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对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环境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作为模型,应用新近发展起来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对卒中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每组随机挑取288个克隆,进行测序及GenBank 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两组共有456个可用序列,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了分类,发现脑卒中时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与代谢相关基因(43个克隆与线粒体基因高度同源,P<0.01)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脑卒中时与应激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说明机体的防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研究与Ty21a免疫相关的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与Ty21a免疫相关的新基因。方法:以Ty21a免疫小鼠的肠细胞为tester,以正常小鼠的肠细胞为diver,提取mRNA,反转录构建cDNA文库,利用SSH技术筛选Ty21a免疫相关的新基因。结果:通过SSH技术和cDNA微矩阵技术,发现了7条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片段没有明显同源性,可能为Ty21a免疫相关的新基因。其中3条正在用RACE-PCR法进行获得全长cDNA的工作。结论:SSH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差异基因筛选方法,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高通量进行基因表达模式研究的方法,Ty21a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新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ho激酶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 (SD) 大鼠CFBs,并用AngⅡ诱导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CFBs胶原含量, RT-PCR检测Rho激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球蛋白结合亚基磷酸化(MBS-P)表达作为Rho激酶功能活化的标志。结果:(1)AngⅡ(10-7 mol/L)刺激48h可诱导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均P<0.01);(2) AngⅡ(10-7 mol/L)可显著上调新生SD大鼠CFBs的Rho激酶mRNA表达并诱导Rho激酶快速活化;(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hydroxyfasudil (H4413)对AngⅡ(10-7 mol/L)刺激的CFBs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 AngⅡ可诱导新生SD大鼠CFBs的Rho激酶mRNA转录并活化Rho激酶,抑制Rho激酶活化对AngⅡ刺激的CFBs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Rho激酶在调控AngⅡ刺激大鼠CFBs增殖与胶原合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重组干扰素β(IFNβ)刺激人肝癌细胞系HepG2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IFNβ下凋HepG2相关基因。方法重组IFNβ2000U/ml刺激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以生理盐水作用的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制备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份,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连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埃希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重组IFNβ刺激HepG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58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bp插入片段。随机挑选其中35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2种编码基因。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IFNβ刺激HepG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了解IFNβ在肝细胞内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陆莹  杨爽  杜文娟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12):1282-1285
目的 探讨丙戊酸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肥大组、丙戊酸组。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模型,并给予丙戊酸进行干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原代心肌细胞在AngⅡ作用下表面积增加,超微结构发生改变;β-MHC mRNA和c-fos蛋白表达增加(P < 0.05)。给予丙戊酸干预后,上述变化显著缓解(P < 0.05)。结论 丙戊酸抑制AngⅡ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为临床上治疗心肌肥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CM)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对TLR4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索他汀类药物对心肌肥大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M,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CM蛋白含量、RT-PCR分别检测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AT1受体和TLR4 mRNA表达。结果: ① AngⅡ可使CM蛋白含量及β-MHC mRNA表达明显增加,并能够上调AT1 mRNA和TLR4 mRNA表达。② Ator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由AngⅡ诱导的CM蛋白含量及β-MHC mRNA表达的增加。③ Ator呈浓度依赖性下调由AngⅡ诱导的肥大CM AT1 mRNA和TLR4 mRNA表达。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部分抑制CM肥大的发生,下调AT1 mRNA和TLR4 mRNA表达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s)分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MFs,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第二代心肌MFs培养液中的ET-1、NO水平。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ng Ⅱ可按剂量依赖方式促MFs分泌ET-1,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losartan可阻断Ang Ⅱ的上述作用;Ang Ⅱ可抑制心肌MFs分泌NO,加losartan后再加Ang Ⅱ培养发现,MFs分泌NO能力不但不降低,而且还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ng Ⅱ可通过AT1R促成年大鼠心肌MFs分泌ET-1,主要通过AT1R影响MFs分泌NO,从而改变ET-1/NO比值。Ang Ⅱ可能通过影响MFs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网络平衡关系改变,发挥其促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效应。