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文章主要运用CiteSpace 5.7软件对中国舌诊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系统总体调查和脉络分析,以此来为我国舌诊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具有一定的参考。以“舌诊”为主题开展系统的文献计量研究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总结1999—2023年舌诊研究发展方向、知识结构、热点前沿。[方法]应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1999年1月1日—2023年10月3日“舌诊”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共现分析。通过时间线视图展示不同聚类的相互影响及时间跨度,生成可视化图谱。[结果]图谱里纳入文献1 472篇,通过计量分析找到该研究领域高产机构、研究团队、研究学者。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为115篇;许家佗发文43篇,是最高产作者。关键词“舌象”出现频次最高(478次)。[结论]舌象、舌诊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医舌象与血肌酐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应用舌象仪采集MHD患者透析前舌象图片,并导入《中医舌诊专家系统》,由3位主任医师对舌象各指标赋值,同时留取拍摄当日患者透析前静脉血以测定透析前血肌酐含量,寻找舌象参数与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与透析前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舌象参数共有4个(P0.05),分别为齿痕程度、水滑程度、紫舌、厚苔(P=0.024、0.008、0.023、0.048),其中齿痕程度与透析前血肌酐关系最密切,呈正相关。结论:部分舌象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HD患者血肌酐蓄积程度,即当MHD患者齿痕越重、水滑程度越轻、舌色越紫、舌苔越薄时,其血肌酐可能处于偏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时期中医学者对舌象研究的不同认识,为舌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大量古籍与文献,选取与中医舌象研究相关的文章,提取并归纳要点。[结果]古代对中医舌象的认识非常渊博,且由主观性主导产生,不具备科学的严谨性;现代对中医舌象的研究主要从舌质及舌苔颜色、舌形等方面着手,利用客观化诊疗及分析系统,使现代中医舌象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严谨性;从现代中医的角度看,青紫舌、舌下络脉颜色及宽度的不同程度反映了患者的瘀血程度及疾病进展情况,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的舌象特征。[结论】现代化舌象研究方法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舌象特点及其与降钙素原水平、APACHEⅡ评分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5例,按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2例及脓毒症休克组33例。收集2组基本临床要素及入院24 h内舌象,并进行舌象要素量化积分,对比2组舌象特征,探讨舌象与脓毒症患者休克发生及28 d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淡白舌积分与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淡白舌出现率高于脓毒症患者(P<0.05),Logstic回归模型提示舌色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但舌象无法预测28 d临床结局;脓毒症休克患者淡白舌舌象积分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C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舌诊对脓毒症患者休克的发生及危重程度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舌象信息客观化研究中光源选择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建立稳定性强。显色性好。接近传统舌象观察所需自然光线的光源条件,为舌象信息客观化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分析传统舌象观察的光线条件和人造光源照明的特点。并由13名中医师对20例舌象在这两种条件下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标准光源D50的色温接近传统舌象观察的光线环境,且显色性好。在自然光线条件和标准光源D50照明两种条件下。13名中医师对20例舌象进行观察。两者结果的一致率在90%以上。提示标准光源的D50可以作为舌象信息客观化研究中舌象采集的照明光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舌象特征规律,为研究中医舌象辨证与慢性胃炎恶性转化病机的联系提供证据与支撑。方法 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3 637例慢性胃炎及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舌象资料,对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舌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舌象分布规律。结果 聚类分析显示舌象特征可归结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痰湿内阻证、脾虚湿困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8个舌象类型,并且舌象类型的分布在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有所不同,整体分布呈现出由实至虚、再由虚至实的变化规律。结论 舌象特征反映了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整体呈现出本虚标实的病机,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同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对于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和病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舌疾是一种以舌干、舌痛、舌痿、舌纵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生在舌部的疾病。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和舌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从舌体的色泽、濡润、灵活度以及语言和味觉等方面,可以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的病变。其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由舌疗心,如舌下给药治疗冠心病、由舌象判断心功能、由舌象救治急性心梗患者等;由舌疗不寐,如通过观察舌上红点瘀点判断夜寐情况、通过舌象辨治不寐等;由心疗舌,如从心脾论治舌痛、口舌溃疡等。同时,中医"心-舌"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指导舌疾的预防和治疗。郭利平教授应用"心-舌"的中医理论从心论治舌疾亦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的舌象与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舌象与脾胃病的关系密切。“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薰蒸”,验之临床,脾胃病在舌象的反映上的确迅敏而准确。近年来我们对11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18例患者均由我院胃镜室作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报告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其中单纯萎缩性胃炎48例,萎缩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望舌为主了解原发性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标准化舌象采集环境获取其临床舌象,由医学专家给出舌象诊断,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舌色按由淡白、淡红到红进行分类,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与肝癌临床分期(OR=3.607,P=0.000)、舌形异常(OR=3.295,P=0.005)、舌下脉形状(OR=1.558,P=0.008)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OR=1.008,P=0.015)有关;而舌色按紫与不紫进行分类,结果显示舌色也与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OR=1.989,P=0.047)。