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损毁程度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功能变化,探讨^125I-甲基3β-(4-碘苯基)托烷-2β-羧酸盐(β-CIT)DAT显像的价值。方法 根据注射MPP天数不同,分为1,3,5和7d模型组和对照组,静脉注射^125I- β-GIT 148 kBq 2h后行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组化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TP损毁的各组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皮层放射性比值分别降低20%,42%,45%和52%;纹状体DA含量降低47%,75%,95%几95%;免疫组化TH染色可见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随MPTP损毁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减少。结论 不同损毁程度的PD小鼠模型DAT功能变化与生化和病理改变相一致,β-CIT DAT功能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模型猴99Tcm 2 β [N ,N’ 双 (2 巯乙基 )乙撑二胺基 ]甲基 ,3β (4 氯苯基 )托烷 (TRODAT 1)显像与局部脑血流量 (rCBF)及结构改变间的关系 ,探讨99Tcm TRODAT 1显像早期诊断PD的价值。方法 对 5只猴在制成单侧PD模型前后分别进行99Tcm TRODAT 1和rCBF显像 ,并对 2只PD模型猴进行MRI。结果 99Tcm TRODAT 1显像示 ,正常猴 3h纹状体 小脑的放射性比值为 1.48,PD模型猴健侧纹状体 小脑放射性比值为 1 42 ,损毁侧为 0 .96。PD模型猴双侧纹状体血流灌注与正常猴比较无差别 ,MRI未发现形态及结构改变。结论 99Tcm TRODAT 1能特异性地与多巴胺转运体 (DAT)结合 ,可望用于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11C-β-CYF)PET成像技术在判别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只成功的PD大鼠模型分别进行11C-β-CFT 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与模型大鼠分别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性明显下降(P=0.000).同时模型大鼠TH染色黑质处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PET多巴胺转运蛋白成像可结合行为学观察作为证实模型成功的检验方法之一,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P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99Tcm TRODAT 1在正常猴及帕金森病 (PD)模型猴纹状体内的放射性分布 ,以探讨其早期诊断PD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 2只正常猴、2只PD模型猴进行99Tcm TRODAT 1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显像 ,1只经 1 甲基 4苯基 1,2 ,3 ,6 四氢吡啶 (MPTP)预处理后行 7、11、18d连续显像 ;计算正常猴与PD模型猴纹状体与小脑放射性比值。结果 正常猴 3h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为 1 5 6;PD模型猴损毁侧纹状体与小脑比值为 0 94 ,健侧为 1 5 2 ;MPTP预处理后 7d与正常猴比值相似 ,11d时下降 ,18d时明显降低 ,比值分别为 1 5 6、1 2 7、0 89。结论 99Tcm TRODAT 1能特异性地与DAT结合 ,可灵敏地反映PD模型猴DAT的摄取减少 ,对PD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1 2 5 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β CIT)在体内和脑内的结合特性。方法 应用过氧乙酸标记法和氯胺 T法进行1 2 5 I β CIT标记 ,并进行动物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结果 标记率分别为 (5 3 4± 7 9) %和 (88 4± 3 49) %。小鼠静脉注射1 2 5 I β CIT后 ,放射性主要浓聚在纹状体等脑区 ,其峰值摄取出现在药物注射后 2h。GBR12 90 9显著抑制纹状体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 ,而clomipramine则显著抑制大脑皮层和海马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大鼠整体放射自显影表明 ,1 2 5 I β CIT主要通过肝胆途径代谢。结论 碘标 β CIT是一种良好的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雌激素(Estrogen)对6-羟基多巴(6-OHDA)制备的去卵巢(OVX)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6-OHDA两点注射单侧损毁内侧前脑束(MFB)制备OVXPD模型大鼠,侧脑室给予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μg/5μl),观察大鼠旋转行为、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表达、黑质铁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和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雌激素用药组可明显减少阿朴吗啡诱导的PD模型大鼠单侧旋转行为(P〈0.01)。在损毁侧黑质,雌激素用药组TH基因的表达较PD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亦较PD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黑质铁染色阳性细胞数量较PD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对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铁负载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实验性帕金森病模型猴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巴胺系统功能显像对帕金森病 (P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只正常猴及 6只经颈动脉注射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 30个月的PD模型猴进行99Tcm 2 β [N ,N′ 双 (2 巯乙基 )乙撑二胺基 ]甲基 ,3β (4 氯苯基 )托烷 (TRODAT 1)SPECT显像 ,经图像处理 ,计算正常及PD模型猴纹状体特异摄取比值 (SURs)。