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26例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患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在X线透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周围动脉内插管,局部给予高浓度溶栓药物治疗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2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14例(Ⅰ型9例,Ⅱ型5例),有效率90.2%,结论:此项技术能够达到快速溶栓、防止肢体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目的,但此术为有创性,极易发生并发症,护理工作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血栓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例急性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 ,其中 4例一次溶栓成功 ,1例经两次溶栓成功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过去常用静脉滴注溶栓剂的方法 ,小剂量效果不明显 ,加大剂量又易发生出血并发症。而采用经动脉插管至局部血栓部位灌注溶栓药物 ,并发症少 ,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3.
刘军  王爱林  曲永萍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74-774
我院于 1999- 0 2~ 2 0 0 1- 12对 2 6例不同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5例 ,女 11例。年龄 4 3~ 6 5岁。 2 5例为动脉血栓形成 ,1例为肱动脉血栓形成 ,缺血时间 4~ 13h。急性缺血指征为患肢肢体突然远端苍白 ,疼痛难忍 ,皮温低。桡动脉 1例、足背动脉 2 5例搏动消失。经股动脉和肱动脉造影显示 :2 5例为动脉血栓形成 ,1例为肱动脉血栓形成。2 方法12例采用穿刺方法 ,14例采用动脉切开方法插入闭塞的动脉。为防止发生血管穿孔 ,应在导引导丝的指引下和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确诊的上肢动脉栓塞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均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即刻症状改善情况,溶栓时间,溶栓后症状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术后患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恢复,恢复率100%(10/10)。置管溶栓时间为(2.1±1.4)d,并发症发生率为60%(6/10),均为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红蛋白尿,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出血、肢体坏死、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上肢动脉栓塞,具有微创、高效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6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是由于心脏或动脉内脱落的血栓或因动脉病变而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血栓完全阻塞下肢动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后果十分严重。本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6例,均在X光监视下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血栓溶解血管再通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姜相录  孟昕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23-924
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发生患肢缺血性坏死而截肢致残。目前 ,对于该类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 ,如动脉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PTA、静脉动脉化等 ,但对于广泛性闭塞 ,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我院周围血管病科采用微导管溶栓技术治疗这类疾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 2 8例 ,男 2 4例 ,女 4例。其中 ,合并糖尿病者 8例 ,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皮温低、无脉等 ,病程 1个月~ 5年不等 ,均经彩超或动脉造影证实。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11例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91%)溶栓治疗成功,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无效者血管造影显示与治疗前无变化,改行手术治疗.1例在溶栓过程中发生远端血管出血,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无截肢和死亡者.结论 经皮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介入放射科的常见疾病,本病治疗目的是尽快恢复血流,减少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及预防DVT的再发生.传统的治疗手段有单纯抗凝、系统溶栓及手术取栓,但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都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9.
10.
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动脉留置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 ,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再经健侧股动脉将导管超选至患侧股浅动脉内 ,采用微量泵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结果  15例 16个病变肢体中 ,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的有 9个(5 6.2 5 % ) ,部分溶解的有 6个 (3 7.5 0 % ) ,无明显溶解的有 1个 (6.2 5 % ) ;深静脉血栓分数由术前 4.19± 1.72降至术后的0 .75± 1.13 (P <0 .0 0 1)。无一例患者并发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LEDVT患者 ,采用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 ,同时辅以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可有效溶解血栓 ,防止并发肺栓塞。  相似文献   

11.
姚小荷  祝劲松  黄颖江 《中外医疗》2012,31(21):14+16-14,16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5月该院收治的5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B超检查显示5例患者腹股沟区均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肿块大小10mm×7mm×5mm~51mm×30mm×28mm,肿块与股动脉间均存在瘘道,楼管长2.1~26.6mm,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瘘管内血液流速2.5.3.2m/s,2例行造影检查的患者均见造影剂进入血肿内。5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治疗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实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对诊断困难的患者可酌情联合应用血管内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栓塞剂的选择。方法 33例采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A组用无水乙醇、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栓塞;B组用褐藻胶徽球(AMG)栓塞,观察治疗前和栓塞后各时段T_3、T_4、TSH、TGA、TMA、甲状腺体积的变化,比较A、B两种栓塞剂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栓塞后各时段T_3、T_4甲状腺体积的变化。结果 33例Graves病患者栓塞后3天T_3开始下降,2周达正常水平(P<0.05,P<0.001),T_42周明显下降(P<0.001),观察半年,T_3、T_4均正常范围。栓塞后1周、1月至3月内甲状腺体积逐渐缩小(P<0.05,P<0.01,P<0.01),TSH、TGA、TMA无明显变化。A、B两组之间各时段T_3、T_4甲状腺体积等变化无显著差异。B组术中痛苦少,术后反应轻,有效率78%,A组术中反应比B组重,有效率64%,但A、B两组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有效率与手术或~(131)I放射治疗相当,而痛苦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两种栓塞疗效无明显差异,以B组术中术后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对20例腹壁外侧动脉起点、各段管径以及行程分布进行了测量及数据处理,结果,该动脉起点至髂前上棘的平均距离为2.55Cm±0.51Cm;起点处径平均为0.12Cm±0.02Cm;起点处的自身比例相关定位位于腹股沟韧带外1/5范围内;全部行程忙于腹壁外侧缘与前正中线间距的中内1/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应用在上肢动脉损伤中的效果,明确吻合器的应用范围及适应证,达到优化血管吻合器在动脉损伤修复上的效果。