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低剂量MSCT尿路造影对正常输尿管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扫描时,单纯降低mA值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是否有效减少,以及在低剂量条件下对正常输尿管显示的图像质量有无影响。方法根据螺旋CT扫描时管电流的设置,将38例患者中的72侧正常输尿管分为标准mA组和低mA组,分别测量辐射剂量值、采用评分法观察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单纯将管电流由标准mA降至低mA时,患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由15.19mGy降至5.66mGy(P<0.05),而MSCTU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单纯降低管电流,能在保证正常输尿管MSCTU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后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DIVU示单侧尿路显影不良及输尿管梗阻原因不明,行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成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5例患者DIVU后行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18例,炎性狭窄4例,外压性狭窄4例,肿瘤3例,先天性狭窄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双侧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不能确诊1例。结论:DIVU后SCTU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的CTU三维图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U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8.3%、38.3%、3.3%.单纯轴位像与轴位像结合CTU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和95%(χ2=10.38,P<0.01).结论应用CTU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可得到比单纯轴位像更多的诊断信息,并对输尿管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同步显示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超声或IVU拟诊为尿路梗阻的患者行MSCTA、MSCTU同步显示扫描,并通过后处理重组技术获得图像。结果36例尿路梗阻中肾及输尿管畸形3例,副肾动脉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处4例,泌尿系结石16例,泌尿系炎症5例,外源性压迫3例,泌尿系占位5例。结论MSCTA与MSCTU同步显示技术能同时清晰显示血管与集合系统,可提高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能力,并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CT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CT尿路造影(CTU)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泌尿系CT检查通常需要3期扫描,包括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而且扫描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双肾、输尿管与膀胱,患者接收辐射剂量较多.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减少CT辐射剂量就变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1-3].目前有关低辐射剂量CT尿路成像的文献报道较少[4],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低辐射剂量和常规辐射剂量排泄期CTU对泌尿系统的显示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低剂量CTU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均行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检查。对所获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组处理,输尿管重组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曲面重组。结果50例病变中,输尿管结石28例,输尿管癌8例,输尿管并膀胱癌2例,肾输尿管结核5例,双肾及输尿管畸形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临床资料证实。VCTU能清楚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及输尿管梗阻扩张情况。结论VCTU重组图像清晰,对泌尿系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的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输尿管癌的MSCTU表现。18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动、静脉期扫描、多次排泄期扫描及薄层重建,且均行MPR、CPR、VR、MIP重组。结果:增强动、静脉期轴位图像及MPR、CPR重组能够清晰显示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CPR通过尿液或造影剂对比,可连续显示整条输尿管及肿块;VR及MIP重组对充盈造影剂的输尿管管腔能很好显示肿块引起的不规则狭窄或截断。结论:MSCTU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立体显示输尿管癌,并能客观评判双侧肾脏排泄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帮助。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及CT尿路造影(CTU)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表现急性腰腹痛可疑输尿管下段结石,常规B超、KUB及IVU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获得CTU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平扫确诊27例,增强确诊34例,阴性4例,均行CTU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清晰显示输尿管全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结论螺旋CT是确诊输尿管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最有效方法,而CTU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观察输尿管继发性改变、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低剂量多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DCTU,CTU)用于尿路非肿瘤病变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参照228例体质量75 kg以下成人的腹盆部体径的平均值,制作含骨、脂肪、肌肉及肾脏组织的体部模型,将管径3~7 mm的模拟排泄期输尿管植入其中。