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ICU患者VAP和HAP发生情况,并对临床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呼吸机的223例患者发生VAP 106例次,感染发生率47.5%;未使用呼吸机的538例患者发生HAP 124例,感染发生率23.0%.使用呼吸机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173株病原菌占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6.4%),白色念珠菌(13.9%)、鲍曼/溶血不动杆菌(11.6%)、光滑念珠菌(8.7%)、克雷伯菌属(8.1%);未使用呼吸机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181株病原菌占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2.6%),大肠埃希菌(14.9%),金黄色葡萄球菌(12.2%),克雷伯菌属(11.1%),白色念珠菌(9.4%).[结论]使用呼吸机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VAP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非发酵菌比例高于HAP,而HAP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比例高于VAP.应加强ICU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采取综合控制措施预防和治疗VAP和HA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应用,低蛋白血症及高龄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降低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机,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选择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400例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吸烟史、既往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既往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等指标。结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率为4.29%,感染组中吸烟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患者及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分别占48.33%、53.33%和23.33%,未感染组分别占13.43%、9.78%和10.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留置鼻胃管时间分别为(5.53±1.29)d、(154.28±30.28)min、(128.31±12.36)min、(3.01±1.21)min和(7.28±2.18)d,未感染组分别为(3.01±1.12)d、(118.36±23.40)min、(89.16±10.14)min、(1.28±0.39)min、(5.13±1.7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使用呼吸机和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均是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发部位及病原菌构成,为采取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ICU收治的2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不同人群特征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找出危险因素;统计医院感染易发部位及病原菌种类。结果该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5%(90/200)。年龄≥60岁、有吸烟史、糖尿病、住院天数≥14 d、意识昏迷、使用呼吸机、留置尿管、留置胃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ICU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55.5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15.56%)、上呼吸道感染(12.22%);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前三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7.78%、15.56%和12.22%。结论高龄、伴有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创伤性操作是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中,应特别注意预防下呼吸道感染,针对感染病原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5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感染因素。结果 31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感染85例,感染率26.98%;共检出病原菌85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48株占56.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30d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高龄、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30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2016年-2017年住院治疗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ICU住院患者2 151例,发生医院感染299例,感染率13.90%;2017年医院感染率为15.36%,高于2016年感染率1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感染主要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感染率为7.2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为0.5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4.83%。共检出469株病原菌,其中,多药耐药菌占到65.25%,以碳青酶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居首位;主要以痰液检出为主占到72.88%。结论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多药耐药菌为主,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和多药耐药的防控,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该类感染发生的措施.方法 选取210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进行分组比较相关指标,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既往吸烟患者占42.55%,既往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患者占53.19%,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占23.40%,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占36.17%,均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占21.28%,低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为(7.2±1.4)d,手术时间为(186.4±32.5)min,术中气管插管时间(162.1±17.8)min,术中出血量为(1264.8±150.7)ml,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为(12.5±4.5)d,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5±2.4)d,均大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不使用镇痛泵、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使用呼吸机均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法,对某医院ICU 2012-2013年入住时间>48h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监测方式采取统一填写调查表和床旁查阅资料相结合;对搜集到的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共监测患者1301例,发生医院感染37例,4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84%,千日感染率为8.461‰,千日例次感染率9.147‰;共分离出医院感染病原菌41株,其中,检出数最高的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10株占24.3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株占21.95%;医院感染发生部位集中在下呼吸道,占46.34%,其次为菌血症,占36.59%,泌尿道感染最少,占2.44%;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检出数最高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5株占38.4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15.3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均为6例,感染率分别为1.661‰、1.589‰,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为0.229‰;病情等级、使用呼吸机、住院天数是ICU入住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天数、定期评估呼吸机使用的必要性,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包括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的使用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泌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率进行监测;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按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目标性监测92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2例,感染率12.07%,日感染率为10.6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14.28‰,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5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13‰;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便于及时掌握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动态变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并总结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查2014-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及其病原菌情况,收集所有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归纳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总结防治措施。结果共调查2 980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7例,感染率为4.93%;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5.69%、4.97%、4.84%,呈降低趋势,2017年(5.60%)有上升,2018年有所降低(4.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1.22%)、泌尿系统(12.24%)、血管(8.84%)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9.87%)为主,位列前三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8.9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1.54%)最高;真菌(11.22%)中以白假丝酵母检出率(4.49%)最高;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泌尿系统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4-2018年ICU医院感染率整体呈降低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延长及介入诊疗均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降低ICU医院感染率,应尽可能减少非必要介入性诊疗操作,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严格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对高危人群重点监测,对介入性诊疗病例强化感染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行急诊开颅术后入住ICU监护治疗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285例急诊入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对其术后在ICU监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并对医院感染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8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17%,其次为颅内感染,占14.58%;共检出病原菌59株,排前5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03%、16.95%、15.26%、15.26%和13.5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呼吸机使用、动静脉置管、ICU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是急诊开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开颅术后ICU监护治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应加强医院监督管理及相关制度落实,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12月354例慢性莺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16.67%,感染时间多发生在住院15~30 d(47.46%);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40.32%),其次为下呼吸道(22.5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75%);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内毒素血症、高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结论 临床要加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重症监护中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感染致病菌群。