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镉和镍的发育毒性机制及二者的联合作用特点,应用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微团培养和35SO4掺入合成方法观察了氯化镉、氯化镍单独及联合作用对胚胎肢芽细胞蛋白聚糖合成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氯化镉(0.2μg/ml)可促进蛋白聚糖的合成,高剂量氯化镉(≥0.4μg/ml)可明显抑制蛋白聚糖的合成;氯化镍(11.0~33.0μg/ml)对蛋白聚糖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氯化镉和氯化镍联合染毒对胚胎肢芽细胞蛋白聚糖的合成抑制有加强作用。提示,蛋白聚糖合成紊乱可能是镉和镍引起肢体发育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 C)是在日本发现的一种抗菌素。它的生物学作用象烷化剂,能抑制细胞的快速分裂。关于MMC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已有报道,但他们的工作是观察动物对体内胚胎发育的影响。而本研究采用的是体外培养方法,观察MMC对发育胚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动物用体重30g左右的健康昆明种小鼠。根据Hogan B的配方配制M16培养液。丝裂霉素C,  相似文献   

3.
锌缺乏和锌过量对小鼠胚胎长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锌是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许多实验证明锌缺乏可引起骨骼的生长迟缓,但锌过量对骨的毒性作用报道较少[1~4]。采用小鼠胚胎长骨体外培养,研究锌缺乏和锌过量对骨发育的影响,为阐明锌影响骨发育的机理积累资料,为合理指导使用锌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只/批)6~8周龄清洁级昆明妊娠4 d小鼠处死,挑选形态良好的8-细胞(8-细胞期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便于观察及深入开展胚胎在发育生物学、胚胎移植、转基因动物等领域研究工作的最佳阶段)。胚胎,采用微滴培养法,将形态良好的8-细胞胚胎(10~15个/孔)移入0(溶剂对照)、10-8、10-6和10-4mol/L的F-2毒素培养液(含5%人输卵管液+10%胎牛血清)中,记录囊胚形成数及囊胚脱带数,并计算囊胚形成率和囊胚脱带率。每个剂量设5个平行。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F-2毒素浓度在10-4和10-6mol/L时囊胚形成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2毒素浓度在10-8、10-6和10-4mol/L时,囊胚脱带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形成率和囊胚脱带率均随着F-2毒素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结论 F-2毒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建国 《中国药房》2009,(21):1606-1607
目的:研究复方艾叶油乳膏的兔皮肤毒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复方艾叶油乳膏用于家兔背部正常和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是否产生急性毒性。结果:复方艾叶油乳膏未产生急性毒性及皮肤刺激性反应。结论:复方艾叶油乳膏是较安全的局部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常规应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基培养,但是在应用干细胞向糖尿病胰岛beta细胞分化的研究中发现,慢性高糖培养可促进干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分化的效率及分化后胰岛beta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因此本研究拟选择合适的较低浓度的葡萄糖以优化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基、提高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效率。方法:mESC传代4或12h后,将传统的25mmol/L葡萄糖培养基分别换为5、10、15、25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均用碱性磷酸酶(AP)染色计数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数目,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及用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ESC传代4h后即调换葡萄糖浓度:(1)各葡萄糖浓度组(5、10、15mmol/L)与25mmol/L组相比,集落形成明显减少。(2)各葡萄糖浓度组与25mmol/L组相比,mESC增殖及细胞活力均受到不同程度明显影响。mESC传代12h后调换葡萄糖浓度:(1)各葡萄糖浓度组(5、10、15mmol/L)与25mmol/L组相比,集落形成无明显变化,且AP染色呈强阳性。(2)15mmol/L葡萄糖组对mESC增殖及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3)15mmol/L葡萄糖组与25mmol/L葡萄糖组细胞核形态正常,均未见明显凋亡。结论:ESC传代12h后将培养基中传统的高糖(25mmol/L)降低为15mmol/L,不影响mESC细胞活力及多能分化潜能和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采用植入后全胚胎培养方法研究重铬酸钾对大,小鼠胚胎的发育毒性. 结果表明,重铬酸钾在1.0和2.5 mg·L-1以上时分别可致大,小鼠胚胎体长,头长,卵黄囊直径及胚胎干重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到大,小鼠胚胎脑,神经管和体屈等发育迟缓,组织光镜可见胚胎神经管上皮变薄,细胞排列不规则. 以上结果均呈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表明重铬酸钾体外对大,小鼠胚胎具有明显的发育毒性,且大鼠比小鼠敏感.  相似文献   

8.