结果 正常猴纹状体在 30 ,6 0 ,12 0 ,15 0 ,180及 2 4 0minSURs分别为 0 5 4 9,0 792 ,0 84 8,0 96 5 ,0 96 9和 0 96 4 ;MPTP模型猴 3h双侧纹状体比值 [健侧 (左侧 ,L) 损毁侧 (右侧 ,R) (L R) =1 32 8± 0 30 8]明显高于对照猴 (L R =1 0 16± 0 0 12 ,t=9 87,P <0 0 5 ) ;损毁侧纹状体 枕叶摄取比值为 0 385± 0 32 6 ,明显低于对侧 (0 795± 0 4 2 6 )及对照猴 (R :0 790± 0 2 4 4 ,L :0 819± 0 2 4 9;t分别为 8 5 6 ,9 4 2和 8 93,P均 <0 0 5 )。结论 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能反映PD模型猴脑多巴胺能突触前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99Tcm-TRADOT-1显像在君复康胶囊防治毒品复吸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君复康胶囊修复损害的纹状体、恢复紊乱的多巴胺 (DA)系统代谢的价值。方法 正常志愿者 18例作为对照组 ;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患者 12例 ,服用君复康胶囊前后行99Tcm 2 β [N ,N′ 双 (2 巯乙基 )乙撑二胺基 ]甲基 ,3β (4 氯苯基 )托烷 (TRODAT 1)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 )SPECT显像 ,剂量为 74 0MBq。使用 3个数学模型分别计算纹状体体积 (V ,cm3)、质量 (m ,g)和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比值 (Ra)。结果 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患者治疗前DAT显像示 ,所有患者双侧纹状体不同程度异常 ,与对照组相比纹状体V、m和Ra差异均有显著性 (t>3 2 5 ,P <0 0 1~ 0 0 5 )。君复康胶囊治疗后 ,随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消失 ,DAT显像示双侧纹状体恢复“熊猫眼”形 ,接近对照组的DAT影像。纹状体V、m和Ra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操守期已达 15个月以上 (10 12例 ,83 3% ) ,同时“心瘾”消失。结论 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患者的DAT数量、位点明显减少 ,功能低下。经君复康胶囊治疗后 ,双侧纹状体DAT功能得到明显修复 ,接近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国内研制的1 2 5I 甲基 3 β (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 β CIT)动物体内分布情况 ,并与RBI公司的1 2 5I β CIT进行对比。 方法 1 2 5I β CIT制备采用Iodogen标记法 ;行兔血药清除动力学实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和SD大鼠放射自显影实验。结果 1 2 5I β CIT标记率为 ( 91.10±8 0 9) %。兔血液时间 放射性曲线符合血液动力学二室模型 ,拟合曲线方程为 :C =0 .3 44 8e- 1 1 .1 57t+0 172 4e- 0 .2 38t。国内研制的1 2 5I β CIT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与RBI公司的1 2 5I β CIT基本一致 ,主要分布在纹状体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皮质、海马、脑干等亦摄取。1 2 5I β CIT注射后 2h纹状体摄取最大值达3 1.88%ID g ,大脑皮质、海马、脑干均于 45min内达摄取高峰 ,小脑 5min达摄取高峰。全脑于1 2 5I β CIT注射后 3 0min摄取值最大 ,为 6.11%ID。1 2 5I β CIT在体内肺摄取量最大 ,为 3 0 .6%ID g ,其次为肝、肾、脾、肠道、心脏、胃。纹状体的特异摄取率 6h最大 ,为 17.43 ,2 4h为 5 .76,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特异性摄取率均低于 4。放射自显影示国内研制的1 2 5I β CIT主要分布在纹状体区。 结论国内研制的β CIT有望成为一种多巴胺受体显像剂 ,有可能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内黑质纹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神经毒素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步态实验、爬杆实验及脑黑质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病理学检测,观察五子衍宗丸的治疗效果;采用免疫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黑质纹状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PD模型组比较,五子衍宗丸治疗可明显减少PD小鼠四肢向前运动的平均摆动时间(P<0.05)和爬杆时间(P<0.001),增高TH阳性细胞数和TH蛋白表达水平(P<0.05);五子衍宗丸治疗后,PD小鼠黑质纹状体中BDNF、GDNF蛋白和CNTF及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五子衍宗丸具有治疗PD的潜力,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联合观察不同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小鼠多巴胺神经系统、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的损伤效应。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0~80mgkg的MPTP,10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放射自显影法测定尾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相对含量、尾壳核和丘脑局部血流量与葡萄糖代谢水平。结果随MPTP用量增加,DAT损耗和TH阳性细胞数减少程度均加重,两者呈正相关(r=0.998,P<0.05)。其中80mgkg组平均DAT损耗达79.8%(P<0.001),TH阳性细胞数减少达54.1%(P<0.001)。