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准确率[1].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我们对2002~2006年度开化县患者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研究,获得了本地区患者输血前梅毒感染状况,并从中选择了提高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探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输血前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患者中检测出TP阳性399例,60岁以上阳性180例,占45.11%,比率偏高;与6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患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分布以妇产科、眼科、脑外科、肿瘤科居多。结论 TP-ELISA是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首选方法,但要注意假阳性的发生,防止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手术前和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抗体的最佳方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所有ELISA法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TRUST)试验。结果37510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373例,占待检测人群0.99%。结论对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梅毒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测定(ELICLA)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探讨ELICLA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简称抗TP)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 98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ELICL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如阳性则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 19 986例受检者血样中,ELICLA抗TP阳性295例,检出率1.47%(295/19 986).ELICLA与TPPA均阳性的274例,与TPPA结果不一致的21例受检标本经过临床跟踪随访证实19例阳性,2例阴性,而TPPA结果均为阴性.在295例阳性标本中TRUST阳性有138例,与ELICLA符合率为46%(138/295).结论 ELICLA法是较好的梅毒筛查实验,ELICLA敏感性优与临床上常用的TPPA法和TRUST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筛查.  相似文献   

5.
梅毒(syphilis)是在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产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布在世界各地。临床上将梅毒人工分成三期,通过侵犯皮肤黏膜渗入体内,是一种性质特别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无偿献血的普及使得梅毒等可凭借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现一个逐年上攀的趋势,所以说在血站供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和控制规范,减少疾病的传播。经过几年发展我国献血者体内螺旋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坚决禁止血液的经血传播[2]。为了确保献血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梅毒经血传播途径,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这里我们选取于县血站在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无偿献血群众的17835例次血液样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南省株洲市第一医院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分布,为梅毒的全面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株洲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门诊普通患者及术前拟输血患者共29 328例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确证.结果 29 328例标本中,男性阳性结果为426例,女性阳性结果为310例,总阳性率为2.51%.在各年龄组均发现有梅毒感染.其中20~40岁组阳性率最高,占55.43%.在感染科室当中,外科患者阳性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妇产科.结论 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在临床科室占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因此对患者,尤其是术前患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及时阻断梅毒的传播,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并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梅毒血清学检验已列入献血员和临床患者输血前、手术前以及各种创伤性检查前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完全替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患者输血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可行性,并制定化学发光法检测弱反应性标本的复查策略。方法首先采用CLIA试剂筛选出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 S:CO(absorbance signal of sample∶cutoff value,即样本吸光度值∶临界值)>0.30的血清样本,再采用2种ELISA试剂复查,最后以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reponema pallidum ha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对3种试剂均在临界值以上(S/CO≥0.80)或至少1种试剂临界值以上的标本进行确认。评估检测效果,制定复查策略。结果应用CLIA试剂从5 000份标本中筛查出梅毒特异性抗体S/CO>0.30的血清样本141份,经2种ELISA试剂复查后,CLIA检测结果S/CO≥0.5、ELISA检测结果≥0.8的阳性率为92.5%;3种试剂或至少1种试剂检测结果S/CO≥0.8的72份标本,经TPHA确认阳性58份,其中2份标本CLIA检测结果0.8>S/CO>0.60。结论 CLIA与ELISA方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存在一定不符合性;建议对CLIA检测结果 S/CO>0.50标本采用ELISA联合检测,对S/CO>0.60的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或TPHA法确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该院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以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 182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10.08%,其次为抗-TP感染,阳性率为1.60%,抗-HCV感染率为0.55%,HIV感染率为0%.其中男性HBsAg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梅毒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通过倍比稀释血清检测反应素的滴度,同时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含量,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梅毒螺旋体抗体浓度的增加,RPR滴度会随之下降甚至消失。RPR阴转只与特异性抗体含量有关,与先天性梅毒还是后天性梅毒无关。结论无论是先天性梅毒患者还是后天性梅毒患者,只要体内获得高含量具有保护性的抗体,均可增强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住院肿瘤患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确诊为肿瘤的7903例住院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用SPSS11.0软件对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3.12%;男、女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8%、3.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生殖道肿瘤(主要为宫颈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较一般人群高;女性生殖道肿瘤(主要为宫颈癌)患者可能为梅毒螺旋体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2.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继文 《临床医学》2006,26(10):65-66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埘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4周前)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国内广泛应用的筛查试验主要为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Ab(ELISA)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此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操作方法简单,是TPHA的升级产品,适用于潜伏梅毒及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阴性而又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梅素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前带现象发生的规律,为减少假阴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性病实验室检出RPR前带现象的血清标本48例,进行RPR、不同批次试剂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分析各实验间相关性及RPR前带现象凝集反应规律。结果 48例前带现象标本TPPA及FTA-ABS IgG抗体试验结果均为阳性,RPR试验原倍稀释时无颗粒凝集或凝集颗粒较小,且稀释反应前3~4孔(1∶8~1∶16)反应弱,凝集颗粒大小几乎无变化,从第4~5孔(1∶16~1∶32)起凝集反应不断增强,经稀释后滴度为1∶1 024~1∶65 536;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RPR前带现象可通过与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结合凝集反应特点发现,并通过增加稀释倍数避免漏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输血前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并分析其在老年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22日阜阳市人民医院输血前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的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830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样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复查,两者均阳性判为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并对其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8303例老年患者血清中,TP抗体阳性者109例,阳性率为1.31%;男性组阳性率(1.70%)明显高于女性组(0.85%),90~99岁组阳性率(10.17%)明显高于其他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阳性率为39.45%,有38例滴度小于1∶8。随机抽取50例 T P抗体阳性样本,经 T P‐WB‐IgG确认,阳性符合率为70.0%,其TP‐WB‐IgM的阳性率为4.0%。结论老年住院患者 TP抗体阳性率高龄组高于低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多数为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性梅毒患者血清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的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7例隐性梅毒及2例梅毒孕妇所生的新生儿的血清,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结果:27例成人初诊血清中,22例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2例新生儿血清标本中,1例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正规抗梅毒治疗6个月后复查,全部患者的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转阴.结论: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期产生的抗体,对推算隐性梅毒患者的病程和对先天梅毒的确诊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血清学检测一直是梅毒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初筛实验和确诊实验。初筛实验主要是性病研究实验室应用性病实验室研究实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RPR、TRUST)实验。确诊实验包括血清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FTA—ABS)、血凝实验(TPHA)、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我院目前检测梅毒主要采用TRUST和ELISA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及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慢性传染病,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害,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分别用TPPA、ELISA与化学发光法对1 473份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检测的1473份血清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196例,阳性率13.3%。以TPPA作为参照,CMIA敏感性为100%(196/196),特异性为98.9%(1 263/1 277);ELISA的敏感性为97.4%(191/196),特异性为97.6%(1 246/1 277)。结论三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CMIA法可用于梅毒抗体的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