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车间空气中正己烷和作业环境人群尿中2,5-己二酮测定,验证2,5-己二酮作为生物代谢物在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危害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对6家皮件加工厂黏胶车间空气中正己烷和作业人群尿中2,5-己二酮进行同步测定,另选择1家服装加工厂和1个职业服装学校作为非接触正己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环境空气中正己烷浓度与作业职工尿中2,5-己二酮含量呈正相关,r=0.899,P<0.05;通过对检测尿样中2,5-己二酮异常值逆向调查,验证其作为接触正己烷的生物标志物具有的实际意义,采用SPSS混合样本剖析法分析,对不同接触人群的尿2,5-己二酮测定值统计,推测其生物限值在8.92 ̄11.36mg/L范围。结论尿2,5-己二酮可以作为接触正己烷职业危害评价中灵敏、特征性强的生物标志物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尿中2,5-己二酮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己烷 (n Hexane)为饱和脂肪烃类 ,作为溶剂在工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国内正己烷职业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近年来屡见报道[1,2 ] 。由于接触者尿中 2 ,5 己二酮 (2 ,5 Hex anedion ,HD)的浓度与车间空气中正己烷的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美国国家工业卫生学家协会 (ACGIH)已将尿中2 ,5 己二酮作为正己烷接触者生物监测指标 ,并规定其生物接触限值 (BEI)为 5mg/gCr[3 ] 。目前国内外测定 2 ,5 己二酮的方法是用二氯甲烷、乙醚萃取 ,气相色谱分离[4 6] ,但由于萃取溶剂有一定的毒性 ,且与 2 ,5 己二酮保留时间较接近 ,不能达到…  相似文献   

3.
正己烷中毒者尿中2,5-己二酮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己烷中毒者尿中2,5-己二酮水平的分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新港西路165号,510310)陈嘉斌陈利平正己烷作为饱和脂肪烃类,虽其急性毒性分类属低毒类,但因其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且有蓄积作用和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已考虑为高危险性毒物[1]。近年...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250名健康成人尿2,5-己二酮生物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己烷作为溶剂在制鞋厂、玩具厂和印刷厂等广泛应用 ,曾发生过多起职业中毒。正己烷属低毒类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抑制作用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 ,并有蓄积作用。尿 2 ,5 己二酮是正己烷接触者的代谢产物 ,目前国内外均将尿中 2 ,5 己二酮作为接触正己烷生物监测指标。为探讨尿 2 ,5 己二酮生物接触限值 ,我们对深圳市2 5 0名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的健康成年人作了尿 2 ,5 己二酮测定。1.对象与方法 :筛选身体健康、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史的工人、机关干部和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己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溶剂,存在于油漆、石油醚和汽油、胶粘剂中。正己烷的主要代谢物为2,5-己二酮,2,5-己二酮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本实验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接触正己烷的人尿中2,5-己二酮进行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
2,5-己二酮是正己烷的主要代谢产物。流行病学及毒理动力学研究表明2,5-己二酮可诱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尿中2,5-己二酮作为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中正己烷代谢产物2,5-己二酮的方法。方法 3 ml血样加入内标物喹啉后,置70℃水浴40 min,经HP-5柱分离,内标工作曲线法定量。结果血中2,5-己二酮浓度在0.4μg/ml~1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5.7%~8.1%之间,血液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9.2%~103.6%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2μg/ml。应用该法测定职业正己烷接触者53名和非正己烷接触者30名血中2,5-己二酮,结果显示职业正己烷接触者血中2,5-己二酮含量明显高于非正己烷接触者,并与接触正己烷浓度呈正线性相关(P0.01)。结论建立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2,5-己二酮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8.
以接触正己烷为例生物监测中需要采样策略AntonioAuttietal.有人建议测定尿中2,5-己二酮(2,5HD)作为接触正己烷的常规监测方法,但对以下问题仍有争论:非接触人群尿中不是否存在2,5HD,2,5HD与空气中正己烷浓度(Ci-H)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接触正己烷致工人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6名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和128名对照组进行问卷、内科体检和神经传导速度及尿中2,5-己二酮、血清神经特异性烯化酶(NSE)水平测定。结果上帮车间正己烷浓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下帮车间未超标。上帮车间组工人有乏力、肢麻、行走不便、下蹲起立困难、肌肉萎缩、跨越步态、肌力下降、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等症状体征,与下帮车间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测定248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中172根(69.3%)传导速度减慢,62根(25.0%)波幅下降;32根(12.9%)远端潜伏期延长;186根感觉神经中141根(75.8%)传导速度减慢;班后尿中均检出2,5-己二酮;血清NSE水平测定,异常率为22.6%。结论接触超限值正己烷浓度对工人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2,5-己二酮以及血清NSE水平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所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住院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病学、神经-肌电图、心电图、生化和眼科检查及尿25-己二酮含量检测,并对患者工作时所使用的洗面水正己烷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患者所使用的洗面水正己烷相对含量为7.0%;发病潜伏期2~58个月,平均(8.5±2.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是四肢远端为主的对称性感觉异常、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肌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损害改变;尿中均可检出25-己二酮,浓度为0.15~6.52 mg/L,不同中毒程度患者间尿25-己二酮水平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采用促进神经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疗。3例(7.89%)患者遗留有双手或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其余临床基本康复。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周围神经病的早期、重要的诊断手段;尿25-己二酮是正己烷中毒接触指标,但不能用作诊断分级指标;临床以综合治疗为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肌注促进周围神经恢复较有效及安全;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4家规模较小的制鞋厂中40名接触含正己烷50%以上的粘胶剂及洗液的工人(男10名,女30名;接触工龄1~28年)进行了研究,旨在评价工人尿中排泄的2,5-己二酮与接触正己烷的制鞋工人神经病的神经肌电图改变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工人每日工作7小时,只接触一种粘胶剂或洗液,无防护措施,以前未接触过工业神经毒物。工作一周后,收集工人的尿样,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正己烷及其异构体的代谢产物,同时使用肌电仪对接触工人进行电生理学诊断检查,用Allen等的方法对肌电检查所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40人中有39人尿中正己烷的代谢产物主要为2,5-己二酮,其浓度平均为6.8 mg/L,最高达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100021)赵月朝姚崇林陈亚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是塑料工业常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尿中2,5-己二酮测定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SPME-GC)和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LLEGC)。方法尿样经酸水解后,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和乙醚液液萃取,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2种方法的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且用2种方法分别对正己烷接触人员的尿样进行测定。结果 2种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结果均符合测定规范要求;正己烷接触人员尿样测定结果经t检验,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2,5-己二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尿中2,5-己二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作业场所中3,3○二氯联苯胺及其共存的2,5二氯苯胺和联苯胺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监测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车间空气中3,3○二氯联苯胺近期已见报道[1]。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车间空气中3,3○二氯联苯胺,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与试剂:(1)仪器: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紫外检测器。微量进样器20μl。粉尘采样器0~40L/min,滤膜采样夹。丙纶纤维滤膜,用前以无水甲醇浸泡10分钟,空气中干燥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10ml玻璃注射器,…  相似文献   

