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情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市卫生防疫站于2000年4月27日9:00接潮州市××医院抢救科疫情报告:某冶炼厂发生一起砷化氢中毒事故.现将现场的调查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住院急救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史摘要 张××,男,23岁,配料工。于1974年7月11日上午9时发生吸入性氢氰酸中毒,当即昏厥倒在聚丙烯液中并有少量吞入,五分钟后送保健站抢救。查体:患者面如土色,神志昏迷,频繁作呕,呛咳、呼吸困难,颈后仰稍有抵抗,心悸;双肺(一);四肢反射存在;血压120/80mmHg。抢救:立即剪开扒去已污染衣服,清水冲洗皮肤,给予亚硝酸异戊酯0.4ml压碎鼻前吸入,25%硫代硫酸钠25ml双肘静脉同时推注,用同一针头  相似文献   

3.
某锑冶炼厂罐子锑配料室5人在配料作业,将锑矿石破碎后有大量的色雾样气体并嗅及特殊刺激,未引起工人重视,约3h后头昏乏力、恶心等症状不断加重,入院检查3例中毒患者尿砷,发砷均高于国家标准14.24~42.92倍、诊断为急性砷中毒,其中1例中毒死亡。另2例中毒患者经抢救病情控制全愈出院。卫生学调查发现罐子锑配料室面积40m’,无通风设施。泡渣3、85%,碱渣3.03%,混合破碎料2.31%,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分别超过国家标准ZI~24.5倍。建议加强防护措施及严格照章作业。锑冶炼厂急性砷化氢中毒3例致死1例调查@周秉洪$贵州省黔西南州…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某生产队社员进食甜酒酿引起食物中毒。进食者15人全部发病。另一名哺乳婴儿亦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某队社员贺××于十一月十六日酿制甜酒糟,十九日开始自食和分送邻居。进食者皆发病,其中男10人,女6人。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7个月。  相似文献   

5.
1997年5月30日,个体建筑承包人武×.×,购买死因不明的骆驼肉80kg左右,至6月1日晚9时才将骆驼肉加工,并将煮熟的肉捞放在盛装过生肉的盆内。6月2日早7时15分有29人食用,晚8时陆续发生中毒病人,6月3日早2时终止发病,共计22人中毒。1流行病学调查1.1中毒食品调查6月2日共  相似文献   

6.
急、慢性铍病病例在国内外陆续可见报道,日趋以慢性中毒为多见。国外报道的慢性中毒病例多属曾接触过铍化合物,经数年至10年的潜伏期而发病,国内则多报道于生产中长时间低浓度接触后发病。但脱离生产接触后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至今尚未见报道。为揭示脱离铍作业后工人健康变化情况及慢性铍中毒的发病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择了采矿与冶炼为一体的原潮安县冶炼厂停产后脱离铍作业的工人进行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原潮安县冶炼厂是开采绿柱石和提  相似文献   

7.
1973年元月某地曾发生一种其特征是全身瘫软乏力的疾病,经调查,本病系食用霉变红薯渣所致。现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 首例发生在元月15日,以后不断散在发生,至4月底止,共发病××例,病死率达16%。根据住院病例的发病时间来看,3月发病最多;病人全部来自农村,多为女性和青壮年。  相似文献   

8.
我县1988年3月4日发生一起食用扒鸡引起的中毒,经调查和实验室诊断,为肠球菌变种污染扒鸡所致。中毒经过及临床表现病患家9人,3月3日18时晚餐食用一只扒鸡,当夜12时1人发病,到次晨5时9人相继发病。另有一家6人,同日也食用购于同一扒鸡店的扒鸡也相继发病。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23日某冶炼厂发生一起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从23日15:30至27日8:00,先后有12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1人死亡. 1 事故经过 2007年5月23日15:30,某冶炼厂检修车间一名值班人员出现身体不适,腰痛、恶心、呕吐,尿呈酱油色,由工友送至医院.次日3:00至8:00,5名同车间和1名三车间工人先后出现相似症状,送至医院.之后,又陆续有5名同车间职工出现腰痛等症状,分别于25、26、27日送至医院.24日13:00,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该冶炼厂,对事故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0.
1995年4月3日上午,宁波市江北区乍浦乡卫生院报告乍浦乡新华村发生一起河豚鱼中毒死亡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过程:1995年4月2日下午2时,乍浦乡新华村张陆自然村村民陆××从江北烧禽经营部带回2~3公斤杂鱼,发现一条背部有花纹的怪鱼,剖开取出鱼籽及鱼肝,当晚将鱼籽、鱼肝与鲳鱼一起蒸煮,6时一家四人共餐,其中一人未吃鱼籽及鱼肝,进食鱼籽及鱼肝的3人,6时45分后,一人发病,首先出现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8时20分送宁波市保黎医院,经催吐洗胃补液等抢救治疗无效,于当晚9时死亡。另一人于晚9时20分发病,症状相同,经医院抢救无效于翌日凌晨4时死亡。第3人于当晚11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症状,经抢救治疗恢复健康。未进食鱼籽或鱼肝者未发病。2.中毒原因:发病3人都有食“怪鱼”鱼籽或  相似文献   