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转染对人内皮细胞MI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由血管紧张素(Ang)II诱导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和构建含人ACE2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pACE2),并将之转染入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的MI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ng Ⅱ(100 nmol/L)和Ang IV(100 nmol/L)刺激后均可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MI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ACE2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由Ang II和Ang IV诱导的MIF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ACE2基因过表达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中炎症介质MIF的表达,提示ACE2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效应。通过调节ACE2基因的活性和表达,很可能为炎症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鼠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和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血浆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AngⅡ和AT1受全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的含量,并观察HE染色及超微结构的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表明大鼠颅脑损伤组血浆AngⅡ含量显著升高,心肌AngⅡ和AT1受体表达增加,与此同时血清CK-MB含量亦显著升高,HE染色及超微结构的病理观察均见心肌病理损害。大鼠颅脑损伤可导致血浆AngⅡ,心肌组织AngⅡ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钩端螺旋体致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比较致病与非致病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之间基因组差异,筛选致病钩体特有的基因片段。方法:以赖型O17株为tester,非致病性patocI株为driver,选择合适的四碱基内切酶将基因组酶切,连接特殊设计的adaptor进行消减杂交和PCR,得到消减混合物,与T/A克隆载体连接,转化JM109建立差异消减文库,经PCR和Southern blot筛选鉴定阳性克隆,进而对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分析。结果:Alu I适于将钩体酶切成用于SSH技术的小片段;经SSH筛选鉴定得到30个片段大小为200-1300bp的阳性克隆,部分已测序的片段中1个与硫胺素合成蛋白高度同源,4个与GenBank无明显同源性,可能为赖型致病钩体所特有而非致病钩体缺失的基因片段,已被GenBank收录,收录号分别为AF300873-300877。结论:SSH是一种有效、灵敏、高特异的比较分析基因组差异的方法,对钩端螺旋体致病基因的筛选、基因组分化、分子遗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取大鼠IL-6受体(IL-6R)的基因并高效表达。方法:用PCR技术,从正常成年大鼠脑的cDNA文库中,获得编码IL-6R基因的序列。测序后,通过PCR扩增和基因重组,分别构建IL-6R基因全长和羧基端部分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对表达的羧基端序列编码的融合蛋白过谷胱甘肽琼脂糖柱进行纯化。结果:获得正常成年大鼠I-6R(98-1493位)的基因,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基因序列相一致。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表达。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为74000和43000处,各有1条特异的蛋白带。对羧基端基因表达的包涵体形式的蛋白进行变性、重折叠及纯化后,得到了庙纯度融合蛋白。结论:成功地克隆正常成年大鼠IL-6R基因,并在E.coli DH5α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制备抗IL-6R抗体和进行原位分子杂交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MD1-5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将其分成对照组、AngⅡ+不同浓度IMD1-53组。Westem blot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IMD1-53受体样受体(CRLR)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结果 IMD1-53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和Ⅲ型胶原蛋白(P0.01,P0.05)。IMD1-53呈剂量依赖抑制成纤维细胞TGF-β表达(P0.05)。结论 IMD1-53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下调TGF-β表达,可能与IMD1-53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 差速贴壁法分离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反义、正义、错义CTGF寡核苷酸分别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CFs,并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6mol/L共培养48 h,采用MTT法测CFs生长数目,羟脯氨酸法测胶原蛋白含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测CTGF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 AngⅡ可以在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促进CFs CTGF的表达(P<0.01),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CTGF反义链组的MTT反应A值、胶原蛋白含量、CTGF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AngⅡ组(P<0.01),而CTGF正义链组和错义链组与Ang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AngⅡ刺激下产生的CFs CTG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心肌纤维化传导通路中的关键环节,CTG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序列特异性地阻断CTGF的介导,从而抑制AngⅡ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CTGF表达的诱导作用,进一步证实CTGF可能是拮抗心肌纤维化的特异性靶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热适应大鼠的肝细胞基因差异表达,探讨热适应的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热适应差异表达基因消减文库[1],扩增并克隆T/A载体形成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后分离获得目的基因,采用PCR-select differential screening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测序后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其可能的功能。 结果: 确认8个上调表达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较,证实其中有3种已知基因,5个新序列表达标签(EST)。 结论: 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生物体热适应的信号转导通路,而p53可能是热适应分子环路的又一节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1(retinol binding protein 1, Rbp1)在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联合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的小鼠心肌肥厚基因芯片数据,寻找在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构建该基因过表达及敲减腺病毒并感染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Ang II)诱导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研究目的基因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探究目的基因调控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结果:在小鼠心肌肥厚心脏组织中Rbp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bp1过表达组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面积显著增大,心肌肥厚标志基因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肌球蛋白重链7(myosin heavy chain 7, Myh7)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证实Rbp1过表达能促进Ang II诱导的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通过高通量的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去卵巢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寻找雌激素的靶基因。