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多表现为上颌前突不明显,下颌处于后缩位,下颌发育较差,颏唇沟明显,多为低角型病例,面下1/3高度较短.为了从根本上使患儿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我们选用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用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上颌前突不明显或正常,下颌处于后缩位,下颌发育差,颏唇沟明显,多为低角型病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多表现为上颌前突不明显,下颌处于后缩位,下颌发育较差,颏唇沟明显,多为低角型病例,面下1/3高度较短。为了从根本上使患儿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我们选用双he垫矫治器(Twinblock),用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Ⅱ类错he患者的矫治,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1类错(牙合)是常见的错畸(牙合)形,典型症状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下颌后缩等.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性后缩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对此类替牙期或恒牙早期患者,促进下颌发育是改善上下颌间关系的关键.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由正畸教授Clark发明[4],通过运用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促进下颌发育,改善患者上下颌间矢状关系及颌面侧貌,可有效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5.
<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占所有错牙合畸形的1/3[1],包括牙、牙弓、颌骨及颜面的前后关系不调,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颌后缩[2],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靠后或下颌骨发育不足,因此,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骨继续发育并刺激颞下颌关节改建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较为理想的矫治方式[3]。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 ,下颌后缩型Ⅱ类错并不少见 ,其主要表现为上颌前突不明显或正常 ,下颌处于后缩位 ,下颌发育差 ,颏唇沟明显 ,多为低角型病例。下颌后缩型Ⅱ类错 ,如没有得到及时矫治 ,待到恒牙后治疗 ,将会十分困难。近年来 ,作者对此类病人进行早期矫治 ,先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正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安氏Ⅱ1 (Angle分类法第 2类 1分类 )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 2 3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均为本院门诊正畸病例 ,男 1 3例 ,女 1 0例 ,年龄 9~ 1 3岁。所有患者均为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 错牙合畸形 ,伴有一定程度的上颌前突 ,上前牙唇倾 ,后牙高度发育不足 ,面下1 /3较短。 2 3例患者磨牙牙合 1 4例 ,早期恒牙牙合9例 ,均处于快速生长期。矫治过程 :①取模和咬合重建。取上下颌印模并进行三维咬合重建。咬合重建时 ,下颌一般需前伸 5~ 7mm ,此时前牙呈切对切关系 ,磨牙呈轻度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多曲方丝弓技术联合以矫治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评价其对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安氏Ⅱ1错患者设计双期矫治,给予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和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调整咬合关系至正常后,给予保持。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显著,矢状关系改善。结论:对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一期改良Twinblock治疗可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期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对牙位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矫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安氏Ⅱ类非高角型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固定斜面导板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下颌前移,侧面观面型明显改善.头影测量的相关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牙合)深覆盖,效果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R-Ib型矫治器在矫治替牙中晚期下颌骨后缩型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特点.方法:选择13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中晚期使用FR-Ib型矫治器,男6例,女7例,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SNA、ANB、OJ、U1-SN、UL-E等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1-MP、U1-PP、U6-PP、SN-A'-UL及LL-B'-Pos增大,差异有显著性;Co-Go、Go-Gn以及Co-Gn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MP-SN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结论:FR-Ib型矫治器治疗替牙中晚期的Ⅱ类错(牙合)患者可以减小覆盖、覆(牙合),改善(牙合)关系并有效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斜面导板与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联合矫治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打开咬(牙合),整平过陡spee氏曲线,纠正深覆胎,前移下颌调整磨牙使之达到中性关系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安氏Ⅱ1(Angle分类法第2类1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2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促进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骨生长,并改善其下颌后缩的侧貌.那么Twinblock矫治器除了促进下颌生长外,还具有哪些生长改良的作用而改变了Ⅱ类错牙厶患者颅颌面的软硬组织结构呢?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Ⅱ类错(牙合)者颅颌面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9.58~12.37岁,平均11.6岁.接受Twinblock治疗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27例为治疗组,根据病例对照原则,选择放弃治疗的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的患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发现Twinblock矫治器一方面能增强自然生长过程中下颌长度的增长,出现上唇突度的减小和颏唇沟角减小的趋势,另一方面,Twinblock矫治器能抑制自然生长过程中面部垂直距离减小和面突度增加的趋势,使治疗后上下颌骨间在矢状方向的位差缩小,面型趋于协调.提示Twinblock对颌面部软硬组织有生长改良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厶患者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协同作用,使Ⅱ类错牙台患者的骨面型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斜面导板与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联合矫治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打开咬牙合,整平过陡spee氏曲线,纠正深覆牙合,前移下颌调整磨牙使之达到中性关系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9.5~14岁,左手腕骨片显示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的非高角患者,头颅定位片显示ANB≥5,°M P-SN≤39,°FH-M P≤31°。1.2方法34 34之间邻间钩,自凝塑料形成斜面导板,使下颌能够咬牙合在一个调整好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上,若覆盖过大可分…  相似文献   

15.
安氏Ⅱ^1类错[牙合]是常见的错畸[牙合]形,典型症状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下颌后缩等。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性后缩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对此类替牙期或恒牙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1分类错一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block矫治器10~12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2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SNB角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下颌体和升支明显增加,磨牙关系中性或接近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或基本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及相关因素,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05例符合条件的正畸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记存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牙合]发生率为40.95%,其中舌向错位占66.67%;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牙合]与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第二恒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和后段牙弓拥挤度存在显著相关性(OR=4.621、0.745、0.914,P〈0.01、0.05),而与下颌第一恒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第三磨牙的存在情况、安氏Ⅲ类错[牙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上矫治下颌第二恒磨牙的错[牙合]要考虑下颌后段牙弓的拥挤度及下颌第二恒磨牙区牙槽弓宽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1分类错一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block矫治器10~12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2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SNB角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下颌体和升支明显增加,磨牙关系中性或接近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或基本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左侧方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法评价(牙合)垫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常(牙合)40例(对照组)以及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40例(试验组),其中应用(牙合)垫治疗1个月者10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左侧方运动中左右侧髁突最大空间位移[(12.19±2.12)mm和(13.36±1.3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8.89±1.51)mm和(9.87±0.57)mm],P<0.05,非工作侧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位移量[(3.07±0.64)mm和(8.18±0.5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1.57±1.02)mm和(6.21±0.42)mm],P<0.05和0.01;髁突位移5 mm时左右侧矢状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e inclination,SCI)分别为(56.94±6.26)°和(60.64±8.04)°,左右侧水平髁道倾斜度(transverse condyle inclination,TCI)分别为(14.39±6.19)°和(15.21±6.89)°;均大于正常组[(45.27±6.53)°、(43.17±4.53)°、(3.01±1.39)°和(2.82±1.32)°,P<0.05和0.01.而在治疗前后工作侧及非工作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验有明显差异.验垫治疗在1个月期间并不能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错(牙合).  相似文献   

20.
杨佳  侯明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1051-1051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多为单根或双根牙,根管多为2-1型2-2型,三个根管较为少见。1病历资料患者,13岁,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因牙列不齐求治。检查:恒牙列,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合,深覆盖,上下颌拥挤度8~10 mm。凸面型,骨型Ⅱ类,下颌后缩,Bolton指数正常,下颌开闭口运动无异常,无弹响,双侧耳屏前无压痛。SNA:84°,SNB:74°,ANB:10°,U1-SN:110°,L1-MP:90°,U1-L1:134°,GOGn-SN: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