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探讨嵌顿性腹外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年-2001年我院住院15例嵌顿性腹外疝的临床经验。结果:本组15例,其中嵌顿性腹外疝14例,嵌顿性腹直疝1例,2例复位成功,1例自动出院,手术治疗12例(其中1例为手法复位不完全24h后转为手术治疗),其中腹股沟切口11例(其中因绞窄性肠坏疽行肠切除1例),剖腹探查联合腹股沟切口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嵌顿性腹外疝常见,如局部体征不明显,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时机,除非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腹部出现腹膜炎体征,首先试行手法复位,尤其是小儿患,手法复位失败后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老年人嵌顿性腹外疝诊疗过程中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从而在临床上能更准确地诊断,更及时地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笔者所在科2005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5例老年嵌顿性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手术治疗后除1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外,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复发.结论 老年嵌顿性腹外疝围手术期治疗应做到早检查、早手术治疗,防治老年人容易并发的各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腹外疝的成因一是腹压增高 ,二是腹壁薄弱。典型的腹外疝由四部分构成 :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临床常见的腹外疝分四类 :①易复性疝 :疝内容物可以完全还纳腹腔。一般应手术 ,但 1岁以内或老年人可以保守治疗。②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完全还纳腹腔 ,局部包块不能完全消失。一般应尽早手术治疗。③嵌顿性疝 :疝内容物因腹腔内压突然增加而被迫挤入狭窄疝环 ,不能还纳腹腔。一般应紧急手术治疗。④绞窄性疝 :嵌顿性疝伴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必须紧急手术治疗。1 腹股沟疝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突出体表形成的疝 ,称为腹股…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岁以内的婴儿嵌顿疝不急于手术治疗。主张保守治疗,即先试行手法复位加棉纱束带压迫疝环待其自行修复,遇有不能复位者则急行手术,对1岁以上的小儿嵌顿疝或屡发嵌疝者,虽经复位成功仍应动员尽早手术,以防再次嵌顿,结果:421例小儿斜疝嵌顿中,手法复位成功391例,保守治愈78例,手术治愈343例,均无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要根据小儿年龄,疝环大小,嵌顿时间,局部反应,腹部及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嵌顿性腹外疝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嵌顿性腹外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0年6月10年间收治嵌顿性腹外疝96例,其中嵌顿性腹股沟斜疝90例,嵌顿性股疝5例,嵌顿性脐疝1例,疝内容物为:小肠,大网膜,回盲部;手法复位成功15例,手术治疗81例,手术组中27例已有部分小肠坏死,5例有部分小肠和大网膜坏死,8例单纯大网膜坏死,另有18例疝囊内仅有炎性渗液;手术采用坏死大网膜或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及一期疝修补术;手术治疗81例中,除一例术后2天死于心肺疾患发作外,余80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诊无疝复发;结论:嵌顿性腹外疝腹部查体最具有诊断价值,如手法复位失败,应尽早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及大网膜,行一期肠吻合及疝修补术是绞窄疝修补的较好的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外科于1987年7月~1996年7月共收治嵌顿性腹外疝148例,对其中26例施行了手法复位,复位后出现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者6例。本文就嵌顿性腹外疝手法复位适应证的掌握和失败原因加以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手法复位失败6例中,男3例,女3例。其中10岁以下1例,50岁以上5例。男性患者中,2例为腹股沟斜疝嵌顿,1例为股疝嵌顿。女性患者中,3例均为股疝嵌顿。临床表现为手法复位后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7.
嵌顿性腹外疝临床表现典型,诊断容易,但是一些不典型及隐匿性疝临床常不易发现.嵌顿性腹外疝手法复位困难,常需急诊手术治疗,术前明确疝的类型、疝内容物的种类、腹壁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对于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非常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嵌顿性腹外疝的螺旋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3-2001年我院住院例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8例均为腹股沟斜疝,2例复位成功,6例急诊手术,腹股沟切口5例(其中因绞窄性肠坏疽行肠切除1例),剖腹探查联合腹股沟切口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以急腹症表现的腹股沟疝嵌顿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时机。虽然股疝嵌顿几率最高,但腹股沟斜疝嵌顿最常见,除非局部红肿热痛或有腹膜炎体征,首先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失败,立即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们用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9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孩,年龄8个月06岁。右侧8例,左侧1例。嵌顿时间最长48h,最短4h。9例患者疝内容物经手术证实均为肠管,其中于麻醉后嵌顿疝内容物自行还纳者2例;9例患者除2例因嵌顿时间长而发生肠管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及端口吻合术外,均行嵌顿松解及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嵌顿疝手法复位治疗时间及效果。方法回顾28例嵌顿疝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结果手法复位前的诊断为100%。男患者22例。女患者占6例。其中小儿嵌顿疝占19例。成人占9例。斜疝嵌顿占22例。直疝嵌顿3例。腹疝嵌顿1例。脐疝嵌顿2例。结论临床局部包块拌疼痛出现的较早为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嵌顿疝在大小不超过24小时。小儿不超过35小时。而临床生命体征正常时。手法复位是最佳的选择。对择期手术:防止择期手术后再度复发都有着必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嵌顿疝,又称嵌闭性疝。是指由于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纳入腹腔,局部肿块增大,伴有疼痛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腹外疝发生嵌闭后,被嵌顿的肠管首先是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充血,水肿,继之动脉受压,血流减少,甚至血流被完全阻断,造成肠管坏死,形成绞窄性疝。因此,对嵌顿疝,如能早期接触肠梗阻,即肠管没有坏死之前,进行手法复位效果良佳。但若延误治疗或错误诊断,肠管已发生坏死。穿孔则必须手术,而手术治疗效果较差,既不能施行修补,术后又多发生伤口感染,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和治疗上的麻烦。所以,对于嵌顿性疝,需要我们作出早期明确诊断,并制定出正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下腹探查切口及腹膜外疝修补治疗腹股沟嵌顿疝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延林  秦诚  何德云 《广西医学》2010,32(8):972-973
