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腹腔镜下肾固定术治疗肾下垂的适应症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肾下垂腹腔镜肾固定术的病例选择与疗效。方法 :自 1996~ 2 0 0 3年 ,行腹腔镜肾固定术 15例15侧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手术均成功 ,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 95 min(5 5~ 190 min) ,出血量 35 ml(10~ 10 0 ml) ,术后镇痛药平均使用量 2 6 .7mg(Tramal) ,平均术后 15 .5 h恢复饮食 ,术后平均住院 8.5 d。随访 3.2(0 .5~ 6 ) a,12例 (80 % )症状消失 ,3例 (2 0 .0 % )症状减轻。 12例术后 6~ 8周 IVU检查证实手术侧肾脏位置正常。结论 :对具症状和客观指征的肾下垂患者 ,腹腔镜肾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自制网袋肾固定术与开放手术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自制丝线网袋肾悬吊固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下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两院区1995年~2007年用自制丝线网袋悬吊固定下垂肾脏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组16例17侧(组1),后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组13例14侧(组2)。结果:后腹腔镜手术组均成功。组2与组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min和110 min,平均出血量25ml和120 ml,平均恢复饮食时间8h和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5d和16.0d。组1平均随访8.6年,12例(78%)症状消失,4例减轻。组2平均随访1.6年,11例(85%)症状消失,1例减轻。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组38%和7.9%。术后3个月复查证实两组患者肾脏位置均正常。结论:自制丝线网袋悬吊下垂肾脏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后腹腔镜下肾悬吊固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肾蒂阻断腹腔镜技术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3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对32例和56例T1a期肾癌分别施行无肾蒂阻断及肾蒂阻断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肾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手术。其中无肾蒂阻断组手术时间32~64 min,平均49 min;术中出血量30~210 ml,平均120 ml;术后放置肾周引流管23例,引流量18~56 ml,平均32 m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8 d;术后1周复查术侧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30~65 ml/min,平均50 ml/min;肌酐59~110μmol/L,平均75μmol/L。肾蒂阻断组手术时间36~77 min,平均58 min;其中热缺血时间18~35 min,平均23 min;术中出血量18~87 ml,平均53 ml;术后放置肾周引流管48例,引流量20~49 ml,平均29 ml;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1 d;术后1周复查术侧ECT 31~54 ml/min,平均46 ml/min;肌酐58~123μmol/L,平均86μmol/L。两组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切缘病理均阴性。术后复查肌酐较术前均无明显波动,但术后术侧肾ECT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18.3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无肾蒂阻断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可行,适宜病例的选择以及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有助于此术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行肾固定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北大医院于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行后腹腔镜肾固定术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29岁,伴有腰部疼痛或血尿症状,均行立卧位超声和(或)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诊断。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在Gerota筋膜内充分游离肾脏,在肾上极、中极、下极背侧与腰大肌筋膜缝合固定3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6 h(2.4~3.0 h),出血量均<50 ml,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8年(0.5~4.5年),立卧位超声示肾脏位于正常位置。与术前相比,2例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90%。结论 采用后腹腔镜肾固定术治疗症状性肾下垂效果好,术中采取肾上极、中极、下极背侧与腰大肌筋膜缝合固定3针,手术操作便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160例腹腔镜手术和52例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除转开放手术4例(2.50%),余均成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3±48.67)min和(131.44±73.6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51±107.80)ml和(358.05±401.80)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50±1.90)d和(9,81±3.93)d,其后两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8、-12.96,P均〈0.05)。腹腔镜组手术后并发症4例,开放组5例。随访2月~7.5年,平均(14.94±5.8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放组低血钾改善率分别为91.43%和83.33%,高血压改善率分别为54.26%和58.3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87、0.13,P均〉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切口美观、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肾上腺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报道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2001年11月一2002年12月共收治肾癌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左侧6例,右侧7例,11例肿瘤直径小于5cm,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7.8及8.9cm,采用手辅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结果 12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成功,1例左肾动脉损伤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7—213min,平均162min。术中出血量约80。400ml之间,平均120ml。8例穿刺口周围不同程度皮下气肿,3d后自行消失。术后24h下床活动,48h开始进食,术后7d出院。随访1—1.5年,13例无肿瘤复发,无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12例T1期肾门肿瘤,肾门肿瘤定义为距离肾门血管或肾脏集合系统小于5 mm的肾肿瘤。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平均年龄58岁(46~72岁),肿瘤直径平均3.6 cm(2.4~7 cm),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 min(50~14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 min(18~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7 ml(50~340 ml)。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漏尿1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2天(5~14天)。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随访5~48月,2例复发。