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露蕊乌头生物碱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药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中分得四个生物碱,经化学和光谱鉴定,其中两个为已知生物碱atisine.Hcl(A)和talatisamine(B),另两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露乌碱,(C)(gymnaconitine)和甲基露乌碱(D)(mgthyl gymnaconitine),这两种新的生物碱均联接有二甲基咖啡酸酯:在乌头生物碱中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露蕊乌头的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中分离到11个二萜生物碱,利用光谱方法确定结构,证明其中一个为新生物碱,命名为露乌定,其余10个分别鉴定为14-乙酰基-8-O-甲基-塔拉胺(tal-atisamine,Ⅱ)、acoforine(Ⅲ)、非洲防己碱(columbidine,Ⅳ)、乌头碱(aconitine,Ⅴ)、ranaeonitine(Ⅵ)、塔拉定(talatizidine,Ⅶ)、异塔拉定(isotalatizidine.Ⅷ)、露乌碱(gymanaconitine,Ⅸ)、塔拉胺(talatisamine,Ⅹ)和阿替辛盐酸盐(atisine.HCl)。其中碱Ⅱ为首次在自然界中发现,碱Ⅲ~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乌头之研究——ⅩⅪ.赣皖乌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中又分得五个生物碱,经光谱及化学方法鉴定,其中二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即脱乙酰冉乌头碱(N-deacetylranconitine),C_(30)H_(42)N_2O_6,熔点125~127℃,和脱乙酰赣乌碱(N-deacetylfinaconitine),C_(30)H_(42)N_2O_9,熔点121~123℃,及三个已知生物碱,即阿娃乌头碱(avadharidine)、牛扁次碱(lycoctonine)和脱乙酰刺乌头碱(N-deacetyllappaconitine)。 经药理试验表明,脱乙酰冉乌头碱,脱乙酰赣乌碱和脱乙酰刺乌头碱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乌头之研究 ⅩⅨ 四川雪上一枝蒿中生物碱及其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四川金沙江畔雪上一枝蒿(Aconitum pendulum)中分出四个结晶性的生物碱,证明其中三个为已知生物碱,即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和3-乙酰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另一种为新生物碱,暂称为雪乌碱(penduline)熔点166~167℃,分子式C34H47NO9,结构式初步推定如下式所示。雪上一枝蒿中主要生物碱为乌头碱,得率约为0.14%;雪乌碱对动物具有镇痛局麻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中又分得五个生物碱,经光谱及化学方法鉴定,其中二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即脱乙酰冉乌头碱(N-deacetylranconitine),C30H42N2O6,熔点125~127℃,和脱乙酰赣乌碱(N-deacetylfinaconitine),C30H42N2O9,熔点121~123℃,及三个已知生物碱,即阿娃乌头碱(avadharidine)、牛扁次碱(lycoctonine)和脱乙酰刺乌头碱(N-deacetyllappaconitine)。经药理试验表明,脱乙酰冉乌头碱,脱乙酰赣乌碱和脱乙酰刺乌头碱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冯锋  刘静涵 《中国药学》1997,6(1):14-17
从毛莨科乌头属植物吉林乌头(Acontum kirinine Nakai)中分得两个C20二萜生物碱lepenine(雷乌宁)和kirinine A(吉乌碱甲),用化学和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后者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四川江油附子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中分得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证明,化合物V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其余为已知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Ⅰ),华北乌头碱(Ⅱ),黄草乌头碱(Ⅲ),尼奥灵(Ⅳ),附子亭(Ⅵ)。  相似文献   

8.
金阳乌头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迪华  宋维良 《药学学报》1981,16(10):748-751
从金阳乌头根中分得四种生物碱:光翠雀碱(Ⅰ),14-乙酰新乌碱(Ⅱ),金乌碱(Ⅲ)(新的C20二萜生物碱)和碱Ⅳ(结构待定)。药理试验显示Ⅰ对乌头碱引起的心率不齐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附子中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秀秀  晁若冰 《药学学报》2006,41(4):365-369
目的测定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北乌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反相离子对HPLC法,使用AichromBond-1 C18柱(250 mm×4.6 mm ID);流动相:乙腈-5 mmol·L-1 NaH2PO4溶液,磷酸调至pH 4.5(50∶50),内含7 mmol·L-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 ℃。结果以上6种生物碱可以完全分离,准确测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附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毛苞瓜叶乌头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毛苞瓜叶乌头根中的生物碱化学成分.方法 酸提碱沉提取总碱,硅胶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到6个已知的去用二萜生物碱,分别为滇乌碱(yunaconitine)、塔拉萨敏(talasamine)、瓜乌定(hemsleyadine)、拳乌宁乙(circinanine B)、黄草乌碱丁(schaconitine)和senbusine A.结论 应用光谱法和与已知物TLC对照的方法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封淑华  戴敬  韩桂茹  宋淑敏 《中国药师》2010,13(7):1051-1053
目的:建立蚁乌风湿膏中毒性生物碱士的宁、马钱子碱和乌头碱的限量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采用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6:0.4)、环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5:4:1)为展开剂,稀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结果:蚁乌风湿膏中士的宁和乌头碱的检测限分别为0.3,0.6μ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阴性无干扰.可用于蚁乌风湿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1)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0.020 1~2.012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为0.60%;新乌头碱在0.002 2~0.086 4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9%,RSD为1.04%;次乌头碱在0.002 1~0.084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为1.08%。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疆乌头属植物含有双酯型生物碱,但不同种之间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2)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但不同种植物之间,成分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准噶尔乌头、白喉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本法方便、准确,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新疆乌头属植物奠定了基础。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准噶尔乌头和白喉乌头双酯型含量较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脂溶性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子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原植物为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药用部位为侧生块根。陈嬿等曾报道从陕西川乌中分到篍廖谕芳?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美沙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及两个未知成分川乌碱甲(据作者之一朱元龙后来报道,川乌碱甲即为isotalatizidine)和川乌碱乙。又从南京引种的川乌中提取得到美沙乌头碱、海帕乌头碱和乌头碱。近两年来,又有许多文章报道关于Aconitum  相似文献   

