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汤连喜  孙刚 《中外医疗》2008,27(12):16-16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3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8例,左下肢22例,双下肢6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以及释放路径有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下的下腔静脉.结果 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经股静脉途径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21例,术后随访1-24月,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继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组总结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肺栓塞中的经验。方法应用腔静脉滤器预防致死性肺栓塞16例,所有病人均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都有“肺栓塞”病史。通过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置人腔静脉滤器,其中下腔静脉滤器15例,上腔静脉滤网器1例。结果本组16例,均位置满意,无致命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放置放能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同时也存在一定并发症,临床应用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东  陈剑秋  吴义生 《医学综述》2008,14(9):1422-1423
目的探讨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及指征。方法经颈内静脉和股总静脉为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术中行髂静脉、下腔静脉造影,51例患者滤器放置于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1例于肾静脉开口以上;应用滤器包括Tita-nium-greenfield滤器,TrapEase滤器,LGM滤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术后3~60个月随访,无肺栓塞发生,下腔静脉血栓1例,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的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右颈内静脉或健侧股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43枚,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将滤器放置于肾静脉开口以下的下腔静脉,术后常规抗凝。结果 43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成功,对全部病例临床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其中2例发生倾斜,不超过15°,1例75岁患者再次发生肺栓塞死亡,1例滤器放置处血栓形成,余39例无肺栓塞,未见滤器移位、断裂、倾斜及滤器放置部位血栓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4月,对7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临时性滤器6例,永久性滤器73例,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龄22~85岁,平均51.4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16例,左下肢57例,双下肢4例,下腔静脉2例。经健侧股静脉路径滤器置入73例,经颈静脉路径置入6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将滤器置入到肾静脉开口水平下的下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释放成功。出院前均行腹部X线片检查滤器位置和形态。术后随访2~25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的方法和治疗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溶栓前先经右侧股静脉 ( 1 7例 )和右颈内静脉 ( 3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后用尿激酶 1 0 0 - 1 5 0万u进行溶栓介入治疗。结果滤器置入全部成功 ,经右侧股静脉溶栓的 1 7例成功率达 4 7% ,右颈静脉溶栓 3例 ,均成功达 1 0 0 %。全部病例无一例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导管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溶栓治疗的根本保证 ,对防止肺栓塞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永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3):303-304,F0004
目的探讨非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预防肺栓塞中的应用。方法对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非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48例采用国产Aegisy可回收滤器,38例采用TempoFilterⅡ临时滤器,滤器均置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48例国产Aegisy可回收滤器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3~4周43例取出,5例作为永久滤器使用,38例TempoFilterⅡ临时滤器均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4周后经右颈内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2例,2例采用国产Aegisy可回收滤器释放后4周滤器倾斜,调整后顺利取出,1例TempoFilterⅡ临时滤器术后2周连接杆盘曲,调整后顺利取出,术中术后未穿破管壁和肺栓塞。结论非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预防肺栓塞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为预防肺栓塞置入非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股静脉(30例)、右颈静脉(9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80~100万u,肝素1mg/kg.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术中导管溶栓32例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余16例术后溶栓成功.结论? 经导管术中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5例经造影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腕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腔静脉内。3~36个月摄取腹部平片随访复查,观察滤器的形态、位置。结果全部滤器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其中经右股静脉置入11例,左股静脉置入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发现15只滤器均展开良好,无移位,无1例发生腔静脉阻塞或肺栓塞。结论置入下腕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左下肢41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3例),采取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53例,颈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3例,均置于肾静脉开口水平下方约1.0 cm处。56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均行抗凝及溶栓导管插入患肢髂股静脉或腘静脉血栓内溶栓治疗,微量泵泵入尿激酶1000 IU/(kg·h)、肝素20 IU/(kg·h)、持续48 h~72 h。结果56例患者中19例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37例为永久性滤器;56例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抗凝溶栓治疗后,无1例发生肺栓塞;后期行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47例患者深静脉血栓消失,血管造影显示通畅,患肢肿胀完全消失,9例患者部分溶通,患肢与健肢对比周径差在3 cm以下。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肺栓塞最有效的方法,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用溶栓导管溶栓成功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梗塞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钛质Greenfieldfilter(TKG)3例,Bird's nest filter 1例。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结果:4例滤器均成功植入,3例滤器由右股静脉穿刺植入,1例滤器经右颈静脉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滤器偏斜,角度小于15度。结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梗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引导下将下腔静脉滤器(IVCF)从右颈内静脉置
