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42例拔除第一恒磨牙(含既拔除磨牙,也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42例常规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比较2组的疗程和疗效。结果试验组平均疗程为(22±5.6)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为(20±8.9)个月,2组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2,P〉0.05)。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牙根平行,磨牙达尖窝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形态良好。结论拔除第一磨牙进行矫治,在精心设计、合理应用支抗的情况下,可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早失或者拔除间隙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人正畸患着19例,第一恒磨牙早失11颗(磨牙早失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第一恒磨牙严噩龋齿被拔除16颗(磨牙拔除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两组均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前后拍摄全景片,治疗前后和关闭间隙前后检查第二恒磨牙牙龈指数和附着丧失,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因素1为治疗前第二恒磨牙有无附着丧失(有为牙用炎组,无为牙周健康组),因素2为第一恒磨牙缺失是由于拔除或早失。结果磨牙间隙完全关闭,牙龈指数较治疗前改善。磨牙早失组较磨牙拔除组的间隙关闭疗程长,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较多;牙周炎组较健康牙周组疗程短(P〈0.05),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更多。各因素对间隙关闭速度和治疗后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的影响贡献从大到小为:治疗前第二恒磨牙附着匙失与否、磨牙早失或拔除、两者交互效应。结论通过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甚至骨缺损间隙足可行的.治疗前附着丧失的程度和牙周炎的易感程度是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口腔正畸学     
舌侧矫治上颌第-磨牙垂直向移动的有限元研究,安氏Ⅱ类错殆的牙冠宽度与Bolton指数的测量分析,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二十九)——拔除第一磨牙的矫治设计,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单侧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和倾斜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和29例非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倾斜角度的改变,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垂直位置和倾斜度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水平位置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比非拔牙组更靠近近中.结论: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加速了下颌第三磨牙向近中迁移.  相似文献   

5.
由于第一恒磨牙在咀嚼、颌骨定位导向和正畸支抗等方面功能独特,临床上第一磨牙拔除后的正畸治疗对我们正畸医生是个挑战.作者对2000~2006年接诊87例患者的正畸治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伟  刘琳  吴平  翟俊辉 《口腔正畸学》2009,16(2):99-103
目的评价成人双颌前突错骀拔除病变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拔除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临床已完成的10例由于病变需要拔除第一磨牙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做矫治结果的临床分析。患者平均年龄25.5岁,均存在一颗或多颗第一磨牙严重病损或者早失。矫治设计拔除病损侧的第一磨牙而保留健康的双尖牙,已早失磨牙一侧不再减数,健康侧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所有病例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采用传统支抗技术。通过对10例患者的正畸治疗,总结该类患者的矫治要点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平均疗程34.5±4.5月,磨牙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治疗后第三磨牙与对骀的第二或第三磨牙均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且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测量显示面凸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加,反映出侧貌突度的减小。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上下前牙的内收。结论:对于第一恒磨牙存在严重龋坏或过早缺失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非常规拔除第一磨牙,经过仔细的支抗设计和精心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48例安氏Ⅰ类拔除四颗双尖牙,矫治后牙弓形态正常,牙排列整齐,覆盖覆正常,磨牙中性关系的完成模,进行了上下牙比率关系的分析,结果全牙比为90.55±1.69(mm),前牙比为78.96±2.81(mm),全牙比较不拔牙者小,而前牙比二者无明显差距。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拔除四个双尖牙后的全牙比发生了改变,治疗前需按修正后的全牙比进行正畸设计及预后分析,以利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1—2颗下颌第一磨牙,选用0.56mm槽沟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矫治完成时间为13—39月,平均为27.6月。矫治后前牙覆盖、覆[牙合]正常;后牙[牙合]关系良好,所有拔牙间隙关闭,牙根平行,面部侧貌协调。结论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设计、力量合适和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拔除第一磨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方法28例拔除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的安氏Ⅰ类错患者,矫治前后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WinCeph7.0头颅侧位定位分析系统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定点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下面高(ANS-Me)、前面高(N-Me)、后面高(S-Go)、U1-PP、L6-MP较矫治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MP较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MP、FH-MP、PP-FH、PP-MP、上面高、后面高/前面高、上面高/前面高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经正畸拔牙矫治后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均增加,可能原因为下颌磨牙伸长。  相似文献   

10.
