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期痴呆证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老年期痴呆证候研究中存在的命名、分型、诊断等不规范现象,探讨可行的研究思路。证候命名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证候名称中所包含的要素不一致和普遍存在"异字(词)同义"现象。证候分型不规范表现为分型数量及内容大相径庭,病机认识各有千秋。证候诊断不规范主要表现为相同证候名称下的症状内容和排序不一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分期分证"、"病证结合"的原则是解决证候命名混乱、实现老年期痴呆证候分型化规范、促使证候诊断标准达到统一的可行途径。此外,现代医学所认识到的许多疾病的特异性症状也可纳入到中医证候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00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四诊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评定。结果老年期抑郁症证候要素以血虚、气郁和气虚为主。证候要素组合以3证组合最常见,3证组合中以血虚、气郁和气虚组合情况最多。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兼有髓亏,实证以气郁、血瘀为主,辨证病位在肝、脾、肾最为常见;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郁肾虚多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频率描述分析,结果发现肾虚髓亏、肝肾阴虚、痰蒙清窍、瘀阻清窍、心肝火旺、心脾两虚、气虚血瘀等7种证型为血管性痴呆的最基本证型,其中肾虚髓亏出现频率最高,贯穿整个血管性痴呆病程或者与其他证型兼并存在。本病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单纯实证较少见,在病位因素中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脑窍、脾、心;病性因素中以气虚、阴虚、髓亏为主;病因证素中以痰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4.
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型的脏腑传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老年期痴呆(SD)是发生在老年期的、大脑获得性高级功能全面损伤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性疾病,突出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和智能障碍。SD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型痴呆,它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1~12,16~25]。从1980年起的20年中随机抽取5个1年,在此阶段所有SD临床证型的文献中随机抽取出1/4的具体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两阶段抽样),发现中医临床证型命名繁杂多样。现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线索探讨SD脏腑归属的疾病机制和证型演进的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肾虚精亏证大鼠模型与痰浊阻窍大鼠模型Tau蛋白在脯氨酸富集区磷酸化位点的情况,分析磷酸化的特异性。方法:采用隔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切断术,随后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病大鼠模型;随后在疾病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房劳水劳刺激和投喂高脂乳剂的刺激,建立相应的病证结合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最后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在脯氨酸富集区Thr181、Thr205、Thr231、Ser262磷酸化位点的异常磷酸化状况。结果:在Tau蛋白脯氨酸富集区,与老年期疾呆组相比,病证结合痰浊阻窍证组主要在205和231位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病证结合肾虚精亏证组主要在181,205,231位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结论:老年期痴呆各典型证候在Tau蛋白脯氨酸富集区的磷酸化位点上有特异性,揭示了"同病异证"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3个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典型证候模型的大鼠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情况,分析总结其磷酸化的特异性。方法间隔1周结扎并剪断左、右颈总动脉,之后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病大鼠模型,最后在疾病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房劳水劳刺激、投喂高脂饲乳和低温环境刺激,建立3种病证结合(肾虚精亏证、痰浊阻窍证和寒凝血瘀证)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通过测定血脂、血流变、血清睾酮水平检查验证各组模型是否成功。随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Tau各磷酸化位点在各证候模型中的不同。结果在Tau蛋白脯氨酸富集区,与病理组相比,痰浊阻窍证组主要在205和231位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肾虚精亏证组主要在181、205、231位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寒凝血瘀证组磷酸化水平增强主要发生在205、231、262位;在C末端区域,与病理组相比,痰浊阻窍证组在404位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肾虚精亏证组在396和404位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寒凝血瘀证组两者的升高幅度最高。结论老年期痴呆各典型证候在Tau蛋白磷酸化位点上有特异性,揭示了同病异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吉林市关爱医院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法,对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吉林市关爱医院感染途径主要为经血感染;临床症状及体征以例数排列乏力、心悸、易感冒、皮肤瘙痒、疼痛为前5位;临床症状及体征以积分排列乏力、疼痛、腿脚麻木、心悸、气短为前5位;无症状期以气血两亏为最多见,艾滋病期前3位证候分别是气虚血瘀、邪毒壅滞,气阴两虚、肺肾不足,脾肾亏虚、湿邪阻滞。结论气血两亏、气虚血瘀,邪毒壅滞为最常见的两个证候,在治疗上以益气补血,化瘀解毒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HIV/AIDS患者274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到目前为止,国际上通用的鸡尾酒疗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但其价格昂贵,且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改善艾滋病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防治艾滋病的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总结其分布规律,了解中医证候与透析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透析时间的患者共90例,通过制订系统调查问卷结合专家评价的方式,对入选患者进行证候调查及辨证分型。结果病机表现为虚实夹杂,脾肾气虚、阳虚兼湿浊、脾肾阳虚兼血瘀多见。初期多见脾肾气虚,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脾肾阳虚呈增长趋势。实证证型最初以湿热或湿浊多见,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血透时间<3年,以湿热或湿浊为主,血瘀证较少;血透时间>3年,湿热或湿浊明显减少,血瘀证患者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4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应注重脾肾的固护,治疗中应注重补气健脾,温阳补肾,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病602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原发性高血压病作为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患病率有日渐增加的趋势。胡永华等 [1]研究表明 ,城乡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 35岁以上 ,成年人中达 35 %以上。当前多采用西药治疗 ,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中医中药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防止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冠心病、肾衰等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本调查通过了解城乡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中西医结合用药奠定基础。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来源城市社区 ,随机抽取了杭州市潮鸣街道的小天竺社区 ,农村社区选自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3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都可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辨证施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评分及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HDS评分为(24.12±4.25)分、(26.44±5.