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血浆胃动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3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血浆胃动素水平测定,探讨胃肠道激素及其与胃肠道运动和神经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疾病血浆胃动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与血浆胃动素水平无相关性。表明此组疾病虽然发病机制中迷走神经张力高低不一,而两组疾病血浆胃动素水平无差异,提示胃动素可有没有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力紊乱。  相似文献   

2.
应用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在应用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免技术检测 32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对照组 )和 32例应用路优泰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 )空腹及餐后血浆胃动素 (MTL)和胆囊收缩素 (CCK)水平。结果 路优泰治疗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MTL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 ;路优泰治疗FD组空腹血浆CCK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餐后差异显著 ,路优泰治疗F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路优泰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MTL水平在空腹及餐后均有所提高 ;而对于CCK在空腹时无明显差异 ,在餐后则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半夏泻心汤)组和西药(吗叮啉)组各30例,治疗2周后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空腹血浆MTL的水平。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空腹血浆MTL水平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空腹血浆M 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夏泻心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与吗叮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能提高患者空腹血浆MTL水平,其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吗叮啉。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将82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案进行抑酸、清除幽门螺杆菌及使用胃动力药,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及抗抑郁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7.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上腹痛、上腹饱胀、反酸、上腹烧灼感、嗳气、腹胀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通过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胃康宁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7例口服胃康宁胶囊,对照组41例口服吗叮啉片,并设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值、体表胃电图、胃排空以及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改善总积分和总症状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两组患者大多数存在胃电节律异常,且空腹胃电异常以节律紊乱为主,治疗后患者的胃电节律和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胃排空较治疗前加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康宁治疗F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胃肠力苏胶囊对实验动物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比色法测动物甲基橙的胃残留率。放免法测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B超法测胃排空率。结果 胃肠力苏组和吗丁啉组动物胃内甲基橙残留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与对照组动物胃内甲基橙残留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浆胃动素含量胃肠力苏胶囊组与吗丁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排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胃肠力苏胶囊有促进胃排空作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类似吗丁啉片,但其促进胃排空的机制不同于吗丁啉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舒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Mot)及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1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胃舒散组84例,吗丁啉组52例,治疗6周后分别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浆胃动素和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结果胃舒散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6%和90.5%,优于吗丁啉组的19.2%和76.9%(P<0.05)。治疗后胃舒散组血浆Mot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吗丁啉组血浆Mo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胃舒散组对HP的根除率为62.7%,较吗丁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舒散治疗FD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血浆Mot水平及根除HP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睡眠障碍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诊断.研究对象来自门诊和住院连续病例,共34例,A组:睡眠障碍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6例;B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例.选择健康志愿者8例作为对照(C组).用多导睡眠仪和胃电图记录仪对各试验者进行整晚同步监测,在对不同试验组睡眠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观察睡眠期的浅睡眠S2期、深睡眠S4期的胃肌电主频、胃动过缓、正常慢波、胃动过速百分比变化情况.次日晨起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 ①A组较B、C组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快眼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明显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在深睡眠比例、快眼动睡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记录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S2、S4、快眼动睡眠期胃电主频较B组、C组下降(P<0.05).②A组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均比B组、C组升高(P<0.05),B组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比C组降低(P<0.05).结论 睡眠障碍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各期胃肌电主频降低,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分泌增加,提示睡眠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影响胃运动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柴芍胃炎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模型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机制。方法:将FD模型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柴芍胃炎颗粒高、中、低组,同时与空白组比较,观察各组大鼠饮水、饮食、体重变化和胃排空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结果:胃泌素:各中药组、多潘立酮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胃动素: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空白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中药低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升高(P〈O.05)。胃排空率: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空白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高于低剂量组(P〈O.05)但较多潘立酮组低(P〈O.05)。结论:柴芍胃炎颗粒可能通过促进胃泌素、胃动素分泌和增加胃排空率,从而起到改善FD模型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胃动素、胃排空率超过正常范围并不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方法:放免技术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胃动素(MTL)、促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MTL测值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FD组空腹血浆CCK测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1);FD组空腹与餐后血浆VIP测值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SS测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D患者血浆MTL、CCK水平下降,VI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延髓最后区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8只犬的胃窦和十二指肠浆膜埋植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运动.在一侧股静脉内置慢性静脉插管供注射外源性胃动素.用RIA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1)消化间期正常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3)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外源性胃动素启动MMC Ⅲ相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 (1)正常犬消化间期出现典型的Ⅰ、Ⅱ、Ⅲ、Ⅳ相MMC.MMC Ⅲ相与血浆胃动素释放高峰同步发生.(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后, 胃窦和十二指肠MMC的收缩运动明显抑制,MMC Ⅰ相延长,Ⅱ、Ⅲ相明显缩短,失去了损毁前MMC周期性﹑时相性和移行性的特点,血浆胃动素浓度明显降低,外源性静脉注射胃动素不能启动MMC Ⅲ相收缩.结论 延髓最后区对消化间期 MMC的周期发生和移行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途径与胃动素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2.
