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比灵长程给药治疗脑梗死和预防其再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西比灵长程给药治疗脑梗死和预防其再发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2 3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 12 0例 ,对照组 119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防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比灵 10mg,每晚 1次 ,至少半年以上。观察两组治疗 1个月的临床疗效和 1年内的再发率 ,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年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结果 防治组在治疗 1个月的显效率为 80 % ,总有效率为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 4 .6 %和 74 .7% (均P <0 .0 1) ;1年内的再发率为 5 .8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6 .89% (P <0 .0 1)。与脑梗死再发有关的血黏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防治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 西比灵长程给药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有效预防脑梗死再发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2.
金纳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金纳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金纳多组及对照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 (ADL )量表记分的变化。金纳多组采用金纳多2 0 ml加入 0 .9%生理盐水 5 0 0 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14天为 1疗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两组治疗观察均为 1个月以上。结果 :金纳多组治疗后血液粘滞度、纤维蛋白原均降低 ,显著高于对照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金纳多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有明显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观察赛莱乐和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 (30例 )用赛莱乐 2 0 0mg ,每日 1次静滴 ,共 2周 ,和降纤酶 1 0U、5U、5U ,隔日 1次静滴 ;对照组(30例 )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 0ml,每日 1次静滴 ,共 2周 ,降纤酶 1 0U、5U、5U ,隔日 1次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9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50 %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均P<0 0 1 )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下降 (均P <0 0 1 ) ,且较对照组尤为明显 (P <0 0 5) ;而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亦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1 ) ,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赛莱乐和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降纤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EPO和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EPO和血液流变学是否存在差异;两组分别进行EPO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在EPO和血液流变学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对照组EPO与血液流变学无相关性(P 0. 05);脑梗死组EPO与血浆黏度(r=0. 373)、红细胞沉降率(r=0. 459)及血沉方程K值(r=0. 282)呈正相关(P 0. 05);脑梗死组EPO与血红蛋白(r=-0. 589)、红细胞(r=-0. 410)、红细胞比容(r=-0. 547)、全血黏度切变率1. 00 L/s(r=-0. 400)、全血黏度切变率5. 00 L/s(r=-0. 361)、全血黏度切变率30. 00 L/s(r=-0. 408)、全血黏度切变率200. 00 L/s(r=-0. 300)、红细胞压积(r=-0. 520)呈负相关(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存在异常;急性脑梗死患者EPO会增高,增高的EPO可增加血液黏度,但不是通过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来调节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 12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0 4ml ,每 12h腹部皮下注射 1次 ,连续 10天为 1疗程 ;对照组 10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10天。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能降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脑地形图检测亦显示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对照组 2 5例及 5 1例糖尿病患者 ,并依据有无合并脑梗死而分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这些变化在脑梗死组更显著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并发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糖 ,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发病 6~ 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对其中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咯地尔针剂 (赛莱乐 ) ,剂量 2 0 0mg加入生理盐水 5 0 0ml中静滴 ,每日 1次 ,连续 14天为 1疗程 ;并对另外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 16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14天为对照 ,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比研究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 47例 (5 8 8% ) ,显著进步 2 4例 (3 0 % ) ,总显效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 71例 (88 8% ) ;对照组基本痊愈 14例 (17 5 % ) ,显著进步 12例 (15 % ) ,总显效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 2 6例 (3 2 5 %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液流变学改变 ,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改善 (P <0 0 1) ,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亦有明显改善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 ,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降纤酶 (SVATE -4 )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降纤酶 10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滴 ,隔日 1次 ,共 3次 ,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静滴 ,每日 1次 ,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 14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 ,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噻氯匹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噻氯匹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 4 10 0U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噻氯匹啶 2 5 0mg/d口服 ,连用 10d ;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疗程的低分子肝素钙。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噻氯匹啶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尼莫地平、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14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14d,治疗前后2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及肝肾功能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CHOL、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赛莱乐(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莱乐200mg,30例为对照组静滴706代血浆、丹参40ml,每天1次,持续2周,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 赛莱乐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1),而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42例脑出血 ,5 4例脑梗死。以同期 65例Ⅰ期高血压作对照 ,全部患者均作 1~ 3d的 2 4h动态血压测定。并于第 2d始每隔 12h记录 1次 ,连续记录 7d ,至第14d再记录 1次。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 2 4h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更明显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高血压患者的 3~ 4倍。急性脑卒中后 84%患者血压迅速升高 ,于 12h达到高峰 ,4d内逐渐下降至低水平。结论 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自然规律。高血压患者急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63表达水平(0.2±0.1)%,CD62P表达水平(1.4±0.8)%均优于对照组(0.4±0.2)%、(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A水平(83.8±21.2)%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0±18.1)%高于对照组的(65.5±21.9)%、(37.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患者(CSVD)血脂、血小板聚集率、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CSVD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与体积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 10 0例脑梗死患者测定血小板数目与体积 ,2 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MPV均普遍大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PLT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大面积脑梗死MPV大于小面积及腔隙性梗死 (P <0 0 1)。腔隙性梗死PLT高于小面积及大面积梗死 (P <0 0 1)。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 ,血小板计数与体积的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营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并开展早期神经康复及对症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滴尤瑞克林。观察2组NIHSS、BI评分等各项疗效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65.0%;实验组分别为60.0%、87.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颅底椎基底血流速度、NIHSS、BI评分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纳多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32例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脑梗死保持降糖药、饮食和运动不变,静滴金纳多70mg/d,疗程15d,治疗前后行胰岛素耐量试验,算葡萄糖利用常数(Kitt)值,测血黏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DImax)、聚集指数(ALmax)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用金纳多后Kitt值上升,DImax提高(P<0.01);OGTT、血黏度改善(P<0.05),而胰岛素无变化。结论金纳多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红细胞膜弹性和血流状况而提高胰岛素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基本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血小板(PLT)、血小板聚集率(PA)及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