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79条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中芍药的阐发多以白芍论之,通过分析这种观点的原因,结合《伤寒论》中的其他条文,认为此处芍药应以赤芍为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寒论》关于太阳中风兼证的治疗。方法: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第14条、第15条、第18条、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第43条及第62条,并参成无己的注释,进行分析。结果:①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读作qing jīji),是邪阻经脉和汗多伤津,筋脉失养共同导致的结果,故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表养津,舒缓筋脉。②如果人体阳气不足,津液过盛,筋脉受到浸滋,柔韧过度,弹性不足,就会出现瘫软乏力,湿气盛的病人即会如此,和动物皮筋浸泡后失去弹性一个道理。如果阳气过盛,阴津匮乏,则筋脉失于濡润,刚性有余,柔韧不足,就会出现拘急痉挛,就像动物皮筋风干太过有如干柴一般缩紧坚硬。③漏汗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是纠正气津损伤的原因,加用附子是弥补汗出过多的结果,前者是"急则治其标",后者是"缓则治其本"。④桂枝去芍药汤证是手少阴心阳受损,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是手、足少阴心、肾阳气均受损伤。⑤"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并非是太阳中风兼证,而是喘家罹患太阳中风的治疗措施。结论:《伤寒论》关于太阳中风兼证治疗的条文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4.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普遍认为前者偏于表阳虚,后者则是表里阳虚。而从方药的比较可知,桂枝附子汤中含有姜草枣,兼顾脾胃营卫的生化,如桂枝汤之意属"表中之里";甘草附子汤中则不用姜枣,且见"骨节疼痛",如麻黄汤之意属"表中之表"。再以风湿三方与《金匮要略》多条经文比较,可知仲景风湿三方应属历节病范畴,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表郁比甘草附子汤更重。  相似文献   

5.
针对五版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方证分类体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阳明病篇179条与栀子豉汤,猪苓汤证;太阴病篇276条与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证;少阴病篇301、302条与吴茱萸汤、四逆散证;厥阴病篇的本证分类等。  相似文献   

6.
桂枝体质简介及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病机证候思路的体质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基于方证药证思路的体质研究则是另外一种较为独特的研究模式,两者可以相互借鉴。桂枝体质即是后者之典范。桂枝体质是指平常容易出现桂枝汤所主治症状体征的一种体质类型,是对《伤寒论》中"病形象桂枝""病如桂枝证"等以药名证、以方名证的延伸。临床观察发现,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桂枝体质较为常见,在治疗上则应相应运用桂枝汤(或桂枝类方)作为底方小剂量长期服用以改善体质。  相似文献   

7.
论芍药之酸敛与苦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芍药是否“酸敛止汗”的问题,从桂枝汤证“营弱卫强”的病理及桂枝汤中桂枝调卫、芍药和营的药理进行了辨析,并引证《神农本草经》论芍药之苦泄及《伤寒论》33方芍药之运用,得出结论:芍药非酸而苦、非收而泄,并无敛阴止汗之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虎汤类证未必大汗”及“桂枝汤去桂缘于阴虚”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16条、第26条、第28条入手对白虎汤类证和桂枝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大汗出”不是白虎汤证的必备症状,更不是白虎加参汤证的常规症状.身大热与大汗出同时共存于一个患者身上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大汗出的同时散发体表热量,体温自然就不会太高;若体温很高的时候会蒸发大量的体表水分,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大汗淋漓,所以说白虎汤证大汗出和身大热同时出现的说法是错误的.②桂枝汤中的主药桂枝有“和阳”的功能,而芍药具有“滋阴”的功能.因此,仲景在桂枝汤加减法应用中,既有桂枝汤减芍药,又有桂枝汤加芍药;既有桂枝汤加桂枝,就应该有桂枝汤减桂枝.这种将桂枝和阳、芍药滋阴功能相互对用的规律,符合临床上疾病变化的客观实际.所以桂枝汤化裁就有苓桂术甘汤和苓芍术甘汤,以对应临床所见的脾阳虚水湿停滞和脾阴虚水湿停滞;还有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以对应临床上的阳虚和阴虚,否则就违背了临床实践中阴阳兼顾的治疗特点.结论:白虎汤类证及桂枝汤证若失治误治则变证百出,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则可取效.  相似文献   

9.
<正> 桂枝加大黄汤是《伤寒论·太阴篇》中的一张方子。该方是由桂枝汤原方倍芍药,再加少量大黄(原方为二两,约合现代6克)而成,用以主治太阳病误下后,所出现的“太阴大实痛”之证。关于“太阴大实痛”一证,历代不少注家都认为是“阳邪初陷太阴”,胃肠中有宿食、粪便所致。因此,也就把该方看成了是表里两解的方剂。近阅李克绍编著的《伤寒解惑论》一书,其中对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者根据原文和该方的证治,分析了“太阴大实痛”并不同于“阳明病胃家实”,  相似文献   

