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钛网椎管成形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减压后脊柱融合的方法。方法: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人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不稳及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在进行后路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采用钛网椎管成形脊柱后路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结果:全部病例经12-18个随访,内固定物无断裂,钛网在位,椎管成形良好,硬膜囊及神经根无压迫,31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钛网椎管成形脊柱融合术治疗体爆裂性骨折效果良好,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能够在恢复椎管形状,免除硬囊及神经根压迫的同时,进行植骨融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和体会,评价其在椎板减压临床病例中的效果.[方法]26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1.5 a进行X线片、CT、MRI检查1次.[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钛网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椎体稳定,硬膜外无明显瘢痕压迫.[结论]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以犬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钛合金网为支撑物的脊柱椎管重建及植骨融合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对6只蒙古犬进行静脉全麻,暴露T_(10)~L_3椎板,行全椎板减压,用钛丝将“Ω”形钛合金网固定并覆盖于减压区,上填自体骨及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逐层闭合伤口。于术后,6周、12周分别摄手术部位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比观察骨质愈合情况,钛网位置及椎管成形情况。同时宰杀3只动物,对实验部位行大体观察。结果 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12周X线提示异种骨与钛网融合成片,形成椎板样结构,椎板与异种骨相接处骨质融合。CT扫描示椎管成形良好,硬膜囊未见骨性压迫。结论 应用钛网支撑植骨脊柱后路融合,可以在保护脊髓,神经根免于受压,维持减压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进行脊柱后路融合,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以犬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钛合金网为支撑物的脊柱椎管重建及植骨融合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6只蒙古犬进行静脉全麻,暴露T10~L3椎板,行全椎板减压,用钛丝将“Q”形钛合金网固定并覆盖于减压区,上填自体骨及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逐层闭合伤口。于术后,6周、12周分别摄手术部位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比观察骨质愈合情况,钛网位置及椎管成形情况。同时宰杀3只动物,对实验部位行大体观察。结果 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12周X线提示异种骨与钛网融合成片,形成椎板样结构,椎板与异种骨相接处骨质融合。CT扫描示椎管成形良好,硬膜囊未见骨性压迫。结论 应用钛网支撑植骨脊柱后路融合,可以在保护脊髓,神经根免于受压,维持减压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进行脊柱后路融合,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 ,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并脊柱后路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2年进行下腰痛Greenough和Fraser评分。 结果 :3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3个月复查 ,钛网位置无变化 ,已经被再生的自体骨固定。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2年时 ,评分与术后 1年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椎板减压术后应用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融合有利于保持治疗效果 ,避免下腰痛复发。钛网应用操作简单 ,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脊柱后路融合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椎板减压术是较常用的手术方法,在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后,往往需行脊柱融合术以稳定受损节段。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我科共治疗脊柱疾患712例,其中40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并钛网椎管成形脊柱后路融合术,经6~1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63岁,平均38.1岁。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塌陷11例,L4椎体Ⅱ、Ⅲ度滑脱合并椎管狭窄各1例,L5椎体滑脱Ⅱ度3例、Ⅲ度2例均合并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重建椎管后壁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05-2012-05对27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复位,全椎板减压,钛板弯曲重建椎管后部成形,并沿钛板表面将减压的椎板棘突修剪成碎骨粒混合同种异体骨行植骨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30个月,平均17.8个月,未出现钛板移位、变形及椎管容积减小现象,植骨均融合,未见脊柱不稳定。结论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利用钛板行椎管成形,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手术技巧、疗效及适应证。方法:41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观察术后伤椎椎管大小、脊柱的稳定性、椎体高度的恢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1~3年的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恢复至97%,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76%恢复至98.7%,Cobb角由术前平均24.6。恢复至术后1.8°。伤椎椎管剩余容积由术前43%恢复至术后93%。瘫痪恢复按Frankel分级:A级中1倒无变化,余40例均提高1-3级。结论: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彻底解除神经及硬膜囊压迫的同时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重建了后柱结构,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治疗下腰椎(L3~5)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采用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治疗下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及随访(取钉后)时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管大小均显著恢复,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固定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能达到骨折复位、愈合、椎板减压、椎管塑形良好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侧前路减压、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及髂骨、肋骨、钛网植骨加Z—plate、Kaneda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经平均13个月随访,术后脊柱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椎管无占位,植骨融合良好,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无钢板、螺丝钉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侧前路手术可一期实现椎管前方减压.且直接、彻底,使神经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Z—plate、Kaneda内固定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可以对椎体间支撑和对植骨加压,促进植骨融合,适合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报告 2 3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用AF系统内固定加术中椎管造影的疗效。