11.
急性砷化氢中毒常发生于违章作业或意外事故。常以发病快、易误诊、病死率高(31%)而引起重视。为此我们将韶关冶炼厂鼓风车间备料工段发生三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抢救及治疗经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该三例病人于发病前一天,中班接班后约4点左右,在深4.9米处的料坑铲溶剂浮渣(该浮渣中含有砷、  相似文献   

12.
女患儿,5岁,住院号0028。因发热脓血便半月于1973年7月9日入院。半月前突然发热39℃,腹泻脓血便,每日7~8次,发病次日高热达40℃,二次惊厥,到某县医院诊为中毒性痢疾住院。经用四环素、氢考、654—2、痢特灵等治疗3~4天后,体温略降,但腹泻仍频、脓血便、柏油便、里急后重、食欲不振。近3~4天又发热38°~40℃而转入本院。病前患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2日,宝鸡市某县水泥厂发生5例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现报告如下。1中毒经过2009年2月2日上午8时30分宝鸡市某水泥厂生料车间的5名维修工人在生料车间进行焊接加固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稍后有人感觉胸闷、头晕,但未引起重视,9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轨道交通制造业电焊作业锰毒危害、与慢性锰中毒发病及预后的关系,为企业管理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整理该企业现场监测、健康监护及慢性锰中毒发病等资料,并对锰中毒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多焊点作业锰毒超标率达43.27%,发病率达1.98%;慢性锰中毒平均发病工敛27.75±5.48)a;随访锰中毒15例,锥体外系症状无改善,脑电图初诊时9例异常、复诊为5例异常,呈好转趋势,肌电图初诊时7例异常、复诊为9例异常。结论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锰毒危害较重,锰中毒发病仍较高,锰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呈好转趋势,周围神经损害呈加重趋势,电焊作业锰毒治理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至 1993年以来已造成14 0余人死亡。 2 0 0 1年 6月 11日~ 7月 3日 ,四川省某县 6乡镇连续发生了 13起村民误食毒蕈所致的中毒事件 ,3 9人中毒 ,其中 7人死亡 ,病死率高达 19 4%。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和讨论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 1 潜伏期 进食野生蕈 0 3~ 15h发病 ,65 %在 4~ 10h发病 ,死亡者均在 8h后发病。发病者均有进食野生蕈史 ,未进食者不发病 ,进食较多者发病较早。1 2 年龄和性别分布 年龄 2~ 77岁。其中 ,0~ 10岁 9人 ,11~ 2 0岁 9人 ,2 1~ 3 0岁 6人 ,3 …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元月,某县农药厂曾发生因排放光气尾气而造成公害性事故,受毒接受治疗者多达124人,其中5例严重中毒均发生肺水肿,报告于下: 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23~31岁。均于下风向某仓库同一地点吸入光气后发生呛咳、流泪、恶心等刺激症状。发生肺水肿的潜伏期分别为3、6、7、10和  相似文献   

17.
1998年7月17日14时,某县一农民家中22名建筑工人,进餐后20分钟,出现首例病人,至15时30分余进餐者相继发病,年龄分布在8~53岁.潜伏期最短20分钟,最长90分钟.进食者全部发病.病人均有头痛、头晕,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紫绀,心跳加速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1例中毒较重者还出现心率不齐、昏迷和惊厥,于发病30分钟后,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月9日,我市外资企业发生一起近百人集体性食物中毒。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和食物采样及病人肛拭采样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7月9日晚,该企业约800人在厂宿舍区食堂就餐,于当晚9时开始有人发病,至7月11日,中毒人数达95人。根据排查部分发病者及非发病者近2d进食情况,认定发病与7  相似文献   

19.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在我省亦有报导,关于由食入自制面酱而致中毒的报告在我省还极罕见。本文将我县丁庄公社河沟刘村两家因食用自制面酱引起的B型肉毒中毒的调查报告如下。发生经过一、发生经过及引起中毒的食品: 于四月二日晚八点半,刘×才一家三口人,将自制面酱取出食用,次日晨五点左右,刘×才首先发生呕吐等症状,其余二人,亦陆续发病。四月七日,刘×太之子刘×望从其祖父(刘×才)家取来面酱,一家十二口人(其中有客人三名)共食。当时因所制面  相似文献   

20.
我市某县水泥厂于1998年元月发生一起放射源丢失事故,卫生监督人员在处理此事故时又发现一枚脱落放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