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组及护肝片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用2-乙酰氨基芴(2-AAF)灌胃7 d后,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40 mg/kg灌胃给药,护肝片组给予900 mg/kg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3~+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CD3~+、CD8~+、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调节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促进CD4~+CD25~+T淋巴细胞的升高,从而维持免疫耐受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玫瑰花结法检测68例尖锐湿疣患者在乌苯美司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乌苯美司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乌苯美司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27-29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18年1~12月我科收治的39例IM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观察CD4~+、CD8~+淋巴细胞的表达数量和百分比,并对结果进行比较。IM组又分为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1)IM组患儿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功能异常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预后判断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养阴祛风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痹颗粒组、实验组。造模后第7天起分别予痹颗粒1.88 g/(kg·d),实验方29 g/(kg·d),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 mL/(只·d),连续灌胃3周。腹主动脉取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结果:实验组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CD4+淋巴细胞水平降低,CD8+淋巴细胞水平升高,CD4+/CD8+的比值降低。实验组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NF-α、IL-1β水平降低。结论:清热凉血、养阴祛风法能调节T淋巴细胞紊乱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免疫功能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抗病毒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转归及变异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20例HBV携带者(无症状携带组)、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HBV不同感染状况者T细胞亚群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HBV-DNA水平和拉米夫定相关变异(YMDD).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症状携带组和慢性乙肝组的CD+3、CD+4 T细胞的百分比和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无症状携带者的CD+8 T细胞计数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CD+8 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组CD+4 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3、CD+4、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VB感染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相关性(P>0.05).(3)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小于检测低限组的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治疗12个月后转归及无转归组,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12个月后无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拉米夫定相关变异型和野生型HBV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HBV感染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的预测指标;T细胞亚群计数较百分比更能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芪苑益肾颗粒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4 d制造肾病大鼠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蒸馏水,而阳性对照(醋酸泼尼松片5 mg/kg)、芪苑益肾颗粒低(1.5 g/kg)、中(3.0 g/kg)、高剂量(6.0 g/kg)分别给药,连续灌胃21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结果 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芪苑益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组(P<0.05);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低、中剂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CD4/CD8显著升高(P<0.01),而CD8+显著降低(P<0.05)。结论 芪苑益肾颗粒可能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环孢素A大鼠免疫功能是否有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模型组(M组,n=8)、百令组(T组,n=8)。第十二周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B细胞(CD45RA+)及NK细胞(CD161a+)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gG,IgM含量。结果 M组及T组的CD4+、CD8+T细胞及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C组(P<0.05),T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M组(P<0.05)。与C组比较,M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M组比较,T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百令胶囊对环孢A肾病大鼠免疫失调及低下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苑益肾颗粒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4 d制造肾病大鼠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蒸馏水,而阳性对照(醋酸泼尼松片5 mg/kg)、芪苑益肾颗粒低(1.5 g/kg)、中(3.0 g/kg)、高剂量(6.0 g/kg)分别给药,连续灌胃21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结果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芪苑益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组(P<0.05);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低、中剂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CD4/CD8显著升高(P<0.01),而CD8+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苑益肾颗粒可能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抑郁症状及与机体细胞免疫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1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抑郁障碍量化评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部分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比较不孕症伴抑郁组与不孕症非抑郁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女性不孕症伴抑郁者SDS评分高于不孕非抑郁者和全国常模者(P<0.05);不孕症非抑郁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和不孕非抑郁组相比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下降,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人群中抑郁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女性不孕伴发抑郁者可降低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9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及门诊体检正常人150(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较对照组下降,CD8+细胞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肺癌、胃癌、肝癌、恶性淋巴瘤、结直肠癌、乳腺癌患者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均较对照组下降,CD8+细胞较对照组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免疫抑制情况,对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助于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为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湘A1号、2号对免疫缺陷模型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防治艾滋病的机制,探讨湘A1号、2号对免疫缺陷模型小鼠的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经腹腔注射环孢菌素A建立以CD4+T细胞数目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试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湘A1号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湘A2号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次0.7ml/只,2次/d,连续给药1周,最后一次给药后禁水、禁食8h,取标本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湘A1号中、高剂量能显著上调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P<0.01或P<0.05),低、中、高剂量组能下调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P<0.01或P<0.05),调整CD4+/CD8+T细胞比值(P<0.01或0.05);湘A2号中、高剂量组能显著上调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P<0.01),下调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P<0.01或P<0.05),调整CD4+/CD8+T细胞比值(P<0.01或0.05),其中中剂量组对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的下调作用和对CD4+/CD8+T细胞比值调整作用的效果优于对照药物. 结论:湘A1号、2号能调节环孢菌素A所致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CD4+、CD8+ 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和CD4+ /CD8+T细胞比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Medline(检索平台PubMed)、Embase(检索平台Ovild)、Central(检索平台Ovil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所有关于CHB患者外周血TC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人群(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HBV-DNA定量高拷贝组与HBV-DNA定量低拷贝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可导致人体外周血TC细胞亚群的改变,其变化与HBV-DNA含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8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卫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分证组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的改变可能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气-营3个不同阶段传变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 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可能和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8例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活性.结果 各临床类型乙肝患者NK细胞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GD3+、CD4+,CD8+均下降,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CD3+、CD8+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检测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PV亚临床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41例HPV亚临床感染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进行比较。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CD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与对照组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提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PV亚临床感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李健  邹文娟  梅小平 《重庆医学》2013,42(18):2090-209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符合条件的CSHB、慢性乙型肝炎(CHB)、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生化、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后,根据病情变化将CSHB分为好转组和无好转组。对治疗前、后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CD3、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CSHB组与CHB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HB无好转组CD3、CD4+T细胞、CD8+T细胞进一步下降、CD4+/CD8+比值上升,好转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上升,CD8+T细胞下降。CD3、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无好转组与好转组、CHB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对CSHB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荷瘤SD大鼠经冷冻消融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其外周血sIL-2R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荷瘤大鼠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建立SD大鼠W-256肿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40只试验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冷冻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治疗前,治疗后l、3、5周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外周血sIL-2R含量变化.结果 荷瘤大鼠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冷冻治疗组大鼠的(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有明显回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细胞和外周血sIL-2R含量则明显下降,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3周(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同期手术治疗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荷瘤大鼠免疫功能低下,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汪俭  许喆  程邦宁 《安徽医学》2012,33(3):280-281
目的研究ITP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5例ITP患儿和24例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变化。结果 ITP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K细胞和B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异常,未发现NK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