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高龄产妇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81例高龄非初产妇,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0.75%罗哌卡因注射液混合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麻醉,研究组给予0.75%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注射液混合自身脑脊液稀释麻醉,记录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所需时间、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检测两组手术前后24 h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及CD4~+/CD8~+值,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并记录两组麻醉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低血压、心率减慢、鼓肠。结果:研究组胎儿娩出所需时间、手术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及CD8~+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CD3~+含量、CD4~+含量、CD4~+/CD8~+值及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注射液混合自身脑脊液稀释麻醉的方式能够减轻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炎症反应和应激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可作为高龄剖宫产手术麻醉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与开放修补术对老年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 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实施传统开放修补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应激反应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反应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PCT、CD4+、CD8+、NK、IL-1、IL-6、TNF-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PC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7天实验组PC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1、2天实验组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此外术后1、2天对照组CD4+、CD8+、NK较术前明显降低,IL-1、IL-6、TNF-α较术前明显升高,而实验组对应指标仅术后1天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升高,且术后实验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此外由其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较开放修补术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肠道免疫以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50~59,观察组(40例)BIS维持在40~49。比较2组患者术前(T0)、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肠道免疫指标,包括Treg/Th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CD3+、CD4+、CD8+,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肠道免疫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7均于T1时升高,T2时达高峰,T3时回落,Treg/Th17、TGF-β1、IL-10、CD3+、CD4+、CD8+、IgA、IgG则于T1时降低,T2时达低峰,T3时回升。观察组患者T1、T2、T3时血清IL-6、IL-17低于对照组(P<0.05),Treg/Th17、TGF-β1、IL-10、CD3+、CD4+、CD8+、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时BIS维持在40~49,可保护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肠道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级,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30例(A组),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30例(B组),分别记录麻醉前30 min(T0)、术毕(T1)、术后24 h(T2)静脉血中CD3~+、CD4~+、CD8~+、CD4~+/CD8~+及TNF-α、IL-2、IL-6的水平。结果: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理指标MAP、HR、SpO_2、RR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A、B两组CD3~+、CD4~+、CD8~+、CD4~+/CD8~+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CD3~+、CD8~+在各时点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与T0相比,T1时点A、B两组CD4~+、CD4~+/CD8~+均降低(P0.05),但B组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T1、T2时点B组CD4~+、CD4~+/CD8~+均比A组明显升高(P0.05)。与T0时点相比,A组和B组患者在T1、T2时点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时点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相比,A组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B组术后一天明显升高(P0.05)。IL-2在各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均会对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使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探讨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60岁)外周血中Th17细胞发挥的作用。选取28例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60岁)28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CD3~+、CD4~+ 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7细胞(CD4~+IL-17~+)的比例,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β、IL-17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IL-17、RORγt表达水平。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外周血CD3~+、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Th17细胞表达比例为(2.05±0.47)%,明显高于对照组(0.6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NF-α、IL-1β、IL-17在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组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7、RORγt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Thl7细胞与老年抑郁症伴焦虑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分泌以IL-17为主的细胞因子造成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老年抑郁症伴焦虑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1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术前均进行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前两组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2d观察组CD4+、NK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拔管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与婴幼儿脓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下婴幼儿脓毒症CD4~+CD25~+Foxp3~(high)岫调节性T细胞(Tr)/Th17细胞的变化,探讨婴幼儿脓毒症适应性免疫紊乱可能的机制.方法 婴幼儿脓毒症48例,健康同龄儿童对照组26例.用流式细胞术榆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CD4~+CD25~+Foxp3~(high)Tr 比例及Th17细胞比例;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TGF-β及IL-17A等浓度,计算IL-10/TNF-α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CD4~+T细胞Foxp3、ROR-γt mRNA表达及IL-17A mRNA表达.以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或<30%为阈值,将患儿分为免疫激活组(DR-H组)和免疫抑制组(DR-L组).