应用GE lightspeed 16 CT机对模型进行常规剂量和一系列低剂量扫描,对获得的16个序列的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质量评价,筛选出可满足诊断要求的低剂量扫描序列,将其应用于尿路非肿瘤患者的CTU检查。共录入104例尿路非肿瘤患者,其中行低剂量CTU检查者50例(低剂量组),行常规剂量CTU检查者54例(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U图像质量,评价低剂量CTU的临床可行性。结果:辐射剂量≥4.98 mGy的低剂量扫描序列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为4.98 mGy的相应扫描参数为:准直(16×1.25)mm,120 kV,扫描时间0.5 s/rot、扫描层厚5 mm、螺距0.938,噪声指数14,电流60~140 mA。CTU图像对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相似,仅图像质量评分有差异。结论:低剂量CTU检查扫描序列可应用于尿路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检测结肠息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估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检测结肠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158例可疑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及结肠镜检查,其中正常组43例,息肉组115例.以结肠镜和术后病理结果 相结合作为判定标准,计算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测结肠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记录俯卧位与仰卧位扫描总的CT剂量指数(CTDI).结果 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在115例患者中共发现240个息肉.对于≥10.0 mm的息肉,低剂量CT结肠成像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0%和97.60%.对于5.1~9.9 mm的息肉,其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0%和88.60%.对于≤5.0 mm的息肉,其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40%和65.20%.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总的CT有效剂量指数为7.64 mGy,比常规剂量扫描降低约36.3%~77.5%.结论 低剂量MSCT成像对于检测>5.0 mm的息肉,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前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肝移植患者(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前后1周内均行MSCT肝脏平扫、动态多期增强扫描、3D血管重建、体积测量,CT结果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7例,伴有严重肝萎缩2例、小肝癌4例.3D血管成像:100%显示肝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起源、长度及主分支;1例肝动脉变异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移植后血管并发症1例.术前、术后CT结果均与术中相符.结论 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是一种可行性检查方法,能准确、客观反映肝实质及肝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不同体重条件下满足诊断的最低mA量。方法研究分两步,初步筛选58例扫描70例次各种可疑主动脉病变或术后随访病例,随机抽取10例为常规剂量350mA扫描,低剂量组按体重分为〈65kg,65~75kg,〉75kg三组,分别采用管电流为50、100、150mA,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CTDIvol)、扫描长度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e,DLP)。对不同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第二步筛选60例各种夹层动脉瘤,针对不同体重组采用高一个50mA等级的低剂量扫描(100、150、200mA),记录并分析相应CTDIvol和DLP,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结果初步研究采用50、100、150mA的CTDIvol仅为常规剂量350mA的11.3%、29.0%和42.7%,各组DLP值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50mA组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0%。第二步研究采用100、150、200mA的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29.0%、42.7%和57.3%,各低剂量组DLP与常规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各组满足诊断率均达到100%。轴位及各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结论适当的主动脉低剂量扫描可以替代常规剂量扫描。夹层动脉瘤应采用略高于其他主动脉病变的管电流。低剂量200mA可普遍适用于各主动脉病变的扫描成像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16排低剂量螺旋CT两种重建层厚对肺结节的数目、内部以及周边特征的检出情况.方法 在健康人群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中,对80例疑似或确诊有肺部小结节患者的图像分别进行1.25 mm与2.50 mm层厚重建,共得到160组图像,所检出结节按直径分为≤5 mm组(第1组)、5~10 mm组(第2组)、≥10 mm组(第3组),记录每组图像结节的数目、结节的边界清晰程度、边缘特征(分叶征、毛刺征)、密度(钙化、空洞).结果 两种重建层厚检测肺部结节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第1组结节的边界清晰程度、分叶征、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毛刺征、空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第2组及第3组结节的边缘特征、内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过程中,可采用2.50 mm重建层厚扫描,设定图像噪声与重建层厚1.25 mm噪声相等,以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1)X线照射剂量测试:采用美国NE公司的NE2570/1的X线射剂量仪,用120kV、0.75s、分别测试8mm、5mm、3mm、1mm层厚的115mAs、75mAs、40mAs、25mAs、7.5mAs X线照射剂量,并加以比较。