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法 133例急性心梗患者(AMI)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冠脉内尿激酶治疗,在40~60分钟内,给予960000~1440000U。随即所摄冠脉造影片用来评价残留狭窄。结果 114例溶栓成功,14例无效,5例在溶栓过程中未行血管成形术。冠脉溶栓成功的患者,根据梗塞区供血冠脉残留(内径)狭窄<75%和≥75%分成两组。以两组的年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下壁心梗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患者中,心梗面积较大,则住院死亡率较高。然而迄今尚未阐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并发 CAVB 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包括373例患者,其中50例(13%)下壁心梗并发 CAVB,且在症状发作6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并发或未并发 CAVB 的患者,溶栓治疗后梗塞区供血冠脉的即刻畅通率相近。在对照和出院前测定心室功能,CAVB  相似文献   

3.
选择初次心梗发作后一周以上、未经溶栓治疗或冠脉成形术的存活病人105(男75女30)例;年龄30~80岁。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组:甲组52例梗塞区供血冠脉再通;乙组53例梗塞区供血冠脉持续阻塞。心梗后23±13(5~44)个月禁食取静脉血样备测。 甲乙两组的年龄、性别、种族、心脏活性药物的使用、梗塞区供血冠脉、冠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左室作功均无显著差异。甲组血浆脂蛋白a浓度低于乙组(18.5±21.7对49.1±44.8mg/dL,P<0.001),而血浆纤  相似文献   

4.
人们注意溶栓后S-T段的变化,而很少注意T波的变化。作者研究心梗后24小时内T波倒置与溶栓成功的关系。 方法 94例急性心梗病人6小时内静脉内注入120mg rt-PA。入院后次日口服阿斯匹林250mg/d。溶栓后72小时内做冠状动脉造影,TIMI 2或3级认为梗塞区供血冠脉畅通。剔除9例不符合条件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价在再灌注成功者连续测定血浆肌红蛋白(Mb)能否早期估计心梗面积及其准确性。 方法 对象为35例发病6小时内、急诊冠脉造影示梗塞区供血冠脉(IRA)完全阻塞并获成功再灌注的急性心梗(AMI)患者。根  相似文献   

6.
溶栓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的机制可能是:血栓溶解后,梗塞区供血冠脉恢复血流。23个医疗中心的281例AMI以随机非盲的方式接受rt-RA100mg,分别在3小时和90分钟内静脉给药。对象 3小时给药者138例,年龄57.1±  相似文献   