尾壳核和丘脑局部血流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尾壳核、丘脑葡萄糖代谢在80mgkg组分别下降了3.0%和5.4%(P<0.05)。结论MPTP引起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和尾壳核DAT丧失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尾壳核和丘脑的局部血流灌注变化不明显,葡萄糖代谢在高剂量组有轻微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及多巴胺D2 受体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 :7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正常人进行大脑12 3 I β CIT/SPECT显像 ;其中 5例进行12 3 I β IBZM /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 ,分析双侧纹状体中 β CIT和IBZM的特异性摄取。 结果 :7例患者症状对侧和症状同侧纹状体 18小时的 β CIT特异性摄取指数为 2 .3± 0 .4和 4.1± 0 .3 ,纹状体的非对称指数为 2 3 .3± 6.8;其中 5例患者症状对侧和症状同侧纹状体的12 3 I IBZM特异性摄取指数分别为 1.8± 0 .2和 1.7± 0 .2 ,非对称指数为 2 .0± 0 .1。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的丢失比D2 受体的变化更早 ,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多巴胺(DA)转运蛋白(DAT)是摄取DA,调控突触间隙DA水平,维系突触前DA合成和储存的关键因素。DAT对帕金森病(PD)的研究有重要价值。^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TRODAT-1)可与DAT特异性结合,是研究DA能神经元功能较好的手段。已有利用^125I-13-甲基-3D-(4-碘苯基)托烷-2β-羧酸盐(CIT)研究大鼠纹状体中DAT水平随年龄变化的报道。本研究采用^99Tc^m-TRODAT-1研究大鼠纹状体中DAT水平随年龄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FP-β-CIT制备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目的 探讨简易制备和纯化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显像剂1 8F N (3 氟丙基 ) 2 β 甲酯基 3β (4′ 碘苯基 )去甲基托烷 (1 8F FP β CIT)的方法 ,进行大鼠脑内分布研究。方法 采用一步法标记 ,在氨基聚醚 (Kryptofix 2 2 2 )催化下 ,标记前体化合物N 3 (甲磺酰氧基丙基 ) 2 β 甲酯基 3β (4 碘苯基 )去甲基托烷 (MsOP CIT)直接与K1 8F在乙腈溶液中反应 ,生成1 8F FP β CIT ,用Sep PakSiO2 小柱分离纯化。大鼠给药后于不同时间处死 ,分离脑组织 ,分别称重后测定放射性计数。结果 1 8F FP β CIT总放化产率约为 10 % ,放化纯 >95 % ,纯化无需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总合成时间为 6 0~ 80min。药物能迅速被脑组织摄取 ,后不断清除 ,5和 180min时全脑摄取量 (%ID)分别为 1.4 9和 0 .17。纹状体放射性摄取大于其他区域 ,其与小脑的比值在 5、30、6 0、12 0和 180min时分别为 1.75、3.38、3.73、3.71和 3.2 0。结论 一步法可简便制得1 8F FP β CIT。  相似文献   

15.
6-羟基多巴胺诱发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制作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向大鼠中脑黑质区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并从行为学(ethology)及组织病理、生化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入大鼠右侧中脑黑质(SN)区,观察阿朴吗啡(APO)诱发的大鼠旋转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脑组织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及黑质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活性.结果 120只大鼠中经APO诱导后有67只(占55.8%)持续转向健侧(旋转圈数>7r/min),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PD鼠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对侧明显减少,体积缩小,结构欠清晰.注射侧脑组织液中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酸(DOPAC)、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含量均低于对侧,注射侧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较健侧明显减少.连续观察10个月,PD模型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无自发性恢复.结论 用6-OHDA选择性损毁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造成与PD患者相似的基本病理变化,建立起可靠而稳定的P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99Tc^m—TRODAT—1临床前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平  万卫星等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3):168-170,I002