全部患者术后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可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对于成功开展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技术对小肾癌(直径≤4 cm)行肾部分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42例肾占位患者,肿瘤直径1.2~4.0 cm,经后腹腔途径施术,术后病理为4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肾癌。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5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5~37 min,平均24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60 ml。术后恢复顺利,住院7~10 d,平均8 d,随访3~2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小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RLNSS)治疗肾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行RLNSS的34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肾肿瘤18例,右肾肿瘤16例,肿瘤直径1.5~6.4 cm,平均(3.8±1.4)cm。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CTU检查,诊断为肾癌8例,肾错构瘤26例,肿瘤均呈外生性生长。结果 33例患者成功施行RLNSS,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0~280 min,平均(153.7±56.1)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5~50 min,平均(36.6±18.9)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平均(180.0±97.0)ml;病理检查提示肾透明细胞癌7例,肾囊性肾癌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6例;住院天数11~18 d,平均(14.6±2.4)d;术后随访12~36个月,无1例复发和转移。结论 RLNSS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应逐渐成为7.0 cm以内单发外生性肾脏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以AJCC2002年肾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标准,选择临床分期为Ⅰ期、病理分期为T1a期(肿瘤最大径≤4cm)的外生型肾肿瘤15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经腹腔人路组6例,经后腹膜腔入路组9例。距肿瘤边缘0.5~1.0cm处进行局部切除。结果15例手术中14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因腹腔镜下无法彻底止血而中转开放完成手术。14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10~200min,平均160min;术中失血量60~300ml。平均160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7d,平均5d;术后引流液300~600ml,平均420ml;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5d。术后随访5~8个月,所有肿瘤均无局部或切口、远处复发,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损伤小、效果肯定、恢复快,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下垂的误诊漏诊及其治疗措施,初步总结后腹腔镜下自制网袋肾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年余(1996年10月~2006年8月)的396例肾下垂病人临床症状、误诊漏诊原因及内科保守治疗适应证。结果腰部酸痛不适、血尿是肾下垂的常见症状,一些病人还可出现消化症状及神经官能症症状,Dietl危象少见。造成肾下垂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疾病的疏忽及超声、静脉尿路造影中未作坐位或站位检查。大部分肾下垂病人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结论医师的重视及坐位或站位作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可避免对肾下垂的误诊漏诊。内科治疗对大部分肾下垂病人有效,后腹腔镜下自制丝线网袋悬吊下垂肾脏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全性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肾结核病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6~64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根据病史、症状及术前辅助检查,包括经尿找抗酸杆菌、静脉尿路造影、CT等均确诊为肾结核,且经核素肾图检查明确为单侧结核性无功能或功能严重受损肾脏,对侧肾功能正常。术前常规给予三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4周,确认无活动性肾外结核,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后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利用结扎夹或内镜用切割缝合器处理输尿管末端,实行患者不翻身情况下完全切除患侧肾及输尿管全程。结果 1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75~138 min,平均109 min;术中出血量70~230 ml,平均157 ml;术后住院5~11 d,平均7 d。术中损伤肾静脉、腰静脉各1例,输尿管末端破裂1例,损伤腹膜3例,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5个月,随访25个月,未发现结核复发病例,所有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消失,经尿找抗酸杆菌阴性,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复查B超未发现泌尿系统结核病灶残留。结论通过上述方法施行完全性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无需改变患者体位及增加开放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食管裂孔疝(HH)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HH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56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HH修补术治疗的GERD合并H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剖腹,手术时间56~180 min,平均(68.4±3.6)min,术中出血量30~200 ml,平均(40.3±5.6)m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密切随访6~24个月;术后半年GERD-Q量表评分和De Meester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 0.05),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术后1或2年随访48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例症状明显减轻、2例无效,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无HH复发及消化道梗阻。结论在基层医院,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HH修补术治疗GERD合并HH是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实行RLPN治疗的小肾癌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28~75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6例,右肾52例,直径0.8~4.5 cm,平均3.1 cm。87例(A组)小肾癌采用标准阻断肾动脉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7例(B组)外突性生长的小肾癌采用术中游离肾动脉,套橡皮条备用,试行不阻断肾动脉零缺血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4例(C组)影像学检查提示内生性小肾癌,采用腔内超声术中精确探查定位肾动脉阻断下实施肾部分切除。从术中情况、术后随访结果等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结果 A组87例中2例转开放手术,1例切缘阳性,改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93 ml,手术时间70~245 min,平均127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0~42 min,平均26 min。