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起搏器皮囊袋感染4例的处理戎顺水(上海市安图医院内科上海200093)关键词起搏器,人工感染,皮囊袋治疗起搏器皮囊袋一旦感染化脓,通常需移除脉冲发生器。但有不少病例对起搏器依赖,更换起搏器又受经济能力限制。因此我们尝试在4例起搏器皮囊袋感染病例中,对...  相似文献   

2.
<正>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心内膜炎、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常用的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方法是拆除起搏系统,换对侧植入。本文介绍2例原囊袋下方重做囊袋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病例。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5个月囊袋红肿,脓液渗出再次  相似文献   

3.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早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囊袋破溃,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出现感染全身播散,甚至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一科住院患者322例,男186例,女136例,年龄60488(73.5±9.1)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9例,房颤伴长R—R间歇98例,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9例,双结病变26例。共植入永久起搏器322台,其中单心房起搏器18台,单心室起搏器128台,双腔起搏器176台。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80岁 ,因心悸、气短、起搏器功能不正常于2 0 0 2年 4月入院。患者缘于十年前因病窦综合征安装心脏起搏器 ,其后一般情况较好 ,生活自理 ,起搏器功能正常。近两年来活动感心悸、气短 ,门诊查心脏彩超发现左心室增大 ,心电图为起搏心律 ,偶有起搏失灵。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尚可 ,生命体征平稳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6 0次 分 ,为完全起搏心律 ,四肢皮肤无浮肿。入院诊断 :病窦综合征术后 ,缺血性心肌病 ,心衰Ⅱ度 ,起搏器电力不足。入院后一周给更换同类ⅤⅤⅠ起搏器 ,手术顺利 ,一周后拆线出院。但出院后一月出现起搏器皮囊处隆起 ,…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5 8岁。曾患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修补术。因多次心脏骤停于右侧置入起搏器后 ,因起搏器功能不良改行左侧起搏器置入术 ,术后右侧切口感染 ,经久不愈。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切口处 ,其治疗 10次 ,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并发心内膜炎而危及生命。本研究针对囊袋感染的治疗及效果进行了总结。方法纳入2002年至2008年院内顺序收治的52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分析影响首次手术即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囊袋感染首次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52例,平均年龄60.6±17.2岁,男性31例。53.9%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30.8%合并2型糖尿病;末次手术距首次诊断囊袋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71.9±790.8天,其中42.3%的患者首次囊袋感染发生于末次手术1年以上。50%的患者为首次置入起搏系统后出现囊袋感染,这些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比例有高于二次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组的趋势(p=0.06),包括年龄在内的其他临床特征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诊断感染患者进行清创术后复发的危险性仅与是否移除整套起搏系统这一治疗措施呈负相关(RR0.11,95%CI,0.02-0.51,p〈0.01)。结论针对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的处理只有完全移除整套起搏系统才是真正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液冲洗起搏器囊袋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以抗生素液冲洗起搏器囊袋的操作对囊袋和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118例病人分为抗生素液囊袋预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其它手术操作方法完全相同。起搏导线全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起搏器囊袋位于左或右前上胸部皮下。术后第1、3、5d分别更换敷料1次,第10d拆线出院。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7年常规随访,观察手术切口和囊袋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发生囊袋积血6例,其中预防组4例,对照组2例,年龄都在70岁以上,经抽吸和静脉滴注白蛋白后很快消失。对照组1例术后第5d发生囊袋内脂肪液化,经抽吸后10d痊愈。两组病人在围手术期和整个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囊袋或切口感染,亦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采用小切口血管穿刺技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时,在关闭切口前常规采用抗生素液冲洗囊袋和切口对围手术期囊袋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严格的无菌环境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永久起搏器围手术期囊袋感染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起搏器囊袋炎症原部位深层埋置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起搏器外露感染采用彻底切除感染组织,将起搏器彻底消毒后重新深层埋置,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术区无再次感染发生。结论:起搏器囊袋感染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使用抗生素液冲洗起搏器囊袋对囊袋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122例患者分为抗生素囊袋预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手术操作相同,术后经静脉使用抗生素7d,第7天拆线。术后1、3、6、12月、3年常规随访,观察手术切口及囊袋情况。结果两组各有1例于术后第4天和第7天发生囊袋感染,两组囊袋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在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使用抗生素冲洗囊袋对囊袋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0岁,因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1个月、囊袋红肿2d,于2006年9月19日入院。患者因慢快综合征于2006年8月8日于我院在左上胸置入STJUDE MEDICAL2406L VVI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顺利拆线出院。入院体检:T36.2℃BP120/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HR62次/min,左上胸起搏器囊袋可见皮肤红肿,有压痛,局部波动感尚不明显。入院后患者囊袋感染扩散,红肿范围迅速扩大,并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入院后即开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静滴(前3d为0.8g,bid;3d后0.4gbid),10d后改用利福霉素,并在囊袋及周围红肿皮肤以安肤…  相似文献   

