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次声作用后第Ⅱ类mGluRs在大鼠CA1区表达改变的规律和其激动剂羧基环丙基甘氨酸(DCG-Ⅳ)的作用,探讨次声致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和DCG-Ⅳ干预组,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1次、3次、7次及14次组,每组10只。用8Hz、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用2h。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第Ⅱ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变化。病理学检测分组方法同上,每组10只,光镜下测计DCG-Ⅳ干预前后损伤神经元数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次声作用1次后第Ⅱ类mGluRs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即出现改变(P<0.05);在3次组改变最显著(P<0.01);7、14次组恢复至正常水平。形态学研究证实,DCG-Ⅳ干预能明显减轻CA、区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论:次声作用后可导致第Ⅱ类mGluRs合成及活性减少,DCG-Ⅳ能有效降低次声对脑损伤的程度,提示第Ⅱ类mGluRs在次声脑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次声作用后鼠脑CA1区mGluR1α表达改变规律 ,并观察mGluR1α拮抗剂MCPG的作用。将 1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及MCPG治疗组 ,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 1、7、14次组 ,每组 15只。用 8Hz 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改变。结果显示 :次声作用 1次组mGluR1α阳性细胞数即出现变化 (P <0 0 5 ) ;7次组表达最为显著 (P <0 0 1) ;14次组减少至正常水平。MCPG治疗组mGluR1α阳性值与等数次声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形态学研究证实 ,MCPG对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次声作用可通过mGluR1α介导兴奋性神经毒作用 ,mGluR1α活性改变是导致次声性脑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中度缺氧对脑损伤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α (metabotropicglutam ate receptor 1α,m Glu R1α)表达的影响 ,探讨缺氧诱导二次脑损伤的致伤机理。 方法  9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损伤组 (改良 Marm arou脑损伤模型 )、缺氧 (4 0 0 0 m高度 ) 10 min组、缺氧 30 m in组、损伤后缺氧 10 min组、损伤后缺氧 30 min组等 6组 ,各组在相应处理后 4h取标本 ,行免疫组化、HE染色及电镜检测。光镜下计数每高倍视野中损伤神经元及 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的数目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结果  10 m in和 30 min缺氧对正常鼠脑皮层的显微、超微结构及 m Glu R1α表达无明显影响 (P>0 .0 5 ) ;10 m in缺氧也未导致脑损伤大鼠脑皮层显微、超微结构及 m Glu R1α表达明显改变 (P>0 .0 5 ) ;而 30 min缺氧可诱导脑损伤大鼠脑皮层显微及超微结构明显改变 ,m Glu R1α表达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30 min急性中度缺氧可加剧脑损伤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损伤 ,同时诱导 m Glu R1α高表达 ,提示 m Glu R1α可能参与了缺氧诱导的二次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次声作用后鼠脑CA1区mGluR1α表达改变规律,并观察mGluR1α拮抗剂MCPG的作用。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及MCPG治疗组,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7、14次组,每组15只。用8Hz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品2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改变。结果显示:次声作用1次组mGluR1α阳性细胞数即出现变化(P<0.05);7次组表达最为显著(P<0.01);14次组 减少至正常水平。MCPG治疗组mGluR1α阳性值与等数次声组之间无差异(P>0.05)。形态学研究证实,MCPG对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次声作用可通过mRluR1α介导兴奋性神经经毒作用,mGluR1α活性改变是导致次声性脑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二次脑损伤后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mRNA的变化及I类mGluR5拮抗剂α-甲基-4-羟基苯丙氨酸(MCPG)的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原位杂交组(60只)和MCPG作用组(30只),每组又分为不同的亚组。在Marmarou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采用血造成低血压。在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原位杂交和病理学研究。结果 单纯脑损伤后脑皮层mGR5mRNA于伤后1d开始降低,7d最低(P<0.05);而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后脑皮层mGluR5mRNA水平在伤后变化更明显。I类mGluRs拮抗剂MCPG可减少二次脑损伤后的损伤神经元的数目。结论 脑损伤可以抑制mGluR5的表达和生成,其作用可能与mGluR1、mGluR1α不同,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次声作用后脑皮层组织环核甘酸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A2 (TXA2 )和前列环素(PGI2 )代谢改变及意义。将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次声作用 1次、7次、1 4次及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α 甲基 4 羧基苯氨基乙酸 (MCPG)治疗 5组。采用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仓。次声作用组用 8Hz、1 2 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h。各组到预定时间后 ,取脑组织匀浆 ,用放免进行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与TXB2 及 6 酮 (TXA2 、PGI2 稳定代谢产物 )含量测定 ,并对脑组织匀浆进行蛋白定量。结果 :cAMP、cGMP与TXB2 及 6 酮含量 ,在次声作用 1次组 ,无显著改变 ;在 7次与 1 4次组 ,cAMP与TXB2 含量显著升高 (P<0 .0 1 ) ,6 酮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TXB2 /6 酮比值呈递增趋势 ;治疗组 :cAMP、TXB2 及 6 酮含量与TXA2 /PGI2 比值有明显恢复。提示次声可以通过引起脑cAMP、cGMP与TXA2 、PGI2 代谢改变造成脑损害 ,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同强度的次声的作用下 ,作用次数的多少与脑cAMP、cGMP与TXA2 、PGI2 代谢改变程度呈直接相关关系。MCPG可能通过影响脑cAMP与TXA2 、PGI2 代谢改变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亚低温对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动态变化以及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为评价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 方法  4 5只SD大鼠利用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1)假手术对照组 ;(2 )常温创伤组 ;(3)亚低温创伤组。每组分别在术后 3,6 ,2 4h三个时相点收取标本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检测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NSE水平以及测量脑组织含水量。 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8344 ,P <0 .0 1) ;与常温创伤组比较 ,亚低温创伤组伤后 6 ,2 4h血清NSE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脑组织含水量 (P <0 .0 5 )和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P<0 .0 1)也比常温创伤组减少。