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方玉燕  谭少屏 《护理研究》2006,20(1):207-208
[目的]了解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引导其进行心理调节,顺利渡过术后康复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8例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创伤性截肢病人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与普通病人有显著差异,且随社会群体不同而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预防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肌肉萎缩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肌肉萎缩,最大限度恢复病人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08例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方法:采用热疗穴位、按摩双下肢肢体,肌肉震动及下肢功能康复仪(CPM)训练、音导、放松意念、肌肉最大限度主动和被动收缩锻炼;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翻身、按摩、肢体被动训练。结果实验组病人肢体肌肉萎缩发生率为8%,对照组病人肢体肌肉萎缩发生率为30%。结论采用热疗穴位、按摩双下肢肢体,肌肉震动及CPM训练、音导、放松意念、肌肉最大限度主动和被动收缩锻炼等对预防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肌肉萎缩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血气胸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对48例创伤性血气胸病人根据病情及时采取纠正休克,迅速排除胸腔积血、积气等措施.[结果]48例创伤性血气胸病人经紧急救治、精心护理、稳妥转运全部治愈.[结论]创伤性血气胸伤情复杂、复合伤多、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及时抢救、密切观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对创伤性血气胸病人治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洁  曾群 《护理研究》2004,18(6):1069-1069
我院自1992年5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15例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的病人。创伤性膈疝发病与骨盆骨折巨大暴力造成腹压骤然升高,腹腔脏器穿破膈肌及胸腔负压有关,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往往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导致误诊,甚至危及生命:及时给病人提供有效的急救护理,对病人渡过危险期,稳定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雪娴 《全科护理》2011,9(28):2598-2599
[目的]总结创伤性血气胸病人的急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82例创伤性血气胸病人进行急诊诊断并均进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和开胸探查等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结果]82例创伤性血气胸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创伤性血气胸病人的急诊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遭受意外创伤所产生的以失血为主一系列临床反应。表现为:组织血液严重灌注不足,机体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凝血机能紊乱等。如不及时正确的救治往往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在急诊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截肢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玉燕  谭少屏 《护理研究》2006,20(3):207-208
[目的]了解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引导其进行心理调节,顺利渡过术后康复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8例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创伤性截肢病人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与普通病人有显著差异,且随社会群体不同而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茂辉  胡学捷 《全科护理》2013,11(12):1073-1075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分诊评估单"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分诊护士以病人就诊卡号码尾数单双数将2012年5月—2012年10月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以腹痛为主诉的成年病人(>18岁,除外创伤性原因导致的腹痛)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凭经验进行分诊,实验组使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分诊评估单分诊。比较两组的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结果]使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分诊评估单可以提高急性非创伤性腹痛病人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结论]通过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分诊评估单的制定和临床应用,提高了分诊的准确率,提高了对高危病人的识别率和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3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的3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病人的分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急诊分诊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6.3%(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病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高原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68例高原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68例病人中,1例死亡,其余都治愈,治愈率98.5%。结论 应针对高原创伤性血气胸的病情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强调大流量氧疗和抗休克护理。  相似文献   

11.
梁志群 《全科护理》2013,11(7):633-634
[目的]总结创伤性休克病人行手术治疗的急救护理。[方法]对4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行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急救护理及手术配合。[结果]4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创伤性休克病人行手术治疗的急救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创伤性上肢截肢病人的心理特点,总结对上肢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创伤性上肢截肢病人的术前、术后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18例上肢截肢病人普遍存在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得到缓解。[结论]创伤性上肢截肢病人普遍存在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上肢截肢病人消除心理障碍,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心搏骤停复苏中辅以特殊急救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特殊急救技术在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复苏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创伤性心搏骤停病人进行常规心肺脑复苏的同时 ,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手控式通气与机械通气相结合、体液复苏、急诊开胸心肺复苏、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等特殊急救技术进行救治。结果  2 2例创伤性心搏骤停病人 ,10例复苏成功。结论 对创伤性心搏骤停病人应尽快、尽早、有效地实施心肺脑复苏 ,同时快速综合应用特殊的急救技术有助于常规复苏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对挽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及伤情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急诊手术室护士配合抢救的6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d,痊愈6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5.24%。结论 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势复杂,死亡率高,伤后手术室的有效救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受伤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收治15例病人创伤性膈肌破裂外科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经胸入路2例,胸腹入路4例,经腹入路8例,二次手术1例,术前诊断10例,治愈14例,死亡1例。结论:重视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截瘫,多数由脊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损伤所致。多为突发事件,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病程漫长,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我科自2001年至今共收治22例创伤性截瘫病病人,护理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小艳  刘双艳 《全科护理》2013,11(3):280-281
创伤性窒息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胸部创伤综合征,其发生率占胸部伤的2%~8%。常见的致伤原因有坑道塌方、房屋倒塌和车辆挤压。在胸部损伤中属于较严重的损伤,病理生理改变复杂,如果合并多器官创伤,病情更复杂。若对此病情认识不足而延误诊治、漏诊、误诊,病死率极高。2012年5月我科收治了1例重度创伤性窒息的病人,经过32d的精心护理,病人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发展,腹部创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腹部实质性脏器如肝脏、脾脏损伤较为常见。因肝脏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创伤性肝破裂病情多凶险,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很高,是目前临床上较难处理的急诊之一。本次研究总结创伤性肝破裂病人55例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柳青 《全科护理》2021,19(24):3393-3395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继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98例在本院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期治疗的98例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未出现颅内出血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首次接受CT检查的时间、昏迷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等影响因素的差异,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病人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病人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第1次接受CT检查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PLT)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现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张丽华  叶文琴  李丽  李丽 《护理研究》2013,(26):2914-2915
[目的]构建创伤性脊髓损伤围术期临床路径,以优化医护流程、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确诊为创伤性脊柱骨折(SCI)病人的相关信息,以工业工程的标准化原理为基础,采用作业流程重组法和小组访谈法对以往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围术期住院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制定标准住院天数、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时间,并将该路径进行为期6个月(2011年6月—12月)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以往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14.17d±5.88d)、(4.71±2.50)d、(7.74±3.38)d。本研究设计的创伤性SCI病人围术期临床路径标准的住院天数、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10.9d、4.2d和6.7d。[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围术期临床路径可规范医护流程、缩短创伤性SCI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