拔牙矫治是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手段。在正畸减数中最常选择的牙位是前磨牙。但临床上有些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在正畸治疗初期拔除了第一或第二双尖牙,但在矫治结束后,由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或萌出角度不佳,常常也需要拔除。这种情况下,患者共需拔除8颗牙齿,对患者来讲难以接受。因此在上世纪,就有学者提出拔除第二磨牙结合功能矫治器、头帽或口外弓等手段矫治各类错骀畸形,待日后第三磨牙萌出后代替第二磨牙行使功能,以此达到减少拔牙数目,保存牙列完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第三磨牙是发育和萌出最晚的牙齿,临床上以第三磨牙的阻生最为常见,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容易引发冠周炎、龋齿、间隙感染和骨髓炎等病症,通常需要外科拔除或者进行正畸矫治。而在拔除或者保留第三磨牙的选择上,临床医生各持不同的看法。在正畸治疗中,常遇到需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或第一磨牙。因此,保留第三磨牙以替代缺失的磨牙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以期为临床上拔除或保留第三磨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畸治疗时常会选择拔除无法保留或保留预后较差的第一或第二磨牙,或者主动减数健康的磨牙以利于纠正颌骨不调的问题.此时第三磨牙的牙根发育状况,能否顺利萌出并成功代替第二磨牙行使功能,以及如何正畸牵引阻生的第三磨牙,均是正畸治疗的难点.本文就减数磨牙矫治设计中影响第三磨牙发育及萌出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27例伴有第一磨牙严重病变的正畸拔牙患者,通过拔除病变第一磨牙代替常规拔牙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矫治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涉及正畸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伴牙弓前突的方法及设计原则。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病例24例,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3岁。其中单纯牙列拥挤15例,拥挤伴牙弓前突9例,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或残根、残冠来替代拔除健康的前磨牙矫治。所有病例均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时间为16—25个月,平均22.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第三磨牙均已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通过正畸治疗涉及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的错袷病例,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达到了功能、美观及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专题论坛已发表22篇文章,对正畸治疗中的磨牙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从设计理念到具体技术进行了论述。然而临床上的病例是多样的、复杂的,本文选择2个特殊病例予以展示和讨论。病例1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前突、下牙列严重拥挤。正畸设计拔除8个牙(4个第二前磨牙,4个第一磨牙)矫治。病例2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正畸设计不拔牙矫治。2个病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患者正畸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指数对28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错验畸形患者的治疗前后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①治疗后PAR总分值较治疗前减少26.11±8.09,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2.49±4.00)%,权重PAR总分值减少29.61±2.33,权重减少百分率为(96.43±5.20)%。②变差或无改变0例,改善6例(21.43%),明显改善22例(78.57%)。③后牙猞关系PAR分值减少4.29±3.10,减少百分率为79.64%。结论选用直丝弓矫治系统,尽早使用不锈钢方丝,合理施力和必要矫治技巧是对磨牙进行有效三维控制,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问题(一)--磨牙问题20年回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正畸消极回避的前10年 1995年,我应海口市一家口腔门诊部的邀请做正畸咨询会诊,据门诊部负责人介绍,当地正畸患者很多,工作开展不错。主要的困惑是当地人口腔保健意识差,磨牙(尤其为下颌第一磨牙)大量龋坏,多见残冠、残根甚至过早脱落。因此在正畸治疗中龋坏磨牙的去留及磨牙缺失的间隙关闭成为难题。通过对当地疑难病例会诊发现,伴有磨牙问题的错胎矫治患者竞高达60%以上,由于对问题磨牙的处置存在困惑,多数病例疗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畸治疗与第二恒磨牙减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是临床医师拟定矫治计划的两个方面。一提到拔牙矫治,往往想到的是拔除第一前磨牙,其理由:①除第一恒磨牙外,它是通常最先萌出的恒磨牙;②该牙的拔除有利于尖牙的良好萌出和就位;③它位于牙弓的中心拔除后能缓减前后牙弓段的拥挤。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提出了拔牙矫治时的第二恒磨牙减数,他们的主要观点基于Liddle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斜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拔牙和32例非拔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用U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倾斜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和第二磨牙长轴交角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治疗前后上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和第二磨牙交角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牙组,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比上颌第三磨牙更直立。结论 拔除前磨牙的正畸治疗能够改善第三磨牙的倾斜角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方法关闭磨牙缺失后的间隙以代替传统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共58颗严重龋坏或缺失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且相同象限内有形态发育正常的第三磨牙的患者通过正畸近中移动磨牙代替缺失磨牙.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0~24个月内顺利完成治疗,并建立良好的磨牙接触关系与咬(牙合)关系.结论:在适当的病例中利用正畸矫治可代替磨牙缺失后的传统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