14.
宾川乌头中的生物碱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药用草乌之一的宾川乌头(Aconitum duclouxii Levl)根中分得两种结晶性生物碱,称为碱A及碱B。经鉴定,碱B为乌头碱(aconitine)。碱A分子式为C34H47O10N,熔点168~169℃,[α]D28.1+28.3(C,1.43,氯仿),此系一新生物碱,命名为宾乌碱(duclouxine),经光谱分析,初步推定其化学结构式为12-β-羟基查斯乌头碱(12-β-hydroxy chasmaconitine)。宾乌碱经初步药理试验说明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痛丸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痛丸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方法供试品采用超声处理法,双酯型生物碱中三种成分通过菲罗门C18被检测,柱温30℃,以乙腈—四氢呋喃—0.1 mol.L-1的乙酸铵溶液(每1 000 mL中加冰醋酸0.5 mL)(12.5∶7.5∶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峰分离度均良好,且无干扰。结论此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直缘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氧化铝、Sephadex LH 20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总碱中分离得到12个C19二萜生物碱生物碱,分别鉴定为:滇乌碱 (yunaconitine, 1), 印乌碱(indaconitine, 2),草乌甲素(crassialine A, 3), 8 去乙酰滇乌碱 (8 deacetylyunaconitine, 4), 塔拉地萨敏 (talatisamine, 5), chasmaconitine (6), 14 乙酰塔拉地萨敏 (14 acetyltalatisamine, 7), vilmoraconitine (8), 黄草乌碱丁 (sachaconitine, 9), 14 乙酰黄草乌碱丁 (14 acetylsachaconitine, 10), acoforestinine (11), 黄草乌碱丙 (vilmorrianine C, 12)。结论:化合物8~11为首次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宣威乌头Aconitum nagarumvar lasiandrum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采用酸提碱沉法提取总碱、硅胶层析法分离,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和结论 从宣威乌头中分得10个单体化合物,应用光谱法鉴定了其结构为:光翠雀碱(denudatine)、宋果灵(songorine)、delnuttaline等3个C20-二萜生物碱和尼奥灵(neol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8-methoxy-14-benzoylaconine、伏乌碱(flavaconitine)、异塔拉萨敏(isotalatizidine)、乌头碱(aconitine)和nevadensine等7个C19-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18.
乌头类生药中主要生物碱的薄层光密度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珂  童玉懿 《药学学报》1990,25(5):387-390
乌头为常用中药,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除正品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和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外,同属一些其它品种,亦在民间广泛使用。该属植物多含有双酯类生物碱剧毒成分,主要为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和  相似文献   

19.
李永霞  靳湘  杜霞  张玮琛  王杨 《中国药师》2011,14(2):192-193
目的:研究复方乌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优选工艺条件。方法:以复方乌黄水凝胶中乌头碱含量为指标,考察壳聚糖用量、海藻酸钠用量、交联时间、交联温度四个因素对复方乌黄水凝胶的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中药浸膏用量比例为2:6:1,交联40 min,交联温度30℃时水凝胶性能较好,并且凝胶中的乌头碱含量最高。结论:以壳聚糖为辅料,海藻酸钠为交联剂制成的水凝胶性能较好,载药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甘草汁蒸制高乌头过程中主要生物碱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高乌头加甘草汁和不加甘草汁分别蒸制0,0.5,1,2,3,4,5 h,干燥处理,采用HPLC测定高乌头不同炮制品中高乌甲素、冉乌头碱以及新增成分的含量;采用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对照品进行模拟炮制;采用制备液相分离新增成分并结合NMR及UPLC-QTOF-MS进行鉴定。结果 高乌头加或不加甘草汁蒸制过程中,随蒸制时间的延长,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同时产生2个新峰(峰1,峰2),其含量明显增加,说明新增成分和甘草汁无关,而与蒸制处理有关,对比不加甘草汁蒸制,加甘草汁蒸制后毒-效成分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降低幅度适中,说明加甘草汁比不加甘草汁蒸制合理;模拟炮制结果显示,炮制过程中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逐渐降低;经鉴定新增成分(峰2)为5-羟基甲糖醛。结论 高乌头炮制后主要生物碱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可能与加甘草汁蒸制“减毒存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