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例),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群,并对ICU重症监护中心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在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共检出主要病原菌42种,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05%,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意识障碍、胃内容物反流、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留置胃管、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5 d、APACHEⅡ评分≥15分、抑酸剂使用时间>3 d及气管插管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ICU重症监护中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致病菌,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有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对留置胃管、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5 d、APACHEⅡ评分≥15分、抑酸剂使用时间>3 d及气管插管等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干预措施,以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医院2009年4月-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结果 404例ICU住院时间>48 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30例,日感染发病率为2.51%,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居首位(25.71%);留置尿管和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次之,分别为6.16%和2.48%;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97.96%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分别占25.30%、21.95%、13.11%、7.93%、11.89%。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通过目标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有利于制定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一种方便、科学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3月入住某三甲医院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发生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情况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监测ICU住院患者2 611例,发生医院感染520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9.92%;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208例次,占40.00%);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67%,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9.86%、18.48%、14.69%;革兰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54%;真菌占3.79%。医院感染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占82.54%。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占61.54%;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占12.9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83.78%。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频繁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是ICU患者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ICU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规范执行手卫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防反流和误吸、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期为控制及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2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采取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肺部感染的52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00%,送检痰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80.77%,检出病原菌共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72.00%,革兰阳性菌12株占24.00%,真菌2株占4.00%,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是与肺部感染发生有关的单危险因素(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有意识障碍、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是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大、有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有意识障碍、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是引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原因,采取相应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12月入住ICU住院时间>48 h并有留置导管患者301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ICU留置导管患者感染率为14.29%,例次感染率为18.9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在ICU 3种导管感染中占66.67%;千导管日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高,为24.04‰;血管导管千导管日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3‰;导尿管千导管日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7%;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真菌为主,分别占26.37%、12.09%、10.99%、8.79%.结论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病区,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尽量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控制和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目标性监测在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ICU 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导管治疗的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自2016年1月开始实施目标性监测,2015年收治的3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收治的30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各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26例,感染率为8.67%低于2015年为42例,14.00%(P0.05);两组患者均以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试验组各部位感染例次为56例次少于对照组的97例次(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例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6株占57.03%,以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6株占33.59%,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4株占9.38%。结论目标性监测能规范导管的插管操作及日常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导(ICU)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2015年ICU留置导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4年内ICU留置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ICU 3种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共230例,其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的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3例(49.13%)最高,其次是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94例(40.87%)及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23例(10.0%)。基础疾病分类中,位于前4位病种分别是肺部疾病(35.29%)、脑出血(15.29%)、脑梗死(13.73%),呼吸衰竭(12.94%)。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43%和真菌,占11.3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天数、重症患者、糖尿病史、机体免疫力低下、深静脉置管、昏迷、气管插管因素均是ICU发生3种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ICU病房院内感染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增强抵抗力,加强ICU病房医院感染监管,是降低该人群导管相关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儿童重症监护室(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其下呼吸道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海警总队医院ICU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患儿是否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13例)和未感染组(87例)。分析感染组患儿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因素,分组统计可能因素并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防范儿童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结果 (1)儿童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为76.92%,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8株,占80.00%),以肺炎克雷伯菌(30.00%)、铜绿假单胞菌(30.00%)及鲍曼不动杆菌(20.00%)为主。(2)感染组患儿合并基础疾病、免疫抑制治疗史、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史、外科手术史、气管插管、鼻胃管、留置引流管及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儿,而入住ICU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使用抗生素时间及APACHE评分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免疫抑制治疗史、气管插管、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及ICU住院时间≥2周。结论儿童ICU患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高,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影响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以基础状况及治疗干预措施为主,临床应谨慎评估患儿基础状况,合理选择治疗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下呼吸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