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而临床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将新药研发的重点转向天然来源的植物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化学结构与17β-雌二醇相似,主要包括异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在体内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即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作用。植物雌激素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当归、杜仲等中药含有的植物雌激素类物质,诸如染料木黄酮、大豆异黄酮及补骨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确切,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大豆的化学成分、大豆异黄酮提取与精制方法及其药理作用.该植物除含有异黄酮类成分外,还含有大豆蛋白、油脂等,药理活性主要有雌激素功效、以及抗溶血、抗高血脂、抗动脉硬化和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欣 《医学综述》2012,18(8):1124-1127
雌激素用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表明,雌激素抗AS的机制大多与其对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血脂的调节及抗凝血等作用有关。AS的免疫-炎症理论为研究抗AS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雌激素替代疗法尚存在争议,植物类雌激素及中药复方类雌激素应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就雌激素与AS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主要是能够产生类雌激素样作用、植物雌激素样作用,通过钙调节系统,影响细胞因子、酶、微量元素含量以及从基因分子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补肾中药的各个作用机制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其中补肾中药通过植物雌激素样作用能明显提高血雌激素水平,一方面是雌激素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影响骨代谢,另一方面还可以影响钙调节激素的水平进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5,(9):1326-1328
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主要是能够产生类雌激素样作用、植物雌激素样作用,通过钙调节系统,影响细胞因子、酶、微量元素含量以及从基因分子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补肾中药的各个作用机制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其中补肾中药通过植物雌激素样作用能明显提高血雌激素水平,一方面是雌激素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影响骨代谢,另一方面还可以影响钙调节激素的水平进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蜜蜜  田晶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295-4298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非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并可以从植物中提取纯化。大多数植物雌激素由于与雌二醇化学结构相似,可与雌激素受体相互结合实现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植物雌激素对各类肿瘤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炎症、抑制肿瘤新陈代谢、抑制肿瘤应激反应以及抑制肿瘤微环境等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通过对植物雌激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提出植物雌激素将来可发挥激素替代疗法的作用,以期植物雌激素为肿瘤防治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染料木素是从大豆、三叶草、葛根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异黄酮化合物,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能与雌激素胞膜及胞内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如抗肿瘤、神经保护、调节骨代谢与脂代谢、抗肝纤维化、心血管保护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染料木素在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成分,化学结构与天然内源性的雌激素相似,作为天然外源性的植物成分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的雌激素一样的雌激素样效应生物学特点;根据植物雌激素化学分子结构的差异,人们大致把植物雌激素分为木酚素类(Lignans)、香豆雌酚(Coumes—tans)、二苯乙烯类(Stibenes)、异黄酮类(Isoflavones)及真菌类(Mycoestrogen)5类。  相似文献   

9.
经多年的随访发现: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增加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危险性,且有更多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因而近年来,植物雌激素对绝经期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的有益作用引起了医学界关注[1~4]。本文综述了植物雌激素对糖、脂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等3方面影响,探讨植物雌激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从中寻找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将植物雌激素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治疗。植物雌激素简介分类及来源植物雌激素主要分为异黄酮类(isoflavones)、木酚素类(lignans)及香豆素类(coumestans)三大类。异黄酮类含量最丰富的是大豆及大豆…  相似文献   

10.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与雌激素结构近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主要介绍植物雌激素的分类和来源,从植物雌激素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效应阐述其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对血脂代谢、动脉血管、细胞因子和凝血纤溶系统的调节,阐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植物雌激素与绝经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兰  赵树旺 《医学综述》2007,13(18):1381-1383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类似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影响雌激素合成酶及非激素样作用机制缓解绝经期症状和防治骨质疏松症,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植物雌激素作为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疗法的一种选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植物雌激素与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和肿瘤等相关动物实验及最新的临床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千斤拔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此外尚含有香豆素类、皂苷类、挥发油类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类雌激素及抗雌激素样作用,以及良好的抗炎镇痛、抗血栓、抗氧化、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近代来对千斤拔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血栓、抗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活性,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疾病防治的潜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大量实验室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植物雌激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雌激素样保护作用而危险性相对较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DNA合成、抗氧化和过氧化损伤、降血脂及血浆脂蛋白、增加血管顺应性、扩张硬化血管以及抗高血压等作用有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雌激素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雌激素替代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性雌激素来源于各种植物,是具有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其结构和功能相似于雌二醇,对激素依赖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并且较少有雌激素样副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其结构及生物活性均类似于雌激素。此物质可对人体内的雌激素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并具有清除自由基、降压、防治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重要的功效。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最常见的弱植物雌激素。临床实践证实,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若能每天服用一些大豆异黄酮可起到补充雌激素、预防因绝经而引起的疾病、改善潮热、盗汗、失眠、烦躁易怒、忧郁多疑、性交困难、心悸、眩晕等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目前已阐明结构的成分近50种。其有效成分由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性酸类组成。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都证明丹参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药理活性。脂溶性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外,还有类雌激素样、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水溶性部位则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男性的常见疾病,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为α-受体阻断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及相关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和植物提取物。目前植物提取物成为了一个治疗BPH的新方向,主要药理作用有:抗雄激素作用、类雌激素作用、抗炎作用、5-α还原酶抑制剂作用、α-受体阻滞剂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亚麻籽富含木脂素类,这是一类植物雌激素。由于它对人类健康有益,故已成为人类的饮食成分。据报道,植物雌激素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具雌激素样、抗雌激素样和抗氧化活性。鉴于木脂素类与雌激素的结构类似,以及雌激素能有效地防止绝经妇女的骨质丢失,作者用亚麻籽进行了一项随机、双  相似文献   

19.
红三叶草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其结构特点上阐述了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作用与其代谢产物密切相关。红三叶草异黄酮属于4’-甲氧基类异黄酮,需要在生物体内通过微生物酶系作用下转化成具有双羟基结构以及活性更高的4’-羟基类异黄酮,从而能够更好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植物雌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延  杨欣  阮祥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02-1304
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1)抗骨吸收药物,如降钙素、双膦酸盐、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2)促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同化激素等;(3)促进骨矿化药物,如钙制剂、维生素D类等。此外。锶盐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等尚未广泛用于临床,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