采用植入后全胚胎培养方法研究重铬酸钾对大,小鼠胚胎的发育毒性. 结果表明,重铬酸钾在1.0 和2.5 m g·L- 1以上时分别可致大,小鼠胚胎体长,头长,卵黄囊直径及胚胎干重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到大,小鼠胚胎脑,神经管和体屈等发育迟缓,组织光镜可见胚胎神经管上皮变薄,细胞排列不规则. 以上结果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重铬酸钾体外对大,小鼠胚胎具有明显的发育毒性,且大鼠比小鼠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桑寄生水煎液对小鼠胚胎肢芽生长发育及T-框蛋白2(Tbx2)和骨形成蛋白2(BM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价桑寄生的胚胎发育毒性。方法利用超高高效液相色谱仪鉴定药材桑寄生,常规法制成水提液;取E13(embryos on day 13)前肢芽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0.5、1和2 mg/ml不同浓度的桑寄生水煎液和双蒸水悬浮培养,72 h后收获肢芽,测量肢芽长度后,阿利新蓝染色用Neubert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以评价肢芽软骨的发育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肢芽中Tbx2和B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经UPLC分析,槲皮苷峰面积比为38.45%,可鉴定所用药材为桑寄生。(2)肢芽长度测量: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长度分别为1091.18±94.32、1107.07±80.29、1118.76±97.49和1080±89.54μm,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eubert评分: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总评分分别为223.24±28.32、208.24±28.32、213.30±30.59和201.7±28.94。高剂量组评分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和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剂量桑寄生水煎液均上调了Tbx2和B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和中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剂量桑寄生水煎液对小鼠胚胎肢芽的生长发育未体现出胚胎发育毒性,高剂量可诱导Tbx2和BMP-2 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肢芽软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宁泌泰胶囊对小鼠胚胎和胎仔发育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邦选 《中国药师》2017,(3):571-573
摘 要 目的:评价口服给予宁泌泰胶囊对妊娠小鼠的母体毒性、胚胎 胎仔发育毒性和致畸性。方法: 将交配成功后的雌性小鼠于孕期第6~15天连续经口灌胃给予宁泌泰胶囊10 d,剂量为5.2,10.4,20.7 g·kg-1·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定期记录体质量;于妊娠第18天解剖孕鼠,记录黄体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观察胎仔的外观形态,记录体重,并检查骨骼和内脏。结果: 孕鼠及胚胎、胎仔发育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未发现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宁泌泰胶囊未发现明显的母体毒性与胚胎 胎仔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蕲艾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为蕲艾挥发油的鉴定和内在质量提供评价依据。方法:采集15批次蕲艾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批次的蕲艾挥发油,并以进样口温度为230℃,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为0.8 mL·min-1,程序升温对15批蕲艾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建立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标定了p-伞花烃、桉油精、萜品烯、侧柏酮、樟脑、冰片、1-石竹烯、氧化石竹烯等23个特征性指标成分作为共有特征峰建立蕲艾GC-MS指纹图谱。15蕲艾挥发油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差别均较小,相似度大于0.90。结论:本方法建立的蕲艾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确定了代表蕲艾挥发性成分的23个特征色谱峰,为完善蕲艾挥发油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体系奠定了基础,为整体上客观评价蕲艾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蕲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对蕲艾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蕲艾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GC-MS)分析蕲艾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有机自由基法研究蕲艾挥发油的清除自由基作用,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蕲艾挥发油、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维生素E的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蕲艾挥发油检测到40种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27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89.12%,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侧柏酮(25.17%)、桉油精(23.42%)、樟脑(8.58%)、α-柏酮(7.76%)、4-萜品醇(4.7%)和冰片(3.34%)等。蕲艾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清除DPPH能力从强至弱的顺序为BHT > 蕲艾挥发油 > 维生素E。结论:蕲艾挥发油主要由酮类和萜类组成,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蕲艾籽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蕲艾籽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法共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3.02%;采用HS-SPME-GC-MS法共分离出35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01%。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11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β-侧柏酮。结论:SD与HS-SPME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两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将两者联用分析蕲艾籽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艾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和波谱学方法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 分别是: clemaphenol A (1),aurantiamide acetate (2), camelliagenin A (3), japonica acid (4), labd-13(E)-ene-8α,15-diol (5) 和3β-acetoxy-20-oxo-21-nordammaran-23-oic acid (6)。化合物1和3 6均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分离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NO释放实验, 发现化合物5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其IC50值为6.68 μM。  相似文献   

15.
