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0例予氨酚待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230例在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予梅花针叩刺、刺络拔罐及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2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彻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77.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腺苷钴铵片口服;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同时加用益气活血汤。结果:益气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的缩短疼痛时间,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90%。结论:益气活血汤为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刺络拔罐联合氦氖激光早期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观察。方法:将具有典型症状的带状疱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胶囊、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组除服用上述药外于病变处照氦氖激光并联合刺络拔罐。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结束后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后遗神经痛现象。结果:治疗结束时,对照组有效率为95.7%,治疗组有效率为97.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者后遗神经痛率分别为21.4%、8.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氦氖激光早期干预可明显减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2016年6月~2017年12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4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对照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治疗两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临床有效率、3月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有差异性(P 0. 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 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3. 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 0. 05);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7. 85%,对照组为54. 54%,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 0. 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3例,与单纯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8.7%,95.24%,对照组分别为38.3%和81.67%,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片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3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甲钻胺、芬必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6片,2次,天,并辅以刺络拔罐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48.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片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宜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对后遗神经痛发生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泼尼松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肌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及α-2β干扰素粉针,观察组同时口服泼尼松片;分别在疗程后第四、六、八、十天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和统计;在疗程结束后30、50、80、110d观察后遗神经痛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6%和79.55%(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11.24%和23.86%(P<0.05);疗程结束后,不同时间段内治疗组后遗神经痛患者总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可以尽早缓解疼痛、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及缩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总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通欣络加超激光照射,对照组用弥可保加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络病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带状疱疹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络病理论指导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络病理论指导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病毒唑、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0.0%,有效率4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40.0%,有效率33.3%,总有效率73.3%。结论采用络病理论指导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较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络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带状疱疹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3例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泛昔洛韦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阿昔洛韦、阿米替林、芬必得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0.70%,后遗神经痛发生率9.30%;对照组治愈率72.50%,后遗神经痛发生率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并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芍药钩藤木耳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疗法,每日1次,连续治疗1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门氏芍药钩藤木耳汤,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率为42.86%,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为69.29%,两组病例治疗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氏芍药钩藤木耳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PHN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1次/d,每次10min,共治疗10次,同时口服维生素B.片、甲钴胺片;对照组40例仅口服维生素B,片、甲钴胺片,用法与治疗组相同。10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3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率为47.5%,治愈率为12.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复方甘草酸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给予阿昔洛韦600 mg口服,4次/d,复方甘草酸苷胶囊4粒,3次/d;对照组阿昔洛韦600 mg口服,4次/d;两组均给予甲钴胺片0.5 mg,3次/d,口服,酞丁胺擦剂外用,连续治疗10d,如有疼痛,予呋喃硫胺片50 mg,3次/d,口服,停用阿昔洛韦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试验组48例,治愈36例,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2例,治愈20例,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6.9%.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治疗早期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效减轻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5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布洛芬、甲钴胺、西咪替丁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第1、2、4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2、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7.5%、77.5%和85.0%和15.0%、30.0%和42.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促进神经受损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中草药煎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63%,治疗组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减轻患者疼痛和神经受损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春艳 《吉林医学》2013,34(15):295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给药15 d。对照组每天肌内注射Vit B1和Vit B12,并氦氖激光照射疼痛部位1次,15 min/次,连续15 d。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38.8%。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相似文献   

18.
郭传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89-89,92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多虑平配合利多卡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阿昔洛韦、多虑平口服,配合利多卡因疼痛部位周围皮内多点浸润注射,对照组只给予阿昔洛韦和多虑平口服,给药剂量和次数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92.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71.0%,对照组为34.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多虑平配合利多卡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相互协助作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刺联合自拟养络镇痛方对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围刺联合自拟养络镇痛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易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9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同时口服中西药,对照组4.4例仅口服相同的中两药治疗,同时观察两组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97.8%,对照组有效率75.5%,治疗组1例遗留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5例遗留后遗神经痛,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中西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好,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