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从首次口吸毒到首次静脉注射吸毒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04-05/07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首次吸毒前吸烟、饮酒情况、首次吸毒的时间和方式及种类、首次静脉注射吸毒情况。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员中,首次使用的毒品均为海洛因,其中,首次为口吸和静脉注射的分别为80.7%(364/451)和19.3%(87/451)。从首次口吸到首次静脉注射的发生率为21.82/100人年(95% CI为19.60~24.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初中以下文化(HR=1.38;95% CI为1.12~1.70)和15岁以前开始吸烟(HR=1.41;95% CI为1.15~1.73)与首次口吸到首次静脉注射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口吸到静脉注射毒品的时间与文化程度有关,这一转变的发生率也与吸毒人群吸烟早迟有关。但需进一步了解吸毒人群首次静脉注射吸毒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共用注射器吸毒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共用器具注射毒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4年9~10月,应用结构式问卷调查乌鲁木齐市吸毒者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注射吸毒和首次共用注射器具时间。结果 509名吸毒者中,59.5%(303/509)曾经共用器具注射毒品。从首次吸毒到首次共用器具注射毒品的发生率为8.8/100人年(95%CI=7.819~9.81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吸毒年份(HR=1,654,95%CI=1.284~2,132)与共用器具注射吸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首次注射吸毒到首次共用器具注射毒品的发生率为18.4/100人年(95%CI=16.279~20.42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HR=1.448,95%CI=1.129~1.858)与共用器具注射吸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共用器具注射毒品发生率高.可能是当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保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调查参加维持治疗的吸毒者的社会人口学和本底吸毒行为,以及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结果截至2006年2月10日,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709名吸毒者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时间中位数为77 d,有353人退出治疗。服用首剂美沙酮后达90 d和180 d的累积脱失率分别为73.8%(336/455)和99.4%(353/355)。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发生率为29.8/100人月,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中保持时间的中位数为68.0 d(95%CI 59.0~78.0)。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维吾尔族(HR值为1.35;95%CI:1.09~1.67)、吸毒年限长(HR 值为0.74;95%CI:0.55~0.99)和稳定剂量高(HR值为0.60;95%CI:0.48~0.74)与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结果提示乌鲁木齐市吸毒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低。需要对吸毒者尤其是维吾尔族吸毒者加强心理辅导和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高美沙酮剂量来提高该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10~11月在西昌市对静脉吸毒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毒品使用、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以及性行为情况等.同时采集血样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招募的325名静脉吸毒者中,梅毒感染率为17.2%(56/325),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2.8%(35/273)和40.4%(2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95;95%CI:2.49~9.83)、彝族(OR:2.44;95%CI:1.25-4.76)和近1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非保护性性交(OR:2.61;95%CI:1.30~5.24)与静脉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率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该地区静脉吸毒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暗娼首次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从社区中招募暗娼,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商业性性行为的年龄和从事商业性性服务前的高危行为特征、朋友中从事性服务的人数等.结果共调查343名暗娼,从第一次性行为到首次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5.95/100人年(95%CI=23.20~28.69).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HR=1.55;95%CI=1.11~2.16)、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18岁(HR=1.38;95%CI=1.09~1.74)和从事商业性性服务前无婚姻史(HR=3.09;95%CI=2.41~3.97),与暗娼首次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少数民族、无婚姻史和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小是暗娼首次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HC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吸毒方式及性行为特征与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于2 0 0 4 - 0 5 / 0 7,调查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吸毒方式及性行为特征与HCV感染的关系。采集血样进行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在调查的吸毒人群6 19人中,HCV感染率为5 5 .9% (346 / 6 19) ,其中静脉吸毒者的HCV感染率为71 9% (2 35 / 32 7)。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曾经静脉注射吸毒(OR =2 .6 3;95 %CI为1 .79~3 .89,P <0 .0 0 1)和曾经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具吸毒(OR =2 .98,95 %CI为1 .78~5 . 0 0 ,P <0 . 0 0 1)与HC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毒人群HCV感染与其高危吸毒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尹平  凌秀凤 《中华慢病杂志》2004,3(4):94-98,104
目的弄清复吸毒人群戒毒操守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建立从脱毒、康复、预防到社会管理的戒毒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以某市一强制戒毒所收容且符合入选标准的616名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以前次脱毒后操守时间为应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戒毒操守时间的因素有:毒龄、初次吸毒年龄、复吸次数、心理渴求、负性情绪、情绪管理能力、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度等。结论戒毒效果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政府、社会和家庭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吸毒者的心理矫治,增强他们对生活事件、心理刺激和精神压力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做好脱毒后的康复与重返社会工作,使之脱离吸毒环境,走向新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8.
