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辨证治疗李克强等[1]辨证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60例,分活动期和缓解期治疗。活动期以清热和胃、护膜生肌、理气止痛为法;缓解期治宜健脾益气、养胃护膜、除胀止痛。并与服用甲氰咪呱的3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80.86%(P<0.05)。姜氏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
胃宁汤治疗消化性溃疡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表现为慢性上腹痛,周期性发作,规律性空腹痛或饭后痛。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以往认为发病基础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胃十二指肠粘膜对这种侵蚀作用的防御能力之间失去平衡,但近十年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笔者对53例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型运用胃宁汤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消化性溃疡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果胶铋、痢特灵和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病例胃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弥补了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中医药治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相关文献,从辨证论治、辨病施治、针灸治疗等各个方面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药治疗进行概述,目的在于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研究,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及专方专药治疗;药理研究,包括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实验研究两方面.同时应看到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基本方加减、验方效方、单味药物治疗等方面综述众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病因与情志、饮食、劳倦有关。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肝气易犯胃克脾,脾胃可互相累及。临床上肝多实,脾多虚,胃多气滞血瘀。处方用药时要根据肝、脾、胃之病机特点灵活施治。做到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胃和冲剂治疗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将多年研制的胃和冲剂1、2号,用于实验性溃疡模型显示有较强的保护作用[1].通过1998年以来临床观察,治疗活动期消化性溃疡(P U),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奕虹 《沈阳医学》2004,24(3):131-133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交活动的频繁,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逐年上升,治疗上除了注意生活规律,改掉不良嗜好外,中医药的治疗可使95%以上的溃疡患免于外科手术,对于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比西医又具有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狭义口疮的中医辨治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文献中,狭义口疮可分为多种类型。外感风热、毒气上攻、心脾热盛、脾胃虚弱、阴虚火旺、阳虚火浮、下虚上盛、起居劳倦、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在治则方面,根据病因病机,古代医家针对狭义口疮运用解表泄热、清热解毒、甘温除热、温补脾胃、育阴补血、补肾敛火、镇纳浮阳、气血(阴阳)并补等法进行辨证论治。另外,古代文献中也有通过外敷、含漱、刺血、针灸、导引、足浴等多种疗法对狭义口疮进行证治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万朝 《四川医学》2009,30(7):1090-109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01年1月~2005年12月来诊的1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规范化治疗,临床治愈130例(90.28%),无效14例(9.72%)。结论治疗消化性渍疡用药一定要合理,抑酸要适度,疗程要足够,这样既可迅速控制症状,又可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渍疡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西药施尔康口服1粒/次,1次/ d,碘甘油涂于患处2~4次/ d,连用5 d;中医辨证按虚火型、湿热型、郁滞型等加减用药。结果5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明显减少复发次数,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辨治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狼疮性肾炎发病以肾虚为本,热毒、瘀血为标,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采取辨证分型或分期辨证,证型常分为热毒内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型.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自身症状、控制疾病活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后应开展狼疮性肾炎的大样本量的中、远疗效研究,完善和统一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必要性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为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而容易偏离客观实际,要发展中医,必须对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客观化的辨证论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胃不和”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不和”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发病有密切相关性,肺胃二脏生理功能方面表现为经络相通,五行相生,气机相合;肺以宣肃为顺,胃以通降为和,此乃肺胃相和之理.胃之气机不和,胃气失于通降或胃之气 阴不足,均可病及于肺,胃不和而致胃之气阴耗伤,胃津不能上输养肺,土不生金,可致肺燥津枯,肺失濡养,肺燥阴竭,日见枯萎.“胃不和”是IPF发病原因的重要部分.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气虚者宜补脾胃之气以温养肺体,使精气上承;胃气上逆者,治宜理气和胃降逆.胃气和顺,则气血充足,肺得濡养.和胃之法有利于改善IPF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从胃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对其多脏腑辨证论治的有效补充,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从脏腑经络定位、主要证型、专症专药三方面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及体会。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及相关经络,主要证型为气血瘀滞型、寒湿阻络型、肾气亏虚型,阐述运用活血祛瘀、散寒除湿、滋补肝肾方剂及相关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肝胃不和相关证候辨证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肝胃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胃,木郁化火、胃腑不通,厥阴肝寒、上逆犯胃,厥阴木郁、胃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肝胃不和证,论述了肝胃不和相关证候的因机证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肝胃不和相关证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主要的内脏损害,是临床最主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之一。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特色,形成了一定的中医理论。本文主要从中医学中有关狼疮性肾炎的病名、近年来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赵少英  许二平 《中医学报》2021,36(4):759-76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抑郁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早期干预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对糖尿病抑郁的中医基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临床研究方面,中药治疗、非药物疗法、心理干预等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糖尿病抑郁尚未形成系统的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及疗效判定标准,在临床辨证论治中的指导作用有待加强,且临床研究质量不高,中医药早期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