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抑制NSE释放 ,减轻神经元损伤和脑水肿 ,增强神经元对脑外伤的耐受性 ,进而在外伤早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压氧 (HBO)治疗对急性 CO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 Bc1- 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 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 3个组 (正常对照组、CO中毒不治疗组、CO中毒 HBO治疗组 )。各组大鼠分别暴露在空气或 CO气体 (3.2× 10 - 3体积分数 )中 6 0 m in,对 CO中毒 HBO治疗组大鼠行HBO治疗 ,常规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 CO中毒后第 1,3,5和 7天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和Bc1- 2蛋白表达变化的特点。结果  CO中毒组大鼠海马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神经元 ,HBO治疗组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 ,Bc1- 2蛋白表达增多 ,尤以中毒后 3和 5 d明显 (P<0 .0 5 )。结论  HBO治疗可以促进急性 CO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 Bc1- 2蛋白表达 ,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双侧穹隆-海马伞切断制作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观察脑内海马CA1区和皮层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表达的变化,探讨与AD相关的发病机制,并观察雌激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穹隆-海马伞切断组;(2)雌激素治疗组;(3)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大鼠5只。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切断穹隆-海马伞,建立模拟A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AD大鼠海马CA1区和皮层区的nAchR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以及应用外源性雌激素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大鼠脑内nAchR表达比较,穹隆-海马伞切断组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皮层区nAchR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穹隆-海马伞切断组比较,雌激素治疗组海马CA1区、皮层区nAchR表达显著增加(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穹隆-海马伞切断组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皮层区nAchR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后,上述各脑区内的nAchR表达显著增加。nAchR的变化与AD的病理变化过程密切相关,补充雌激素可以干预这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衰老过程中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及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A组)、D-半乳糖致衰老+有氧运动干预组(AE组)。进行6周衰老造模,AE组在造模过程中进行中等负荷游泳运动干预。取材后,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DG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etabo-tropi glutamate receptor 1,m Glu R1)数量和密度的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C组比,A组大鼠出现精神不振、嗜睡、动作迟缓等衰老体征,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紊乱,细胞间距增大,胞质中尼氏体着色变浅等;(2)Syp和m Glu R1 IOD值变化趋势一致:A组非常显著性低于C组(P<0.01),AE组非常显著性高于A组(P<0.01)。(3)PDE-4 m 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一致:A组非常显著性高于C组(P<0.01),AE组非常显著性低于A组(P<0.01)。(4)PDE-4 m RNA与Syp、m Glu R1的IOD值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P<0.05)。结论:(1)衰老过程中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以修复海马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使Syp和m Glu R1数量和密度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以维持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脑功能,延缓脑衰老;(2)运动可能通过下调PDE-4基因的表达影响脑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损伤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临床HBO治疗颅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1只,随机分成HBO治疗组、脑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7只.应用液压撞击仪制作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HBO组于术后24 h开始行HBO治疗,1次/d,连续10 d.各组从术后第6天开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并比较大鼠的行为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前5 d的逃避潜伏期正常对照组HBO组>脑创伤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治疗对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脑创伤与二次脑损伤发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弥漫性脑创伤 (DBI)与二次脑损伤 (SBI)后鼠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a(mGluR1a)、cAMP、cGMP含量变化及I类mGluRs拮抗剂MCPG的治疗作用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DBI、脑损伤合并SBI及MCPG作用组。脑损伤后 ,以低血压作为SBI指标 ,于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组化和放射免疫研究。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比较 ,单纯DBI组脑皮层mGluR1a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1h增加 ,2 4h达高峰 (P <0 .0 1) ,伤后2 4hcAMP水平下降 ,cGMP升高 ,cAMP/cGMP比值下降 ;合并SBI组 ,mGluR1a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0 5h即明显增加 ,6h达高峰 (P <0 0 1) ,cAMP改变也更加明显 ;MCPG可减少SBI后损伤神经元的数目。提示mGluR1a参与了细胞兴奋性毒性和代谢应急 ,是加重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损伤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临床HBO治疗颅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1只,随机分成HBO治疗组、脑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7只.应用液压撞击仪制作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HBO组于术后24 h开始行HBO治疗,1次/d,连续10 d.各组从术后第6天开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并比较大鼠的行为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前5 d的逃避潜伏期正常对照组HBO组>脑创伤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治疗对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谷氨酰胺(L—Gin)对次声暴露下大鼠记忆能力、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次声组、次声+药物组、药物一次声组,分别将次声组、次声+药物组、药物一次声组暴露于16Hz、130dB次声环境中,2h/d,正常对照组也置于次声舱内,但期间不给予次声作用。