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4年来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4例患者中,阴茎型尿道下裂34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10例.均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平均重建尿道长度2.8 cm.结果:一期手术成功率90.9%(40/44例),尿瘘9.1%(4/44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随访3个月以上,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结论: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对伴有阴茎下曲、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茎纵行腹外侧肉膜瓣在远端尿道下裂Ⅰ期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阴茎远端型尿道下裂患者先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修复尿道,然后采用阴茎纵行腹外侧阴茎肉膜瓣对修复新尿道进行覆盖。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类似包皮环切术后样外观,尿道外口开口于阴茎头顶端呈裂隙状;仅4例(7.3%)于冠状沟处发生尿道瘘。结论:在远端尿道下裂Ⅰ期修复术中,以阴茎纵行腹外侧肉膜瓣对新尿道加以覆盖,能有效降低尿道瘘的发生率,且修复后阴茎获得类似包皮环切术后样外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一期修复尿道下裂126例,其中尿道口成形术8例,游离包皮双面岛状瓣成形术72例,带蒂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46例. 结果 一期修复成功率96%,其中尿道口成形术成功率100%,游离包皮双面岛状瓣成形术成功率95.83%,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成功率95.65%,并发尿瘘4例,尿道狭窄3例.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尿道、阴茎     
复发性尿道狭窄伴假道的分类与处理;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球部尿道损伤;8例骑跨伤致球部尿道断裂急诊手术治疗体会;Duckett术治疗尿道下裂17例疗效观察;保留尿道板的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附46例报告);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前后的尿道细菌分布;三角帆状阴茎皮瓣覆盖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纵行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矫正先天性短尿道畸形  相似文献   

5.
吴宣林  张宪生  徐泉  高亚  郭新奎  李鹏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27-1028,i0004
目的:评价阴茎背侧纵行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进的阴茎背侧纵形带蒂包皮瓣尿道下裂修复术治疗26例有阴茎弯曲,背侧包皮丰富的中、近段尿道下裂。结果:随访3个月~1年,26例患者手术后全部一次成功。术后排尿顺利,尿线正常,外形接近正常。一次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阴茎背侧纵行带蒂包皮瓣尿道下裂修复术是有阴茎弯曲,背侧包皮丰富的中、近段尿道下裂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蒂阴茎、阴囊纵隔联合皮瓣正位尿道开口Ⅰ期尿道下裂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 14 9例不同类型尿道下裂病人分别行带蒂阴茎、阴囊纵隔联合皮瓣正位尿道开口Ⅰ期成形术 ,并改进了引流形式。 结果 :一次排尿成功 12 2例 ,出现漏尿、包皮水肿 2 7例 ,其中尿道皮肤瘘 3例。 结论 :该手术方式适用于严重阴茎头型、阴茎型、轻度阴囊型的尿道下裂。该术式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 ,但应注意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引流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阴茎中段型尿道下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男性先天性阴茎中段型尿道下裂患者,行阴茎矫直、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法一期尿道再造术。术中保护尿道口近端区域的肉膜组织,形成尿道口周蒂肉膜瓣;翻转肉膜瓣、覆盖尿道吻合口并固定,将皮瓣转移覆盖至阴茎腹侧的皮肤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36个月,仅发现1例吻合口尿道瘘,1例阴茎腹侧部分皮肤血运欠佳而致切口瘢痕愈合,但无尿瘘发生,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无尿道裂开、皮瓣坏死、感染、尿道(口)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术一期尿道再造治疗阴茎中段型尿道下裂,并采用尿道口周蒂肉膜瓣覆盖吻合口,是一种简单且可有效预防其吻合口尿瘘发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纵行带蒂包皮皮瓣作为尿道重建材料在修复尿道下裂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纵行带蒂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矫治先天性尿道下裂21例,其中阴茎型14例,阴囊型7例。结果20例重建尿道成活,外形接近正常。结论该术式具有并发症少,外形接近正常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及带蒂包皮皮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患儿年龄3~22岁,平均7.5岁。阴茎头冠状沟型12例,阴茎体型19例,阴茎根部型7例,其中6例曾在院外行阴茎下屈矫正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单纯选择带蒂包皮岛状皮瓣法一期修复尿道下裂32例,联合应用Duplay术式6例。结果随访3个月~2年,35例患儿术后阴茎外观满意,排尿通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发生尿瘘2例,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术后3月出现尿道外口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手术成功率为94.7%。结论应用显微外科及带蒂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尿道下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纵向裂隙状,阴茎的外观满意,无阴茎下弯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1.8%(6/51),其中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结论:本术式具有取材范围大、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I期修复。  相似文献   

