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锡纯认为:“人身气血随气流行,气之上升者,可使脑部充血”,“脏腑之气有升无降,则血随气升者过多,遂至充塞于脑部。”故病邪入脑是发生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 经脉有行气血而营阴阳之功,而冲脉又为经脉之海,因此引血下行就在于使冲脉气血升降正常。“肝火之升、冲气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所以清泄阳明之热、降其逆气在引血下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张氏认为:“冲脉为肾脏之辅弼,气  相似文献   

2.
试论引血下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祖国中医学,“引血下行”是作为某些药物的功效而言,但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还未见有明确论及者。本文结合临床六则治验,论述引血下行法之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切入点,基于脑髓、脑气筋这一解剖生理基础,深刻阐述张锡纯诊治脑中风的学术思想。依照气血盛衰将脑中风分为脑充血、脑贫血两类。脑充血类中风以肝胃气逆,夹血上冲,充于脑窍,压迫脑髓神经为核心病机;以平肝降胃、引血下行为治则;用牛膝引血下行以治标,龙骨、牡蛎、赭石、芍药等药物平肝降胃、助气血下行。脑贫血类中风以宗气亏虚,血液无法上注于脑,脑髓空虚,神机失用为核心病机;治以大补气血;用大量黄芪配合当归峻补气血,依据具体症状灵活选用桔梗、干姜、陈皮等纳气温中化痰,并采用化瘀药物如乳香、没药流通经络气血,地龙、?虫接续神经,马钱子开通经络治疗肢体偏枯。张锡纯先生融通新旧,衷中参西,其学术思想在临床诊治中风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五脏从各自角度发挥"生血、统血、藏血"的生理功能,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脏血液生成、运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中医气血生化角度对中医脾与脏腑间内涵关系作以辨析。  相似文献   

5.
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主要病机,脏腑损伤、阴阳失调、气血律浓紊乱是气机逆乱的病理基础,气机失调贯穿于中风病的整个病程中,调理气机是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法则。具体应用包括通腑化痰消淤、斡旋气机之枢,平肝降逆、引血下行,化淤通络、疏畅气机,益气活血、助血上升等五法。临床治疗30例,痊愈19例,显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3.3%。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症状,处理好术后高血压危象是围手术期中最重要的一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标在脑、心、胃、肺、肾,病本在肝胆,其性为风火,乃风火相煽,挟气血上犯冲脑而致。治当清火平肝,引血下行,方选张锡纯清火、平肝、引血下行之建瓴汤(方药:怀牛膝、生白芍、山药、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柏子仁等)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7.
痔疮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痔疮的形成与气血相关 气血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它运行于全身,无处不到,肛门、直肠部亦是依赖于气血的不断运动从而得到精微物质。古人有“气为血之先导,血为气之依附”之说。气血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气无血不生,血无气不活。气衰则无以推动,血必因之而阻;气陷而不能统摄,血常因之外溢。血之于气则有濡养运载作用。血虚无以载气,则气随之而少;气失去血的濡养,则燥热诸疾而生。气血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反之则病乃生,它对痔疮的生成发展及病理改变有其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将痔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清代名医王清任“五逐瘀汤”的核心活血药及制方思路,为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提供借鉴。[方法]以《医林改错》“方叙篇”和“少腹逐瘀汤说篇”所收录的五首逐瘀汤以及全书所载33首方剂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等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对33首方剂及“五逐瘀汤”的药物运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王氏“五逐瘀汤”以“川芎-当归-赤芍-五灵脂-桃仁-红花”为核心活血药,其选取基于气血关系、药物质地、寒温属性等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重视气血关系,喜用川芎行气活血“”桃仁红花相配,消表里上下之瘀滞“”重视寒温并用,防止寒凝血热灼血”三个方面。“五逐瘀汤”遵循“调气+活血+引经”的制方思路,借助于引经药的趋向性,带动活血药达于各处,从而发挥清除瘀血之作用。[结论]王清任重视气血关系,所创制的“五逐瘀汤”理法精妙,见解独到,重视药物引经之作用。深入认识王氏“五逐瘀汤”的制方思路及其活血化瘀思想,有利于为传统医学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等条文,揭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利用药物气味之偏救补人体五脏阴阳气血之偏的治疗大法。后代医家缘此以为经,创制出了生脉散,清营汤等千古名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在食疗养生方面,药食物的性味理论也是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法则。笔者试以五脏体系中的心脏系统为例,就心苦欲理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枢阿片肽参与低频电针镇痛作用的研究何承敏(湖北中医学院生理室武汉430061)1引言针刺镇痛疗效显著,每有针到痛除之功。祖国医学认为,各种痛症皆可归结为气血的病变;或因气血不通,或因气血不荣;即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前者属实痛,后者则为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浅析章勤教授从气血角度辨治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临床特色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临诊,收集典型临床医案,查阅古籍文献,分析章师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病因病机认识,阐述在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并附医案一则以验疗效。[结果] 章教授认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责之气血失调,治疗重在“虚”和“瘀”。薄型子宫内膜不孕随周期论治,增生期活血养血、补气化瘀,分泌期助气血双行,月经期因势利导、引血下行,妊娠期补肾益气止血。文章所举医案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辨为气滞血瘀证,以气血周期论治,灵活结合现代医学,中西互参,终解不孕难题。[结论]章教授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独到见解,治在血之滋养濡润,疗在气之温煦推行,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对气血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血证的诊疗思路。从气血生理关系出发,因气属阳,其性主升,气能行血,为血之帅,故而气机失常是血证的核心病机。以《不居集》治血八法为指导,认为以气为纲,调整气机是治疗血证的大法,并辅以相关医案来论述之。  相似文献   

