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薄肌的局部解剖学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5具50侧下肢的股薄肌进行了解剖观察。虽然股薄肌的动脉来源有多处,但主要血管是来自股深动脉的股薄肌支,该血管与股薄肌的支配神经构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位于耻骨结节下90~160mm范围内,52%的位于130~140mm之间。所以,临床移植股薄肌对其游离在耻骨结节下方160mm以下进行,即不会损伤股薄肌的血管神经束。  相似文献   

2.
在32侧成年标本上,观察了股直肌、缝匠肌皮转移瓣有关血管蒂.血管蒂根部体表投影点分别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7.4、6.3cm 处,距两肌表面投影线分别为2.7、1.9cm.股直肌、缝匠肌血管蒂起点处外径分别为3.8、1.5mm、血管蒂长为5.2、1.9cm.两肌合并移位时较窄处为3.8cm,较宽处为6.2cm.两肌同时转移可达同侧脐区上部以上。  相似文献   

3.
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治疗截瘫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重建胸段脊髓横断致伤完全性截瘫患者的部分周围神经功能。方法:在4例截瘫病人将一侧的尺神经自腕部切断,以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吻接远端尺神经深支,取一桡神经浅支的分支与尺神经浅支吻接,自皮下隧分段游离尺神经至腋窝起始处,分离过程中保护尺侧上副血管。于皮下将尺神经及其尺侧上副血管引人侧胸壁隧道。显露胸背动,静脉,将尺侧上副血管与其行端端吻合。在臂部分离出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和坐骨神经,用带筋膜蒂股  相似文献   

4.
以节段性肌肉移植为目的的股薄肌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股薄肌的主次血管蒂进行显微解剖,为节段性移植提供参考。方法解剖40例福尔马林保存的股薄肌标本,采用一种比例测量法,解剖及测量动脉蒂以及神经和血管的伴行关系。通过将每1例标本营养血管的位置比例化,总结肌肉动脉及神经分布的规律。结果股薄肌有4条动脉供血,其中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肌支和股动脉肌支是恒定出现的两条营养动脉,管径粗大、长度充分,适于游离移植。它们分别在距肌肉近端1/5与距肌肉后缘2/3相交的位置、和距肌肉近端1/2与距肌肉后缘1/2相交的位置进入肌肉,95%的神经和血管伴行。结论股薄肌可以凭借主要营养动脉分支为蒂纵行游离移植,或分别以主次营养动脉为蒂横行游离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带血管及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57例成人已固定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神经的行程及毗邻,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长度、外径。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90%起于股深动脉,7.8%起于股内侧动脉,2.2%起于股动脉。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股薄肌神经血管门位于该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0.4816,回归方程为y=6.38+0.1899x。结论通过测量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的距离,可判断股薄肌神经血管门在体表的位置,为临床提供更便捷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侧胸深筋膜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侧成人尸体上,对侧胸深筋膜瓣及血管作了解剖学观测,其主要血管胸背动、静脉发出的前锯肌支起点处平均外径动脉1.7mm,静脉2.0mm。临床上可切取筋膜瓣的最大面积为20×15cm。该筋膜瓣可作为复盖材料作转移或游离移植,经临床应用验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脊髓前角灰质炎后引起的肌群瘫痪和萎缩,在治疗上常用邻近肌肉移位或带血管神经蒂移位来代替部分失去的功能。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小血管和神经的吻接,用游离肌肉来代替病废的肌肉,使恢复关节的部分功能成为可能。但是肌肉游离移植时,受区必须有适当的吻接神经。虽然国外报导过利用猴的长神经(采用腓肠神经)移植搭桥来进行自体肌肉移植的实验,但仅用在上肢,受区神经是胸背神经。在下肢很难找到象胸背神经这样适当的吻接神经,肋间神经则嫌过细,不足以带动下肢较大的肌块。因此,也难以利用神经移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神经蒂股薄肌瓣重建尿道括约肌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股薄肌瓣转位重建尿道括约肌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5例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股薄肌的形态、主要血管、神经的来源,血管神经蒂的长度、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股薄肌全长(42.0±0.6)cm,肌腹长(31.0±3.8)cm;肌腱长(10.9±0.9)cm;股薄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股深动脉的股薄肌支,该分支起始处外径(2.1±0.6)mm,血管蒂长(9.2±0.9)cm,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的深面;股薄肌的神经支配,均恒定地来自闭孔神经前支,该神经在闭膜管处,横径为(1.7±0.4)mm;厚(0.5±0.2)mm,从闭膜管至入肌点处长(10.4±1.4)cm。结论带血管神经蒂股薄肌瓣转位重建尿道括约肌术,经尸体摹拟实验,证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股薄肌神经血管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股薄肌瓣游离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57例成人已固定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神经的行程、毗邻血管长度及外径。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89.47%起于股深动脉,8.77%起于股内侧动脉,1.75%起于股动脉;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股薄肌神经血管门位盂该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0.4816,回归方程为y=6.38 0.1899x。结论:通过测量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的距离,可判断股薄肌神经血管门在体表的位置,为临床提供更便捷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 68侧股薄肌的形态及血管分布。股薄肌的平均长度为 4 1.4 2± 2 .88cm,其肌腱长为 11.71± 2 .72 cm。股薄肌的动脉平均为 3.63支 ,其入肌处以距耻骨联合下缘的 6~ 10 cm者多见  相似文献   