11.
改良纵行包皮内外板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尿道下裂Ⅰ期尿道成形患儿的临床资料,21例采用改良纵形包皮内外板岛状皮瓣尿道成形,6例加前尿道延伸,5例加阴囊中缝皮瓣延长。结果 32例随访2~42个月,无尿瘘及尿道狭窄发生,阴茎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改良纵行包皮内外板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设计合理、皮瓣血运良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是近端型尿道下裂修复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与更为常用的横行者相似而异。本文介绍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修复近端型尿道下裂的单中心经验。关键技术要点在于掌握应用指征、阴茎头减容保证宽敞流出道、做好新尿道覆盖。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 1995年至 2 0 0 0年采用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时 ,将部分带蒂皮瓣外翻形成新尿道口 ,防止术后尿道外口狭窄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阴茎型尿道下裂患者10例 ,年龄 2~ 2 5岁。其中 4例阴茎前1/ 3下裂者无阴茎下弯 ,6例阴茎中部下裂者伴阴茎下弯 2 0°~ 30°。患者尿道板发育良好 ,尿道口距冠状沟 0 .5~ 3.5cm。手术方法  (1)矫正阴茎下弯 :方法同经典的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术 ,保留尿道板宽 0 .8~ 1.0cm ,有 2例游离尿道板深面。 (2 )尿道成形 :测量尿道缺损长度 ,所取横行包皮内板带蒂皮瓣或纵行阴茎背侧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14.
带蒂联合包皮瓣Ⅰ期修复尿道下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蒂联合包皮瓣Ⅰ期修复尿道下裂的优点.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带蒂联合包皮内外板皮瓣法Ⅰ期尿道下裂成形术54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一次成功43例,8例发生尿瘘,5例自愈,3例再次手术而愈,另有3例尿道狭窄,扩张后痊愈.结论 采用带蒂联合包皮内外板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取材方便、易成活、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端尿道下裂修复的手术方法有离断尿道板以伸直纠正阴茎弯曲、用横裁岛状包皮瓣管状形成尿道的Duckett术[1-2],Koyanagi术及改良术[35]等,手术较复杂,疗效也欠稳定[1-7].1994至2006年,我们对尿道下裂患儿的阴茎包皮解剖和血供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多种改良尝试[8-11].2006至2012年,对包皮丰富、弯曲严重的近端型尿道下裂,采用单侧带蒂包皮筋膜瓣尿道成形术修复33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术式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附11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114例不同手术方式一期修复各种类型尿道下裂的经验。本组中阴茎型30例,阴茎阴囊型63例,会阴型21例。阴茎型尿道下裂宜采用包皮内板转移皮瓣尿道成形术。阴囊型根据缺损尿道长短采用阴囊纵带蒂皮瓣术或包皮内板阴囊纵隔联合皮瓣尿道成形术。会阴型采用包皮内板阴囊纵隔联合皮瓣术或膀胱粘膜尿道造成形术本组一期手术的成功率为84.8%。  相似文献   

17.
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 方法 1997 年~2003年,对31例尿道下裂患儿,其中阴茎阴囊型21例、会阴型10例,按照尿道下裂的不同病理解剖,进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设计、移位和尿道成形修复手术.阴茎包皮岛状瓣最长7.5 cm,宽1.5~1.8 cm. 结果修复后阴茎外形良好,不臃肿、无扭曲,尿道开口达到正常解剖部位,排尿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发生尿瘘11例,其中阴茎阴囊型6例、会阴型5例,经修补后痊愈. 结论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尿道、阴茎     
前尿道代后尿道成形术治疗男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包皮环切术后发生阴茎鳞状细胞癌17例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小儿尿道下裂,显微外科技术及带蒂包皮岛状皮瓣法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女,陛早期尿道癌膀胱黏膜尿道重建术的探讨(会议征文选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肉膜覆盖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中预防尿瘘的应用。方法:140例尿道下裂患者均行TIP术式修复,其中85例远端型尿道下裂采用纵行腹外侧阴茎肉膜瓣覆盖新尿道;55例近端形尿道下裂采用阴囊前动脉带蒂肉膜瓣覆盖新尿道。结果:12例患者出现尿道皮肤瘘,其中远端型尿道下裂患者7例;近端型尿道下裂5例。结论:远端型选择腹外侧阴茎肉膜瓣覆盖,近端型选择阴囊前动脉带蒂肉膜瓣覆盖,较少出现尿瘘的并发症,是TIP术中较理想的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唇黏膜耦合包皮岛状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再发阴茎下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个医疗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采用唇黏膜耦合包皮岛状瓣治疗35例尿道下裂术后再发阴茎下弯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15(13, 18)岁, 5例伴阴茎头裂开, 4例伴尿道皮肤瘘。所有患者均采用唇黏膜耦合包皮岛状瓣行尿道成形术, 人工勃起试验证实存在阴茎下弯, 在阴茎干弯曲最明显处斜形离断尿道, 去除阴茎腹侧的纤维化瘢痕组织, 测量尿道缺损长度, 取相应长度唇黏膜铺板重建尿道板, 相邻包皮岛状瓣翻转覆盖于重建的尿道板形成新的尿道管腔。术后3 d拔除尿道内支架管, 术后3周拔除尿道外支架管, 术后5周行诊断性尿道探查, 术后7周行尿流率检查, 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114.7±20.1)min, 术后随访(15.5±5.9)个月, 无阴茎下弯发生。32例患者修复成功, 其中21例术后7周复查尿流率, 最大尿流率为(18.4±3.7)ml/s;3例(8.6%, 3/35)出现尿道皮肤瘘, 术后6个月予尿瘘修补后正常排尿。结论唇黏膜耦合包皮岛状瓣治疗尿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