367.17±200.36)和(78.30±9.35)ng/L;十二指肠引流液中EGF含量分别为(15.93±7.64)、(6.94±3.76)、(2.75±0.40)μg/L,HA含量分别为(1402.13±439.17)、(1896.61±232.32)和(1411.12±332.26)ng/L,Ⅳ型胶原含量分别为(323.24±292.28)、(655.78±320.17)和(128.39±86.64)ng/L.(2)所有观察对象中EGF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浓度(P<0.01).(3)肝炎组和淤胆组患儿十二指肠引流液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且和血清中ALT水平正相关,肝炎组十二指肠液中EGF浓度显著高于淤胆组(P<0.05).(4)淤胆组血清EGF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而肝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5)淤胆组血清中HA和4-C含量较肝炎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十二指肠引流液中HA和4-C含量较肝炎组和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肝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血清和胆汁引流液中HA和4-C含量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CMV感染可使局部EGF释放增加,肝胆组织中分泌的EGF通过胆道系统排泄,故胆汁引流液中EGF水平是一项反映肝胆炎性损伤程度及胆管排泄有无梗阻的综合性指标,小婴儿行十二指肠引流是安全可行的.(2)血清中持续的EGF高水平状态可通过促进肝间质细胞增生而产生胶原纤维,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婴儿CMV肝炎淤胆型易早期形成肝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5.
对本院1956~1991年经病理证实并复查确认的38例小儿肝炎后肝硬化进行了研究。年龄2个月~14岁。其中小于1岁者7例。男女之比1.4:1。在小儿尸检病例中,肝炎后肝硬化占0.4%(12/2758),在肝穿证实的小儿慢性肝病中占11.5%(9/87)。1例乙肝患儿发病5个月旰穿证实为早期肝硬化。85.3%肝大,81.2%脾大,但无早期诊断价值。血lgG升高(87.5%)明显,补体C_3降低(83.3%)。病理:活动性肝硬化占89.5%(34/38),明显高于成人;肝内卵圆细胞增生活跃,与肝硬化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与  相似文献   

6.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发生肝功能损害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常很难恢复正常,是临床治疗的热点问题,目前虽有众多保肝降酶药,但尚无特效药物。本文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组为2002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本科计院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21例,男17例,女4例,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98年第17卷第l期 9801064种小儿传染病血清甘胆酸、透明质酸检测及其意义/黄卫良…//临床儿科杂志一1996,14(4)一229一231 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8例肝炎,24例伤寒,14例菌痢及14例流腮患儿血清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及谷丙转氨酶(ALT),对照组40名。结果:肝炎患儿血清CG为893.9士731 .1拼g/dl、HA为287.4士273.5拼g/L,ALT为93 .8士51.gU/L明显高于对照组(CG为121.8士40‘8拼g/L、HA69.9土31.6拌g/L、ALT17,1士10 SU/L)。伤寒血清上述三项检测值也有显著提高;而菌痢及流腮患儿血清CG升高、但ALT检测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病因。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以肝脏酶学异常为主要原因,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328例患儿通过查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患儿中52例(15.9%)未能明确病因,38例存在肝脏酶学异常重叠性疾病(11.6%)。引起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前6位疾病(有重叠)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肝炎(15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4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30例)、胆管闭锁(30例)、肝豆状核变性(12例)、糖原累积病(12例);CMV肝炎是1岁以下儿童肝脏酶学异常最常见的病因,3岁以上儿童肝脏酶学异常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结论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病因多种多样,仍需深入研究;以CMV肝炎为首因的婴儿肝病综合征及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的病毒性肝炎是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主要病因,加强上述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肝疾病婴儿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之比(AST/ALT)作了评价,认为用在早期做为婴儿肝疾病预后指标的简单、方便和可靠的有用方法。病例与方法依据临床、微生物学、放射学、生物化学及组织学检查确诊,分析了1976年10月到1988年9月间慢性肝疾病婴儿73例(男39,女34),其中肝外胆道闭锁42例、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性肝炎12例、特发性新生儿肝炎11例、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6例、肝动脉发育不良2例,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腹水、肝移植或死亡者为恶性转归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常代谢产物沉积性肝病的肝组织超微病理及组织病理改变特征,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2005-08—2006-03,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8例临床拟诊为代谢性肝病患儿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肝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特征。结果普通病理报告提示糖原累积病2例,尼曼-匹克病1例,代谢性肝病1例,慢性轻型普通型肝炎1例,其余3例无特别提示。超微病理报告提示糖原累积病3例,脂质沉积性肝病5例。3例以肝细胞内糖原沉积为主要特征者诊断为糖原累积病,其中,1例肝细胞内大量PAS阳性物质,脂肪变性明显,无纤维组织增生,考虑为Ⅰ型;1例脂肪变性较轻而纤维化明显,考虑为Ⅲ型;另1例电镜发现肝细胞浆内单颗粒糖原明显增加,粗面和滑面内质网扩张,Disce间隔和部分肝细胞间纤维成分增多,部分细胞脂滴增加,考虑可能为Ⅱ型或其他轻型糖原累积病。5例以肝细胞浆内多个膜包裹的电子透亮空泡和泡内或疏松或致密高电子密度物质沉积为主要特征者诊断为脂质沉积性肝病,其中1例光镜见大量典型泡沫细胞而诊断为尼曼-匹克病,其余4例分类不明。结论电镜检查肝组织超微结构对于代谢性肝沉积病的诊断较光镜检查更有帮助,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病因。 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以肝脏酶学异常为主要原因,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328例患儿通过查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8例患儿中52例(15.9%)未能明确病因,38例存在肝脏酶学异常重叠性疾病(11.6%)。引起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前6位疾病(有重叠)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肝炎(15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4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30例)、胆管闭锁(30例)、肝豆状核变性(12例)、糖原累积病(12例);CMV肝炎是1岁以下儿童肝脏酶学异常最常见的病因,3岁以上儿童肝脏酶学异常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 结论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病因多种多样,仍需深入研究;以CMV肝炎为首因的婴儿肝病综合征及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的病毒性肝炎是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主要病因,加强上述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81例小儿肝穿刺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181例小儿肝穿刺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了16种肝病共155例,其中94例(52%)为肝炎,与同期成人1173例肝穿刺标本相比较,小儿急性肝炎比例较成人高,而成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比例高于小儿(P 值均<0.01).本文还讨论了小儿慢性肝炎疗效评价的临床与病理联系,婴儿CAH 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对改善婴儿湿疹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HA)奶粉对湿疹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8月就诊的符合人选条件的90例湿疹婴儿随机分为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组(HA组,n=60)和普通婴儿配方奶粉组(CMF组,n=30),两组均观察12周.除观察临床症状外,其中52例(HA组36例,CMF组16例)分别于观察日和第12周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与CMF组相比,HA奶粉可改善湿疹的临床症状,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应用HA奶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奶粉可治疗婴儿湿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Th1/Th2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慢性胃病儿童患者血清有关激素的变化,用RIA法测定慢性胃病儿童血清胃动素(MTL),β2内腓肽(βEP),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的含量,并讨论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997年1月~8月住院及门诊的慢性胃病儿童(观察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7.6a(3~11a),均经上消化道钡透确诊,排除先天性疾病、肝病和内分泌疾病。病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7例,慢性胃炎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各5例。健康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7.1a(3~10.5a),排除胃肠道疾病及内分泌疾病。二、方法 均于入院1周内…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 ,发生在生后 1/ 2~ 3月的婴儿 ,我们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收治 5 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5 2例中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 1/ 2~ 3月 ,其中 <2 8天 12例 ,2 9~5 0天 34例 ,>5 0天 6例 ;足月儿 2 2例 ,早产儿 30例 ;纯母乳喂养 4 4例 ,混合喂养 8例 ;起病前发热 38例 ,腹泻 2 6例 ,曾口服或肌内注射过抗生素 38例 ,肝炎综合征及先天性心脏病各 4例 ;5 2例中 ,颅内出血者 32例 ,其中有低钙血症者 16例 ,消…  相似文献   