11.
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医生的治疗造成困难,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及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用于治疗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5例,根据NPWT原理,一期清创后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系统,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300~400mmHg)引流5~7d,二期将起搏器重置深埋于胸大肌后间隙并闭合创面,保留原心脏起搏器系统。结果术后随访5~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其中1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治愈,伤口愈合良好,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前后经过3个疗程的NPWT治疗,感染仍无法控制,最终移除感染侧整套起搏器装置,并在对侧植入新的起搏器系统后治愈。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NPWT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血培养阴性、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单纯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起搏器囊袋血肿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和避免起搏器手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本文应用电刀直接缝合法,术后无血肿发生,住院时间较短,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首次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178例。男性92例、女性86例,年龄38~95岁,平均(73±11·8)岁。其中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71岁,因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1个月囊袋感染,拟行囊袋清创术时,发现电极导线赘生物形成,更换电极后仍反复形成赘生物。借助PET-CT检查,判定赘生物为血栓可能性大,强化抗凝治疗后,赘生物逐渐缩小,最终消失。术后9个月随访,起搏器工作正常,电极导线未见赘生物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非常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6例起搏器囊袋并发症患分别采用三种非常规方法:①清创、消毒液处理后原位再置入;②清创、清毒液处理后同侧间隔或半间隔再造囊袋置入;③囊袋半开放置入囊袋式引流管引流,药物冲洗。结果均治愈。结论笔采用的三种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迟发性起搏器囊袋血肿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病人迟发性囊袋血肿的发生率 ,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方法 对从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的 12 0 9例次病人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在 12 0 9例次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的病人中有 13例发生迟发性囊袋血肿 ,发生率1 0 % ,占整个急性期囊袋出血的 39 4%。结论 植入起搏器 3d后才出现的血肿称为迟发性起搏器囊袋血肿 ,其发生率较低 ,与手术操作和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评价起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所有因“起搏系统相关感染”入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58例起搏器相关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单纯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52例,合并全身感染6例.与同期住院的所有起搏器患者相比较,起搏器感染的发生率为0.93%,其中起搏器首次植入感染的发生率为0.69%,更换后的感染发生率为1.96%( P<0.01).治疗上,6例仅静脉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其余52例患者,38例行局部清创(清创组);14例行整个起搏系统移除与清创(导线拔除组).结果发现清创组21例(55.2%)感染复发,导线拔除组仅1例(7.7%)复发,(P<0.001).40例患者在起搏器移除后再次评价,其中16例(40%)未再植入新的起搏器.结论 起搏系统相关感染是起搏器植入的严重并发症,起搏器更换为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单纯局部清创感染复发风险很高,导线拔除并移除整个起搏系统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术后须进一步评价患者的起搏器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埋藏式起搏器术后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我院从1980年至1992年的1861例次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植情况。其中40例术后发生感染,39例痊愈:1例采用抗生素治疗,38例手术清创;1例至今未痊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感染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控制感染的关键是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内科保守治疗难以获效,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1 临床资料病例1 女性69岁,2006年5月因"阵发性心悸半年余,加重1d"入院。多次检查动态心电图符合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改变,最长RR间期为2.26s。入院完善检查后植入法国ELA公司生产的Symphony DR2550型起搏器。术程顺利,术后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3d后患者出现消化道不适,改用阿奇霉素。术后7d局部伤口愈合良好,无渗出及异常分泌物,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正常,停用抗生素、拆线。术后12d患者出现起搏器囊袋处疼痛,查体见局部皮肤红、皮温升高、有液波感。抽取囊袋中约5ml淡红色积液,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少量阳性球菌。当天行起搏器囊  相似文献   

20.
起搏器囊袋破溃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常见原因及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90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包括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及三腔起搏器患者的资料,其中9例患者术后发生起搏器囊袋破溃。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处理过程,寻找引起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常见原因及合理处理方法。结果:9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囊袋破溃,其中6例患者囊袋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大部分为表皮葡萄球菌。经在将起搏器移至对侧及抗感染治疗后破溃囊袋良好愈合。结论:永久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患者的常见原因是囊袋感染。合理的处理方法是抗感染及将原起搏器及电极取出,并植入对侧相应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