目的探讨下腹探查切口行腹膜外疝修补在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股沟嵌顿疝行下腹探查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病人行嵌顿疝复位术,并腹膜外修补术;5例病人行部分肠切除吻合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行下腹探查切口嵌顿疝复位并腹膜外修补的25例病人,术后无并发症,随访0.5~5年无疝复发,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例病人,随访0.5~4年无疝复发,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下腹探查切口进行嵌顿疝治疗能更彻底探查嵌顿内容物,无肠管坏死时腹膜外疝修补是合理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邬业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82-128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股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32例嵌顿绞窄性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嵌顿绞窄性疝患者5例切口稍红肿,1例切口积液,无1例化脓感染,均Ⅰ期愈合,术后无疝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疝效果满意,当嵌顿疝发生肠绞窄时,只要坏死肠管未破裂,疝囊未积脓,同样具可行性,且可避免患者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特殊类型嵌顿性腹外疝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外科1960~1986年收治腹外疝958例,其中嵌顿疝217例,占22.6%。本文仅就嵌顿疝的临床特殊表现及其病理改变,谈谈本病诊治体会。临床资料本组男168例,女48例。年龄15~85岁,40岁以上156例,占71.9%。发生于右侧者159例,左侧55例,双侧疝并发单侧嵌顿者8例,1例闭孔疝,1例腹壁疝。发病诱因中有明显腹压增高者71例,占33%。具有急性肠梗阻症状者71例,有腹膜炎症状者26例。各类型腹外疝嵌顿、绞窄及坏死情况:本组斜疝713例,嵌顿158例、绞窄61例、疝内容坏死21例。股疝123例,嵌顿56例、绞窄37例、坏死24例。  相似文献   

15.
常宁 《微创医学》2004,23(2):176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总数的5%,仅次于腹股沟疝,多发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在腹外疝中,股疝的嵌顿率最高,约占60%,其中绞窄的约占半数[1].在外科临床实际工作中,嵌顿性股疝,有时颇难以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延误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就2例嵌顿性股疝的诊治过程及体会作如下浅谈.  相似文献   

16.
韦勇杰  归奕飞 《华夏医学》2005,18(2):208-209
目的:探讨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嵌顿疝的术后复发。方法:对62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保留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还纳疝内容物。结果:6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无1例术后复发。结论: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保留了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局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解剖生理,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股疝是一种腹股沟疝,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较低,但容易嵌顿,高达60%~[1],嵌顿后又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因此,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我院于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患者3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疝患者39例,其中男3例,女36例,年龄61~8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8.
病例摘要男患,78岁,可复性腹股沟斜疝十余年,近几年经常脱出,可自行还纳。今日疝嵌顿已十余小时,腹痛、疝块痛,自行还纳没有成功。请某乡村医生检查所见:患者表情痛苦,无力状态,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疝局部红肿明显,剧痛、拒触摸。诊断为嵌顿疝,立即行手法还纳。因嵌顿疝局部红肿、剧痛,患者不能配合,强行还纳复位后,即嘱其回家。于嵌顿疝还纳6小时后,患者腹痛加剧,全腹反跳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2月 ,应用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疝 1 4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性 1 2例、女性 2例 ,男∶女为 6∶1。年龄 3 4~ 77岁 ,平均 62 .7岁。 1 4例中腹股沟斜疝急性嵌顿 1 1例 ,其中 1例为复发疝嵌顿 ;股疝急性嵌顿 3例 ,其中 2例为女性。1 2例合并有其他疾病 ,如前列腺增生、原发高血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从腹部出现不可回纳嵌顿性肿块到接受手术时间为 3~ 48小时 ,平均 8小时。所有病人均于入院 2小时内行急症手术。1 .2 手术治疗手术材料采用meshp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入院确诊为腹股沟嵌顿疝6例患者一期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其中腹股沟斜疝嵌顿5例,股疝嵌顿1例;腹股沟斜疝中3例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3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1例失访、5例均获随访(3~24)个月,无手术后复发病例,无伤口感染及补片排异反应。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者,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