16.
小儿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对小儿各型肝炎,健康儿童的影响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363例各型(乙型,丙型,非甲-戊及庚型,婴儿肝炎)肝炎和24例健康儿童的血清TIVDNA,对阳性者进行血清TTVDNA半定量分析,对各组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363例各型小儿肝炎TTVDNA检出率为8.8%(32/363例).其中乙型肝炎占10.8%(25/232例),丙型肝炎占5%(4/74例),非甲-戊、庚型肝炎占7%(2/29例),婴儿肝炎占4%(1/28例).(2)24例健康儿童TTVDNA检出率为4%(1/24例).(3)TTVDNA阳性者与阴性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方面无差别.前者有输血制品史的多于后者(χ2=52.86,P<0.001).(4)对血清TTVDNA阳性者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不同滴度病例的临床特征无差别.结论TTV感染在各型小儿肝病和健康儿童中广泛存在.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传播.TTV感染的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小儿重症肝炎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很高。近年来,我院应用支链氨基酸(BCAA)及胰高糖素-胰岛素(G-I)治疗小儿重症炎28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79年1月至198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儿病毒性肝炎6374例,按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的重症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重症肝炎75例,占1.09%。二、分析对象1.治疗组:凡应用BCAA及G-I治疗6天以上小儿重症肝炎均列入治疗组,共28例,  相似文献   

18.
在肝炎肝癌高发区,广泛推行新生儿、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观察其近期控制HBsAg 携带年龄高峰和远期预防慢性肝病和肝癌的效果,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980~1992年我院所诊治的小儿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并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6例均为男性。年龄:平均9岁(7~12岁)。自肝炎至再障之间隔时间2~4周3例,8周2例,20周1例。6例患儿在发生再障之前均具有黄疸型肝炎的恶心、呕吐、厌食及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压痛等症状及体征。继而有出现贫血6例,发热5例,皮肤出血6例,鼻衄2例,齿龈出血3例,便血4例,肝肿大5例,其中~2.0cm4例,~5.0cm 1例。诊断再障后存活期1周4例,2周1例,3周1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的关系江苏省常州市第三医院(213001)胡余绍,吴国祥,刘建红本文研究了32例小儿肝炎的血清病毒标志物和肝组织病理学间的关系,并对其中23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88年~1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