2)水模测试:在水模的同一层面,用120kV、0.75S分别作8mm、5mm、3mm层厚的115mAs 40mAs、25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6个兴趣区,作CT值的统计处理。3)病例CT扫描:随机选择肺部块影和片状影的病人各20例。用120kV、0.75s、8mm层厚在同一层面作115mAs、40mAs、25mAs、15mAs、7.5mAs扫描,另选5例作190mAs、150mAs、40mAs、25mAs、15mAs螺旋扫描。作不同厚度的重建间隔对比和后处理图像MIP、CVR、MPR、HRCT、3D、仿真支气管镜等效果比较。4)图像质量评估:由4名CT医生盲法评价CT图像。按照正常图像(O);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照射剂量测试表明,115mAs的X线照剂量大于75mAs、40mAs、25mAs、7.5mAs分别为1.5倍、3倍、5倍、14倍。2)水模测试结果,8mm层厚的115mAs与40mAs;115mAs与25mAs;5mm层厚的115mAs与40mAs之间CT值P>0.05; 其它为P<0.05。3)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15mAs、40mAs、25mAs正常图像百分率的X^2检验,纵隔窗为0.025>X^2>0.01;肺窗为0.25>X^2>0.1。后处理图像25mAs以上剂量差异不显。结论:多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病人和保证图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中低档CT机是否可以检出冠状动脉分支及其钙化,以寻找一种非创伤性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解剖变化的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收集嘉兴市一院CT室1992年4月1日~1997年12月31日,60岁以上因其它疾病作胸部CT检查的病人,观察冠状动脉情况。CT平扫1461例(男1136例、女325例),加作增强扫描9例。结果:发现钙化LAD193例,LMCA88例,RCA58例,LCX19例,单支167例,双支52例,3支13例,4支3例。结论:1、中低档CT机也能检出冠状动脉分支及其钙化。2、CT发现冠状动脉钙化(以下简称CAC),高度提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使无自觉症状,也应进一步作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CHD)方面的其它检查,以求明确诊断。3、对拟心胸手术,尤其是冠脉搭桥手术,术前发现CAC(包括部位、范围),对确定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有指导意义。发现冠状动脉分支双轨钙化,提示管壁四周钙化可能,不利于行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形术。4、CT检查无创伤性,与有创伤性的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者符合率达80%以上,而且CT可以发现细小钙化,这是冠脉造影所不及。病人易接受CT检查,如作心脏手术,则两者都需进行。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婴幼儿患者36例行常规及低剂量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也适用于婴幼儿颅脑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7.
静脉肾盂造影和CT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有很多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泌尿系疾病的临床诊断,包括超声、X线摄影、CT、MRI等,各有其优势,尤其是CT和MRI,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究竟哪种是评价泌尿系灌注、过滤和排泌全面而理想的影像学方法仍然有争议[1-3].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显示泌尿系统排泌功能及形态的是静脉注射对比剂后X线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 IVU)和CT静脉肾盂造影(CT urography, CTU),在甄别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症状--血尿和鉴别泌尿系疾患的良恶性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3].但IVU和CTU均为应用X线和含碘对比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常常是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方法 ,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方法 假设螺旋层灵敏度曲线(SSP)为高斯分布,SSP的半高宽(FWHM)为有效层厚,通过分析推导出采用180°线性插值法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公式.使用Philips Mx 8000 4层螺旋CT对Catphan 500 CT模体的CTP 528模块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量150 mAs,探测器宽度0.5 mm,FOV 180 mm,重建矩阵512×512,180°线性插值,分别使用不同的螺距和探测器宽度进行扫描和重建.对于每一图像序列进行冠状位多平面重组,在经过CTP 528模块的钨质小球中心的MPR影像上测量出有效层厚.结果 采用螺距0.500、0.625、0.875、1.000、1.250、1.500、1.750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0.7、0.7、0.8、0.7、0.7、0.7 mm;采用探测器宽度0.5、1.0、5.0 mm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1.2、6.7 mm.有效层厚的实验测定值均大于理论计算值.结论 4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探测器宽度成正比;与螺距呈复杂的曲线变化关系,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似文献   

19.
眼眶容积的螺旋CT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探讨正常眼眶容积的发育规律.方法应用CT扫描及重建技术测量123例正常眼眶容积,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眼球体积、颧骨间距及眶深的关系.结果眼眶容积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14岁以下男女眼眶容积差异无显著性(r=0.817,P>0.05),14岁后男性眶容积大于女性(P<0.05).眼眶容积与外眶距正相关(P<0.05).眼球/眼眶比率随年龄增长由0.4降至0.26.结论眼眶发育呈线性增长,球/眶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