西昌市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目前国内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均在探索阶段。该研究旨在探索社区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模式。方法 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同伴为基础的社区健康教育、建立医学咨询服务点、避孕套及注射器市场营销。结果 1998-1999年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凉山州西昌市3个村开展了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项目。社区人群及吸毒人员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均有明显提高(P<0.01)。吸毒人员均放弃了共用注射器行为,但避孕套的推广使用不理想。结论 以同伴为基础的社区健康教育和避孕套及注射器营销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手段,但避孕套的推广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某县男性青年吸毒现象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吸毒现象,于1994年8~10月对云南省某县82个自然村或生产队的18~29岁男性青年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548人,发现吸毒者433人,吸毒率28%。绝大多数吸毒者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吸毒,且新吸毒人数逐年上升。景颇族的吸毒率显著高于汉族和傣族;文化程度与吸毒率呈反向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饮酒和有婚前/婚外性行为男青年的吸毒率显著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青年;而且,吸毒率与累计吸烟量和累计饮酒量呈正向剂量反应关系,与开始吸烟年龄、开始饮酒年龄及第一次性生活年龄呈反向剂量反应关系;被朋友、他人鼓励尝试毒品和家庭成员中有人吸毒的青年,吸毒率显著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青年。提示,吸毒现象在该县的男青年中比较严重,预防青少年吸毒的工作必须尽快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西昌市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自 1 995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 ,截止2 0 0 4年 6月底 ,累计发现 2 0 5例 ,AIDS患者 2例。在吸毒人员经静脉吸毒传播占 6 2 5 %。本课题受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基金资助 ,拟研究通过在社区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安全套和注射器社会营销以及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及降低危险行为的有效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干预点选择依据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原则 ,确定 2 0 0 1年 1 1月~ 2 0 0 2年 1 0月西昌市 5个街道社区吸毒人员 3 1 4人为干预对象。1 2 研究方法1 2 1 干预措施  ( 1 )…  相似文献   

11.
四川凉山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调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了解四州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发生率的情况。方法于2002年11月以社区招募方式调查该地区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首次注射吸毒和首次共用注射器具时间。结果共调查382名吸毒人员,其中99.5%(380人)的人员曾经注射吸毒,64.7%(247人)的人员曾经共用过注射器具。从首次吸毒到共用注射器具的发生率为13.5/100人年(95% CI=1.8~15.2),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危险比(HR):民族(HR=1.751,95% CI=1.342~2.286)和首次吸毒时年龄(HR=1.434,95% CI=1.050~1.958)与共用注射器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首次注射吸毒到共用注射器具的发生率为36.8/100人年(95% CI=32.2~41.4),民族(HR=1.891,95% CI=1.455~2.458)和首次注射吸毒时年龄(HR=1.505,95% CI=1.055~2.146)与共用注射器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针对不同民族和年龄的吸毒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病例对照研究常采用条件或非条件logistic分析,生存资料分析常采用Cox比例模型,但多数文献仅纳入主效应模型,然而广义线性模型不同于一般线性模型,其交互作用分为相乘交互与相加交互作用,前者只有统计学意义而后者更符合生物学意义。笔者以SAS 9.4软件编写宏,在计算logistic与Cox相乘交互项同时计算交互对比度、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指标及利用Wald、Delta、PL(profile likelihood) 3种方法的可信区间评价相加交互作用,便于临床流行病学与遗传学大数据分析相乘相加交互作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病率。方法利用对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横断面调查获得有关数据,进行HIV数学模型分析。结果建立静脉吸毒人群中的HIV数学模型,利用横断面调查资料计算HIV发病率。结论由模型及其分析得出HIV发病率为λ=3.5%。与由队列研究所获得的发病率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注射吸毒者(IDU)海洛因过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年7-8月对云南省红河州和德宏州的4个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和2个州强制戒毒所的IDU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情况、过去1年海洛因过量情况以及最近1次海洛因过量情况等。对过去1年发生过海洛因过量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340名IDU符合入选标准,男性占85.3%(290/340),年龄为(37.7±8.7)岁,汉族占65.6%(223/340),HIV阳性检出率为49.4%(167/338),过去6个月使用过新型毒品占22.6%(77/340)。自吸毒以来,曾有过海洛因过量的比例为41.8%(142/340),海洛因过量次数M=3次。在过去1年中海洛因过量发生率为15.6%(53/340),M=1次。发生海洛因过量的年龄为(36.7±8.4)岁,吸毒年限为(16.5±7.6)年,男性占83.0%(44/53)。发生海洛因过量的主要原因为增加海洛因用量(26.4%,14/53)和多药滥用(28.3%,15/53)。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过去1年参加过MMT(OR=0.534,95%CI:0.290~0.980)可降低海洛因过量的风险,而过去6个月共用针具(OR=2.735,95%CI:1.383~5.407)和刚出戒毒所不满1年(OR=2.881,95%CI:1.226~6.767)会增加海洛因过量的风险。结论 云南省IDU过去1年海洛因过量发生率较高。需要持续促进该地IDU参加MMT并加强预防和应对吸毒过量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戒毒所吸毒人员出所前的宣传教育,同时应建立针对吸毒人员的戒毒所与MMT门诊转介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劳教所内的吸毒学员中开展减少伤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干警参与项目的能力,减少对劳教所内吸毒劳教人员的伤害。[方法]采用心理干预、提高认知水平、行为干预、社会适应训练等。[结果]提高吸毒劳教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吸毒劳教人员的理性息维和自助能力,从而促进吸毒劳教人员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高危行为,降低危害。[结论]在劳教所内开展心理矫治、行为干预、社会适应训练对促进吸毒劳教人员解教出所改变高危行为,重归社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延误诊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涂阳肺结核病人延误诊断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早期控制传染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7年4~10月就诊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桂阳、宜章、永兴、安仁5县(区)结防机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延误诊断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延误、确诊延误、治疗延误、医疗机构延误及总延误时间中位数分别21,29,3,16,62d。患者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知晓结核病相关知识和首次症状有非肺结核主要症状;确诊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首次就诊未进行痰涂片、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摄胸片检查;治疗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农村户籍和首次就诊未进行痰涂片检查。医疗机构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首次检查未进行痰涂片、摄胸片和CT检查、首诊医疗机构在村级或乡级医疗机构及首次无咯血症状;总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首次检查未进行胸透或CT检查。结论 患者延误诊断、治疗与患者肺结核知识、户口所在地、首诊时间、未进行痰涂片和X线检查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