李玲  吕磊  董昕  吕狄亚  娄子洋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4):279-282,286
目的运用GC-MS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正己烷回流,静态顶空提取艾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NIST05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3种方法共鉴别出艾叶中80个挥发油成分,其中静态顶空进样59个,水蒸气蒸馏37个,正己烷回流31个。结论结合水蒸气蒸馏和静态顶空进样两种方法可以建立更全面的艾叶挥发性成分GC-MS表征体系;静态顶空进样在挥发油成分鉴别上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AO) o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inducedbymonocrotaline(MCT)andtoexploretheunderlying mechanism.A total of 80 Sprague-Dawley 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fourgroups as follows:controlgroup, modelgroup,bosentan(0.1g/kg)groupandAO(0.1g/kg)group.After30dofexperiment, hemodynamicparameters,lungandrightventricle hypertrophy indexweredetermined. HEand 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oflungs were performedto detectthe injuriesandprotein expressions. Theresultsshowedthatlevels of mPAP,mRVP,maxRVP,wW,LI,RV and RVHI as well asthe expressionsofNF-κBp65andα-SMA were increased,smallpulmonaryarterythickened, the cavity of the arteriole narrowed, and there was marked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lungs of rats receiving MC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O, the levels of mPAP and mRV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the wW, LI, LV+S and pulmonary arterial remodeling were markedly improv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F-κB p65 and α-SMAwerereduced by AOcomparedwiththe modelgroup.Ourresultssuggestedthat AOreduced the progressionof PH induced byMCTthrough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s of NF-κB p65 and α-SMA.  相似文献   

17.
王芳  王俊  傅秀娟 《中国药房》2012,(27):2551-255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石竹烯与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30m×0.25mm×0.25μm),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60℃,载气为氮气,流量为1.2mL·min-1,分流比为1∶10,内标为萘。结果:龙脑和石竹烯的进样浓度分别在0.02525~0.40400、0.04850~0.77600m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0%、99.45%,RSD分别为1.82%、2.47%(n均为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艾叶挥发油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宛艾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以促进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并结合文献报道对宛艾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EC-C18(3mm×150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1。结果:鉴定出宛艾中23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及黄酮苷类12个,苯丙酸类9个,香豆素类1个,其他1个。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宛艾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精确、高效,适用于宛艾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为宛艾的深入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孟慧  许勇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5):362-364
目的:分析沪产艾蒿鲜叶的挥发性成分,为艾蒿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馏法提取艾蒿鲜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艾蒿鲜叶挥发油中鉴定了68个成分、主要为大香叶烯D(gennacrene D)、桉叶素(cineole)、石竹烯(caryophyllenene)、侧柏酮(thujone),占总含量80%以上。结论:沪产艾蒿鲜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大香叶烯D、桉叶素、石竹烯、侧柏酮,其中侧柏酮为艾蒿鲜叶的最主要成分,与干燥药材的挥发油成分有较大区别,在应用新鲜艾叶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周倩  孙立立  江波  戴衍朋 《中国药房》2013,(47):4464-446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及其炮制品(醋艾叶、艾叶炭、醋艾炭)中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含量的方法,为控制艾叶及其炮制品质量提供新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mm×4.6mm,5g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37:63,V/V),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140.20、0.01~0.16m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5、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2%、101.19%,RSD分别为1.48%、0.90%(n均为6)。两种成分在艾叶、醋艾叶中含量较高,在艾叶炭和醋艾炭中含量极低或未检测到。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价和控制艾叶和醋艾叶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