目的 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剂^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TRODAT-1)用于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制备^99Tc^m-TRODAT-1,用2β-羧甲基,3β-(4-碘苯基)托烷(β-CIT)阻断DAT后,观察大鼠脑内分布、兔血药清除动力学、异常毒性实验、正常及PD模型 的放射自显影图并对志愿者进行显像。结果 制备的^99Tc^m-TRODAT-1放化纯大于90%,室温下h稳定;用β-CIT阻断后大鼠纹状体的特异性摄取即纹状体与离放射性计数差除以小脑放射性计数为0.12(对照组为3.45),表明β-CIT对^99Tc^m-TRODAT-1有明显的竞争抑制作用。血药清除动力学研究表明它的分布半衰期T1/2(α)=1.2min,消除半衰期T1/2(β)=368min。模型鼠的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纹状体的特异摄取随着给药(神经毒素)总量的增加而减少,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92)。正常猴断层显像在3个断面上基底节均有明显高于周围组织的摄取,单侧PD模型猴显像示健侧纹状体与小脑的比值(1.56)明显高于损毁侧比值(0.94)。志愿者脑断层单侧PD模型猴显像示健侧纹状体与小脑的比值(1.56)明显高于损毁侧比值(0.94)。志愿者脑断层图像清晰,患侧纹状体对^99Tc^m-TRODAT-1摄取较正常侧减低,其显像结果分析与临床表现相吻合。结论 ^99Tc^m-TRODAT-1制备方便,体外稳定,毒性低,用于人非常安全;纹状体与小脑、大脑皮质的比值高,有利于获得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剂^18F-N-(2-氟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FECNT)的体内生物分布特性,并进行小动物PET显像研究,以评价其临床应用潜力。方法自制^18F-FECNT注射液,进行正常小鼠脑内分布、DAT阻断实验、正常和单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小动物PET脑显像。结果正常ICR小鼠在给药后5,15,30,60,120,180min的进脑量分别达2.22,1.20,1.02,0.78,0.71,0.67百分注射剂量率(%ID)。给药后5~60min内,药物在纹状体(ST)部位浓聚,纹状体/小脑(ST/CB)比值在5,15,30,60min时分别为2.56,3.47,2.78,1.63。120min后ST的放射性浓度下降至与其他脑组织相近。脑内DAT经β-CFF阻断的小鼠,其ST未见放射性浓聚。正常大鼠小动物PFT显像图中ST显影清晰(ST/CB=2.18±0.16,n=3),双侧对称;PD模型大鼠未损毁侧ST放射性浓聚(ST未损毁侧/CB=2.01±0.23,n=3),而损毁侧ST放射性摄取不明显,与小脑相当(ST损毁侧/CB=1.04±0.05)。结论^18F-FECNT能透过无损的血脑屏障浓聚于ST,对DAT具有高亲和性与特异性,是一种有临床应用潜力的DAT显像剂。  相似文献   

18.
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 (PD)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 6 羟基多巴诱发法建立大鼠PD模型 ,通过随机分组 ,观察抑颤汤对PD大鼠行为特征的影响 ;采用脑组织液微透析技术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外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双侧脑组织M、DA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变化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抑颤汤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P <0 0 1) ;抑颤汤组PD大鼠损毁侧脑组织透析液中 3,4 二羟基苯酸 (DOPAC)、高香草酸(HVA)、多巴胺 (DA)、5 羟色胺(5 HT)水平以及脑组织DA和M受体最大结合量 (Bmax)和亲和常数 (KD)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病理学观察见抑颤汤组大鼠受损侧脑黑质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 ,且神经元体积较饱满 ,结构较清晰 ,细胞内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接近正常。结论 抑颤汤能减轻PD模型大鼠脑黑质细胞的受损程度 ,促进其修复 ,改善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分泌功能 ,提高脑组织中内源性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 ,刺激PD模型大鼠受体系统 ,使DA、M受体的亲和力和敏感性提高 ,从而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线粒体分裂引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作用及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 1,Mdivi-1)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美多巴组和Mdivi-1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大鼠单侧纹状体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利用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引起的大鼠旋转实验和转棒实验来观察行为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估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z,TH)在中脑黑质中阳性细胞比例以及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大鼠在APO诱发第3周和6周后旋转圈数均显著增加,同时转棒上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大脑黑质TH阳性细胞数和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目显著减少;组织内SOD、GSH Px、CAT的活性显著降低,而NOS 活性显著升高,MDA和NO含量升高,而GSH含量则降低。美多巴及Mdivi-1处理3周和6周后均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相关行为学症状,并增加黑质TH阳性细胞数和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目,同时增加组织内SOD,GSH-Px,CAT,GSH含量,降低NOS 活性,减少MDA和NO含量。结论 Mdivi-1对6-OHDA诱导PD大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多巴胺(DA)系统与帕金森病(PD)发病的机理、治疗及预后关系非常密切。笔者在以前研究基础上,对DA能神经毒素N-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损毁30个月慢性PD模型猴进行D2受体研究。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Epidepride显像剂前体(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Picker/MarconixIRIX二探头SPECT仪(Picker公司)。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