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侧游离壁慢传导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5例患诱发心动过速后用心室感知S2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确立心室为房室折返环的一部分。结果 4例中止心动过速时无心房逆行A波,1例有逆行A波,旁路1例有递减传导特点,均在心室侧消融成功。结论 心室感知S2心室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是鉴别房性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成功消融靶点A波较冠状窦标测导管最早A波提前8~22m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侧游离壁慢传导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5例患者诱发心动过速后用心室感知S2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确立心室为房室折返环的一部分。结果 :4例中止心动过速时无心房逆行 A波 ,1例有逆行 A波 ,旁路 1例有递减传导特点 ,均在心室侧消融成功。成功消融靶点 A波较冠状窦标测导管最早 A波提前 8~2 2 m s。结论 :心室感知 S2心室程序刺激终止心动过速是鉴别房性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是由持续或频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所致的心肌疾病,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发病与快速心室率有关,控制心室率后左室大小和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方法:5例慢性房性心动过速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结果:胺碘酮治疗后,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心室率由166.0±18.0降至80.4±9.6次/分(P<0.01),左心室舒张末径和心胸比率均显著性减少(63.70±7.10比52.50±6.10mm,和0.56±0.05比0.50±0.03,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则提高101%(P<0.01),随访2年,患者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结论:慢性心动过速可成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因,控制心室率后心脏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持续交界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5例持续交界性心动过速(SJRT)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蚀(RFCA)治疗。结果表明,5例患者的室房传导和心动过速的逆传支为具有递减传导性能的隐匿性房室旁路(AP)。电生理特点为:(1)心室刺激与心动过速的逆传心房顺序相同;(2)右室间隔上部刺激的室房传导时间明显短于右室尖部刺激;(3)心动过速时于H波同步刺激心室可逆传至心房且使之提前激动;(4)4例RFCA成功阻断AP,3例AP位于右后隔区,  相似文献   

6.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和急诊处置孔江,王思让中国急救医学1994;14(2):8宽QRS心动过速(WQT)是QRS波≥0.12秒,且心室率>200次/分的心动过速,通常缺乏窦性心律的证据。本文分析了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治疗反应和转归。诊...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是指已植入起搏器患者发生的心动过速,频率一般>100次/分,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心房通道起感知作用的心动过速,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房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扑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颤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②起搏器特殊功能发挥作用,如抗心房颤动功能、抗频率骤降反应、心室率稳定等;③起搏器电池耗竭所致起搏器频率奔放。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中,起搏器作为PMT折返环的必须组成部分(前传支)参与折返,它对PMT的发生和维持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PMT便终止;除PMT外,大部分情况下起搏器对于其它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的发生和维持并不是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心动过速不一定终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长时间心动过速终止后对心室复极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3例长时间心动过速(9 d~6个月)患者,两例为长时间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1例为无休止性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并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另1例为主动脉瓣换瓣术后5年发生束支折返性室速;第3例为持续性心房扑动伴心功能不良并因三度房室阻滞于10年前植入单腔起搏器.结果 3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并无晕厥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而在心动过速间隙或射频导管消融终止后均出现qr间期延长和恶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持续心房扑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两例室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1周QT间期逐渐恢复正常,分别随访20和39个月无室速和晕厥发作.结论 长时间心动过速后可导致短时间心室复极异常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加强防范,防止发生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摘要)黄灿亮万征周金台崔振华*李文煜石嘉玲王佩显张殿芬王志毅李琼为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对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应用超声心动图(UCG)对45例接受RFCA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24例、女21例...  相似文献   

10.