7.
有些急性心梗病人在溶栓治疗再灌注后即刻ST段再抬高(抬高幅度增加),远期左室功能严重受损。本文试析再灌注后较多心肌坏死是否ST段再抬高的原因。 32例急性心梗病人符合下列条件。①(梗塞区供血冠脉)溶栓前血流(TIMI)0~1级。②溶栓(或加PTCA)治疗后再灌注,血流3级。③溶栓前,每次冠脉造影复查(每10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AMI后左室大小和室壁异常活动程度与梗塞区再灌注的时间关系。方法首次MI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分为3组。I组:冠脉造影证实梗塞区供血动脉闭塞32例。无侧支血供者I_a14例,有侧支血供者I_b18例。II组;早期(发病数小时内)再灌注43例。发病6小时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造影示仅左前降支近端有明显狭窄(>50%)且在40岁以前发生的Q波型急性前壁心梗之存活者,分析残留狭窄和侧支血供的预后价值。急性心梗后3周~1年(中位数3个月)作冠脉造影。在平均35(23~39)岁的102例,33例(32%)梗塞区供血冠脉残留狭窄50~74%,43例(42%)残留狭窄75~99%,26例(25%)完全闭塞。造影示52例(51%)的梗塞区供血冠脉有侧支血管:4例侧支血管显影模糊(1分),17例侧支血管显影中等(2~4分),31例侧支血管显影良好(>4分)。侧支血管的存在率与梗塞区供血冠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作者按前瞻性方式采用三项不难取得的非介入性指标预报梗塞区供血冠脉通畅与否。对象为80例首次急性心梗患者,均经溶栓治疗。这三项指标阳性的标准为:(1)溶栓治疗开始后早期(≤12小时)CK活性达到峰值;(2)ST段抬高幅度减少≥50%;(3)溶栓治疗的头90分钟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冠脉造影表明,溶栓治疗的头90分钟内63例(77%)再灌注达到TIMI II/III级。各项指标分别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第一项指标依次为84%、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冠脉再灌注与无再灌注患者血浆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动力学的差别,从CK-MB时间活性曲线中寻找预示冠脉再灌注与无再灌注的简易指标,并从中估计再灌注所需的时间。方法分三组观察。再灌注组29例,经血管造影证实梗塞区供血冠脉的血流为TIMI-3,无心梗病史,分别静脉给尿激酶、链激酶或 rtPA治疗;无再灌注组 4例,梗塞区供血冠脉的血流为TIMI-0,各2例静脉给尿激酶或rtPA治疗;未溶栓治疗组44例,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非盲的anistreplase再闭塞多中心研究(ARMS)的结果。平均 57(33~78)岁的156(男131、女25)例急性心梗患者为对象,其中5例因为年龄>70岁或者不符合心电图标准而不作疗效分析。发病后4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在5分钟内静脉注射ani-streplase 30U。145例(145/151)在90±30分钟后进行首次冠脉造影,其中106例(73%)的梗塞区供血冠脉通畅,39例(27%)的梗塞区供血冠脉闭塞。139例(139/145)的TIMI灌注级别如下:0级26例(18%),1级15例(11%),2级29例(21%),3级69例(50%)。102例(102/106)首次造影显示梗塞区冠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静脉溶栓治疗 ,已被公认为疗效肯定且安全的再灌注疗法 ,可使患者病死率和心力衰竭 (心衰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早期再灌注的建立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们观察了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梗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并与不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于发病 12小时之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0 6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 3 0例 ,年龄 49~ 78岁 ,平均年龄62 .0 0岁± 8.88岁 ,前壁梗死 10例 ,下壁梗死 4例 ,其它及复合壁 16例 ,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梗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3s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40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梗塞相关动脉开通率:冠脉内支架术组100%,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0%,P〈0.05。90dLVEF:支架术组(57.5±6.7)%明显高于溶栓组的(42.0±4.3)%,P〈0.05。结论:心梗后冠脉动内植入支架治疗可有效开通梗塞相关动脉,明显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Birmingham的Carraway Methodist医学中心(1982.3~1985.3)收治347例处于进展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紧急插管造影,均见梗塞区供血动脉完全闭塞伴梗塞区室壁活动异常。平均年龄59.5(36~83)岁的83(男68、女15)例患者(A组)随即(症状开始后6.8±2.8小时)采用大隐静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20例系非外科治疗无效后再行搭桥术。215例患者(B组)采用非外科治疗,即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和/或冠状动脉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们在急诊室内对 16例≥ 75岁的 AMI患者实施溶栓治疗 ,未见有出血等并发症 ,且效果优于同期相匹配的非溶栓治疗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75~ 82岁。均符合 WHO的 AMI诊断标准 ,其中广泛前壁梗塞 10例 ,前间壁梗塞 6例。另取对照组 2 2例 ,男 18例 ,女 4例 ,为同期未溶栓的 AMI。其中广泛前壁心梗 12例 ,前壁 4例 ,前壁 下壁 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发病 4小时以内入院 ;2无糖尿病史 ;3非下壁及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4心功能 (Killi P分级 ) 级以上 ;5无溶栓的其它禁忌症。两…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均能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本文报告我院应用这两种方法治疗46例40岁以下青年人AMI经验。1 资料与方法  1995年~1999年我院住院的46例AMI患者,男45例,女1例,年龄35.2(22~40)岁。其中前壁38例,下壁8例。均在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心功能Killip级36例、级10例。随机抽选30例按AMI溶栓方案治疗(溶栓组),并于溶栓后60~90分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6例直接PTCA治疗(直接PTCA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为溶栓和PTCA成功,溶栓组溶栓后TIMI血流3级以下者…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病人有血栓存在,这一发现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据记载1959年Fletcher等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剂治疗AMI.1960年BoyJes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可迅速溶解大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Ren-trop等进行冠脉溶栓法治疗AMI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AMI病死率等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一、治疗时机、治疗指征与禁忌症治疗时机:冠脉内血栓形成在症状开始3小时内输注溶栓药物最易溶解,早期给溶栓药使左室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邵氏报道120例AMI患者,其中发病即开始溶栓者22例,再通率100%;4小时内溶栓60例,再通率86%;而4~6小时溶栓者28例,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冠脉内注入乙酰胆碱可引起无粥样硬化的动脉舒张而使粥样硬化的动脉收缩,向梗塞区供血的狭窄冠脉(IRSA)和向非梗塞区供血的狭窄冠脉(NIRSA)的反应,直到目前尚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32例左主干以外冠脉高度狭窄患者,分两组。A组在试验前25~725天曾发作心梗,平均59(46~74)岁的16(男14、女2)例。B组在试验前无心梗但有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平均58(35~68)岁的16(男13、女3)例。均经心电图、~(201)铊心脏闪烁扫描仪和/或运动试验证实。在停用一般药物72小时,停用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6小时后进行试验。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冠脉造影,1分钟后在冠脉内注入乙酰胆碱,先从20μg开始,每隔5分钟逐渐增至100μg(左冠脉)或50μg(右冠脉)时,冠脉全部或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溶栓治疗后梗塞区冠脉再通是再灌注成功的标志。寻找可靠的无创方法评价再灌注成功与否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概述如下。 1 心室晚电位(VLP) 用于评估溶栓治疗后梗塞区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情况,梗塞区供血冠状动脉再通与VLP发生率降低密切有关。Aguirre等报道溶栓治疗后梗塞区供血冠状动脉阻塞组VLP检出率(54%)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