经7d相应处理后,测试大鼠寻找到平台的潜伏期、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次声组寻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SOD活性、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次声+药物组、药物→次声组与次声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L—Gln能够改善大鼠次声性脑损伤的记忆障碍,部分机制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 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2 0只 SD大鼠随机分成 5组 ,对照组大鼠 G值为 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 3次 14GZ/4 5 s(两次间间隔 30 m in)作用。 b FGF处理组、丹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在 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b FGF(10 0 μg/kg)、丹参 (15 g/kg)或生理盐水 (2 m l)各一次。于暴露后 6 h处死大鼠取脑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 bcl- 2和 p5 3m RNA表达以及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 T)标记法 (TUNEL )检测脑内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GZ暴露组可见明显的 bcl- 2、p5 3m RNA表达变化和部分神经细胞凋亡 ,而 b FGF和丹参能阻断 bcl- 2和 p5 3表达变化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的表达变化 ,细胞凋亡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而 b FGF和丹参对 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ies,DAI)后不同时期脑皮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治疗DAI寻求有效手段.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AI损伤组、bFGF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DAI组大鼠按伤后存活时间又分为第6 h、12 h、1 d、3 d、7 d组,每组5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变化特点.结果 DAI后6 h出现bFGF表达,12 h表达增加,3 d达高峰,7 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各不同时间点DAI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脑皮层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 DAI时,bFGF的表达有时空效应,提示bFGF与脑损伤后神经元保护及修复有密切关系,bFGF能有效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一氧化碳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在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中一氧化碳表达的变化 ,探讨其在失重时肺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 ,分为悬吊 7d和 2 1d及相应对照 4组 ,每组 10只健康雄性 SD大鼠 ,共 4 0只大鼠。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 (HO- 1) m RNA表达情况。 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 ,7d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 HO- 1m 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2 1d悬吊组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 HO- 1m RNA表达水平仍显著增高 (P<0 .0 1)。 结论 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肺组织一氧化碳的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8.
次声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 8Hz、130dB的次声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 8Hz、131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 1,7,14 ,2 1,2 8d ,每天 2h ,测定大鼠血浆ET 1、NO的含量变化及VEGF表达的改变。结果 :大鼠血浆ET 1含量在暴露期间均明显升高 ,7d时升高最多 ,14d时升高最少 ,2 1,2 8d时较 14d时有所升高 ;次声暴露 1,7d ,大鼠血浆NO含量降低 (P <0 .0 1) ,14d时最低 ,至 2 1,2 8d时恢复正常 (P >0 .0 5 ) ;在次声暴露期 ,VEGF表达增强 (P <0 .0 1)。结论 :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ET 1、NO含量变化及血管内皮VEGF表达改变 ,致使血管内皮功能改变 ,这些变化和次声暴露时间及声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周游泳训练对注射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生长因子及下游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衰老模型对照(AC)组和衰老模型训练(AE)组,每组10只。AC组与AE组每日皮下注射1次D-半乳糖(125 mg/kg),共6周。同时AE组进行连续6周、每周5天、每天1次的中等强度(90分钟)游泳训练。6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3区凋亡神经元数目,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NGF、P-Akt、Akt、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衰老模型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训练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增多(P<0.01);其海马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GF、P-Akt和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0.01),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6周游泳训练可以改善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上调NGF、P-Akt和Bcl-2表达,同时下调Bax表达,进而促进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影响丘脑底核(STN)神经元电活动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力竭即刻组(FG)、恢复90min组(RG)和受体拮抗剂干预组、人工脑脊液对照组,每组均为6只,分别用于免疫组化和干预实验。采用递增负荷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前、后及恢复过程中大鼠STNmGluR5及GABA-ARα1表达进行观察;并通过STN微量注射mGluR5拮抗剂(MPEP),观察大鼠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皮层兴奋性及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力竭即刻组大鼠与安静对照组相比STNmGluR5、GABA-ARα1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恢复90min组大鼠STNmGluR5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而GABA-ARα1表达无显著改变。MPEP干预组大鼠与人工脑脊液对照组相比ECoG重心频率曲线的第一波谷出现时间推迟约30min,且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运动引起STNmGluR5表达改变是导致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改变的因素之一;MPEP具有抑制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过分增强并改善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