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88-18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血清应激激素及其他敏感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54例需要剔除子宫肌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10 min、术中及术后30 min血清中应激激素和其他应激激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的NE、Co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ngⅡ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的5-HT、Lep和血糖浓度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激素变化小,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丽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34-235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治疗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5.
高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91-192
目的 比较经阴道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给予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发热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0例,另选取同期40例行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h阴道流血量比较,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充分的术前准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晓娜  杨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55-25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1例因手术困难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一定范围内优越于开腹手术,但不能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 d时CRP和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CRP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的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与研究经阴道、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阴道、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阴道组、腹腔镜组以及开腹组各40例。对比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与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与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最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术后24 h疼痛情况、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h,两组患者HAMA-14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2.50%和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4.16±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降低焦虑程度,减轻心理负担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口腔菌落数、气管切开相关肺炎及口腔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记录规范和护理操作规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3、12h的口腔菌落数均明显多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3、12h的口腔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气管切开相关肺炎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臭、口腔炎、口腔溃疡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中起积极作用,可提高护理规范水平,降低患者口腔菌落数,减少患者发生气管切开相关肺炎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按照平均性原则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即观察Ⅰ组(单纯全身麻醉)与观察Ⅱ组(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2组患者均通过4个阶段(术前、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对肾上腺素、皮质醇、内皮素含量以及HR(心率值)、血流动力学MAP(平均动脉压值)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Ⅱ组患者在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的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的内皮素水平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患者的HR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拔管时的MAP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老年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12.5 mg,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25 mg,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FSH、LH、E2、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FSH、LH、E2、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 mg/(次·d)的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剂量,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再选24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血浆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结果两组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最高值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RPC及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1、2周后血RPC及Tpo水平与化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1周后血RPC及Tpo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生成血小板,降低血小板低下危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疏肝利胆汤辅助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疏肝利胆汤口服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7 d后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G及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CRP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大小及血浆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斑块大小为(0.069±0.021)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1.29±0.28)mm,均显著小于治疗前(t=7.538、7.132,均P<0.05),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t=7.131、6.37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3.54±1.92)mg/L,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1,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7.125,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而言,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仅可有效缩小斑块面积,还可降低CRP,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为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将70例轻、中度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药量及药物的加减,治疗时间为24周。治疗前后除一般情况观察(腰围、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外,着重观察血压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2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较好地控制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代谢相关指标、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一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致Ⅱ型呼吸衰竭人院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结果及峰值呼气流速(PEF)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72h后的pH、PaO2较治疗前增加,PaCO2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RR、H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72h后的RR、HR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PEF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治疗72h后的PEF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HR、RR及PEF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