10.
张丽莉 《健康之路》2016,(4):224-225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桂枝与芍药等量相配,收散相得,解肌发表而不致营阴外泄,调和营卫。生姜、大枣益脾和胃。甘草甘平用以调和中气。证乃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吴谦等《医宗金鉴》"凡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桂枝汤主之。"桂枝汤可用于感冒、痛经、颈椎病、肩周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妊娠呕吐、病后及产后低热等,证属营卫不和者。后世徐彬《金匮要略论注》曰"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正如柯琴所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伤寒论附翼》)笔者从桂枝汤加减变化应用于临床生益于此较多,现将自己一点理论学习与临床心得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厘清对《伤寒论》第174条条文的认识,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桂枝附子汤证有"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的症状,其证处于太阴阶段;结合相关条文提出该方亦可治黄疸,并分析"大便硬、小便自利"的含义。进一步探析条文方药,阐述治病求本的理念及"不呕不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津两虚证的误治与救治机理。方法:对《伤寒论》第29条、第30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伤寒论》的大多方剂是对汉代以前经方的收集和加减应用,所以说"群方之祖"的说法不够恰切;②桂枝汤就是六神方中的小阳旦汤,桂枝汤证也就是小阳旦汤证;③原文第29条、第30条误治之前是气津两虚证,用桂枝汤加附子误治后出现的厥逆、挛急、谵语为阴阳不相顺接兼有内热证,并非阴阳两虚,而与厥阴病类似,当属厥阴病之轻者;④甘草干姜汤和芍药甘草汤是一对调理阴阳为主的方剂,是针对厥逆、挛急两个症状而设,如同调胃承气汤针对谵语一样;⑤《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口述和日常诊疗记录,经过别人记录、整理,编纂而成。结论:气津两虚证在治疗时要分步实施,调理阴阳,归复原位。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之经典方,主治”啬啬恶寒,淅淅恶风”之太阳中风证。笔者用其加味治疗产后体虚中风,效果极佳,现报道如下。基本方(桂枝汤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随证加味:血虚加当归,气虚加人参和(或)黄芪。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源于仲景《伤寒论》,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用 ,用治伤寒太阳表虚证。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所组成。方中桂枝辛甘性温 ,具有解肌发表、温经通阳的作用 ,以散肌表之风寒、温固卫分为君药 ;芍药酸苦微寒 ,敛阴和营 ,通调血脉 ,以补营阴为臣药 ,君臣相配 ,散中有收 ,开合相宜 ,相须为用。桂枝治卫、芍药治营 ,共同具有调和营卫功用。生姜辛温发散 ,助桂枝解表 ,并有和胃止呕之功 ;大枣甘平滋脾生津 ,助芍药和营 ,姜枣相伍为补脾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 ,与大枣相配有益气和中、安内攘外之功 …  相似文献   

15.
桂枝的配伍,《伤寒论》中有不少。如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构成桂枝汤的两味主药,后世应用甚广。《本经疏证》曰:“其功最大,旋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又如配伍甘草,辛甘化阳,以温复心阳;配伍麻黄发汗解表;配伍茯苓温化水饮。另外,如《施今墨对药》中所提及的配伍苍术,配伍牡丹皮等。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是仲景的名方剂,出于《伤寒论》第12条。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功效为祛风解肌、调和营卫,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7.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原文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是由桂枝汤加葛根,用于桂枝汤证兼有项背几几者而设。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对《伤寒论》太阳病篇的有关问题提出讨论。认为太阳病的兼证必须以太阳病为主,所兼之证当为次;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子汤证,小青龙汤证等皆不属太阳病之兼证,其中除小青龙汤证当避饮证兼表外,余皆当属变证之列,至于变证,不应拘于误治,要在辨其寒热虚实,桂枝去桂加苓白术汤证不应列入变证之中,当避太阳病的类似证,其病机是水停阳郁,而非虚兼有水气。  相似文献   

19.
风寒邪气侵袭人体致病后,因寒为阴邪,必然导致阳气损伤,因此治疗时要兼顾扶阳。选取《伤寒论》中第35条麻黄汤证、第12条桂枝汤证、第163条桂枝人参汤证、第301条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第92条四逆汤证五个汤证探讨风寒束表治疗时的扶阳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方在风湿病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结果通过分析治疗风湿病的经方,总结出治疗风湿病的经验:(1)按方证相应使用,有柴胡桂枝汤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防己黄芪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白虎桂枝汤证等;(2)合方使用,有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等;(3)按照病机和表现使用,有乌头汤、乌头桂枝汤、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