双重性心动过速(simultaneous or doubletachycard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交替性心动过速(alter-nating tachycardia)则更为罕见,为两种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交替出现控制心室。最近我们在监护病房(CCU)连续24小时遥测心电图中,观察到一例冠心病、窦房结功能衰竭患者反复交替出现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心动过速患者心室局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射频消融成功和失败的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进行全面比较并将超声心动图发现与临床和电生理的资料联系起来。方法 射频消融成功患者15例为第1组,射频消融失败的患者9例为第2组,设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二维、M型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腔内径,评价心室形态、心室壁运动及左和右心室功能。结果 射频消融成功患者的右心室大小和功能的各超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射频消融失败患者右心室大小各值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和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各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和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但两组室性心动过患者左心室各值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射频消融失败的RVT患者右心室异常的情况呈多样性,有室腔扩张的整体异常,亦有易忽略的局部心室壁膨隆、运动减低,可能是心肌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即使轻微的右心室异常包括心室轻度扩大、心室壁运动轻度减低和局部心室壁膨隆,都可能降低射频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动过速患者心室局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便、快捷鉴别疑难的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分别对20例间隔旁路(包括4例慢旁路),20例房室结双径路(包括不典型房室结双经路1例)以及11例房速(6例房速,5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路消融术后S1S1心房刺激模拟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过程中行心室RS2刺激,所有患者心室RS2刺激均能夺获心室并且逆传心房,而且不终止心动过速,观察心室刺激时心房的反应,反应方式分别为V'-A'-V-A(V'S2刺激后心室波,A'V'波逆传心房波,V心动过速时室波,A心动过速时房波)或V'-A'-A-V.结果20例间隔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均为V'A'VA,其中16例V'A'间期<A'-V间期,4例慢旁道V'A'间期>A'V间期,V-A均较远(>60ms),V'A'间期与VA间期相近.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呈V'A'-V-A14例,呈V'-A'-A-V6例,1例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VA间期130ms,余13例呈V'-A'-V-A反应的患者VA均较近(VA<60ms),6例呈V'-A'AV的患者AV较近或者融合(AV<60ms).6例房速以及5例模拟房速患者心室RS2刺激均呈V'-A'-A-V反应,AV均较远(100ms).结论心动过速过程中行RS2心室刺激,是鉴别疑难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快速、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提前对间隔旁路逆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诊断作用。方法 按心内电生理检查标准和射频消融结果,将4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和间隔旁路逆传的0AVRT组,分别为24例和23例。心动过速时行心室期前程序刺激(RS2刺激)和心室快速刺激,测量体表心电图上心室融合波之后的心房激动时间是否提前。结果 RS2刺激和心室快速刺激均能形成多个心室融合波。AVNRT组无l例伴有心房激动提前(特异性100%),而OAVRT组在心室刺激成分明显的心室融合波时,心房激动均被提前(敏感性100%)。两组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01)。结论 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时间提前是诊断间隔旁路逆传OAVRT的可靠指标,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而且也可用于未能记录到希氏束电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最理想的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但目前通过药物、电学和消融有时均难以做到。AF快速心室率可能会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特别是伴左心功能不良时,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本组旨在对心功能不良伴AF的患者给予房室结消融及双心室起搏治疗,观察其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4例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4例射频导管消融前常规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阵发性定性心动过速及A-H间期跳跃,亦未见旁道逆传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刺激时发现左侧旁道逆传,并均诱发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停止注射后,左侧旁道逆传功能消失,亦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起搏下用逆行法于二尖瓣环心室侧消融,4例均获成功;术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下再行右心室起搏,未见旁道逆传现象。结论:部分隐匿性旁道构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依赖异丙肾上腺素,射频导管消融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右心室起搏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在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对置入具自动模式转换功能起搏器的 31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4天、1个月及每隔 3个月进行一次跟踪随访 ,观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情况及临床症状。全部病例随访 1~ 18个月 ,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房性心动过速 76阵次 ,起搏器由DDD(R)自动转换成DDI(R)模式 72阵次 ,患者自觉心悸 8阵次。结论 :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使起搏器在患者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时发挥对心室的保护作用 ,有效避免由于起搏器跟踪快速心房率而造成心室率过快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能明显减轻心悸等临床症状 ,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3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三度房室阻滞植入了带有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双腔起搏器。10例患者中,8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带有AMS功能起搏器可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时,由跟踪房性频率的工作方式(DDD/DDDR)自动转换为非房性频率跟踪的工作方式(DDlR)。起搏器可自动将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发生AMS情况储存起来。患者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0倒患者中有6倒发生了27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lOmin~2h不等,患者心房颤动的心室反应为207~400bpm。每次心房颤动,起搏器启动了AMS,心室反应频率在60~90bpm,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 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双腔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20.
3例经历了长短周期现象诱发电风暴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并开启ICD心室率稳定功能。随访3~6个月,3例未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结论 :开启ICD心室率稳定功能,同时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电风暴的发生,减少ICD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