结果 DR-L组IL-10/TNF-α比值明显高于DR-H组(P<0.05)及对照组(P<0.05).CD4~+CD25~+Foxp3~(high) Tr细胞比例及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DR-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DR-H组(P<O.05).Th17细胞比例、IL-17A血浓度、Th17细胞IL-17A基因表达及转录因子ROR-γt基因表达DR-H组及DR-L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H组和DR-L组Th17细胞主要分化调控因子IL-6、IL-1β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问IL-6、IL-1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L组CD4~+CD25~+Foxp3~(high) Tr细胞主要调节因子TGF-β血浓度明显高于DR-H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Th17持续过度活化可能是导致脓毒症前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持续增高的原因之一;CD4~+CD25~+Foxp3~(high) Tr细胞/Th17细胞失衡可能参与脓毒症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ARS)的发生发展,婴幼儿脓毒症细胞因子微环境变化可能是导致CD4~+CD25~+Foxp3~(high) Tr细胞/Thl7细胞失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颅内占位择期开颅手术患者血流动力、脑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108例行颅内占位择期开颅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麻醉)与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脑功能血清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DBP、HR显著高于对照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MBP、S100B、NS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IFN-γ、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L-1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较静脉麻醉对颅内占位择期开颅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脑功能和免疫状态相对更好,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此外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4+ T/CD8+T、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CRP、IL-6、SAA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4+T、CD8+T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炎症因子各指标的上升程度及免疫细胞水平的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术后的急性期炎症反应,弱化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对老年胃癌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62~7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在手术中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手术中基于BIS监测下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给药10 min和给药30 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两组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离开苏醒室时间、拔管时间的差异,分别于术后1~4 d统计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R、MAP和SpO2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离开苏醒室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2%比36.6%,P<0.05)。结论 BIS监测有助于维持老年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免疫功能、炎症反应、镇痛效果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头面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麻醉诱导前不进行任何阻滞麻醉干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1 d、麻醉诱导前、拔管时及术后1 h的呼吸频率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麻醉诱导前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拔管时及术后1 h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同时点的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同时点的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的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3 d的Ig G、Ig A、Ig M均低于术前1 d(P 0. 05);对照组术后3 d的Ig G、Ig A、Ig M低于观察组(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 d血清TNF-α及IL-6高于术前1 d(P 0. 05),对照组术后3 d血清TNF-α及IL-6高于观察组(P 0. 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头面部手术患者术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且不会增加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酸枣仁提取物对睡眠剥夺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动物模型,建模同时实验组给予酸枣仁提取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计算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采用MMT法评价脾淋巴细胞活性和NK细胞活性。通过旷场实验测定大鼠行为学。测定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采用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2、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和垂直得分、脾脏指数、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升高;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NF-α、IL-1β、IL-2和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酸枣仁提取物能够缓解睡眠剥夺引起的焦虑行为,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抑制血清TNF-α、IL-1β、IL-2和IL-6炎症因子释放,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住院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对照组(仅全身麻醉),每组各28例,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在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和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清醒及拔管时间以及全身麻醉用药的总量。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术中探查、拔管时HR、BP较对照组明显稳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在术毕至拔气管时间上较观察组长,且对照组较观察组麻醉用药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明显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术毕清醒快、不良反应少,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行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B超引导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躁动情况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后的躁动情况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患者中,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维持稳定的术中血流,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拔管与早期活动,是理想的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许伯林 《医学信息》2019,(16):141-142,145