13.
(一)何生素喜运动,然每以操劳过度,鼻衂辄发。壬申春、某晚,衂势过甚,进凉血剂亦不止,以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延余诊视,脉象关前芤滑,两尺细,是属阳络过伤,周身之血咸集于上矣,凉血顺气,固不可缺,然引血归径,降血下行,亦为要着,急针气衡、三里两穴以引阳明之血下行,取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也;更以大蒜二枚,细研作两饼,如钱大,贴两足心,继仿充血例以龙、牡以(?)血管,桑皮、蒲黄以凉血热,并加重量牛膝、代赭石以趋血下行,佐以归身、丹皮以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治愈率低为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很有必要。对于中风病的发病机制,各家认识不尽相同。本文试从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来探讨中风病的发病基础。 人的生命活动是脏腑功能协调的体现。气血是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有赖于气之温煦、推动、气化作用及血之濡养作用。气血二者彼此相关、相辅相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血之生化布达须靠气来完成,气之许多功能亦须以血为载体来实现,二者共…  相似文献   

15.
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与肾的虚衰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月经调节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些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与调节,影响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导师采用补肾法治疗月经后期,方用"归肾丸"加减治疗,温通肾阳,引血下行,疗效可靠,体现了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谨察阴阳,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6.
"辛以润之"首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辛润法,阐发颇多,用辛味药物治疗"燥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讨论辛润法的机理,论述了辛润法治疗外燥袭表、津液失布、阳虚津凝、津血内亏之燥证的运用,旨在强调"辛润"法在治疗燥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逐水祛瘀法是由逐水、祛瘀两法的代表药物共同组成,具有个水邪速溃下行、瘀血消散的作用,对水聚血滞的疾病起水血同治之功的治法.本文从历史源流、配伍机制等方面对该法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对其临床运用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西医学传入我国之前,中医一直承担着处理各种临床急症的重任,中医治疗临床急症要求辨证准确、随机应变、针药并施、随手取效。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变,类似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发病较急,属于临床急症,若多次频繁发作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此病病机多为阳微阴盛、水火不交、气血逆乱,治则当以潜纳诸阳、震慑群阴、交通水火为主,治疗手段应针药并施,针刺以救其气逆之急,药物以调其气血之乱,同时固护中土、交通水火、培补元气,使其逆乱之气血恢复平静。  相似文献   

19.
“通”即通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其应用范围甚广,非单指通泄也。人体气血以通为和,气血不通而壅滞则诸痛纷呈。祖国医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理论乃依此而立。临床病证痛证虽多,然其因则———不通,其治则———通也。因此,不论调气、活血、散寒、除湿、滋阴、助阳等,凡能使脏腑功能恢复气机调畅,经络血脉通利而痛止者,均可视为通法。正如医家高士宗所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活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1头痛1.1外感头…  相似文献   

20.
人至老年,"血气经络胜行则寿,不胜行则夭"(《灵枢·寿夭刚柔》),气血的正常运行是脉道通畅的必要条件。但是老年人气血已亏,脏腑之精已衰,生血乏源,运血乏力,从而出现血行迟缓涩滞或瘀阻脉中的现象。王庆其教授认为"瘀"是老年人重要的体质特点和病机演变规律,也是贯穿老年病始终的重要病理因素,既是老年人衰老的表现,也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中提出"老人多瘀"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