11.
<正> 脊髓前角炎后所引起的肌群瘫痪和萎缩,在治疗上过去常用邻近肌肉移位或带血管神经蒂移位来代替部分失去的功能。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小血管和神经的吻接,用游离肌肉来代替病废的肌肉,使恢复关节的部分功能成为可能。但是肌肉游离移植时,受区必须有适当的吻接神经。虽然国外报导过利用猴的长的神经(采用腓肠神经)移植搭桥来进行自体肌肉移植的实验,但仅用在上肢,受区神经是胸背神经。而在  相似文献   

12.
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股神经、闭孔神经吻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3年以来,作者开始采用吻合尺侧上副动、静脉与胸背动、静脉的尺神经转位术重建完全性胸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阴部神经和坐骨神经,恢复了部分周围神经的功能,收到了一定的疗效。在此基础上,1998年实施了1例吻合血管的尺神经主干(含浅、深支)吻接股神经,尺侧腕屈肌支、指深屈肌支和手背支与闭孔神经吻接术,术后6个月随访已恢复了股内侧S1-2级感觉,股四头肌、股内收肌1-2级肌力,并在进一步恢复中。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股神经、闭孔神经吻接术@张少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党瑞山$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  相似文献   

13.
大鱼际皮瓣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报道大鱼际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及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10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在远侧腕横纹上方5~6cm处解剖出桡动脉,向其远端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皮瓣供区血管神经走行、分布及吻合情况,确定该皮瓣设计切取的“点、线、面”,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7例。结果:10例标本及7例病人中,除1例标本外,余均有桡动脉掌浅支存在。其起点处的直径1.2~1.4mm,长度1.5~2.5cm,皮瓣面积约3cm×5cm。7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手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1)、大鱼际皮瓣血管蒂的长度、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可用于游离移植;(2)、皮瓣结构、血管口径与指部相当,是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解剖观测了109侧成人胸小肌标本,该肌为三角形薄肌,具有腱性起止端。起端有2—5个肌齿,在肌的内侧半,血管、神经的行向与肌纤维方向一致,便于劈成若干肌束。肌的神经支配恒定,血管粗大,血管神经蒂有一定的长度。按肌的具体条件,适合游离移植到面部用于矫正陈旧性面瘫畸形。  相似文献   

15.
长段的神经缺损需要移植体的桥接才能修复,骨胳肌能否作为桥接神经的移植体是本研究的目的。实验用大白鼠30只,分5组。在股中部切除约8 mm 长坐骨神经段,造成神经缺损。第1组,游离出大收肌,保留其血管神经,在该肌近侧作一梯形缺口,把神经近端与该缺口缝接,在该肌止端处离断,与神经远端缝接;第2组,结扎切断支配大  相似文献   

16.
为发掘吻合血管的骨游离移植的新供区,我们对300侧成人肩胛骨和154侧成人肩胛部血管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认为肩胛骨外侧缘是较为理想的供骨部位,旋肩胛血管束是此部骨移植或骨肌皮复合组织瓣移植的主要吻接血管。我们已将这个新的供骨区用于临床,取得了成功。本文重点介绍供骨区的应用解剖学部分,临床经验部分将另文介绍。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肚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男性下肢标本上,密切结合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术式,对股薄肌的血管、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以股薄肌中上段动脉为蒂肌瓣转位长度可达21.3±2.6cm;而肌瓣转位至腹股沟管度环所需长度为18.0±2.2cm。股薄肌有多血供来源,在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以该肌主要供血动脉为蒂,可保证转位肌瓣的血供。结论:以中上段血管为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肚沟疝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正> Harii等1976年游离股薄肌到患者的面部治疗面瘫获得成功以来,股薄肌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股薄肌的血管神经供应的研究,二军大解剖室、熊树明等、甄德儒等有过报导。为了进一步累积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资料,本文对股薄肌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用带血管蒂的肌瓣如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日渐广泛。为积累有关股薄肌的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本文对股薄肌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度、外径、走行和神经支配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  相似文献   

20.
旋股外侧血管、股直肌和阔筋膜张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剖了80侧成人下肢,观察和测量了旋股外侧血管及其供养的股直肌和阔筋膜张肌,讨论了有关的应用解剖学问题。多数旋股外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89.7%)。旋股外侧动脉干的长度平均为16毫米,外径为5.5毫米。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型主要为升降型(77.5%),其次为升横降型和横降型。升支长平均为87毫米,根部外径为3.5毫米。伴行静脉一条或两条。升支可作为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的血管蒂,其末端可植入股骨头或股骨颈内,以治疗缺血性坏死或骨折不愈合。降支长平均为200毫米,外径为3.5毫米。伴行静脉略粗于动脉。降支是股前部的一个多用血管,既可作为受区血管,又可将其末端植入股骨干或下端骨折处,以治疗骨折不愈合。股直肌主要有两组血管神经束。第一组的血管较短且细,不宜作为吻接血管。第二组血管神经束是股直肌的主要血管神经束。供养阔筋膜张肌的血管蒂动脉的长度平均为50毫米,外径为3.0毫米;伴行静脉一条或两条,略粗于动脉。阔筋膜张肌可制成一个相当大的肌皮瓣,也可将其下端及髂胫束移位缝接于髌上缘,以增强对髌骨的拉力和矫正拉力方向,合理恢复伸膝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