15.
正己烷在人体内经生物转化为2,5-己二酮(2,5-HD),由尿中排出,其排出量与职业接触有关。美国官方工业卫生家协会规定正己烷的生物接触限值(BEI)为尿中2,5-HD含量为5mg/L。本文报道了尿液中2,5-HD的测定方法,利用2,5-HD与正丁胺衍生化反应生成正丁基-2,5-二甲基吡咯(BDP),可用气相色谱法氢焰检测器和热离子检测器以及质谱仪测定。试剂2,5-HD、正丁胺等所有试剂皆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正己烷对接触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用碳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对121名正己烷接触工人和90名对照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正已烷的部分工人具有头痛(23.1%)、头晕(32.2%)、乏力(43.8%)、四肢麻木(50.4%)等症状;部分工人出现肌力下降(7.4%)、膝反射减弱或消失(11.6%)、手震颤(4.1%)。测定尿2,5-己二酮含量,86接触者(17.1%)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检测正己烷浓度范围263~385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职业接触正己烷可引起四肢麻木、肌力下降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并导致接触者尿2,5-己二酮含量升高;需要定期开展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工作场所的正己烷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7.
正己烷作业工人尿2,5-己二酮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己烷作为饱和脂肪烃类的溶剂在工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其毒性分类属低毒类 ,但因其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 ,且有蓄积作用和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国内外已考虑为高危险性毒物[1] 。近几年来 ,广东省发生多起正己烷引起周围神经病的中毒事故。为探讨接触正己烷与代谢产物尿 2 ,5 -己二酮的关系 ,我们对生产过程中接触正己烷的 6 0名工人进行尿中 2 ,5 -己二酮的测定。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广东省深圳市三间使用正己烷工厂的接触工人6 0名 (男 30名 ,女 30名 ,年龄 17~ 2 3岁 ,接触工龄≤ 1个月~ 7年 ) ,把接触工龄不同分为 2个组 (≤ 1个…  相似文献   

18.
周丽  何彩  李玲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24-1526
目的推荐我国非职业接触正己烷者尿中2,5-己二酮生物限值并建立相应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选择300名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史的健康成人,其中吸烟者80人,不吸烟者220人。将尿样经盐酸水解,用二氯甲烷萃取、FFAP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对深圳市300名健康成人尿中2,5-己二酮进行了测定,男女2组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8,P〉0.0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者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05)。我们用气相色谱法测得的结果其测定范围0.00-60.62μzmol/L,平均浓度为23.74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554,95%上限为57.21μmol/L。结论建议深圳市健康成人尿2,5-己二酮生物限值上限为57.21μmol/L。  相似文献   

19.
2,5-己二酮对运动神经元钙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己烷代谢产物2,5-己二酮对运动神经元钙稳态的影响,探讨正己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对运动神经元细胞系VSC4.1细胞不同浓度的2,5-己二酮体外染毒,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同时检测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以Fluo-3/AM为荧光指示剂,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瞬时变化状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平均浓度的变化.结果 经2.5、5.0、7.5、10.0、15.0、20.0 mmol/L浓度的2,5-己二酮对VSC4.1细胞染毒后与对照组比较,Ca^2+-Mg^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力均下降.33.5 mmol/L的2,5-己二酮可在10 s内引起VSC4.1运动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升高,40s后恢复到基线水平.VSC细胞与2,5-己二酮接触后即刻引起细胞内钙水平的增加,10 min后达到最高.结论 2,5-己二酮可能通过干扰细胞钙稳态产生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0.
袁华平  俞志祥  朱旭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380-1381
目的了解接触正己烷员工的职业损害情况,为职业卫生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工人班末尿中的2,5-己二酮及其使用的助焊剂中正己烷含量。结果共检测了20名员工的班末尿,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值(4.0mg/L),助焊剂中正己烷含量为30.73μg/μl。结论此公司员工受正己烷的损害较轻,但仍不能放松,要加强管理,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