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霍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146-14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手术(60例)组和开腹手术(56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60例中58例手术全过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2例因合并子宫腺肌瘤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6.66%。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70.27±9.11)min长于开腹组(66.20±6.45)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3.76±56.49)mL少于开腹组(170.64±60.23)mL(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16.79±3.06)h短于开腹组(29.12±3.21)h(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6.15±1.61)d均短于开腹组(7.68±1.95)d(P<0.05)。腹腔镜组术后复发率1.96(1/58)与开腹组1.82(1/56)相比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妊娠率33.00%(6/20)明显优于开腹组的19.23%(5/26)(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且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处理。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30),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n=30)。分别在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10(T3)、30(T4)、60(T5)min和手术结束气腹放气后5min(T6)6个时段监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段HR、MAP和SPO2无明显差异,气腹后10、30、60minPETCO2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气腹放气后5minPETCO2亦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和陈旧性宫外孕等安全有效。该麻醉是腹腔镜妇科手术可选择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32例患者。腹腔镜组在腹腔镜下惊醒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在开腹手术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中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6.63±15.45)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2.00±18.50)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出血量(76.00±14.00)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0±13.50)min,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3 d的平均体温为(37.1±0.25)℃,开腹组为(37.2±0.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6.00±9.00)h,开腹组为(35.10±10.5)h,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50±1.20)d,开腹组为(9.10±1.5)d,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为0例,开腹组的并发症为2例,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腹及不同气腹环境对直肠癌COLO-32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64只裸鼠均分为开腹(O)组、CO2气腹(A)组、N2气腹(B)组和无气腹腹腔镜(LC)组。术前30 min裸鼠腹腔内注入1×107直肠癌COLO-320细胞。模拟开腹手术及相应腹腔镜手术时的60 min气腹环境。3周后每组取10只裸鼠处死,观察腹腔及各脏器的成瘤情况;剩余6只观察生存时间。结果裸鼠致瘤率:O组,100%(10/10);A组,100%(10/10);B组,90%(9/10);LC组,90%(9/10)(P>0.05);LC组腹腔内瘤结节数和不同脏器成瘤率最低(P<0.05),其余三组间相仿(P>0.05)。四组裸鼠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CO2或N2气腹并不增加直肠癌细胞在腹腔内以及对各脏器的侵袭转移能力,对致瘤裸鼠的生存时间无影响;而无气腹腹腔镜在减少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余婷婷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49-325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瘸剜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所需平均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 ±15.1)min、(50.5±27.5) ml、(19.5 ±5.1)h和(4.6 ±0.5)d,与对照组的(61.5±12.7)min、(100.9±35.7)ml、(37.6 ±4.9)h和(7.7±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9、10.35、8.06、7.11,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能明显减少子宫肌瘤患者的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内选择开腹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中状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8±118)ml、住院时间(12.5±2.1)d和体温恢复时间(4.2±2.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尿潴留2例,泌尿系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尿潴留3例,肠梗阻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腹壁切口感染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七氟烷全身麻醉下妇科CO2气腹与腹壁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30例.两组均为同样静脉快速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Ⅰ组,行传统CO2气腹式腹腔镜手术;Ⅱ组,行腹壁悬吊式腹腔镜手术.观察二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和气腹或腹壁悬吊建立前5 min(T2)、气腹或腹壁悬吊建立后10 min(T3)、30 min(T4)及气腹或腹壁悬吊撤除后10 min(T5)五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PETCO2)和气道峰值压力(PIP)的变化.结果 Ⅰ组T3时SBP、DBP、HR均较T2时升高(P<0.05),T4时接近T2水平,Ⅱ组则无明显变化,T3时Ⅱ组SBP、DBP、HR均低于Ⅰ组(P<0.05).Ⅰ组患者T3、T4、T5时PETCO2均明显高于T2和Ⅱ组T3、T4、T5时PETCO2(P<0.05),Ⅱ组T2-T5时PETCO2无明显变化.PIP在T3、T4明显高于T2也明显高于Ⅱ组(P<0.05),Ⅱ组PIP无明显变化.结论 妇科腹壁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比传统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影响更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优势。方法研究纳入120例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60例患者行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组),60例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和1周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47.3±10.5)min 明显长于开放组患者(43.5±10.6)min(P ﹤0.05),且住院费用(7580±508)元明显高于开放组患者(4654±283)元(P ﹤0.05);开放组患者术后24 h 和1周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 ﹤0.05),住院时间(3.1±1.1)d 明显长于腹腔镜组(6.3±1.6)d(P ﹤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开放组10%(P ﹤0.05);在术后阴囊血肿和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随访后均无复发。结论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有效且安全,开腹无张力填充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易操作,费用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恢复快、疼痛轻,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和创伤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某院8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腹腔镜组n=40)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开腹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卵巢功能和创伤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LH、FSH、IL-6、SP、IMA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TAC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和创伤指标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某院30例子宫肌瘤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3.54±40.2)ml、(17.5±3.2)h、(3.8±1.6)d、(71.9±20.8)min VS对照组(133.3±41.8)ml、(32.8±6.4)h、(7.5±2.4)d、(60.5±20.7)min显著较低(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照组2例伤口液化延迟愈合,观察组双肩疼痛后自行缓解,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优于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月术中活检病理确诊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行卵巢癌分期手术的58例Ⅰ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20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38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腹壁切口转移率等进行随访。