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华法林、阿司匹林及复方丹参滴丸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抗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NVAF病人100例,其中华法林组40例,予华法林2.0 mg/d~6.5mg/d;阿司匹林组30例,予75 mgg/~150 mg/d;复方丹参滴丸组30例,予30 g/d,所有病人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2年,以脑卒中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华法林组脑卒中发病率5.0%,阿司匹林组为16.7%,复方丹参滴丸组为23.3%.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小量脑出血,阿司匹林组有5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华法林对NVAF的抗血栓治疗疗效确切,且副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低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25例低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69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O]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组,56例,阿司匹林100mg 1次/d+双嘧达莫100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3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周围动脉栓塞1例,轻微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病例。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66)比5.6%(3/54),P=0.220];出血事件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1%(4/66)比3.7%(2/54),P=0.556]。结论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低危NVAF患者,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简化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0]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次,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06例患者第3天检测INR≤3.0,2例INR>3.0;平均随访2.9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62%,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23%和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化抗凝检测方法是可行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100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6例患者,失访4例,随访男性77例,占58.3%,女性55例。华法林组40例[平均用量为(2.45±0.97mg)],阿司匹林组42例,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70.6±5.9岁,三组患者基本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一年脑梗死未发生率分别为(100.0%、90.5%、90.0%,P=0.129)。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三组一年脑梗死未发生率分别为(100.0%、57.1%、78.3%,P=0.02)。结论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华法林可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林组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瓣膜病伴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9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2 5~ 3 5(中等强度 ,76例 )和INR1 8~ 2 4(低等强度 ,12 1例 )两组 ,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55% ,中等强度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 96%的不良反应为出血 ,低等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为 7% ,中等强度组为 1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两组中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其他不良反应为皮疹及消化道症状。结论 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 8~ 3 5能明显降低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其安全性好。INR1 8~ 2 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2 5~ 3 5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药降低卒中风险的效果优于抗血小板药,但这种益处是否超过老年患者出血增加的风险还不清楚。英国伯明翰大学的Mant等对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相比是否降低老年患者的严重卒中、动脉栓塞或其他颅内出血风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房颤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4 5 %下降到1 4% ,且比阿司匹林更有效〔1〕。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房颤患者未应用华法林,栓塞并发症的降低仍未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应用华法林过程中,存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频繁采血检测抗凝指标影响了患者服药顺应性〔2〕。本文对有血栓栓塞危险的房颤病人应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情况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年4月~2 0 0 2年5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缺血性中风等血栓栓塞危险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华法林与拜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明确NVAF患者抗栓治疗的最佳选择。方法:根据国际指南中关于NVAF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建议,入选120例NVAF患者,随机均分为华法林组(目标INR 2~3)与阿司匹林(100mg/d)组,比较两组脑梗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67%比8.33%,P<0.05)。华法林组7例(11.67%),阿司匹林组6例(10.00%)发生出血,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岀血情况。结论:华法林抗凝效果明显,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脑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华法令、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抗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AF病人95例。其中华法令组32例,华法令1.5mg/d—6.5mg/d;阿司匹林组31例,75mg/d—150mg/d,对照组32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以脑卒中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结果:华法令组脑卒中发病率3.13%,阿司匹林组为16.13%,对照组为25.00%。华法令组有1例出现小量脑出血,阿司匹林组有5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华法令对NVAF的抗血栓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血栓栓塞是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一大并发症,病人往往因此致死、致残.因此,我国每年有数百万病人须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发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慢性房颤病人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慢性房颤病人(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80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 130例老年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被随机抽签分为3组:(1)低强度抗凝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2.0;(2)中等强度抗凝组INR 2.1~2.5;(3)阿司匹林组.观察3组的出血事件情况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低强度抗凝组(35例)无致命性出血及严重出血,轻微出血2例(5.7%);中等强度抗凝组(32例)致命性出血及严重出血各1例(3.1%),轻微出血4例(12.5%);阿司匹林组(63例)致命性出血3例(4.8%),严重出血3例(4.8%),轻微出血7例(11.1%).3组总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5).低强度抗凝组与中等强度抗凝组对肾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 80岁及以上房颤患者中,华法林抗凝INR值维持在1.5~2.0安全性好,对肾功能影响较阿司匹林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different intensity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of warfarin in preventing thromboembolism in octogenaria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 Methods The 1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permanent NVA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low-intensity warfarin group (35 cases,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1.5-2.0), moderate-intensity warfarin group (32 cases, INR 2.1-2.5) and aspirin control group (63 cases). The rate of hemorrhagic events and the effect on renal func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emorrhage was the lowest in low-intensity warfarin group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with slight bleeding in one case. life-threatening bleeding in one case, severe bleeding in one case and slight bleeding in four cases occurred in moderate-intensity warfarin group. Life-threatening bleeding in three cases, severe bleeding in two cases and slight bleeding in six cases occurred in aspiri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eeding incid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χ2=5.13,P<0.05). The low-intensity warfarin group and moderate-intensity warfari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aspirin control group in the effect on renal function (P<0.05). Conclusions It is safe that the dose of warfarin is maintained at low anticoagulation intensity between INR 1.5 and 2.0 in octogenarians with NVAF.