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从心肌能量代谢入手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心气虚证与心肌能量物质肌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复制心梗后CHF大鼠模型,通过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心气虚证和心功能;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检测心肌能量物质肌酸含量,比较各组心肌肌酸的变化,运用积矩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CHF心气虚证与心肌能量物质肌酸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CHF模型大鼠出现了明显的CHF和心气虚证的表现,模型组大鼠毛发多呈黄白色,枯槁,多倒竖,精神萎靡,少活动喜蜷缩,抓取时反抗轻微.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呼吸频率加快(P<0.01),心率加快(P<0.05,P<0.01),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P<0.05,P<0.01);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左室收缩压(LVSP)明显下降(P<0.05、P<0.01),左室收缩压/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P<0.05、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P<0.01);NMR检测CHF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心肌肌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CHF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减低与心肌能量物质肌酸含量下降具有相关性,第6、9、12周±dP/dtmax与对应时间点心肌肌酸含量正相关.结论 本实验印证了心梗后CHF大鼠模型符合心气虚证表现,NMR检测结果表明CHF模型大鼠心肌能量物质肌酸减少,提示CHF心气虚证与心肌肌酸水平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20,(3)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梗死乃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病。心气虚证是CHD的主要证型,脂质代谢紊乱是联接DLL4/NOTCH信号通路、脂蛋白脂酶(LPL)与CHD心气虚证的重要桥梁,DLL4、LPL、TBX20的异常表达均与CHD心气虚证的发生发展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DLL4/NOTCH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下调TBX20表达,抑制LPL转录,减少LPL表达,从而升高血浆TG水平,促发CHD心气虚证并加重其病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辨证分型与胆囊局部B超声像变化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42例不同证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声像特点,探讨胆囊局部改变与各个证型临床表现之间对应的病理机制。结果气郁型占多数,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A型;瘀滞型次之,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B型;温热型最少,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C型和D型。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胆囊声像改变之间有正性的对应关系,可作为临床上辨证论治的一个参考依据,此外还显示,气郁是慢性胆囊炎的病理关键。 相似文献
5.
两种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疾病状态下生理性功能失调和中医病证结合两种心气虚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两种造模方式,即大鼠水环境站台睡眠剥夺法致生理性功能失调和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主干致心梗后心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心率、呼吸频率、力竭性游泳时间、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应用临床心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对两种动物模型进行诊断。结果睡眠剥夺大鼠精神亢奋、反抗剧烈、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和心功能亢进;心梗后心衰大鼠精神萎靡、少动、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和心功能减退。结论睡眠剥夺法所致大鼠模型是对机体施加功能性造模因素所致,该模型具有证候表现复杂、变化不稳定的特点;它不同于心梗心衰病证结合模型局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有稳定规律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研究归纳肾阴虚证症状表现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89~2009年发表的有关肾阴虚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纳症状表现特点。[结果]检索文献1 793篇(含有肾阴亏虚,肾阴不足和肾阴虚3个证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716篇,涉及症状2 694条,进行归纳总结后,出现频次在30次以上的症状共有34种,腰膝酸软、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失眠、五心烦热、咽干口干等出现频次较高。[结论]通过对文献整理分析,以期对肾阴虚证的辨证和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以呼吸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蛋白印迹法(WB法)测抗HIV抗体阳性而确诊,以呼吸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AIDS患者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 主要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低氧血症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胸部X片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影,以双肺中下肺野及肺门处明显,胸部CT提示磨玻璃样影、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的肺间质性改变.7例放弃治疗后1周内死亡,2例转入专科医院治疗2周~1个月后死亡,2例经积极治疗双肺间质性肺炎大部分吸收出院.结论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AIDS患者病情重,胸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磨玻璃样影的间质性肺炎,易误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9.
卫气营血阶段性与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的症状、体征动态变化,探讨其与卫气营血阶段性辨证及传变的相似性。方法将2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4只,采用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的方法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空白组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和体征动态变化,不同阶段发热净增值的平均值(△T)。结果 (1)1阶段(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2 h),模型兔出现耸毛、发抖、喷嚏、流涕等症状。心率略增快,发热净增值(△T)比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阶段(攻毒后2~6 h),模型兔小便黄、呼吸明显增快增粗、心率增快,耳廓发热、充血明显以及结膜充血,△T比前一阶段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阶段(攻毒后6~36 h),模型兔精神萎靡,活动度和灵敏度下降,出现便血、耳廓发凉、结膜充血明显,口周青紫、耳廓青紫或有瘀点瘀斑、眼球突出、鼻衄、嗜睡、全身瘫软无力、角弓反张、抽搐和死亡,△T比前一阶段降低,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兔的症状、体征出现有规律性的阶段性表现,1阶段(攻毒后2 h)与温病卫分证相关,2阶段(攻毒后2~6 h)与气分证相关,3阶段攻毒后6~36 h与营、血分证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89-192
古代对阳痿的病因病机、分型等论述有相当丰富的记载,从较早的“气不至”认识,到晋隋唐宋时代医家对阳痿的发生多责之劳伤、肾虚。明代医家首次以“阳痿”命名,阳痿的认识已臻完善,认为命门火衰、七情劳倦、湿热炽盛,甚至思虑、焦劳、忧郁、惊恐等,皆可致痿。清代医家开拓扩展,认为除上述外还有忍房事、失志、瘀血、心气不足、脾虚等。现代中医对阳痿的认识,仍有所发展创新,思路更加丰富,许多医家也提出各自的学术理论。课题组通过总结整理文献,为方便临床辨证及应用,将阳痿概括为肝气郁结证、湿热下注证、瘀血阻滞证、心脾两虚证、肾阳虚衰证、肾阴亏虚证六个基本证型。然临床诊治并不拘泥于此,概而言之不外虚实两端。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优势,随着环境等因素改变,仍需不断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气虚证患者血浆环磷酸腺苷(c AMP)含量变化与CHD心气虚证发病的相关性,以揭示CHD心气虚证发病的机制。方法:选取年龄40岁~75岁的CHD心气虚证患者30例,非心气虚证患者30例,另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技术测定各组血浆c AMP含量。结果:CHD心气虚证患者组的血浆c AMP水平较CHD非心气虚证组、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CHD非心气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c A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 AMP含量升高与CHD心气虚证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提示血浆c AMP水平升高是CHD心气虚证发病的微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慢性胃痛的临证辨治经验。方法 对近年来辨治的160例慢性胃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肝郁脾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20例,其余40例或以胃阴亏虚或湿热内阻或瘀血停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或多或少的都兼有肝郁脾虚的症状。另外,通过辨证分析认为胃痛及其伴随症状均是胃失和降的表现及延续,治则拟疏肝健脾、通降和胃,采用基本方治疗,获较好疗效。结论 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是慢性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应始终以疏肝健脾、通降和胃为要旨。 相似文献
13.
医生用中药,症对方准药不灵,主要原因是假劣药材影响,品种混杂不准,采收季节不适时,炮制不规范,储存时间长,家种引种变性以及调剂不周等,导致了中药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1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CT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 分析 6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本病的临床表现 :①头部受加速旋转性外伤 ;②伤后立即昏迷 ;③生命体征紊乱 ;④无明确神经定位体征。CT表现 :①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和 /或大脑中轴多发小出血灶 ;②弥漫性脑肿胀 ;③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消失 ;④中线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0 5cm) ;⑤合并其它颅脑损伤。结论 临床和CT表现二者结合 ,可对本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