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5例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病理及该肿瘤的组织来源,报道1例来源于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牙源性腺样瘤,建立将发生于牙泊性囊肿壁上的牙源性腺样瘤称为壁性牙源性腺样瘤。其诊断的依据是在切片中看到囊肿衬里上皮增生并移行为牙源性腺样瘤,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延续关系。或在同一切片中看到典型的囊壁及肿瘤成份。并进一步讨论了壁性牙源性腺样瘤与牙源性腺样瘤囊性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一类来源于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其中,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及根端囊肿最为常见。以往通常采用囊肿刮治术合并化学试剂烧灼囊腔骨面,创口严密缝合,虽然保留了颌骨的形态功能,但术后易感染、复发率高。在保留颌骨形态功能情况下,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目的。我科从2001-2008年采用开窗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31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临床上需手术切除治疗,但其手术较为复杂、难度较大,如果治疗不彻底,较易复发,因此,首次治疗的方法尤其重要.本文就近年来笔者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方法及防止复发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21~68岁;其中根尖周囊肿56例、含牙囊肿30例、牙源性角化囊肿4例、始基囊肿6例,囊肿位于上颌骨52例、位于下颌骨44例,与上颌窦穿通者20例.本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牙源性钙化囊肿(COC)的组织学及生物学特性证明其有肿瘤性质。并提出囊肿型COC可发展成肿瘤型COC或亚型。本病可复发,恶变。角蛋白染色证实影细胞为上皮角化异常。  相似文献   

5.
颌骨肿瘤中,有牙源性和非牙源性肿瘤之分,但以牙源性肿瘤为最常见。这种肿瘤来自牙发生学上有关的细胞和组织的异常增殖。本文着重描述主要的几种牙源性肿瘤的X线诊断,并介绍几种与牙源性肿瘤鉴别的病变,如瘤样病变,非肿瘤性病变和有关的骨肿瘤。一、牙源性上皮肿瘤:以下着重叙述常见的造釉细胞瘤,主要是X线表现,并略加介绍其他较少见的上皮肿瘤。 (一)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有局部浸润性的齿源性肿瘤,起源于外胚层上皮细胞即是釉质器;残存的牙板和malassez上皮;牙滤泡囊肿上皮;  相似文献   

6.
颌骨囊肿分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了5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根尖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本组56例患者确诊后,及时进行开窗术治疗,术后复查,均提示骨质再生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负压吸引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疗效。方法:15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行负压吸引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囊肿上皮组织形态变化,评定上皮基底膜对应区域的炎症强度分级,测量治疗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结果:15例囊肿平均治疗周期为5.5月;病变缩小率为61.2%,面部膨胀畸形得以改善;术后囊肿上皮衬里炎症强度较术前显著增加,上皮转化发生率为73.3%;曲面断层片囊肿透射区域面积数值与囊腔容积呈线性相关,术后相关程度更高;刮治术后平均随访3.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负压吸引术能导致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炎症反应,使其特征性的不全角化上皮发生转化,并较快地缩小病变范围,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联合二期的刮治术可彻底清除病变、最大程度保留解剖结构及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单房囊性病变,囊内密度不均;非角化囊肿14例,颌骨内囊肿、界清、密均;造釉细胞瘤4例,为单房或分叶多房状,囊内密度不均。侵犯邻近结构。结论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各有其一定的特征,大部分可作出诊断,明显优于X线检查。可作为定位、定性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囊肿是颌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病演变而来,根据不同来源可分为根端囊肿和含牙囊肿(又称泡滤囊肿)两人类。牙源性囊肿在治疗上,根端囊肿可用外科手术或非外科手术治疗,但含牙囊肿唯有靠外科手术治疗。笔者近年来治疗20例牙源性囊肿,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分析1.分类:在20例中,根端囊肿15例,占75%,含牙囊肿5例,占25%。2.年龄、性別与病期:在根端囊肿中,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10.
曾斌  孙柯  李燕园  王艳丽  任国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973-975,1081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7例蛛网膜囊肿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特征为囊壁内衬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部分区域上皮增生,囊肿内横贯小梁缺失,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囊壁内衬上皮EMA或CK呈阳性表达,S-100、GFAP、CD34、CD31和FVIII均为阴性。结论蛛网膜囊肿是颅内罕见的囊性占位病变,是上皮源性囊肿,病理诊断易误诊为血管源性囊肿或神经源性囊肿,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11.
颌骨囊肿病变相关牙齿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源性肿物是由成牙组织所发生的瘤样病变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颌骨病变中的常见病。由于病变或置于病变区而造成的牙齿松动或移位 ,以往通常在手术同时予以拔除以减少囊肿术后复发机率。而目前在手术中如何选择性的保留病灶内及邻近的松动或移位牙齿 ,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近10年来我院颌面外科在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中 ,选择部分病例在手术中采取保留病灶内及邻近的松动或移位牙。术后跟踪观察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颌面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部分牙源性颌骨囊肿病例52例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23例 ,…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内囊肿是鼻窦囊肿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分为浆液囊肿、牯液囊肿及牙源性囊肿,囊内有淡黄色液体,炎症明显时多为脓性分泌物,尤其牙源性囊肿易出现,囊肿较大超过窦腔容积时会导致鼻腔内间断性淡黄色液体溢出,患者也多因此而就诊,部分患者也因头痛、眼胀或面部胀痛不适而到耳鼻喉科行鼻窦CT检查时发现.  相似文献   