方法 对 2 3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应用AF系统内固定结合术中造影治疗。结果 其中 2 0例占 86 9%造影显示椎管通畅 ,脊髓神经根无受压 ,未行椎板切开减压。 1例硬膜囊破裂 ,1例椎间盘破裂突入椎管内 ,1例椎体游离骨折块突入椎管内。给予有限的椎板减压 ,修补破裂的硬膜囊 ,取出破裂的椎间盘及游离的骨折块。结论 认为该手术创伤小 ,出血少 ,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经后路进行脊柱三柱重建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置入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采用Frankel评定标准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变化评价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和椎管减压程度.结果 本组获随访13~46个月,平均24个月.椎体高度术后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7.8%.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矫正至术后3.5°.椎管容积矫正至术后椎管压迫完全解除.所有患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经后路进行脊柱三柱重建技术,能有效矫正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凸畸形、解除椎管内压迫,达到术后即刻稳定,具有骨折复位满意,手术创伤较小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是治疗椎管内疾病的首选方法 ,手术方式有单纯椎板切除术和椎板成形术等。理想的椎管内手术既要充分显露椎管、完整切除占位并解除脊髓压迫,还要维持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由于临床医师对椎管内疾病手术过程中脊柱稳定性的保护与重建存在不同认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如何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减少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椎板成形术可通过增加或重建椎管体积对脊髓进行直接减压并允许脊髓向背侧迁移离开椎间盘和椎体从而完成间接减压,既能做到术中充分显露和减压,又可防止脊柱术后失稳,除病变广泛、严重骨质破坏或合并骨质疏松外,是目前理论上单纯椎管内病变最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The anterior approach for surgery in thoracolumbar injuries allows decompression of anterior neural compressi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columns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and osteototomy through the vertebral body if there is a need for late correction of deformity. In acute injuries the burst fracture with neurological injury is the ideal indication for anterior surgery and reconstruction. Because of the neural anatomy in the spinal canal at the throracolumbar junction, the injury can involve cord, conus, nerve root and peripheral nerve in either a pure or mixed lesion, with variable prognosis for recovery. The decompression optimises neurological recovery on the basis of animal models and clinical series of late decompression cases.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ptions that have improved post surgical spinal stability and reduced morbidity from major bone grafting techniques. Anterior vertebral plates, dual rod and screw systems, titanium mesh cages, and now expanding cages facilitate re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stability, however this procedure remains technically demanding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for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后路一期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后路椎板切除、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后路椎板切除小关节复位、小关节间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内固定2例。结果脱位均获完全复位,脊髓获得有效减压,椎间植骨6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4例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气管及食道损伤,未发生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早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颈枕区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总结颈枕区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颈枕区融合的318例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分为颈枕区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中远期并发症)和供骨区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名医师联系并接待复诊患者,3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8年,平均6年8个月。单纯融合组并发症15例次,发生率38.5%,1例次神经症状加重、2例次植骨块移位、1例次植骨块吸收以及1例次植骨块不愈合者经翻修而恢复。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50例次,发生率19.1%。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采用枕大孔减压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例次先天性寰枢椎脱位Axis固定术后椎体移位加重,经口齿突切除、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3个月发现棘突骨折,行C1,2融合Vetex侧块螺钉固定,3个月后植骨块融合。螺钉方向不当致一过性神经根损伤者术中调整螺钉方向。4枚螺钉退出引起疼痛者取出螺钉。椎动脉损伤者经结扎椎动脉或拧入螺钉而止血。结论颈枕区融合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恰当的处理预后良好。熟悉解剖、掌握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正确选择内固定系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压包扎是处理供骨区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6例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病例。其中T113例,T1219例,L;40例,L214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A型骨折34例,B型骨折7例,c型骨折35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14例,B级14例,C级38例,D级5例,E级5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评分均大于4分。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66例,前路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10例,其中多节段固定31例,单节段固定45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D评分标准和脊髓损伤ASIA分级结合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变化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ODI术后平均手术改善率为62.5%,优良率为69.8%;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所有患者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椎体骨折节段、损伤程度、AO分类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椎管彻底减压,恢复和重建椎体高度,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可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