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出血诊断较困难,因小肠病变症状缺乏特异性,且小肠有5~6米长,相互重叠,胃肠钡剂检查不易显示病变,而内镜又不能达到全部小肠,如出血速度慢或间歇性,则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检查也受到限制。但小肠出血常因反复或持续、大量出血而威胁生命,故应争取早期明确诊断。本文总结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小肠出血病因并对其诊断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28例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28例分别行99mTc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SA)、剖腹探查加术中肠镜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小肠肿瘤15例(53.6%),以平滑肌瘤多见;血管发育不良、畸形7例(25.0%);毛细血管扩张2例(7.1%);M eckel憩室3例(10.7%);动静脉瘘1例(3.6%)。核素扫描阳性率42.9%(3/7);SA阳性率76.9%(20/26);5例剖腹探查,3例阳性,另2例借助术中肠镜发现病变。结论:小肠肿瘤占出血原因首位,其次为血管发育不良、畸形,SA对小肠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原因不明者及时剖腹探查加术中肠镜检查可提高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小肠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其病因复杂多样,国际与国内报道不甚相同,我国以肿瘤、憩室、伤寒、出血坏死性小肠炎为多见;临床诊断应依据病人的病史、病程、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出血量选择吞线试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小肠气钡造影、红细胞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小肠镜等检查方法,以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手术、介入或手术探查 中内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21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问题。方法:对21例小肠出血的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等。结果:在小肠出血的病因中,肿瘤11例(53%),憩室7例(33%),息肉1例(5%),血管菜2例(9%),在诊断方法中,8例为小肠气钡造影、5例为选择怀血管影造、4例为^99m锝核素扫描、1例为纤维结肠镜。结论:引起小肠出血的病因以肿瘤为多见,随室次之。小 相似文献
5.
6.
我院近4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45例,就其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8岁。出血时间:2天~22年,所有病人均以消化道出血就诊。出血方式从大便隐血,黑便,到暗... 相似文献
7.
23例小肠出血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肠出血是临床上不明原因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目前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的水平不断提高 ,但却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作者近 3年来收集其完整病历 2 3例 ,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小肠出血 ,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患者 ,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38~ 73岁 ,平均5 9岁。临床表现均以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入院 ,间歇黑便或暗红色便病程最短 5 0天 ,最长达 12年 ,平均 3年 1个月 ,16例反复出血 1年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入院时血红蛋白 4 7~ 10 3g/L ,平均 86 g/L。患者经胃镜 ,结肠镜 ,全胃肠道钡… 相似文献
8.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或肛门、直肠、结肠病变出血,多可行胃镜、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较方便准确。而对于小肠出血性疾病,常用内镜难以到达,其他常见诊断方法确诊率较低,诊断较困难。胶囊内镜的问世,大大改变了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9.
小肠出血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以肿瘤为多见(22例,占51.16%),其余依次为血管病变(9例,占20.93%),炎性肠病(8例,占18.60%),小肠憩室(4例,占9.30%)。经胃镜检查诊断4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6例,DSA检查诊断4例,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诊断29例。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小肠出血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引言小肠出血少见,仅占消化道出血的1%~5%。临床上各项检查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都有其局限性,故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非常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经手术确诊且资料完整的小肠出血患者2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994年6月~2002年7月我院小肠出血住院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7~78岁,中位年龄63岁,病程2~14年,中位病程4年。全部病例以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5例伴腹痛,1例伴腹泻、低热,3例伴有近期体重下降。体格检查3例腹部局部轻压痛,1例腹部扪及包块,余未发现阳性体征。首诊为起病后2日~6年。患者血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科112例诊断小肠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诊断率及安全性。结果 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94例,阳性率83.93%。受检患者对胶囊内镜检查顺应性好,未发生胶囊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病因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3.
14.
术中切开肠壁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的定位和病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科对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定位诊断后或临床疑小肠出血,行手术探查时未发现病变者,术中切开肠壁置入内镜检查,均发现小肠出血病灶,并经病理证实。根据术中内镜提示切除出血病灶,均治愈出院。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7.4岁。病程2d~3年余。临床症状为黑便或暗红色糊状便,或暗红色稀便。Hb50~10g/dL,4例伴失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提高对小肠疾病的病因和检查方法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68例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肿瘤,其次是憩室、炎症性疾病;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59.5%)、消化道出血表现(36.3%)、腹部包块(12.5%).各种传统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最高(100%),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结论:肿瘤是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小肠疾病的术前诊断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18.
小肠出血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评价--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的小肠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小肠出血病人分别经核素扫描、血管造影、钡餐、胶囊内镜、小肠镜或手术确诊.其中小肠肿瘤18例(45%),包括良性14例、恶性4例,小肠憩室9例(23%)、血管畸形5例(13%)、克罗恩病5例(13%)、出血坏死性肠炎2例、肠结核1例.结论:小肠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憩室、血管畸形及克罗恩病较常见.胶囊内镜对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等疾病的诊断率较高.对于好发于十二指肠悬肌附近的小肠肿瘤、回肠远端憩室及末段回肠的克罗恩病,小肠镜是较好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提高对小肠疾病的病因和检查方法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68例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肿瘤,其次是憩室、炎症性疾病;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59.5%)、消化道出血表现(36.3%)、腹部包块(12.5%)。各种传统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最高(100%),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结论:肿瘤是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小肠疾病的术前诊断率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