13.
牙源性角化囊肿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颌骨囊肿,其中可含牙。1956年Philnsen首先根据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将此类囊肿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其治疗方法为摘除、刮除、截骨及袋行术。现将我院1992--2002年收治的171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囊肿17例,其中始基囊肿6例,含牙囊肿7例,根尖囊肿4例;造釉细胞瘤9例。始基囊肿主要表现为单房,边缘清楚,有硬化边;根尖囊肿主要表现为龋牙根尖与类圆形低密度破坏区相连,边缘多较光滑和有硬化。牙根少见吸收;含牙囊肿则含1枚或多枚牙齿,囊腔多连于牙冠、根交界处,其中可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齿。造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多房或单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伴邻近骨壁破坏。结论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多具有特征性,CT扫描能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颌骨肿瘤和瘤样病变中,颌骨囊肿最多见,其中主要是牙源性囊肿。这些病变可引起唇、颊侧骨板膨胀,牙松动、移位,甚或产生复视,或造成病理性骨折。它们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根据囊肿的类型、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包括囊肿剜除术或刮除术、袋形术或减压术以及颌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袋型缝合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结果】自2001-2003年,应用此法行3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型缝合术,并经12~24m随访,效果满意。【结论】临床应用此种袋型缝合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方法简便,复发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上颌骨的囊性病变可为两大类,一类为牙源性如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另一类为非牙源性,其中有面裂囊肿及肿瘤性病变如囊性造釉细胞瘤等。牙源性囊肿多见,约占颌骨囊肿的90%。大型囊肿为直径3.5cm以上的囊肿,可侵犯上颌窦腔,且容易不断向周围侵犯,使上颌骨广泛性破坏,周边骨质大量吸收,侵犯至颞下凹及眶底。传统手术一般  相似文献   

18.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为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的囊性病变,多发生于下颌骨。由于其发生部位隐蔽,平时可无任何症状,多为患者所忽视。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时,往往颌骨的破坏程度已相当严重。与其他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的是,OKC生长缺乏自限性,可呈浸润性生长,穿通骨皮质侵入软组织,甚至侵入眼眶、颞下窝或颅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开窗减压术对42例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治疗,在术后3月、6月、9月、12月行全景片检查,与术前全景片进行比较,囊肿完全消失者不需Ⅱ期手术,否则通过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来达到治愈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目的。结果:42例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运用此方法治疗后,术后3月囊肿均明显缩小;术后6月囊肿完全消失5例;术后9月囊肿完全消失8例;术后12月囊肿完全消失11例;仍有18例囊肿未完全消失者,通过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腔牙亦各额外牙或逆生牙,多发生于鼻腔底部和上额窦底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它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倾向、发育障碍、鼻源性或牙源性感染、外伤或囊肿后的移位等,临床上少见.治疗上以手术摘除为主.我科在2007年9月收治了1例成人鼻腔牙患者并成功施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