B组7例外突性生长的肾癌,6例未阻断肾动脉,1例出血明显,切除肿瘤过程中,再阻断肾动脉15 min,完成肾部分切除术,出血量160~380 ml,平均220 ml,手术时间85~215 min,平均143 min。C组4例中内生性小肾癌全部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35~250 ml,平均85 ml,手术时间110~235 min,平均175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5~40 min,平均28 min。随访6~48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1例(肾门处3.0 cm透明细胞癌)术后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及肺部转移,予索拉非尼分子靶向治疗。结论 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但尚需增加例数和长期随访观察明确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12例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纳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共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2.3岁(13~34岁),平均病程为1.1个月。术前通过泌尿系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ⅣP)明确病变程度、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了解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漏尿、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为43.9min(35-55min),术中预计失血量为12.4ml(5~20ml),术后留置引流管天数平均为2.9d(1~4d),术后首日引流量平均为41.7ml(20-75m1),术后留置尿管天数平均为4.3d(2~7d),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为9.5d(6~13d),12例患者均于术后6周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复查IVP显示输尿管扩张管径明显缩小、平均约0.55cm,术前有症状者均完全缓解。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具有可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访显示手术效果良好,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我们推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息影像技术引导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APN)治疗肾门部肿瘤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例肾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8例;左侧4例,右侧7例;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62.6岁,体质指数19.45~28.12 kg/m^2,平均23.75 kg/m^2,肿瘤直径1.1~6.7 cm,平均2.76 cm,R.E.N.A.L.评分8~12分,平均10.7分,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22~51 mL/min,平均35 mL/min。患者术前行全腹部增强CT,利用CT数据进行全息影像重建。术中应用该技术结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精准分离、剜除肿瘤,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有无并发症及切缘阳性率等。结果根据全息影像引导,11例患者均顺利剜除肿瘤,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0~13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50~180 mL,平均100 mL,热缺血时间18~25 min,平均21 min,无术后发热、继发出血或漏尿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9例(FuhrmanⅠ和Ⅱ级),乳头状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4.3个月,患肾GFR 18~43 mL/min,平均31 mL/min。术后3个月复查肾脏CT平扫及增强,全部患者未出现复发。结论全息影像技术引导RAPN治疗肾门部肿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proctocolectomy with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cent years laparoscopic proctocolectomy with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has been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open techniques. Since many published series on proctectomy and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are based on open experience,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our laparoscopic experience on 21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or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to 25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open proctocolectomy with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The median operative time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group (325 min vs. 220 min). However, blood loss was less (115 ml vs.240 ml), bowel function returned earlier (2 days vs.4 day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9 days vs.11 days)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all p<0.05).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in five patients of the laparoscopic group and in seven patients of the open group.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15 months (range 6-34) in both groups. L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in three patients of the laparoscopic group and in three patients of the open group. In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roctocolectomy with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The techniqu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blood loss,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quicker return of bowel function and more favorable cosmetic results when compared to the ope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多学科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学科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多学科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中术前明确诊断拟行联合手术25例,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而行联合手术3例。其中联合妇科手术22例,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妇科手术17例,腹腔镜阑尾切除(LA)+腹腔镜妇科手术5例。联合泌尿外科手术5例,行LC+腹腔镜下肾囊肿开窗引流术3例,LC+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例,联合胸外科手术1例。结果手术35-190min,平均手术95min,术中出血5-120mL,术后住院3-8d,平均5.6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6-36h,平均24h,术后疼痛轻微。2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学科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