延髓最后区对犬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髓最后区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8只犬的胃窦和十二指肠浆膜埋植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运动。在一侧股静脉内置慢性静脉插管供注射外源性胃动素。用RIA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1)消化间期正常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3)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外源性胃动素启动MMCⅢ相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1)正常犬消化间期出现典型的Ⅰ、Ⅱ、Ⅲ、Ⅳ相MMC。MMCⅢ相与血浆胃动素释放高峰同步发生。(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后,胃窦十二指肠MMC的收缩运动明显抑制,MMCⅠ相延长,Ⅱ、Ⅲ相明显缩短,失去了损毁前MMC周期性时相性和移行性的特点,血浆胃动素浓度明显降低,外源性静脉注射胃动素不能启动MMCⅢ相收缩。结论:延髓最后区对消化间期MMC的周期发生和移行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途径与胃动素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犬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Wang L  Zhou L  Tian R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64-768
目的 探讨延髓最后区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影响。方法 应用8只犬进行慢性实验,在胃窦和十二指肠浆膜埋植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运动。在一侧股静脉内置慢性静脉托管供注外源性胃动素,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1)消化间期正常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3)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外源性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马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igrating myoelectrical complex,MM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枢立体定位海马微量注射,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MMC的方法,观察海马微量注入胃动素(0.37nmol)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结果 海马微量注入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时相明显变短,峰电振幅增加,峰电频率增快,但对峰电时相无明显影响;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完全阻断海马胃动素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不能阻断海马胃动素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抗胃动素血清只能部分阻断海马胃动素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结论 海马外源性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的时相、峰电振幅和峰电频率发生变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海马-下丘脑-脑干-迷走神经通路,由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元作用于十二指肠平滑肌或者促进胃动素的释放而实现的,海马在十二指肠MMC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Dyspepsiareferstopainordiscomfortfo cusedintheepigastrium,whichwasreportedtooccurinmorethan 1 0 %ofoutpatientsininternalmedicine,andnearlyhalfthepatientsinthegas trointestinal(GI)department(1).Almosthalfofthesepatientswithdyspepsiawhohavenodefi niteorgani…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排空,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同位素标记试餐SPECT技术检测17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的胃排空功能,并以放免法测定其空腹和餐后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OT)水平。结果显示:58.8%患者固体食物的延迟相消失,起始排空较快,继后的排空变缓,液体和固体半排空均延迟,而食物胃内分布与对照组无异。DU患者GAS并无过度释放,而空腹及餐后MO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这与胃排空参数无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活动性DU患者以食物胃排空延迟为主,MOT水平的改变可能是胃排空延迟反馈调节的结果,但胃排空延迟并未导致GAS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D62P的表达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血栓性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级组17例,Ⅱ级组16例,Ⅲ级组20例)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和CD61)的表达量,同时应用Class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Fib浓度及PT、APTT、TT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CD62P的表达量、血浆Fi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PT、APTT、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级高血压病组CD62P的表达量高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1);Ⅲ级高血压病组血浆Fib浓度高于Ⅰ、Ⅱ级组(P<0.01);Ⅱ、Ⅲ级高血压病组PT、APTT、TT水平低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5);CD61的表达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活性明显增高,存在血栓前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或者毁损后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中枢立体定位杏仁核微量注射、杏仁核毁损、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MMC的方法,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的作用。结果 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以杏仁内侧核分布最多;杏仁基底外侧核也有较多分布,后部多于前部;分布较少的核团是杏仁基底内侧核、杏仁中央核、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后可以使十二指肠MMC时相变短,峰电振幅增加,峰电频率增快;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完全阻断这种效应;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不能阻断这种效应;抗胃动素血清只能部分阻断这种效应;杏仁基底外侧核核团毁损对十二指肠MMC影响不明显。结论 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杏仁内侧核是胃动素受体分布最多的部位。杏仁核微量注射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的时相、峰电振幅和峰电频率发生变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杏仁核-下丘脑-脑干-迷走神经通路实现的,提示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在对十二指肠MMC的中枢性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Functionaldyspepsia(FD)isacommondigestivediseasewhichaccountsfor 30 %to55%oftheoutpatients(1).Manystudieshavebeendoneonitrecently.T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消化科于2016年1~12月期间诊治的96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清胃动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胃动素水平为(352.42±90.7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8.64±85.4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胃动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