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18个中心进行阿司匹林(150~160 mg/d)与调整剂量华法林组随机对照研究中选取患者。华法林初始剂量2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年龄≥75岁者为1.6~2.5),常规门诊随访,分析该组患者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及与抗凝强度的关系。结果共335例患者随机服用华法林,男204例(60.9%),年龄(62.6±10.3)岁,随访2~24个月(中位数19个月)。华法林平均剂量(3.19±0.69)mg。共进行 INR 测定3482人次,其中2378次 INR(占68.3%)维持2.0~3.0。用药期间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0例(2.7%),次要终点事件19例(5.7%)。服用华法林期间总出血发生率为23例(6.9%),其中严重出血5例(1.5%),轻微出血18例(5.4%);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卒中及体循环栓塞)19例(5.4%),其中15例(4.5%)患者发生事件时的 INR<2.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抗凝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年龄>75岁,前者收缩压≥160mm Hg,血肌酐升高,INR>3.0;后者有卒中病史,左室射血分数<0.40%和 INR<2.0。结论中国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 INR 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但应避免 INR>3.0,以最大限度减少出血并发症,尤其应严密监测高龄、合并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5 mg起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NVAF老年患者91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5 mg/d或3 mg/d起始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4、5、8天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服药剂量,至INR稳定。结果 5 mg/d起始治疗第3、4、5、8天INR的达标率分别为3.9%、29.4%、43.1%和72.5%,INR达稳定时间为(9.8±2.3)d,与3 mg/d组0%、5%、22.5%、50%[(12.5±2.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 mg/d起始,连续4 d的华法林起始治疗方案能使INR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稳定,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华东医院心内科≥80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情况,了解用药现状。方法调查≥80岁非瓣膜病房颤患者84例,对其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非瓣膜性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孤立性房颤及扩张型心肌病为主。84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6例(7.1%),应用阿司匹林者56例(66.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7例(8.3%),未应用抗血栓药物15例(17.9%)。结论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房山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北京市房山区65岁以上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70例持久性NVAF患者抗凝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阿司匹林组(471例)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组(36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伴随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结果:入选病例共937例,有效病例870例,失访67例(7.1%)。随访时间(19.2±2.1)个月。华法林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和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降低62%(1.06%:6.52%,P=0.04)。华法林组的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下降68%(0.42%:4.76%,P=0.04);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0.42%:3.00%,P=0.02)。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2.97%:13.03%,P=0.04)。华法林组出血率较阿司匹林组显著减少(1.69%:12.02%,P=0.04)。结论:对于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的剂量,可以较阿司匹林更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在重度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抗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89例重度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AF患者,依据患者CHADS2评分及HAS-BLED评分情况给予不同的抗栓药物,分为两组:研究组(n=43),应用华法林治疗;对照组(n=46),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事件(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栓塞)和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系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4.65%vs.15.22%、11.63%vs.21.74%、2.33%vs.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出血性事件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系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3%vs.2.17%、9.30%vs.10.86%、9.30%vs.8.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猝死率分别为:6.98%vs.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CHADS2评分及HAS-BLED评分情况进行选择,华法林能降低重度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AF患者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及华法林治疗后大出血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134例,记录基线特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门诊或电话随访血栓栓塞、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年龄(73.8±7.8)...  相似文献   

18.
华法林对中国人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3  
Sun YH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58-26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抗栓治疗 ,初步探讨中国人华法林国际标准化率 (INR)的合理范围。方法 调查 4 35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INR监测情况 ,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 华法林疗程时间中位数 7个月 ,平均剂量为(2 77± 0 83)mg。共发生出血事件 31例 (7 11% ) ,其中严重出血 5例 ,轻微出血 2 6例。发生出血患者年龄略高于对照组 [(6 5 1± 10 0 )岁与 (6 2 0± 12 2岁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5 9) ;出血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 ,合并心力衰竭较多 (P =0 0 5 )。多因素分析中INR≥ 3为预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3 74 )。血栓栓塞事件 37(17 4 7% )例 ,发生缺血性卒中或栓塞的危险随INR下降明显增加。结论 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应避免低于 1 5或高于 3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CHADS2评分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探讨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分组,抗凝周期均大于6个月,其中40例评分〈2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组),评分≥2的患者中25例口服阿司匹林(2组)抗凝,17例口服华法林抗栓,分别随访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1组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例,口服华法林治疗组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例胃出血。结论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后,1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而2组抗凝治疗较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不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