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2003年10-12月对咸宁市城区6所小学学前儿童496名进行共9学时、为期9周的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并对学龄前儿童授课前后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回答平均正确率由授课前的56.72%增加到授课后的89.85%,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由授课前的57.53%增加到授课后的88.78%,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和宣传牙病预防知识,可以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预防牙病的正确观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渭南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及口腔卫生习惯,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以期通过健康教育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12所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对家长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儿童783名,龋患率为14.94%;农村及4~5岁儿童龋患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普遍缺乏。看护人、年龄、居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方法、刷牙时段、漱口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渭南市学龄前儿童龋患率较低; 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和4~5岁儿童;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2年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儿童牙齿就医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其牙病的早预防、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浦东新区周家渡地区765例儿童进行调查问卷,按患儿就医口腔科的原因分为主动就医组与被动就医组,就患儿的就医原因、患儿口腔卫生习惯及其家庭人口社会学基本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患儿口腔卫生习惯,家长的城郊分布,教育程度及知识结构是影响其就医口腔科原因的主要因素。城郊两地的儿童就医原因有统计学差异(χ2=13.01,P<0.05);主动就医组与被动就医组的每次刷牙持续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4,P<0.05);主动就医组与被动就医组的更换牙刷的周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96,P<0.05);儿童就医原因和家长学历层次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29.87,P<0.05)。结论缩小城郊差距,缩小文化程度差距,改善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是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例腹痛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应用。【方法】对在本院诊治的125例腹痛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中血清Hp抗体阳性75例,阳性率60.0%。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年龄增长Hp抗体阳性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学龄前后儿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于及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及时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园所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探究与其相关的因素,进一步做好口腔保健工作和龋齿的防治工作,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病率。【方法】对西安市西关地区5所幼儿园1 650名在园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之间患龋率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P0.01)。公立幼儿园和个体幼儿园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P0.01)。园所儿童总的患龋率为41.57%。【结论】儿童乳牙患龋率随年龄的增加也随之上升,5~6岁儿童患龋率高于其它年龄组,另外乳磨牙较其它牙位分布患龋数多,儿童的患龋率与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家长及园所老师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父母的文化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幼儿园儿童家长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效果,为制定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对1508名幼儿园儿童家长及儿童,进行为期6个月有针对性、阶段性的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培训等干预,并进行自制的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幼儿园儿童家长对正确的刷牙方法掌握由56.17%提高至82.36%、龋齿危害健康的认知由57.96%提高至71.49%、认为氟化物能预防龋齿由57.22%提高至80.70%、培训前后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培训前每次刷牙时间3 min、含氟牙膏的使用等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低于50%,培训后提高至87.40%、7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儿童做到每天早晚刷牙的有69.10%,经培训后儿童做到每天早晚刷牙的有87.73%,培训前后都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幼儿园开展儿童家长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培训效果明显;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还需共同督促;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与行为教育方式,需要多种方式并需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北地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9个城市、9个农村地区部分12岁学生进行集体自答式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学生每天刷牙率为74.7%,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为62.1%,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知识及含氟牙膏知晓率偏低;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过去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54.2%,农村(60.8%)高于城市(47.2%)(P0.01),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绝大部分12岁学生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实际接收定期检查的学生只占1/3。结论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指导.方法对来该院口腔科就诊的3~6岁儿童牙病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356名.结果口腔健康行为中3岁以前开始刷牙占21.7%,每天2次及以上刷牙占29.5%,未进行任何口腔卫生预防措施的占82%.结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待提高,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吉林省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我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吉林省3个城市、3个农村地区的半数受检12岁学生进行了集体自答式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岁学生每天刷牙率73%,城市好于农村(P0.01),女性好于男性(P0.01)。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为62.1%,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卫生知识及含氟牙膏知晓率偏低,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过去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20.0%,城市(28.1%)高于农村(13.3%)(P0.01),男女无差异。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绝大部分12岁学生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实际接受定期检查的学生只占1/3。结论:学生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尚不普及,提示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温州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以及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温州市龙湾区3所在园儿童人数大于150人的幼儿园,对在园的480名4~6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使用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以及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对“食用甜食可以导致龋齿”和“龋齿可以引起牙龈发炎”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干预后儿童家长对口腔疾病知识的后5题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持积极态度率均在90%以上。干预后的儿童家长在“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定期口腔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乳牙龋齿应及时充填”“乳牙缺失应及时制作间隙保持器”持积极态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儿童刷牙频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93,P<0.001);干预后家长帮助儿童刷牙率(41.04%)明显高于干预前(1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79,P<0.001);干预后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饭后刷牙/漱口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儿童“甜点食用频率≥1次/d”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2,P<0.001);干预后儿童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8,P<0.001);干预前、后儿童口腔清洁率分别为65.63%、82.08%,干预前后儿童口腔清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7,P<0.001)。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