方法:用 1 400 个基因构建的cDNA微阵列检测假手术组(Ⅰ)、去卵巢组(Ⅱ,去势组)和雌激素替代治疗组(Ⅲ,替代组)3组SD雌鼠心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随机选2个基因用半定量RT-PCR验证检测结果。结果: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共检出心肌差异表达的基因177个,其中去卵巢导致上调的基因91个,下调的基因86个;去势组和替代组共检出心肌差异表达的基因164个,其中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导致上调的基因113个,下调的基因54个。Ⅰ/Ⅱ和Ⅲ/Ⅱ比较,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54个,雌激素明显影响心肌膜通道和载体(18个)、细胞受体(9个)、信号转导相关基因(7个)和细胞代谢(6个)的mRNA水平。而大部分基因(45个)是在去势组表达下调,在雌激素替代组表达上调。RT-PCR实验证实了cDNA微阵列结果 。结论: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明显影响心肌细胞膜通道和载体、信号转导、细胞受体和细胞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通过增加Na+,K+-ATPase和Na+/H+交换蛋白的基因表达,稳定心肌细胞内Na+和K+的浓度。雌激素还可抑制多巴胺受体基因的表达,预防心肌肥大、充血性心衰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K562细胞VEGF基因表达下调后的基因表达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VEGF表达下调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RZ转染白血病细胞株K562、G418抗性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抽提基因组DNA,用PCR方法验证核酶基因已转入K562细胞;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反应检测白血病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VEGF基因表达下调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用逆转录PCR验证PCNA、GSN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RZ转入白血病细胞株K562、G418筛选两周获得阳性克隆,PCR检测证实核酶基因整合入白血病细胞基因组DNA;与K562及K562/PC细胞(转染空质粒的K562细胞)相比,转染VEGF核酶基因的K562/RZ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芯片中共有表达差异的基因191条,包括周期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癌基因以及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等基因,其中104条表达下调,87条表达上调。逆转录PCR证实GSN基因表达上调,PCNA基因表达下调。结论VEGF基因表达下调能引起白血病K562细胞株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这些基因的改变可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肝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cDNA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筛选并鉴定肝癌组织特异表达基因。方法:通过菌落原位杂交技术筛选用抑制消减杂交法构建肝癌与癌旁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用PCR方法进一步筛选出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分析,用Northern印迹方法对新的cDNA序列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消减文库中随机挑取的100个白色克隆中筛选出13个阳性克隆,DNA测序获得11个不同的c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6个cDNA片段与在基因高度同源,5个cDNA片段为新的序列。其长度大于300bp的3个新序列,Norther印迹证实它都来源于肝癌组织。结论: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构建的肝癌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富含肝癌特异表达基因,经验证的3个新的cDNA序列可能为肝癌特异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19.
利用抑制性减数杂交技术(SSH)研究IL-10抑制表达的新基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利用抑制性减数杂交 (SSH)技术筛选IL 10抑制表达的新基因。方法 以PHA刺激的U937细胞为tester,以PHA刺激同时IL 10抑制的U937细胞为driver,提取mRNA ,反转录构建cDNA文库 ,利用SSH技术筛选IL 10抑制表达的新基因。结果 通过SSH技术 ,发现了 15个可能的IL 10抑制表达的基因 ,其中 6个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表达序列检签 (expressedsequencetag ,EST)片段没有明显同源性 ,为新基因 ,其中之一经EST拼接 ,得到全长cDNA ,为一种新的C C家族趋化因子 ,已被GenBank收录 ,收录号码为AF0 96 985。挑选 4个新基因进行Northernblot分析 ,发现IL 10可抑制其中 3个新基因表达。结论 SSH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差异基因筛选方法 ,IL 10可抑制多种包括新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压力负荷性大鼠左室肥厚心肌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MCAD)、肌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M-CPT-I)和胶原结合蛋白(colligin)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的干预作用,阐明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再演”和左室重塑的分子基础及卡维地洛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CAA)复制左室肥厚模型,取术后4周的大鼠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CAA)组和卡维地洛12周干预(CAR)组,设假手术(sham)组作为对照,以上每组均为12只,观察各组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1)CAA组大鼠左心室湿重/体重、平均动脉压高于sham组;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大于sham组;左室心肌M-CPT-I、MCAD mRNA的表达低于sham组,而colligin基因和蛋白表达高于sham组;(2)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能逆转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论: (1)肥厚心肌脂肪酸的利用减少,能量代谢呈“胚胎型再演”, M-CPT-I和MCAD基因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能量代谢“胚胎型再演”的分子基础;(2)卡维地洛能增加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关键酶M-CPT-I和MCAD基因的表达,促进心肌对脂肪酸的利用,对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再演”有抑制作用;(3)卡维地洛抑制压力负荷诱导的colligin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纤维化。对心肌能量代谢模式和心室重塑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