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赵建军教授从肝脾论治小儿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军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或喂养不当,或情志不遂,或母腹内受惊等因素皆可导致本病发生,肝失所养则内动生风,脾失健运则生湿生痰,肝气郁结则加重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小儿癫痫属于难治性癫痫,风、火、痰、惊等因素均可导致癫痫发病,其中痰邪、风邪最易致病。治疗时,主张早期即给予中药治疗,同时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舒肝解郁、定惊镇痫之法,既重视定惊镇痫以治标,又不忘舒肝健脾以治本。临证时,风痰火邪易合而为病,故在治疗上要熄风豁痰联合运用;小儿癫痫病久入络,故治疗时擅选用虫类药为主药,如全蝎、蜈蚣、僵蚕等。  相似文献   

2.
赵建军教授疏肝解郁法治疗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建军教授认为,情志因素应是失眠首先考虑的主要病因,肝为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从心肝调治失眠,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使脏腑阴阳归于平衡.并自拟解郁安神方,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临证常随证加减,使心神得养,肝脾肾得调,失眠改善.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4.
癫痫属中医“痫证”范畴,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性疾患,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导师马融教授从事小儿癫痫病治疗数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疗时思路灵活,效果显著,兹择取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介绍同病异治思想起源及应用,并通过三则验案来总结分析王邦才教授运用同病异治思想治疗四肢冰凉经验。  相似文献   

6.
病例一 患者,曾某,男,37岁,农民。因胃部不适数月,经某院钡餐诊断为“胃下垂”。服西药月余而无效。于1982年1月16日就诊。证见脘腹胀满,下坠、嗳气,纳呆,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辨证:病属脾虚气滞升降失调。拟加味提升理气汤治之。药用:党参30克,炙升麻20克,小茴香15克,北黄芪60克,枳实18克,陈皮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即愈。追访至今未犯。 病例二: 彭某,女,23岁,农民。因生产时用力过度,致使子宫脱垂,已半年不收。于1982年4月12日就诊。给妇科检查为Ⅱ度子宫脱垂。诉小腹微胀。辨证:系产程过长,中气大耗所致。药用:党参30克,炙升麻20克,小茴香15克,北黄芪60克,枳壳15克,陈皮10克,益智仁15克。每日一剂,水煎,3次分服。嘱忌食生冷辛辣之品。药尽14剂,宫体全收。为巩固疗效,守原方再进10剂。  相似文献   

7.
异病同治举隅王小平武威地区中医医院清瘟败毒饮,是余师《疫疹一得》上的方剂。由犀角地黄汤、白虎汤、黄连解毒汤三方结合加减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之功。笔者稍事加减,用以治疗鼻衄、血崩、恶疮、重症药物过敏性皮炎、甚为有效。现各举一例如下。1.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
徐列明教授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肝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列明教授深领东垣之法,擅长从脾论治慢性肝病。今举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黄疸四则验案详细说明之。  相似文献   

9.
李恩宽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在50余载临床实践中对内科杂病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经验。李师非常注重辩证论治,遣方用药亦独具特色。文章试举其运用潜阳封髓丹"异病同治"临床验案3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林慧娟教授认为心胃不分家,相互为诱发或加重的因素。正如《灵枢经·厥病》中记载"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林慧娟教授,在心衰的治疗中,不拘泥于一法,将心胃同治法作为治疗大法之一,标本兼治,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现举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1.
董治中主任医师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治中主任医师,一生以“致中和”为最高理想境界,崇尚“和”法.认为,慢性肝病无论是湿、瘀、毒、虚,均会导致肝郁脾虚,肝郁脾虚是本阶段最主要的病理关键,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均可采用健脾疏肝法进行治疗.脾胃居于中州,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病不懂治脾,非其治也;肝体为柔,不耐戕伐.健脾疏肝法通过应用花类、叶类等疏肝解郁轻轻之品,有利于通过疏泄肝脏的气机,使肝体得复;有利于使脾胃发挥其运化之能,使升降正常气机调畅,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12.
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与体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其实质是“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而体质对“证”的转化又起主要作用.分析“证”时,考虑患者体质对“证”产生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病邪对体质的改变而影响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额颞叶痴呆、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神经变性疾病目前除少数对症治疗外,均无有效治疗方法。此类疾病呈慢性进展性躯体运动功能、神经调节功能以及认知、语言、吞咽等功能的减退,但在中医证候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看:神经变性疾病表现的四肢无力、行动迟缓等躯体提前老化,多因脾失健运、肝肾不足;震颤、肢体僵硬等运动性症状,当属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脾失健运;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责之于脾肾阳虚、肝失疏泄;反应迟钝、健忘失语、幻听幻视等神志类症状,归于肝肾不足、后天失养及肝失疏泄。因此,健脾疏肝、补益肝肾当为辨治神经变性疾病的大法,在其基础上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证候论治,可望成为现代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变性疾病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病机——肾虚血瘀,临证时结合疾病自身特点及患者个体情况,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辨主证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一种具体体现。不同疾病发展到同一阶段出现相似的证,或是一人身兼数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共同表现出的最显著的证候(主证),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证的区别,而异病同治实质上是抓主证,通过辨别主诉中的一组证候,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本文从异病同治与证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阐释,明确抓主证在异病同治中的重要性,同时列举了异病同治的相关例证,以期拓展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热养阴解郁方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共55例符合难治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入氟西汀合并中药治疗组或氟西汀治疗组,疗程12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结果与单用氟西汀治疗的患者相比,合并中药治疗能较好地缓解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治疗第8周,12周末时,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第4周末时合并服用中药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即有所缓解(P<0.01)。结论 "清热解郁方"对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指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质量下降,影响月经和排卵。西医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或促排卵治疗,不易被患者接受,激素替代一旦停止,病情多复发。金哲教授从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认为临床上本病以肾气亏虚、肝郁脾虚证多见,治疗以补肾疏肝健脾为主,兼调冲任气血,以平为期,养卵、促卵相结合,注意作息、情志调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胃癌主要由于脾胃气虚,加之痰、湿、瘀毒内生而成,而且胃癌是有形邪实凝滞在胃脘,病在血分,早期涉及于肝脾,后期病及脾肾。邪实初期为气滞、痰凝、水湿、热结,最终化为痰毒、热毒、瘀毒、湿毒,毒易入血,胶着凝滞于血分,因此出现耗损正气,难以治愈,容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所以"邪实凝滞"是胃癌的辨证关键。治疗当以顾护胃气为要,采用健脾和胃法,保证患者正常饮食消化功能,方能攻逐邪气,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同时,"祛实邪"要伺机而行,根据痰毒、热毒、瘀毒、湿毒等邪实的不同,在健脾和胃的基础上佐以化痰软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利水等治法,并注重情志因素,"病""情"互根,适度疏肝,日常养生调摄亦不可放松,节制欲望,保养真元,以抗邪气,从而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情志密切相关,刘建秋教授认为,疏肝理气、调理情志应该贯穿于肺癌治疗的始末,在具体临证应用上,则应以辨证为基础,根据不同病证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