方法: 自2013年3月至9月,应用COUPLER血管吻合器对18例19条上肢动脉开放性损伤的男性患者进行血管修复,19条上肢动脉包括肱动脉3条、尺动脉6条及桡动脉10条。术中记录动脉损伤的部位、情况及有无合并性损伤、使用吻合器吻合血管的时间以及血管吻合的效果,术后随访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专科检查检测动脉通血情况。结果: 在18例患者的修复中,使用COUPLER吻合器吻合动脉平均手术时间278 s,术后患者随访时间最长116 d,最短14 d,平均(71.5±40.9) d,未发现因局部血管原因再次手术病例。18例中未发现栓塞和肢体血循环障碍的患者,Allen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吻合部位通畅,吻合血管两端均为动脉血流频谱。18例患者中仅3例桡动脉吻合患者主诉吻合部位有压痛,其余患者均告知肢体康复满意,达到了如期的治疗效果。结论: 初步观察验证了COUPLER血管吻合器可快捷、有效、安全地用于上肢动脉损伤的修复,临床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暂时性血管通道在紧急血透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择挠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或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插管对340例患者进行紧急血透。结果:穿刺一次成功率桡动脉为89.2%,足背动脉80.4%,肱动脉40.9%,股动脉为100%,股静脉100%;股静脉插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颈内静脉93.3%,锁骨下静脉80%。结论: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紧血透时宜首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或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动脉弹性的特点及动脉弹性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288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重、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结果老年ISH的大小动脉弹性均小于正常血压、经典双期及舒张期高血压老年人,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脉压与动脉弹性有相关性。80岁以下老年人的大小动脉弹性与老老年人的无差异。结论ISH患者动脉弹性较其他老年人降低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可否通过降压以外提高动脉弹性的方法以期改善ISH预后,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23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望德  苑超  原标  邢彤  李谈 《北京医学》2002,24(1):31-32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救治方法.方法总结1997~2001年间救治的23例29条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24条肢体行动脉取栓术,19条肢体救治成功,2例骑跨栓死亡,1例膝下截肢;3例4条肢体行静脉溶栓治疗均保肢成功;1例1条肢体行动脉溶栓治疗亦保肢成功.结论动脉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主要方法,该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Yang P  Chen Z  Jiang J  Zhang YY  Zhou H  Wu Q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9-1742
目的 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性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即停用3 d以上)、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即直径狭窄率>20%)、支架放置术前锁骨下动脉病变程度、血脂、血压、血糖等是否是降低支架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用χ2检验及独市样本t检验分析支架通畅组(139例)与非通畅组(15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服用、术前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支架残余狭窄、血脂、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学差异.用χ2检验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08 × 109/L)组(45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08×109/L)组(109例)锁骨下动脉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154例患者术后随访1~4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1%(148/154),3年通畅率为88.5%(69/78).不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818(P=0.005,95%CI/为1.688~20.057)及5.253(P=0.014,95%CI为1.391~19.838)].术前白细胞计数增多也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为3.135(P<0.01,95%CI为1.781~5.519)];15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39例通畅患者(t=-5.008,P<0.01),分别为(8.15±1.59)×109/L(5.25×109/L~10.75×109/L)及(6.01±1.36)×109/L(4.07×109/L~8.11×109/L),同时前者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率及支架残余狭窄发牛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02及P=0.025).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1.1%(32/45)及98.2%(107/109)(P<0.01).结论 坚持抗血小板药的服用、降低支架放置术后的残余狭窄是提高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要素;同时不能忽视术前白细胞的增多对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叶磊  汪林  刘卫勇  潘婷婷 《安徽医学》2021,42(2):124-128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乳腺病灶周边硬度对判断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诊断为乳腺癌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共60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29个。测量并记录每个病灶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平均值(Emean)、标准差(Esd)]和病灶周围区域(Shell 1.0、2.0、3.0 mm)的弹性模量值,同时比较"硬环征"的表现情况。比较良、恶性病灶及周围组织弹性模量值之间的差异。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各弹性模量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诊断价值最大的弹性模量。最后比较BI-RADS分类、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组患者年龄小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组病灶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硬环征"发生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组病...  相似文献   

20.
牛国忠  殷聪国  唐波  蒋琳 《浙江医学》2006,28(12):980-981,1018
目的介绍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总结16例治疗经验体会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16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置人支架20个,其中锁骨下动脉1个,颈总动脉2个,颈内动脉起始部11个,椎动脉6个,应用脑保护装置12只。结果16例支架全部置人成功,15例狭窄减少〉80%。1例减少〉70%。12例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2例患者术中因低血压、低灌注出现偏瘫。经救治恢复。2例年龄80岁以上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脑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脑动脉狭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高龄患者并发症增多应引起重视。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