结论:舌体胖大、舌下脉增粗或迂曲、舌色见紫、肝癌临床分期进展和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舌象观察为主可望作为一种预测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的舌象、舌苔脱落细胞的结构。方法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对象,同脾胃气虚和健康人为对照,采用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成熟价值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脾胃湿热证舌象以红舌黄腻苔为主,舌印片MI、MV变化以红舌和黄腻苔最明显。结论舌象能反应脾胃虚实证候,舌印片MI、MV与舌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408例临床病例,认为舌象与胃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指出舌象可以反映不同胃病的病机特点,舌象为胃镜象的外候,舌象反映胃病的演变及转归。提示舌象表现为舌质红或暗、苔黄或腻者,往往胃粘膜炎症较重,幽门螺旋菌感染率也较高;而舌象转为淡红舌、薄白苔则往往是胃病向愈的表现。并指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向胃癌演变的关键在于瘀血,所以对舌质暗者更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收集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码相机对舌苔摄像,比较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比较普通型、重型与危重型舌象特征。结果 18例(50.00%)患者舌象见齿痕,28例(77.78%)患者舌苔腻。初期最常见舌象为舌淡红(33.33%)、舌红(33.33%)、舌苔白(厚)腻(83.33%)。中期舌象常见舌象为舌淡红(36.36%)、舌红(31.82%)、舌苔黄(厚)腻(72.73%)。重症期舌象为舌暗红,苔黄厚燥或舌红少苔。恢复期常见舌象为舌淡红(71.43%)、白(厚)腻(28.57%)。普通型最常见的舌象为舌淡红(48.28%)、苔黄(厚)腻(55.17%)、白(厚)腻(27.59%)。重型最常见舌象为舌红(60.00%)、苔白(厚)腻(40.00%),危重型舌象为舌暗红,苔黄厚燥或舌红少或无苔。结论本病舌象表现多为舌淡红或红,兼齿痕,苔白腻为主,随病程进展,兼见舌暗红、苔黄(厚)腻、黄燥、或少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舌象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84例PSS患者,基于舌象进行分型,比较不同舌象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复合舌象,从单一舌象要素看,阴虚舌象56例(66.7%),血瘀舌象44例(52.4%),气虚舌象42例(50.0%)和痰湿舌象31例(36.9%)。阴虚舌象较非阴虚舌象患者抗核抗体和抗Ro-52抗体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舌象与非血瘀舌象患者在免疫炎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虚舌象较非气虚舌象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舌象较非痰湿舌象患者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的阳性率及高球蛋白血症比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患者常见阴虚、血瘀、气虚、痰湿舌象,不同舌象患者免疫炎症特点不同,或可作为PSS舌象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舌诊是望舌象而进行辩证的一种诊断方法,舌象是由舌质(包括舌色、舌态)和舌苔(包括苔色、苔质)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舌象之所以能反映内脏的病变,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为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00例胆道手术病人(其中50例单纯胆囊切除[甲组],50例胆囊切除或造瘘加胆总管“T”管引流[乙组] 的术前术后舌象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合术后恢复情况,试图找出舌象变化与病情恢复之间关系。观察方法及内容一、以肉眼在自然光线下清晨空腹时观察二、入院时观察的舌象为术前舌象,术后第二天起隔日观察的舌象为术后舌象。三、舌质定为淡红、淡白、绛红、青紫。舌苔定为薄白、薄黄、白腻、灰黑。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正常舌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舌象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的特点,分析舌象与睡眠节律、体重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因打鼾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80例,其中确诊为OSAHS的患者68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析各组舌象、舌下络脉的特点。研究各组舌象与体重指数及睡眠节律的关系。结果:OSAHS患者舌质分布由多到少依次是淡白舌、红舌、淡红舌、斑点舌。舌苔分布由多到少依次是白厚腻苔、薄白苔、黄腻苔、薄黄苔。对照组主要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轻中度组以淡白舌、红舌和白厚腻苔、黄腻苔为主;斑点舌主要集中在重度组。舌下络脉分级分布主要以1级为主,3级少见,3级舌下络脉主要见于重度OSAHS患者中。舌象与BM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OSAHS患者BMI多较高,超重和肥胖患者占绝大部分(约89.71%),不同舌象患者的BMI指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睡眠节律的比较分析显示,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睡眠节律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度组的Ⅱ期睡眠时间的延长和REM期睡眠时间的明显缩短。结论:淡白舌或红舌、苔腻、舌下络脉1级为OSAHS患者的主要舌象特点。OSAHS患者出现斑点舌、舌下络脉3级多提示病情程度较重。OSAHS重度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睡眠节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舌象能反映机体的整体状态,是临床诊病、辨证、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指导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全面介绍了舌象的原理、舌象的临床意义、舌象的临床研究概况、舌象的数字化研究现状,认为对各种疾病的舌象进行系统地观察分析,是中医舌象临床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女科舌象变化的规律和形成机理,对10名育龄妇女的月经周期进行舌象连续观察,发现8例受试者中,舌色、舌体、舌侧缘形态、乳头的分布和计数、舌苔和舌的津液均有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的中期,6例可见舌象的突变现象,经性激素测定、B超检查卵巢、宫颈粘液涂片所判断的排卵期基本符合8例;舌的一侧变化突出者,提示排卵在同侧卵巢。从而,舌象的周期性变化可作为预测雌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的一项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望舌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象可直观且灵敏的反映出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肿瘤患者中,舌象特点及变化可辅助临床诊断、指导医者辨证论治及评估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舌象的基础研究和舌象客观化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文章从近年来肿瘤患者舌象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舌象客观化研究等多个角度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肿瘤患者舌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例血栓闭塞型脉管炎舌象观察赵文研,陈荣,高怀林河南省安阳市卫校(455000)主题词血栓性脉管炎,舌象/分析脉管炎患者常出现不正常舌象,目前文献却少记载,为总结中医舌诊优势,对其舌象改变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我们检查了200例脉管炎患者的舌象,现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