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9±2.25)分、(25.35±4.46)分,ADL评分为(27.05±7.9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3±8.6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老年痴呆,能起到标本标兼治,扶正祛邪之功效,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756例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按早期(起病时)、中期(病程为7~ 30 d)、后期(病程>30 d)不同病程阶段用频数法统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运用层次聚类法对常见症状(出现率>5.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其证候规律。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756例)症状以发热(52.25%, 395例)、咳嗽(43.25%,327例)、乏力(27.25%,206例)、胸闷(26.72%,202例)、气喘(17.59%,133例)及咯痰(5.03%,38例)最为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除咯痰外的5个症状聚为一类,提示该阶段湿遏肺卫的病机。COVID-19患者中期(383例)症状以苔腻(64.49%,247例)、苔黄(43.86%,168例)、苔厚(40.21%,154例)、咳嗽(34.73%,133例)、舌红(32.38%,124例)、大便不畅(25.85%,99例)、气喘(25.33%,97例)、乏力(25.07%,96例)、纳差(23.76%,91例)、口苦(14.36%,55例)、苔燥(12.01%,46例)、舌紫(12.01%,46例)、虚汗(11.49%,44例)、便秘(10.18%,39例)、白痰(8.62%,33例)、失眠(7.31%,28例)、恶心(7.05%,27例)、腹泻(6.79%,26例)和黄痰(6.27%,24例)为最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9个变量聚为3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湿阻肺脾、湿热内蕴和湿热化燥的病机。COVID-19患者后期(373例)症状以苔腻(50.94%,190例)、乏力(39.41%,147例)、咳嗽(37.80%,141例)、舌红(33.78%,126例)、气喘(32.17%,120例)、虚汗(23.86%,89例)、口干(22.79%,85例)、纳差(20.11%,75例)、大便不畅(19.30%,72例)、口苦(15.01%,56例)、白痰(10.72%,40例)、心悸(8.31%,31例)和苔少(8.04%,30例)为常见症状,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3个变量聚为2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气阴两虚兼余湿未清和肺脾气虚兼余湿未清的病机。结论 COVID-19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呈现由表入里、由湿化热、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变化,症状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认识4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患者的病史、中医证候及诊疗过程资料,分析不同分型患者证候演变及转归。结果 46例患者中疫毒袭肺证(普通型)27例,湿毒郁肺证(普通型)13例,疫毒闭肺证(重型)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药治疗,中成药26例,中药汤剂20例。早期(0~3 d)症状相对较少,但已表现出特征性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或白腻的特点,进展期(4~14 d)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发热(89.13%)、咳嗽咳痰(71.40%)、口干口渴(68.60%)、乏力(60%)、咽干或咽痛(57.10%)、纳呆(54.30%),重症患者舌腻而干或少苔。恢复期(>15 d)多数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咳痰(72.20%)、口干口渴(66.70%)、汗出(50%)仍较突出,舌苔由厚转薄,苔腻的程度有所改善、苔色由黄逐渐转白,舌象改变较为缓慢。普通型与重型的中位病程分别为16.5 d(14~26 d)和25 d(21~27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3.24±4.36)d、(19.73±2.33)d。病毒核酸中位转阴时间分别为11.41 d(4~22 d)、14.5 d(9~24 d),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病灶开始吸收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 d(5~19 d)、15.5 d(8~21 d)。结论 本病湿热证候突出,病程长,对中医不同证型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我研究所用中药方剂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 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 ,所有病人均在治疗 1个疗程后 2周复查以比较疗效 ,并比较痊愈 3mon后的复发率。结果 :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治疗 1个疗程后治愈率分别为 92 .96 %与 92 .31% ,痊愈 3mon后的复发率分别为8.4 5 %与 7.6 9% ,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中药方剂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和饮食情况,分析素食与高血压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35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应用食物频率法调查饮食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别高血压中医证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素食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素食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80%及以上者)187例,其中低强度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80%-90%者)120例,高强度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90%及以上者)67例;痰湿壅盛型142例(39.89%),肝火亢盛型101例(28.37%),阴阳两虚型80例(22.47%);素食强度是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相关因素(P<0.05),其OR值分别为13.259、0.237、0.591.[结论]素食与高血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有相关性,适当增加素食比例能降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1994—2009年有关老年性痴呆的现代文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收集到合格文献42篇.老年性痴呆常见证型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痰浊阻窍、髓海不足.共提取证素11个,以痰、气虚、血瘀多见,累计构成比为54.3%,...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学角度探析老年期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期痴呆是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由多种神经系统变性或缺血过程而引起,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的一种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呈现越来越多的发病趋势。文章用中医学理论从脏腑、病理、气机、情志、虚实、阴阳等多角度探析老年期痴呆的病因病机,并分析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以求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更好的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为本虚标实,湿浊证为其最常见的邪实证型。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之邪下注蓄积于肾脏。针对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化湿泄浊等中医治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辨证治疗肾脏病湿浊证延缓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控制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和多奈哌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变化情况,并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HDS、MMSE评分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DS、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HDS、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