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建英 《海峡药学》2011,23(10):233-233
对我院42侧临床因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对高危病例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老年人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原因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并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50例,患者服用剂量维持在50~100mg/d之间,平均剂量75mg/d,服药时间均超过3个月。根据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安排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检测Hp阴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感觉上腹隐痛,7例出现反酸现象,3例发生少量呕血情况,平均呕血量为35ml,潜血、粪便检测仍显示为阳性,但并未发生晕厥、休克等严重情况。经胃镜检查的观察组发生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唯独复合性溃疡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较大,而曾经有过出血史和Hp感染经历的患者出血次数较多,受年龄影响的程度较深。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敏 《海峡药学》2007,19(9):118-118
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疾病,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多因长期服用,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并因此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小剂量阿司匹林依然存在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科接诊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例32例,本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便隐血试验32例均阳性,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病变者22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经综合治疗,3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剂量较大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致老年人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阿司匹林,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56例)及非阿司匹林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高峰在服药1周内,28例(50%)患者在服用药物1—7d内出现消化道出血,提示服药早期发生出血的危险性高,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出血减少。结论加强对老年人阿司匹林相关性出血的认识,采取适宜措施,降低阿司匹林相关出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李林辉 《北方药学》2015,(12):169-170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经胃镜检查确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住院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非阿司匹林组,分别为35例和2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阿司匹林组使用阿司匹林一周后出现了由其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现象,有22例在1~7d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占62.9%,非阿司匹林组无出血现象,说明服用药物在早期阶段会致使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随着药物使用的时间延长出血量会减少.结论:对于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药物要采取措施,减轻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提高患者对该药物相关出血的认知,减少阿司匹林给患者体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朱保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93-1394
阿司匹林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面世至今104年,由于具有抗炎、镇痛、解热、抗血小板活性和抑制消化道肿痛等肯定疗效.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但老年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动脉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8年来收集老年人因预防性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胃、十二指肠出血者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7岁。因突发喘憋伴大汗3.5h,于2012年5月30日入我院急诊科。既往有阿尔茨海默病病史7年,冠心病史11年,高血压病史20年,以往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螺内酯、呋塞米、贝那普利治疗。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当天转入重症医学科。入重症医学科后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吗啡、西地兰积极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血是否与肠溶阿司匹林相关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71例)和非肠溶阿司匹林组(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等进行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肠溶阿司匹林组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高于非肠溶阿司匹林组[(66±12)岁比(56±1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溶阿司匹林组的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比例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比例均高于非肠溶阿司匹林组[18.3%(13/71)比3.8% (3/79),26.8%(19/71)比12.7%(1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 ±22)g/L比(90 ±25) g/L,P>0.05].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肠溶阿司匹林组明显长于非肠溶阿司匹林组[分别为(2.4±0.9)d比(1.7±1.3)d,(13±4)d比(1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溶阿司匹林组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不足1个月的患者较服用时间>1个月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止血时间较长,住院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20) g/L比(86±20) g/L,(3.8±1.7)d比(2.2±0.6)d,(17.3±1.8)d比(12.3±3.6)d,均P<0.01].结论 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且胃黏膜损伤较常见,患者出血量较大,预后较差.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高危患者服药前应评估其风险,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加用抗溃疡药物可降低其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按照出血前10 d内是否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为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底和胃窦胃溃疡、心血管病史以及前壁和后壁十二指肠溃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用药组的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底和胃窦胃溃疡、心血管病史所占比例大于非用药组,而用药组的前壁和后壁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小于非用药组。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地降低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血前1周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NSAIDs组(43例)和非NSAIDs组(13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比较,NSAIDs组与非NSAIDs组在年龄、溃疡类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姜中伟 《安徽医药》2004,8(5):359-360
目的探讨返流性食管炎(RE)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30例RE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观察.针对其发病机制并采用洛赛克40 mg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次/d,共5 d.止血后予以洛赛克 莫沙必利维持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和对RE治疗效果.结果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显效80%,总有效率96.7%(P<0.01).对RE食管粘膜病损有显著治疗效果(P<0.05).结论各种原因导致返流物造成食管粘膜损伤为RE发病基础.洛赛克可作为RE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都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当前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而基于奥美拉唑与硫糖铝的药物治疗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喻兰芬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82-148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2006~20lO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A组)54例及中青年组(B组)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的呕血、黑便率、无腹痛率、并发休克率、伴随疾病率分别为90.5%、76.2%、38.1%、83.3%;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病因,老年组GU(胃溃疡)略多于DU(十二指肠溃疡),差异无显著性,而中青年组DU明显多于GU,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患者以出血为首发表现为多见,呕血、黑便率高,常无腹痛,伴随疾病多,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PU)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调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治疗366例患者,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将患者分为服药组(103例)及未服药组(26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服药组患者的年龄较未服药组更高,血红蛋白在服药组下降更明显(P〈0.01);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在服药组更多见(P〈0.01),服药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与未服药组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5.05%和26.24%,(P〈0.05)。结论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中伟 《安徽医药》2008,12(12):1202-1203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的意义以及内镜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1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胃镜检查和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00%,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经内镜及内科综合治疗总止血率为97.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对有活动性出血者采用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安娜  郭强 《云南医药》2010,(6):591-594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17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第一次内镜时间分为两组,即急诊组(〈24h)和择期组(〉24h),比较两组患者的内镜结果、止血效果、输血人数、需二次内镜人数、确诊人数、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急诊组有患者57例,择期组有患者60例,两组患者在输血人数、需二次内镜人数、确诊人数、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有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是安全可行的,可发现更多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明确出血病因、提高确诊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00例患者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择期内镜检查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降低再出血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对于治疗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