入下腔静脉预防肺栓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经临床和CDFI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经右颈内静脉置入IVCF,定期超声监测IVCF的形态与位置。临时性IVCF在放置32~45 d 后在超声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取
出。随访观察有无PE及滤器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术前均经CDFI检查,右颈内静脉、下腔静脉、髂总静脉分叉、双侧肾静脉
开口位置显示均清晰,所有静脉无变异,无血栓,显示率100%。在CDFI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置入临时性IVCF 23个,永久性
IVCF 15个,技术成功率100%。术后CDFI和X线腹部平片均证实滤器置入位置正确,展开完全。23个临时性IVCF 32~45 d后
均经右颈内静脉取出。随访栓子捕获率36.5%,滤器无错位、移位、断裂,患者没有出现腔静脉穿孔、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CDFI引导经右颈内静脉置入IVCF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相对于X线引导,CDFI引导IVCF置入术具有简便、易行、无放
射线、费用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rapEase腔静脉滤器对肺动脉栓塞的预防效果及使用中的并发症。方法对48例有发生肺栓塞倾向的病人行TrapEase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途径穿刺插管,具体情况根据血栓位置而定。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7个月。检查方法包括腹部X线平片、CT、超声,了解有无发生滤器移位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果48例滤器均置入到预定位置,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33例放置在肾静脉以下腔静脉段,13例放置在肾静脉以上腔静脉段,2例放置在上腔静脉。术后影像学观察未见滤器移位、断裂及腔静脉损伤。结论对有肺栓塞倾向的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TrapEase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有效工具,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右颈内静脉或健侧股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38枚,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于肾静脉开口以下的下腔静脉,后经皮经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术后常规抗凝.结果 38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t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9月-2007年1月对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IVCF植入术。男6例,戈4例,年龄45~79岁,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径路植入IVCF全部成功,植入部位均为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随访12~30个月。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植入,术后无局部血肿及血栓形成,均无肺栓塞发生,无一例滤器移位、腔静脉血栓阻塞和死亡。然而5例患者均残存不同程度的患侧肢体麻木、无力、肿胀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症状。1例术后1月停用华法林,自行中药治疗而再次股静脉栓塞,但未发生肺栓塞。结论IVCF植入术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阳  王晓阳  高源统  罗敏 《当代医学》2009,15(21):77-7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对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置入滤器62枚,并进行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2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在溶栓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围产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围产期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13例,其中6例孕妇,7例产妇。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经健侧股静脉或右侧颈静脉入路,7例产妇行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晚期妊娠患者于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后终止妊娠;13例患者均行全身或患侧静脉内置管抗凝溶栓处理,溶栓过程中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满意后行腔静脉滤器回收并随访6个月。结果 13例患者中11例患肢完全消肿,胀痛消失,超声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2例患者患肢轻度水肿,胀痛缓解,超声提示仍有部分附壁血栓,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患者发生出血,13枚下腔静脉滤器全部成功回收;随访中孕产妇及新生儿均未发现与辐射有关并发症发生,无血栓再发。结论局部置管溶栓联合腔静脉滤器置入是治疗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志康  徐浩  张庆桥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09,15(35):652-654
目的探讨Aegisy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09年8月间,45例下肢DVT患者(左侧:36例,右侧:6例,双侧:3例,4例已发生肺栓塞)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过程中行Aegisy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肺动脉栓塞。结果45支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一次性于下腔静脉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滤器错位、移位、倾斜、滤器折断、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其他患者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治疗后,45支滤器中的36只成功取出,滤器留置时间为7~18天(平均9.5天),余9支滤器永久性留置于患者体内。随访2~17个月(平均9.7个月),滤器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途径植入方法简单、释放可控、安全,可有效防止症状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并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临床观察是否出现肺栓塞症状和体征。结果 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入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缓解,无肺栓塞发生。置入滤器后14天成功回收21例,其中11例滤器上有血栓附着。结论 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是预防肺栓塞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作用。方法:2003年3月-2006年6月。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34-90岁,平均66.7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42例,左下肢51例,双下肢3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置于肾静脉开口下的腔静脉。结果:本组96例均释放成功,其中3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均经股静脉释放;2例在超声定位下释放,其余均存静脉造影下完成。术后随访1-39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致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