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上的高发证型,现有的动物模型为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建立的CCl4(四氯化碳)急性、慢性损伤肝郁脾虚模型,与本证的自然发病机理、致病因素都相法甚远。为此,建立一种与自然疾病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势在必行,作者经悉心研究及摸索建立了以慢性夹尾激怒加高浓度大黄灌胃的一种更符合自然发病之动物模型,为多角度试验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肝郁脾虚证实验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肝郁脾虚证病人进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尿木糖排泄率测定并与健康人、单纯肝气郁结证、单纯脾气虚证病人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建立肝郁脾虚证辨证客观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肝郁脾虚证组血浆NE(1309.12±347.58)、E(452.94±77.94)及尿木糖排泄率(15.24±2.88)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NE1963.67±280.04、E802.89±33.72、尿木糖排泄率25.75±2.06),并与单纯肝气郁结组测定值(NE1807±131.2、E623.5±39.87、尿木糖排泄率24.85±2.14)及单纯脾气虚证组测定值(NE1081.80±448.83、E377.88±49.30、尿木糖排泄率14.48±1.69)有明显差异。血浆NE、E及尿木糖排泄率测定,可考虑作为肝郁脾虚证的辅助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者疲劳状况、体质体能状态及两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指标疲劳评定量表FSAS及客观指标GMCS-2型体质检测仪等,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基本体质体能及认知功能(简单反应时)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受试者的FSAS中躯体疲劳分别与体重、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和疲劳程度总分分别与肺活量、台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别与肺活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因子均与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人群的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者疲劳状况、体质体能状态及两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指标疲劳评定量表FSAS及客观指标GMCS-2型体质检测仪等,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基本体质体能及认知功能(简单反应时)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受试者的FSAS中躯体疲劳分别与体重、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和疲劳程度总分分别与肺活量、台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别与肺活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因子均与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人群的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单纯脾气虚证与肝郁脾虚证内在差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单纯脾气虚证与肝郁脾虚证两者间的内在差异。通过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和小肠对木糖吸收功能 ,发现 2组病人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小肠吸收木糖的功能均异常 ,且 2组的上述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以上结果提示血浆中茶酚胺的水平及木糖吸收试验的异常可作为单纯脾气虚证与肝郁脾虚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两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治疗组84例接受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治疗,汤剂1剂/d;对照组40例接受LAM治疗,100mg1次/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ALT复常率方面,中药治疗组、LAM对照组的ALT复常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DNA阴转率方面,中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与LAM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中药治疗组的DNA阴转率为81.3%,与LAM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治疗组患者出现4例HBsAg阴转(其中1例出现血清学转换),而LAM对照组无HBsAg阴转的病例出现。中药治疗组的证候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LAM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在促使HB—sAg阴转/血清学转换、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恢复肝功能、促进HBV DNA阴转、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上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肝郁脾虚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肝纤维化提供研究平台。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附加夹尾刺激、饥饱失常等制备肝郁脾虚证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根据症状表现记分判断证候的符合率,检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确定瘀血程度;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肝损害状况和纤维化程度;用疏肝健脾活血方加味四逆散进行反证性治疗。结果肝郁脾虚证大鼠证候表现的符合率达82.5%;各组大鼠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组大鼠证候表现、瘀血指标、肝组织损害及纤维化程度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四氯化碳注射附加夹尾刺激、饥饱失常等中医因素可制备出符合率高而典型的肝郁脾虚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加味四逆散反证性治疗有;明显疗效,提示证候模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以疏肝健脾法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结合抗抑郁西药氟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及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胶囊,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2、4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减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减分疗效均不断提高,并以治疗组的前后变化为明显,两组在治疗后第2、4周时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有显着差异,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中药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组在加用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后,能够更有效的改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所伴发的消化系统症状,从而能够更好的改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从肝郁脾虚证论治心悸受到很多医家重视,但其中病机仍未阐明清楚。本文以“肝郁脾虚”为引线,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涉及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相关病证,旨在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文献研究发现古代医家重视肝郁、脾虚对心悸发病的影响,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涉及脏腑相合、七情、病理产物等多个环节,治法区分益气补血、疏肝解郁、化饮祛痰、安神定志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HBeAg和 HBV DNA阳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 ALT和 AST在正常范围,伴有不同程度症状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者作为治疗对象,以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后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观察停药后3个月以评估疗效的持久性。共入组患者348例,其中161例纳入对照组,187例纳入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168例,总有效率80.3%(135/168),HBeAg转阴6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4例;停药观察3个月157例,总有效率80.9%(127/157),HBeAg转阴4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1例,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型 HBeAg阳性慢性 HBV携带者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眠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辅以安眠贴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2.6)分、(79.2±10.2)%、(62.5±5.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7±2.4)分、(67.5±10.3)%、(51.2±4.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60.0%)和治疗总有效率(90.0%)均高于对照组(30.0%、77.5%),复发率(10.0%)低于对照组(2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安眠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阿魏酸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方法研究中医证本质,探讨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体内阿魏酸(ferulicacid,FA)的PK特征。方法:选择21例健康自愿者、20例肝郁脾虚证患者、22例脾气虚证患者和19例胃实热证患者,予以口服自拟加味逍遥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血清FA的PK参数。结果:与健康自愿者比较,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均下降,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升高;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下降;胃实热证患者的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气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速度加快,分布和排泄减慢;肝郁脾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分布和排泄均减慢;胃实热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和排泄加快。提示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PK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中医理念探讨肝郁气滞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对护理的启示。[方法] 按纳入标准筛选抑郁症患者共296例, 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症中医常见证型症状表, 对老年抑郁患者性别、有无配偶、发病季节等方面进行交互效应的检验。[结果] 肝郁气滞型最多, 春季发病人数最多, 女性多于男性, 有配偶老年抑郁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均低于无配偶的老年患者, 躯体性障碍在冬季比春秋季严重。[结论] 结合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对老年抑郁症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选取符合轻、中度抑郁症及中医肝郁脾虚型证候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疏肝健脾法(口服逍遥散)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西汀胶囊,疗程均为6周。结果①按中医疗效指数评估临床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按HAM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③治疗组在食欲下降、腹胀、入睡难、口干口苦及多梦等症状的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④应用逍遥散治疗,未见到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按HAM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②按中医疗效指数评估临床疗效,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较好疗效,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