结果①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4.5±64.8)ml较开腹组(255.1±44.3)ml明显减少(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39.6±10.4)h明显短于开腹组(53.1±13.9)h(P<0.01)。两组手术时间[(265.6±35.2)min、(247.3±26.5)min]、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18.4±3.4、20.7±5.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随访两组复发率及腹壁切口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早期卵巢癌创伤小、恢复快,与开腹手术相比不增加复发率及腹壁切口转移率,可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12-1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传统开腹手术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手术情况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相似,P 0.05;治疗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 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情况指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 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并发症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 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并发症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肠梗阻,总发生2例,发生率为4%。传统开腹手术组并发症中,4例出现切口感染,4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性功能障碍,总发生10例,发生率为20%。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使用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与41例常规CO2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腹腔时间、腹腔内操作时间、总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进入腹腔的时间为(10.2±2.4)min,长于对照组的(6.5 ±0.8)min(t=9.530,P<0.05),但总手术时间为(20.3±5.3) min,短于对照组的(33.4±3.5) min(t=16.928,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达到1级的患者为25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例(x2=18.377,P<0.05).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有效、耗时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腹腔镜和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中心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例34例及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病例29例,比较手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50±45)min,开腹纽手术时间为(142±33)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为(82.3±24.2)ml,开腹组为(148.2±40.5)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1)d和(3.2±1.3)d,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治疗效果,并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下床早、应激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其术中出血量为(80.58±30.22) mL、手术时间为(71.94±15.09) 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7.1±6.2) h、甲级愈合率为100.0%、住院时间为(5.2±1.4) d,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P < 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无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将42例中年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无气腹组,20例)和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气腹组,22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记录2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1h、术后3个时点的血压、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2种手术方式均能顺利完成子宫肌瘤的剔除.气腹组患者术中(手术开始1h)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与术前、术后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氧化碳分压:(44.3±3.2)mmHg比(41.3±1.3)、(42.6±4.2) mmHg;碱剩余:(-7.4±0.9)mmol/L比(-3.2±3.4)、(-4.2±0.8)mmol/L,P <0.05],而无气腹组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收缩压、舒张压术中与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成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但无气腹腹腔镜技术在手术操作中显示出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和血浆白介素-6(IL-6)的影响及尼卡地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手术开始建立CO2气腹时,尼卡地平组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μg.kg-1,然后用微量输注泵持续泵入尼卡地平5μg/(kg.min)。对照组则不用尼卡地平而完成麻醉和手术。两组患者分别于气腹前(T0)和气腹后10min(T1)、20min(T2)以及放气后30min(T3)检测血气、血流动力学和血浆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10min、20min利放气后30minPaO2和pH均有下降趋势,但与气腹前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气腹后10min、20min和放气后30minPaCO2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PaCO2升高幅度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气腹后10min和20min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尼卡地平组MAP和HR均有上升趋势,但与气腹前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放气后30min两组患者MAP,HR均恢复至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CO2气腹可引起患者高碳酸血症、心血管功能紊乱和应激反应,尼卡地平能有效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拮抗应激反应,稳定机体内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32-11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N1组)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N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N1组平均手术时间(102.26±24.02)min,N2组(78+27.32)min(P<0.05):N1组术中出血(90.11+45.28)mL N2组为(165.35±77.32)mL(P<0.05).N1组术后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16±1.01)d,N2组为(2.86+1.19)d(P<0.05);N1组术后平均住院(5.54±1.52)d,N2组(9.28±1.53)d(P<0.05).全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用于适当病例可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气腹后10 min、放气腹后10 min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心率、氧分压、心电图检查、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时点的血糖、皮质醇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GA组血糖在气腹后10 min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其余各时点血糖、皮质醇浓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EA和GA均可有效地抑制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子宫肌瘤86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43例患者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的43例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以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1.36±2.44)h、手术时间(81.75±3.19)min、出血量(52.96±9.85)m L、并发症发生率(25.58%)、VAS评分(1.58±1.33)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