目的 研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身麻醉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产科全身麻醉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伤联合七氟醚,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胎儿娩出后、拔管后各时间段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sTNFR-Ⅱ)水平、动脉压(MAP)、心率(HR)、新生儿Apgar 评分、脐动脉pH以及术中情况。结果 两组气管插管后、胎儿娩出后IL-6、TNF-α、sTNFR-Ⅱ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拔管后IL-6、TNF-α、sTNFR-Ⅱ水平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各时间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后、胎儿娩出后MAP、HR均低于麻醉诱导前,拔管后HR均高于麻醉诱导前,且各时间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脐动脉pH值以及术中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身麻醉安全有效,可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进而稳定血压和心率,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A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模型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及连翘酯苷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模型大鼠5 mg/kg、20 mg/kg和80 mg/kg连翘酯苷A灌胃)。比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含量;还测定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IgA和IgG水平,以及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连翘酯苷A各剂量组大鼠结肠炎症和溃疡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P0. 05),结肠组织中MDA含量增多(P0. 05),SOD活性降低(P0. 05),PBMC中CD3~+、CD4~+和CD8~+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P0. 05),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及IL-4含量降低(P0. 05),血清IgA、IgG、TNF-α和IL-2含量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连翘酯苷A各剂量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P0. 05),结肠组织中MDA含量降低(P0. 05),SOD活性增强(P0. 05),PBMC中CD3~+、CD4~+和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升高,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及IL-4含量升高(P0. 05),血清IgA、IgG、TNF-α和IL-2含量降低(P0. 05),均呈剂量依赖性变化。结论:连翘酯苷A能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变,其作用机制与增强氧自由基清除力、抑制炎症反应和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60~70岁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DP组(右旋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和DN组(右旋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生理盐水5 m L静脉注射)。观察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前1 d、术后1 h和24 h的血清S100β蛋白和炎性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前MMSE评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N组术后1、3、5 d MMSE评分较DP组低(P0.05),且DN组术后1、24 h S100β蛋白及炎性因子IL-6、TNF-α测定值均较DP组高(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能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胸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可能与降低炎性细胞的血清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芬戈莫德(FTY720)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依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卒中组(MCAO)、卒中后抑郁组(PSD)、氟西汀治疗组(PSD+FLU)以及芬戈莫德治疗组(PSD+FTY)。采取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联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CUMS)及孤养法建立PSD模型。记录大鼠每周体重,运用敞箱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sham组和MCAO组相比,PSD组大鼠体重、敞箱实验得分及糖水偏好比例显著减低(P 0.05),HE染色显示海马组织CA1和CA3区呈现细胞萎缩和数量减少等现象,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5),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和CD3~+CD4~+T细胞的数量升高(P0.05);与PSD组相比,PSD+FTY组大鼠体重、敞箱实验得分及糖水偏好比例显著升高(P 0.05); HE染色显示海马组织CA1和CA3区细胞损伤现象减少;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大鼠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减低(P 0.05)。结论:FTY720能够有效改善海马组织损伤进而缓解PSD大鼠的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降低外周血T细胞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β、IL-6与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最佳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方法 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 %胎牛血清、20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的RPM I-1640培养基培养7 d,然后将细胞分成对照未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和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组.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IL-12、IL-6浓度及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0、CD86 和MHC Ⅱ.结果 培养9 d后,两刺激组培养的细胞经相差显微镜观察有DC生长.TNF-α刺激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TNF-α+LPS刺激组(P<0.05).3组均高表达CD11c,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CD80、CD86和MHCⅡ表达阳性率TNF-α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LPS刺激组显著高于单纯TNF-α刺激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TNF-α与LPS刺激可使DC成熟度提高,分泌IL-6、IL-12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初次就诊的AS患者77例(非活动期47例、活动期30例)及健康对照者59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CD8~+CD28~-Treg比例,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血清IL-2、IL-6、TNF-α、IFN-γ、IL-17A水平,分析Treg细胞与AS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炎症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活动组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低于AS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AS活动组和非活动组CD8~+CD28~-Treg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S活动组CD8~+CD28~+Tc细胞比例和CD8~+CD28~+/CD8~+CD28~-明显高于AS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且AS非活动组CD8~+CD28~+/CD8~+CD2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活动组和AS非活动组血清IL-6、TNF-α、IL-17A水平显著升高,且AS活动组血清IL-6、IL-17A水平显著高于AS非活动组(P0.05);3组志愿者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活动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AS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但AS非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与BASDAI、ESR、Hs-CRP呈负相关(r=0.654、0.517、0.577,P0.01)。CD8~+CD28~+Tc细胞比例及CD8~+CD28~+/CD8~+CD28~-与BASDAI呈正相关(r=0.276、0.246,P0.05)。结论:降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和CD8~+CD28~-Treg细胞比例、提高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在AS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